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語文《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一、教學目標
(一)充分認識“雨林”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掌握文中運用的列數據、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三)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和能力。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兩邊,有幾片終年濕潤的土地,那里氣候炎熱潮濕,雨水充沛,是動植物生長的樂園。這些地區,茂密的森林終年常綠,宛如環繞地球的一條翡翠項鏈;上千種走獸飛禽自由地在花叢間穿梭、攀援、飛舞。這就是熱帶雨林。
(解說:為了讓學生對“雨林”有更直觀清晰的感受,有條件的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或影像資料,并用較為精練生動的語言對圖片進行簡要的概括。)
請同學們觀賞一些雨林的圖片,解說詞如下:
雨林地區的地形復雜多樣,從散布巖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縱橫的高原峽谷,多樣的地貌造就了形態萬千的雨林景觀。
熱帶雨林是一種茂盛的森林類型。進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來到一個神話世界,靜靜的河水、奔騰的小溪、飛瀉的瀑布到處可見;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交織成一座座綠色的迷宮。
附生植物如藻類、苔蘚、地衣以及蘭科植物,附著在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樹干和枝丫上,就像披上了厚厚的綠衣,有的還開著各種艷麗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葉片上,形成“樹上生樹”、“葉上長草”的奇妙景色。
毛色艷麗的鸚鵡、巨嘴鳥和天堂鳥把高大的樹冠層裝飾得像無價的珠寶,它們悅耳的叫聲是雨林中最熟悉的樂章。
雨林中到處可見黑猩猩、長臂猿、懶猴、獅子等珍奇動物,被枝葉厚厚覆蓋的地面是它們生活的天堂,難怪有人把雨林稱為“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地方”。
其實,熱帶雨林不僅美麗神秘,最重要的是,它是我們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角色,它不僅養育著數量龐大的動植物種群,其本身在生長過程中還向大氣源源不斷地供給著生命賴以生存的氧氣。因此,熱帶雨林有了一個別稱——“地球之肺”。在欣賞熱帶雨林的美麗景色時,同學們是否知道,由于諸多人為的原因,雨林的現狀令人擔憂?如果雨林一旦被毀,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災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析《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的災難》這篇說明文,看看這篇作品帶給我們哪些的知識和思考。
(二)初步閱讀課文,了解基本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并借助工具書,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詞的音、形、義。
(本文有一些專業詞匯,學生可能會發生一定的理解障礙,如“刀耕火種”、“瘧疾”等,在學生質疑后,應作必要的講解。)
2.學生自讀課文時,思考這樣兩個問題,①目前雨林的現狀是怎樣的?②雨林的消失,將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災害?
3.學生自讀完成之后,通過師生之間交流討論,明確:
①目前,雨林正在遭受人類的濫砍濫伐,它已成為破壞最嚴重的生態區。文章第一段告訴我們:“雨林以每分鐘27萬平方米(相當于40多個足球場)的速度遭到徹底毀滅。每年有一個紐約州大小的雨林永遠消失。”
②雨林猶如一個巨大的多樣性生物大家園。雨林的消失,意味著人類將永遠喪失一大批物種;意味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將遭受嚴重的破壞,它會加劇全球變暖的趨勢;雨林的消失還將導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濫;如果將雨林完全毀掉,到下世紀中葉,地球很可能會經歷第六次大規模滅絕。
(解說:雨林的毀滅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災難,可以包含很多方面,因此,可以讓學生放開來說,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因而在用樹形圖表示災難時,大樹的“枝葉”可根據需要增減)
板書設計
(三)自主閱讀,具體品析
1.研讀文章2—5段,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①雨林的減少,會導致動物無法生存,文中舉了一個什么例子?這種說明自己觀點的方法叫什么?
明確:文中第2段列舉了大猩猩的例子,橙色皮毛的猩猩過去在亞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但由于其棲息地遭到極大破壞,這種在樹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種大猩猩生活空間越來越狹窄。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②物種的喪失將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危害?
明確:有四分之一的藥物源于熱帶雨
教案《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教案》,來自網!
林的動植物,至少有兩千五百種潛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長在世界各地的熱帶雨林中,人類的日用品及工業原料的珍貴資源也有很多是來源于熱帶雨林中豐富的植物,如果聽任熱帶雨林消失,將意味著人類會失去很多東西。另外,雨林深處大量未被發現的信息和資源,也會隨之而流失。
③人類為何要摧毀如此珍貴的資源呢?
明確:文章第4段告訴我們: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樹木,將硬木木材運往各國銷售;土地擴張,在雨林區新建牧場的做法也很普遍。
④討論:人類這種種不合理的做法后面隱藏著的深層原因。(解說:此題的設計是對課文的一種拓展延伸,學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構出新的認識,對他們的見解,不奢望有“專家式”的.分析,老師可參加討論并予以適當引導、點撥。)
明確:人類伐木銷售、新建農牧場,是受金錢利益的驅動,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這跟人類長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道德觀念也有很大關系,改造自然并不意味著掠奪、捕殺動植物;人口的爆炸式增長,使人類的自然資源逐步達到極限,“僧多粥少”迫使人們加快對自然界的掠奪,甚至殺雞取卵,涸澤而漁;各國經濟發展不均衡,缺乏協調統一的行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2.研讀文章的6—10段,討論:“地球上生命多樣性的毀滅,意味著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這句話該怎么理解?(解說: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深入到作品之中,教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要放開手讓學生說,多肯定學生,讓他們嘗到分析的甜頭。老師在引導時要牢牢抓住下面三個問題:①什么是光合作用?熱帶雨林對促進光合作用起什么作用?②過量的二氧化碳會給環境造成怎樣的危害?③利用“刀耕火種”毀林興建農場造成了怎樣的雙重后果?)
明確:①綠色植物吸收陽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質并釋放氧的過程,叫光合作用。大氣中的氧來源于光合作用,絕大多數生物(包括人類)都直接或間接依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有機物質和能量而生存。熱帶雨林的樹木生長很快,對促進光合作用起著重要的作用。文中用較通俗的語言介紹或解說事物和事理的性質特點的方法,叫作詮釋。
②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它能夠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熱量,不讓熱量漏失,引起全球氣溫升高。過量的二氧化碳只能帶來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濫。
③砍伐林木就會減少雨林的光合作用,最終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同時也會減少大氣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氣含量;另外,放火毀林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環境進一步惡化,這就是利用“刀耕火種”毀林興建農場造成的雙重后果。
④補充資料:在最近一個世紀,全球溫度上升了0.3~0.6℃。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于森林破壞而產生的,其中大部分來自于燃燒的樹叢。而在1987年僅砍伐亞馬遜雨林一項行為就要對全球變暖負9%的責任。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我們的自然生態系統在被嚴重摧毀前僅能應付氣溫1~2度的上升。我們需要減少50%~8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才能把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保持在現有水平。
3.淺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濫”。(解說:探索事物因果鏈的事理說明文,主要方面詳寫,要寫深寫透;次要方面略寫,可點到為止,本文正是遵循了這樣的寫作原則,因而對雨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濫未作深入的剖析,老師可搜集一些資料作必要的補充。)
明確: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濫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放牧牛群而進行的森林砍伐。森林里,茂密的植被和地上的枯枝落葉吸收了降雨并防止了洪水。當林木被砍伐后,牲畜踩在土地上并將其壓實,它們還吃掉樹的籽苗并從大樹上剝下樹皮,這樣土地失去了保護層而完全地暴露出來,土壤在太陽的炙烤下板結,在雨水的沖刷下流走。當異常氣候導致暴雨來臨時,洪水泛濫淹沒農田村莊將是一種必然,它和水土流失一樣,是大自然給人類的另一種警示,它同樣是濫伐森林帶來的惡果。
(四)結束語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們說:“我們不要過分地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如今,地球已經千瘡百孔,不堪重負,她在痛苦地呻吟,在無聲地哭泣,同時也在對人類進行著無情的報復。如果人類還繼續對雨林大肆摧殘,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也許到本世紀中葉,地球真的會經歷第六次大規模滅絕。同學們,你們愿意看到這樣的惡果嗎?我們每一個人是否應該實實在在地為地球母親做些什么呢?
(五)布置作業
1.探究性學習:查找資料,研究防止雨林進一步惡化的措施。
2.抄寫并解釋詞語:
瀕臨 連鎖反應 攝取休戚 相關 融解
【初中八年級語文《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相關文章:
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9-26
歸途中的災難01-19
初中八年級語文試卷12-10
災難之后勵志文章08-13
關于共度災難的好段04-19
關于共度災難的好段集錦04-19
災難的反義詞是什么05-05
左邊災難右邊母愛散文04-30
毀滅的近義詞解釋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