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教案(優秀篇)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之一
教學目標:
1、文言文的字詞句翻譯。
2、以桓侯的病情發展為線索。
3、寓言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1、古今異義的詞語。
2、重點字詞句的意思。
3、寓言蘊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韓非及《韓非子》。
1、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韓國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韓非子》,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孤憤》、《五蠹》、《儲說》、《說林》、《說難》等篇。
2、《韓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識: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候人,著名的民間醫生,是中醫傳統診斷的奠基人。四疹法:望、聞、問、切。
二、檢查預習。
讀課文。注停頓和讀音。
三、范讀課文學生齊讀課文。
四、疏通字詞。
步驟:1、出示句子。
2、學生逐字逐句來翻譯句子。
3、其他學生指正并翻譯。
4、老師歸納,指出重難點的字詞。
1、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療將恐深。”
見: 謁見,拜見。 疾:小毛病。 腠理:皮膚的紋理。
將恐:恐將,恐怕要。 深:厲害,嚴重。
析:此句話點明了故事中的兩個人物:蔡桓公和扁鵲。
“立有間”:診斷的準備。
扁鵲診斷準確,勸告誠懇。
2、桓侯曰:“寡人無疾。”
“無疾”斷然否定有病,盲目自信。
3、扁鵲出,桓候日:“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出:離開。 醫:名詞,醫生。 之:結構助詞,無義。
好:喜歡。 不病:沒有生病。
以(之)為功:把(這個—指治“好” 病)作為功勞。
析:桓侯對扁鵲進行了毫無根據的諷刺,表明了他極其不信任醫生,諱疾忌醫,盲目自信。
4、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復:又,再。 益:更加。 居:止,停。
析:第二次診斷病在肌膚,證實了不治將恐深的預測。
5、桓侯不應。扁鵲出,桓候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注:內容意思大體相同,難度小,可以讓學生自己翻譯。
6、居十日,扁鵲望桓候而還走。
還:同“旋”,旋轉,轉身。 走:古今異義字,跑。
析:扁鵲一言不發。轉身就跑,使文章在平緩的敘述中突起波瀾,引卻懸念,自然導入下文桓侯派人發問。
7、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故:特意。 湯 ;同 ‘燙’,用熱水焐。 之 :結構助詞,無實義。 所及:所達到的部位。 及:達到。
針石:金針、石針。 火齊:火劑湯。齊同“劑”。
析:這句話是重點句子。要記憶,理解和翻譯。它揭示了桓侯病情的逐步發展。
8、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今:現在。 臣:古代官吏和百姓的統稱,也是自謙的自稱。 是以:即以是,因此。 請:過問,拜見。
析:“是”的具體內容要指出。
9、居五日,桓候體痛,使人索扁鵲,己逃秦矣。
體痛:全身疼痛。 索:求,尋找。 矣:語助詞,“了”。
10、桓侯遂死。
遂:于是,就。
五、總結。
1、通假字三個。
2、古今異義字。
3、三個難句的翻譯。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2、背誦課文。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之二
〖教學目標〗
1、 積累文言詞匯,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體會人物形象,。
3、理解本文蘊含的深刻道理及其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講述故事,導入課題
1、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有個著名的民間醫生,原名秦越人,因為醫術高明,人們就用上古時代名醫扁鵲的名字稱呼他。有一次,扁鵲行醫到了虢國,虢國的太子病死了,正準備下葬。扁鵲問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斷定太子并沒有死,還能救治。扁鵲先用針刺療法給太子治病,一會兒,太子就蘇醒了;接著扁鵲又把藥物敷在太子肋下,一會兒,太子就站了起來;最后他又配湯藥給太子喝,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復了。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可是,也有人對這位神醫的醫術不那么相信,這個人就是——蔡桓公。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扁鵲見蔡桓公》。
2、齊讀課題并題解
蔡桓公,春秋時期蔡國的國君,其封爵為“候”,故文中用“桓候”;而“公”則是對國君的泛稱,因此文題用“蔡桓公”。
“見”,是什么意思?“拜見”。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力求流利通順。
(師言:“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說,讀書時應“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請同學們大聲地把這篇課文朗讀一遍,邊讀邊勾劃生字詞,并在停頓不準的地方做上記號。)
(教法:生自由朗讀,師巡回輔導)
2、生提疑問,全班共同解決朗讀中正音、停頓的問題。
(若無學生提問,師可順勢一推:看來同學們的預習工作做得不錯,個個都胸有成竹。老師這里有一個建議:我們來一場男女生賽讀,看誰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3、老師范讀
(同學們,愿意聽老師給大家讀一遍課文嗎?)教師范讀
讀畢,師問學生:你們覺得老師讀得好不好?為什么?(引導學生意識到朗讀應有感情,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4,同學跟讀。5.同桌互讀。
6、全班齊讀
(那你們想不想像老師這樣美美地朗讀課文呢?我們一起來試著朗讀一遍。)
讀前可提示學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頓;二要注意人物說話的語氣
三、疏通文意,把握情節
1、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疏通文意的工作,小組長作好記錄,把有疑難的的地方記下來,留待全班共同探討。
(下面請四人為一小組,請同學們結合自我預習情況, 在小組內提出有疑問的地方加以探討,并將有爭議的問題或感到困惑的問題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2、教師引導全班學生互相質疑、互相釋疑,盡量由學生自行解決,教師只伺機適當地點撥引導。
(如果學生的掌握程度不錯,所提的疑問并不多。這時師可作故意出題考考學生。出示以下幾個重點詞句: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四、表演劇本,體會形象
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請再次瀏覽課文,說說本文是按什么線索來推動故事的情節的?這個線索又把故事分為了幾個場景?或問: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
2、一代神醫扁鵲與蔡桓公的對話不足百字,然而人物的情態、心理卻躍然紙上。你能想象當時的場景嗎?你能否與同學們一起合作用表演的形式再現當時的場景呢?
請同學們選取其中的一個場景,選擇默契的伙伴,一起用表演的`形式再現當時的場景吧!
(生分小組合作,師巡回指導)
3、表演課本劇,并作評價
(教法:每小組表演完一個場景,并及時請其他的學生作評價)
師言:你覺得剛才那個小組演得好嗎?好在哪里?你可以就其中的一個動作、神情或者說話語氣等作出評價。
4、欣賞完了課本劇,使我們更透徹地了解了文章的內容。下面老師有個問題要問大家:故事的結局是桓侯死了,那么是誰斷送了桓侯的性命呢?也就是說:桓侯之死誰之過?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談談你的看法,不求觀點一致,但求自圓其說。大家先在小組內交流觀點,然后請同學發言。
(教情估計:此時教師可激趣設疑:扁鵲為什么要離開蔡國,而逃到秦國去?他算不算得上是一個好醫生? 這樣就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人物的形象了。)
五、探究寓意,獲得啟示
1、劇中結尾寫道:“桓侯遂死”。讓我們來假設一下:臨死前,桓侯預知自己離死亡已為期不遠,于是他寫了一封遺書給他的子孫,他會留下怎樣的遺言呢?(文字不必過長,三四十字即可)
(生動筆寫遺書)寫畢,請部分學生朗讀蔡桓公的遺書。
2、由“諱疾忌醫”“防微杜漸”你聯想到生活中哪些事、哪些富有同樣哲理的話語呢?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從小偷針,長大偷金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
小結:
課文中的桓侯掩飾的是自己的病,而我們很多同學掩飾的是自己的缺點、錯誤,古今一理。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成長中的中學生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是很正常的,問題是我們怎樣對待這些缺點、錯誤。我們不能拒絕別人的批評、幫助,這樣我們就會在學習中不斷成熟,在老師、家長、朋友的幫助下健康成長。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優秀篇】相關文章:
扁鵲見的是蔡桓公還是齊桓公?06-20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及教學反思10-16
扁鵲見蔡桓公閱讀理解05-02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及注釋01-05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及翻譯12-26
扁鵲見蔡桓公的成語有什么05-10
扁鵲見蔡桓公的讀后感04-11
擴寫《扁鵲見蔡桓公》作文06-14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及其翻譯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