《黠鼠賦》教案匯總兩篇
《黠鼠賦》教案第一篇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從黠鼠身上得到的不為假象所迷惑的啟示。
2、了解文言詞語活用的特殊用法,體會精煉、生動的語言描寫。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詞語活用的特殊用法。
2、難點:了解從黠鼠身上得到的不為假象所迷惑的啟示。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同學們肯定看過許多關于老鼠的動畫片,里面的老鼠都是非常聰明的。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與聰明的老鼠有關的文章,看看它到底有多聰明。這節課我們學習蘇東坡的《黠鼠賦》。
2、作者介紹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他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著名的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蘇黃”;是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并稱“蘇辛”;是著名書法家,同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是著名畫家,工枯木竹石。
3、整體感知
(1)朗讀全文,理解內容
(2)復述課文第一段
(3)熟讀課文第二段
4、研讀文本
(1)本文敘述了黠鼠逃脫的經歷,簡潔、曲折、有趣。鼠之黠表現在什么地方?
(2)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為什么會落入鼠的圈套中?
(3)歸納詞語特殊用法
使童子燭之
不可穴也
役萬物而君之
5、小結
這是一篇詠物小品,風趣幽默,作者選取了一樁生活小事,寫了一只狡黠的老鼠裝死騙人而逃脫的故事,并從故事中歸納出道理,表現了老鼠之黠,小童之驚,作者之思: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黠鼠賦》教案第二篇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從“黠鼠”身上得到的不為假象所迷惑的啟示。
2、體會精煉、生動的語言描寫。
3、掌握“燭”、“遽”、“穴”、“君”、“見”、“向”等文言詞語的用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故事內容中“鼠之黠”“人之智”的對比,理解從故事中歸納出的道理。
2、難點:理解故事中敘事與議論分析之間的聯系,探求作者之思。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預設
|
學生活動預設
|
課題導入
初析題意
|
1、本單元的故事啟示都來自于動物,此文的故事與“鼠”有關,“黠”來形容文中的鼠,為何意?
2.回顧作者蘇軾的相關文學常識。
|
1、開篇落實“黠”字的意義:狡猾,含有耍弄小聰明來偽裝之意(非指聰明)
2、學生交流。
|
疏通課文
掌握大意
|
朗讀翻譯課文
1、組織學生自讀、齊讀課文。
2、根據課文下面注解,以小組為單位
3、了解課文大意
文章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
1、以各種形式朗讀課文。
2、小組為單位翻譯并相互補充。
全班交流,注意下面重要的詞句。
“燭”:舉蠟燭照,名詞作動詞用
“見閉”:被關閉,見是被的意思
“使”:派;“索”:尋找;
“遽”:立即,就;
“向”:剛才;
“穴”:咬洞,名詞用作動詞;
“措”:放,莫措其手:措手不及;
“君”:統治,用作動詞。
“見使”:被役使
“異哉,是鼠之黠也!”是倒裝句,是:這,這只老鼠的狡猾,太讓人驚異了!
3、概括內容:一只狡黠的'老鼠裝死騙人逃脫的故事。
|
研讀重點
探究深意
|
引領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再次研讀文本,討論交流:
1、“鼠之黠”主要表現在什么地方?
2、這是一場“鼠之黠”與“人之智”的較量,作為“役萬物而君之”的人,為什么會落入鼠的圈套中?(引導學生具體分析第一段中形象描述的“不嚙而嚙”“不死而死”“驚脫兔于處女”的黠鼠逃脫計,同時分析人面對鼠時的行為,朗讀體會童子之驚。)
3、本文給人的啟示是什么?
4、總結:敘事與議論之間的關系:
敘事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則是提煉和升華,闡明作者的思考。
|
學生反復朗讀、圈畫討論:
1、“鼠之黠”主要表現在:
“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
2、鼠之為:“有鼠方嚙”“既止復作”“繆繆聱聱,聲在橐中”“中有死鼠”“墮地乃走”
人之為:“拊床而止之”“發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覆而出之”“雖有敏者,莫措其手”。
3、從黠鼠身上得到的不為假象所迷惑的啟示。
4、做事要專心致志,不能為外物左右,這是大智慧。
|
再析課題
體悟道理
|
1、再次回到課題,了解“賦”。
2、傳說蘇軾在啟蒙老師張道人“仔細觀察”教導下,10歲時己開始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就連大人們都不很注意的老鼠行蹤,他都會細心觀察與思考,且有獨到的見解。
|
1.明確:這是一篇賦,它即事明理,因物見意,從平常之物體會到人生的真味,意味深長。
2.通過此文的學習明白要善于觀察和思考。
|
課后作業
學習積累
|
1、積累書下注釋和課堂補充注釋(以實詞為主)。
3.請為黠鼠寫出它借機逃脫后的心理活動。(80字左右)
|
按照要求,完成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