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1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三作家》中的《托爾斯泰》,傳主是享有世界聲譽的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文章猶如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用精彩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為我們了解、走近托爾斯泰打開了一扇窗口。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閱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閱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但對于傳記類作品接觸不多,也不深入,特別是對于傳記的特點,比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適度想象等,還知之甚少。而且,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外國文學作品,打上了作者的風格烙印,在構思、語言等方面均與學生既有的閱讀經驗形成較大反差,在閱讀時會帶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
教學目標:
1.把握傳主獨特的外貌特征。
2.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語言,品味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寫中穿插的議論和評價,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
1.學習先抑后揚的寫法。
2.揣摩、品味語言,賞析比喻、夸張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描寫時穿插的議論和評價性語言,進而理解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創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緊扣文本,賞析借鑒;合作發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生好奇之心
(一)在世界文學,有兩位文學家因為文學成就巨大而被中國讀者尊稱為“翁”,其中一位是“莎翁”——莎士比亞,同學們知道另外一位是誰嗎?
學生回答。明確:“托翁”——列夫·托爾斯泰
(二)對于托爾斯泰的生平及文學成就,同學們有多少了解?
學生交流課前預習所搜集的關于托爾斯泰的資料。
教師補充:托爾斯泰貴族出身,世襲伯爵;托爾斯泰受到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以自己的方式嘗試改革俄國社會,盡可能維護農民利益;托爾斯泰對哲學、宗教、倫理道德問題進行過深入研究,最終促成了自己世界觀的轉變,富有平民思想;堅持從事體力勞動,力圖按照農民方式生活;托爾斯泰晚年時期放棄所有財產,棄家出走,最終病逝于一個偏僻的火車站;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這三部長篇小說上面,他是世界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之一,列寧稱他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三)設疑:托爾斯泰到底應該長成什么樣子才和他的身份與地位相稱?這可能是同學們都很感興趣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寫的人物傳記《托爾斯泰》的部分章節,去近距離觀察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做過多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所想,為下面的學習作心理鋪墊。)
二、自讀課文,識傳主之形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是從那些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明確:文章分別從須發、面部輪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歸納概況,抓住要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用做批注的方法對相應文段進行要點概括。)
(四)試著用“托爾斯泰是一個的人”句式概括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示例:須發濃密,面部粗鄙,表情蒙昧陰沉,目光犀利等。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是在上一環節基礎上的深入,主要是為了抓住人物外貌特征,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抓關鍵性形容詞的方法準確把握。同時,教師要適時板書,為下一步學習做鋪墊。)
三、對比分析,賞構思之奇
(一)引導學生發現、思考:從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寫托爾斯泰其他面部特征與寫眼睛特征的詞語各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屬于貶義詞系列,用語“刻薄”;后者屬于褒義詞系列,極盡贊美。
(二)引導學生再思考:先貶抑再贊美,從寫作手法來看是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使全文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點,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學習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而要找到一個較好的切入點——詞語的感情色彩。)
(三)除了先抑后揚,文章為了表現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還使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第5段),通過寫來訪者者的心理落差,側面表現托爾斯泰面目丑陋。
四、板書設計
須發:濃密
面部:失調、崎嶇、平庸、粗鄙抑
表情:蒙昧陰沉、抑郁寡歡、丑陋可憎
目光:犀利、深邃揚
第二課時
一、設疑導入
作為一篇重在寫人物外貌的作品,它與同學們閱讀過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帶給同學們什么樣的閱讀體驗?(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設疑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
二、瀏覽課文,自主發現
明確:多角度描寫;大量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在描寫時,作者加進了大量評價性語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從語言的角度發現和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的閱讀和作文經驗,特別是在修辭手法的運用和議論性語言兩方面進行對比,突出本文語言特點。)
三、再讀課文,品語言之美
(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夸張句,賞析其表達效果。
示例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托爾斯泰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觀察力以及內心世界的豐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運用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銳、犀利表現得生動形象。
明確: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既表現出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又能夠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主要在于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語言之美。學生對那些一望而知的夸張、比喻句及其表達效果可能得心應手,但對于寫眼睛部分的則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膚淺理解,教師要重點引導。)
(二)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于觀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畢生全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給自己帶來巨大痛苦。
明確:議論性的評價語對于揭示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點到為止,卻又一語中的。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和內容是本課的難點所在。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脫離文本空洞抽象地概括,而應抓住關鍵句,適當結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四、總結梳理
學生梳理本課所學,總結歸納。
示例:第一,抓住人物特征進行描寫。第二,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第三,巧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凸顯人物外貌特點。第四,精當的議論,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一課一得,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篇文章中去。)
八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首先要培養濃厚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于我們去持之以恒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閑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并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八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1)了解。看課文、看注釋、看課后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了解了這些信息后,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掃除文字障礙。
(3)獨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據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后習題能否回答。那些基礎知識扎實、自學習慣好、自學能力強、有鉆研精神的同學,在“思考”方面要適當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標上符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后批的字可用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
(5)質疑。就是對文章的見解、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提出疑問,這是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將對將的單獨拼殺,同學們就應該想一想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作者又為什么這么寫?
(6)記錄。就是做好讀書筆記。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2
【教學構想】
本文屬于學者型散文,其知識含量的豐富,思維方式的獨特體現著智慧的`魅力,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七課《海思》。
文章通過對海的博大、壯闊的描述,引出有關海的種種聯想,進而引出海與人類的關系,作者縱情贊揚了海的壯闊之美,讓我們感受人類在大海面前的渺小。從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們懂得了大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類心靈的家園。
本文的教學應注重以下三點:
首先,弄清文本的基本內容,學會編寫閱讀提要是學習本文的主要任務。
其次,在文學欣賞上,不要忽視語言的魅力。本文寫景語言生動形象,在聯想與想象中不失磅礴的氣勢。如何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這些美旬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用朗讀激發學生深人理解文本的內涵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第三,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應著力引導學生探究作者由眼前的海而產生的聯想與沉思。海思的“思”是全文的核心,“思”的引發,“思”的方向,“思”的廣度,“思”的深度,處處體現著作者的智慧。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獨特思路,研究這種奇特的聯想中闡發的主題,探討作者思想的深度。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結構,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作者由海而產生的獨特的聯想和深邃的思考。
3.體會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4.探究作者思想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編寫閱讀提要。品讀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作者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安排]兩課時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學會編寫閱讀提要。
2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品讀富有哲理的語言。
4關注作者獨特的行文思路。
5拓展挖掘,歸納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展示幾組海水翻騰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談自己的感受。
(借用圖片這一直觀教學用具,能使學生很輕松地進入學習境界,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展開想象,喚起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景象的主動體驗。)
2、教師小結,引入文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疏通生字、生詞。
2、再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層次,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七課《海思》》。
在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之后,要求他們著重思考幾個問題:
①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內容間的轉換?
②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樣的?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樣的?
③作者圍繞海所做的思考是為了表達什么感情?
學情預測:在回答這三個問題的時候,過渡句的選擇可能會比較容易,但對“眼前的海”和“心中的海”的對比理解可能會有些困難,教師應該作適當的指導。
學情反饋:關于第一個問題,學生能夠從第3自然段找到句子“被織進一張藍色的大網中”,“這種可見而不可觸的蔚藍色,似有似無,給人一種遐想,一種飄渺,一種思想的馳騁”,從而弄清作者由眼前的大海過渡到寫心中的大海。
對于第二個問題“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樣的?”學生的回答有時會偏離文本的內容,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明確作者聯想的觸發點——“海的深和廣”以及乘船返回,在海浪的搖動中產生新的思考。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明白作者心中的海的形象。
對于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師應依據文本內容作適當提示,如引導學生看議論抒情句,讓學生全面把握作者愛海的博大精深,愛海的包容一切,愛海給人類心靈的慰藉。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由表及里,從理清文本結構入手,盡量激發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意識,基礎的內容弄清楚了,再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就不會使學生泛泛而談。)
全班交流各自編寫的閱讀提要,并要求學生進行板書設計。
學情反饋:實踐證明,這一過程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又能檢驗他們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程度。
三、細品文本。
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眼前的大海”,并設計朗讀方案。
學情預測: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架空,教師要提出明確細致的要求,比如:這里寫的是什么內容?從哪個角度寫的?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才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哪個詞用得最好?用細化的問題幫助學生將朗讀設計落到實處。
學情反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明確細致的要求,確實能夠讓學生走進課文。如果能配以音樂朗讀,教學效果會更好。
(這一過程的設計既完成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又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讓學生通過品味朗讀深入探究描寫海的壯麗圖景所用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課文深入的理解。)
四、自主研讀
選擇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或含蓄的句子進行品評,在深入探尋句子含義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學情預測:學生可能對“于是,我明凈的心頭又涌上一汪藍色的沉思”“海啊,你在我的心里”這兩個句子難以理解,教師要在此作適當點撥。
五、積累佳詞美句
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相關文章: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七課《海思》教案09-18
八年級上冊語文觀潮教案09-01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案08-29
八年級語文上冊《靜夜》教案02-20
《臺階》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09-26
八年級語文上冊《滋味》教案09-23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9-27
《觀潮》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