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雜交水稻之父教案
課型:
新授課略讀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2、掌握人物通訊的特點,了解通訊與消息的區別;
3、幫助學生熟悉略讀的方法;
4、理解典型事例、細節描寫和運用數據的作用。
能訓目標:
熟悉并掌握略讀的方法
情感目標:
學習袁隆平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點:
1、熟悉并掌握略讀的方法。
2、能概括所選的典型事例,理解細節描寫和運用數據的作用。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學觀,用科學的態度親近自然、理解社會。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
教學設想: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袁隆平的資料。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3、分析寫作特色,理解典型事例、細節描寫和運用數據的作用;
4、掌握人物通訊的特點,了解通訊與消息的區別。
一、導入新課
我國有句古話,叫作“民以食為天”,離開了糧食,也就沒有了我們這個活生生的世界,那么,為我們解決吃飯問題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與關注,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為了雜交水稻的增產增收,他耗費了大半生心血,從他的身上,我們能真正理解一個大寫的“人”字的含義。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走進袁隆平的世界,領略他的風采吧。
二、文體簡介
本文是一則人物通訊,人物通訊是用來報道特定人物的一種新聞體裁。
它的特點是:真實性、典型性、新聞性、生動性、評論性。
三、讀準字音,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1、讀準字音
秈(xiān)稻 黔(qián)陽 衣缽(bō) 矢(shǐ)志不移 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靈光:指神異的光輝。
鑒于:考慮到。
大相徑庭:比喻彼此相差太遠。徑,門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決不改變。矢,發誓。
劫后余生:遇上災難而僥幸活命。劫,災難。
夜不能寐:深夜了還不能睡覺。
功成名就:功業建立了,名聲也有了。也說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四、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齊讀前三段,熟悉袁隆平簡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后,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85年獲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頒發的發明獎,1987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1988年獲英國皇家讓克獎。由于其貢獻卓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本文標題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為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了水稻雜交優勢的人,所以在國際上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本文作為一則人物通訊,在文章的開頭交代了袁隆平的簡介,體現了寫人物通訊時首先要交代人物簡介。
2、略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略讀課文,并在略讀過程中思考:本文報道了袁隆平的什么事?表現了他什么樣的精神?
明確:本文是一則人物通訊,文章用事實說話,報道了袁隆平在雜交水稻方面對中國和世界的卓越貢獻,贊頌了他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學精神。
3、分析結構,把握大意
請同學們劃分段落并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說各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脈絡清晰,按總體簡介~研究歷程~突出貢獻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紹袁隆平的簡歷及貢獻。
第二部分(第4—28段):選擇典型事例介紹袁隆平培養雜交水稻成功的艱難歷程。
第三部分(第29—40段):袁隆平研究成果的優越性和世界影響與地位。
4、袁隆平在研究過程中經歷了哪些事件?
明確:第一件事(第4—12段):看了向福財翻山越嶺,心里非常沉重,激發了袁隆平對水稻的研究。
第二件事(第13—21段):寫袁隆平確定研究課題“雜交水稻”和初步展開研究,提出“三系配套”理論。
第三件事(第22—26段):寫“文革”期間袁隆平的不尋常遭遇。
第四件事(第27—28段):寫袁隆平的三系配套研究成功并且投入新的戰爭。
五、解讀探究本文寫作特點
1、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形象
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閱讀一遍,概括一下,看看作者選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現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高貴品質和崇高精神。
明確:這篇人物通訊選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來表現人物形象。如寫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財餓著肚子來回爬過四十公里山路換回稻種后,心情很沉重,從而開始思考“怎樣才能使人們不挨餓”的問題,表現出一個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感。隨后,他提出了當時世界上無人解決的大課題——雜交水稻。經過嚴謹的思索,又提出了與當時學術界流行的觀點大相徑庭的設想——通過“三系”來利用水稻雜交優勢,他不畏冷言,披掛上陣,毫不動搖,顯示了嚴謹的態度、創造的才能和執著的精神。
尤其是寫他在文革這特定環境中的一段極不尋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艱難困苦、矢志不移地為科學獻身的崇高精神。當奮斗九年,解決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決的重大課題后,他又帶領人馬投入再越優勢關和攻克制種關的戰斗”。作者精心選擇的這些典型事例,鮮明地展現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奮斗精神。
2、生動的細節描寫
于細微處見精神。精彩的細節往往能加強通訊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具有動人的魅力。請同學們感受,文章在敘述典型事例時,哪些細節描寫最生動、最感人?這些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文中寫文革中袁隆平將劫后余生的四缽秧苗發展到四分秧田時,他“像慈母似的守護在秧田邊”;而當這四分秧田又被掃蕩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發現了僅有的“幾棵秧苗”時,他竟奮不顧身“把衣服一脫,‘撲通’一聲跳了下去”。這些細節描寫,把一個遭受苦難而又執著追求理想、充滿獻身精神的科學家形象活脫脫地勾勒了出來,令人久久難忘。
3、數字說話
數字是構成新聞事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物通訊中,準確無誤的數據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動、更感人、更具說服力。文中在說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對中國和世界的貢獻時,就多處運用了數字。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運用了數字的句子畫上記號,并談談你對文章中多次用數字說話的體會。
明確:如“十三年來,雜交水稻累計種植面積十二點五六億畝,增產糧食約一千億公斤,增收近三百億元。根據農業部統計,全國水稻平均畝產三百五十七公斤,而雜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畝增產八十四公斤”,“中國雜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結出豐碩之果,產量最高的比當地品種增產百分之五十,一般增產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這幾組數字有力地說明了雜交水稻的優越性,從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貢獻。
總結:
1、典型事例可以充分的表現人物形象。
2、細節描寫加強了人物通訊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為文章增色不少。
3、準確無誤的數據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動、更感人、更具說服力。
六、通訊與消息的區別
1、通訊報道的事實比較詳盡,完整,而消息則是簡略的概述;
2、在語言方面,消息概括性強,而通訊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動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訊文體比較自由;
4、通訊主題鮮明,結構完整;
5、表現手法不同,消息多用敘述和描寫,而通訊還可以抒情和議論,文學色彩比較濃厚;6、通訊較消息的時效性差
七、全文總結歸納
本文是一則人物通訊,文章用事實說話,報道了袁隆平在雜交水稻方面對中國和世界的卓越貢獻,贊頌了他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學精神。
八、布置作業
1、掌握生字詞和通訊的特點。
2、完成這篇課文的基礎訓練。
九、板書設計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文章結構:總體簡介~研究歷程~突出貢獻
事例精神
思考“怎樣使人們不挨餓”社會責任感典型事例
提出“三系”理論嚴謹態度、執著的精神細節描寫
文革中不尋常的遭遇不畏艱難、矢志不移、獻身精神運用數字
成功后投入新戰斗奮斗不息
【八年級語文雜交水稻之父教案】相關文章:
“雜交水稻”之父01-18
五年級《雜交水稻之父》語文教案03-22
三年級上冊語文《雜交水稻之父》ppt06-16
老王教案八年級語文教案09-03
八年級語文組歌教案02-24
八年級語文《消息》教案02-23
八年級語文散步教案12-14
八年級語文《蜘蛛》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