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1
教學目標 :
1、自我介紹,建立良好的師生初次見面印象
2、談語文學習的作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提學習語文的要求,規范學習行為
教學步驟 :
一、 開場白(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板書名字)我的父母希望我成為優秀的人,今天我更希望我的學生各個都成為優秀的人。在這個溫和的九月我們初次相識,在以后的一年時間里我們將朝夕相處,我希望和大家在語文學習的天地里快樂地耕耘收獲,更希望和大家成為知心的朋友。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聊聊,讓我走近你,也讓你了解我。
二、語文學習的認識(讀書的作用)
我們同學從幼兒園開始認字,到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已經學了近十年的語文,那我想問問同學,學習語文有什么用?
會聽說讀寫,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如果僅此,那我們只要學到小學的程度就可以了。為什么高中大學還要學呢?
巴金曾說過一句話:“人不是單靠吃米活著的”意思是說人除了物質需求外還要有精神需求。一個人只有精神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而學習語文,閱讀書籍就是我們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讀書已經是現代人生存的需要。
閱讀使人充實,笛卡兒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在溫州這樣一個非常物質的'城市,人們浮躁功利,同學們平時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麻煩的不順心的事情。如果在這個時候能靜下心來讀一篇好的文章,就像吃了一劑定心丸一樣地舒暢。
舉例子:一個學生很聰明,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即使趴著睡覺最后也能通過考試——當然成績是不理想的。他喜歡理科,不學語文,覺得語文學習沒用。性格偏激,行動魯莽,和同學老師關系緊張,自己也很痛苦,如果他能多讀一點書,陶冶性情,心態自然會平和許多。
古今中外有大智慧成大事業的人都是喜歡讀書的。古代有個錢思公家里雖然非常富貴,但很少其他嗜好,曾跟朋友說:“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宋代的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說:“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這就是著名的“三上”的由來。可見古人閱讀寫作思考之勤。
三、學習讀書三境界: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提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3)“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1)是說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雖然環境不好,但應該登高遠眺,樹立大志。如果立志考浙大,縱然考不上,溫大也必唾手可得。
(2)是說做學問成大事業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經過辛勤勞動的過程,“為依消得人憔悴”,就是說要像渴望戀人那樣,廢寢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帶寬也不后悔。
態度決定結果。
情商重于智商。
保齡球規則:10+10+10+10+10+10+10+10+10+10=300
9+9+9+9+9+9+9+9+9+9=90
語文學習重在日積月累。別忽視自己平時比別人少學一點。平時小小的差距會使你莫名其妙地落后。要重視自己比別人多一份努力,相信量變一定會達到質變。
(3)是說經過反復追尋,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可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四、語文學習的要求
三要求:一預習的要求——①標段落②抄寫課文生字詞(注解)
二上課的要求——①圈點勾畫②寫批注
三課后的要求——①作業 本②文海拾貝
準備三本本子:預習本(課代表1負責收發批改,每課一次)
練習本(課代表2負責收發,披閱,每課一次)
文海拾貝(教師批改講析,每周一次)
我會給兩位課代表各一張作業 登記表,每次作業 分五個等級登記。按一定比例記入學期結束的成績單中,未即使上交的你要向我說明理由。
五、結束語
所謂“教學相長”,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什么疑問,意見,請向我提出來。你可以在課后跟我聊天,也可以在隨筆里向我提出來,也可以在qq里講。我希望成為你們的好老師,更希望成為你們的好朋友。
現在我需要兩個非常負責認真又能干的課代表,如果有意向的同學課后可以跟我講一下。
課代表一定要選很負責很聽話的。最好有一個能力也很強的。可以向班主任咨詢,也可以向學生了解。也可以讓學生自我推薦。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2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2、幫助學生制定好學習計劃,樹立遠大理想;
3、增強學生的教室題榮譽感,時刻關注教室,有主人翁認識;
4、增強學生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要有正義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要敢于和教室的不良風氣做斗爭!
班會活動設計:
一、學生交流討論后自由發言(10分鐘)
開學一周多以來,教室有哪些新變化?
小結:優良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贏在初一!
二、新學期如何才能做到“我能行”?
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最容易做的事兒。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只剩下八成。
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后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只要愿意做,人人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只是少數人。
成功在于堅持這是一個并不神秘的秘訣。
三、思考:你的明天在哪里?
圖片展示各種打工生活的情景圖片,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未來生活!
自由發言:我的明天!(5-8分鐘)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問題,不要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記住:成功者自救。
四、成功的秘訣
每個人都向往成功,但是只有少數人能夠真正成功。原因就是只有少數人不怕吃苦,堅持不懈。想成功就得付出別人不愿付出的汗水,要利用好周圍的一切資源,讓自己獲得成功。----全球首席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
成功的人分三種
一是一路領先,志在必得的,這樣的同學身上有一股霸氣;
二是快馬加鞭,更上層樓的,這樣的同學身上有一種志氣;
三是力挽狂瀾,異軍突起的,這樣的同學身上有一身的骨氣。
面對失敗,也有三種人
第一種是逃避失敗,不敢面對,一直生活在失敗的陰影里,這種人成為被失敗一次打垮的人;
第二種是不屑于失敗,無所謂,仍我行我素,這樣的人麻木不仁,必將重復失敗;
第三種人是勇于直面失敗,在失敗的陣痛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爬起來,并采取主動的行動,去迎接下一次的挑戰,因為他明白,生命遭受痛苦的時刻也是面臨最大轉機的時刻。
小結:不要羨慕別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只要我們奮力拼搏,堅持不懈!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
五、計劃目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許多作業要做,許多知識已忘,許多書本與筆記,開了又合合了又開,如此的慌張,我來來往往,我匆匆忙忙,從宿舍到教室又從教室到食堂,忙忙忙盲盲盲,盲得已經沒有主張,盲得已經失去方向,忙得分不清歡喜和憂傷,忙得沒有時間痛哭一場,成績卻還是老樣!
這樣的經歷,你是否有過?
小結: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使學習具有“計劃性”。計劃是實現目標的前提,沒有計劃,目標就成了水上升萍,沒有根基。做事沒有計劃,結果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盲人摸象”一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生活對于沒有計劃的人來說,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六、自信與行動自信能激發人的潛能!
早期的學者認為:一個正常人只運用了自身潛能的.一半;后來的研究又發現,一個正常人只運用了自身潛能的10%;近代比較權威的看法是:正常人只運用了自身潛能的2%---5%之間。也就是說,最成功的也只運用了自身潛能的5%,最失敗的人,只要正常,也運用了自身潛能的2%。
一天,獵人帶著獵狗一槍擊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傷的兔子拼命逃生,獵狗在其后窮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陣子,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氣急敗壞地罵道:“你真沒用,連一只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辯解道:“我已經盡力了呀!”
兔子帶著槍傷成功地逃生回家,它的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那只獵狗很兇呀,你又帶了槍傷,是怎么甩掉他呢?”
兔子說:“那只狗只是努力而已,我卻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它主人的一頓罵,可我就沒命了!”
七、小結
愿我們以后每一滴眼淚都讓人感動!
愿我們以后每一個夢都不會一場空!
就讓我們把新學期第一天當作新的起跑線!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3
教學目標
(1)在“談話導入”中,交流心路歷程,分享彼此的感受。
(2)在“誦讀詩歌”中,初步感知詩歌的魅力,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3)在“親近語文”中,初步了解整本書的大概結構,明確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
讓學生初步了解并喜歡上語文教師,也漸漸地愛上語文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認識教師
1、師簡單自我介紹:我姓xx,名xx,我是一位愛讀書、愛思考的教師。
2、初步認識一下學生:能像我這樣的,來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3、依次出示課件,師生交流。
課前,你心目中想象的語文教師會是怎樣的一位教師?
課前,你心目中想要一位怎樣的教師來成為你的語文教師?
現在,你初步認識徐教師后,心中想要說些什么呢?
(二)誦讀詩歌,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
七年級的天空
今天,是九月的第一天
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從八月的`家中匆匆趕來
來到美麗的實驗小學,從此,踏入七年級明亮的天空
書寫新的傳奇。
2、自由讀讀,指生讀,師生合作誦讀。
3、師:今后,將爭取每節語文課,花三分鐘時間,來誦讀這樣的詩文。
(三)了解大概,親近語文
認識封面:仔細看看語文書的封面,說說:你看到了些什么?
讀讀目錄:
認真讀讀語文書的目錄,說說:
1、這本書一共有幾篇課文?標△號的有幾篇?
2、認真讀讀課題,你最喜歡哪些課文?為什么?
(四)提出要求,準備學習
1、擁有一本新華字典或詞典等學習工具。
2、準備三本簿子:日記本;練筆本;摘錄本。
3、準備一、二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
4、認真讀讀“預習”單、“復習”單,初步掌握一些學習方法。
(五)布置作業,練筆表達。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4
教學目標
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
目標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2、通過介紹我國科學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了木本莖的結構,可以更好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并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是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木本植物莖)。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可自制維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體制作三維立體圖像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講解法;討論法
授課理念:堅持“還課堂于學生”的教學理念,立足于學生的“學”,在開放性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真實體驗。構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
教學過程:
(一)初中生活新體驗
1、當你踏入中學的校門,你已經是一名中學生了,進入新的環境,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2、你喜歡現在的學校嗎?喜歡這里的老師和同學嗎? 小結:初中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起點。我們從不同的地方來到新的學校,組成了一個新的集體。也許我們還對過去的伙伴依依不舍,但更應高興的是,我們又結識了許多新的老師和同學。我們將在這個新集體中共同學習、共同生活,度過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
(二)珍惜新友誼
同學們怎么樣才能盡快地熟悉起來呢?我們將要進行“破冰行動”,讓大家盡快熟悉起來。
游戲方法:老師任意讓一名同學站起來自我介紹及簡要說明他與本班第一個同學的認識經過,下來是被提到的同學以此類推,5分鐘后第一環節結束。第二環節比賽看誰記住剛才提到的人名多。
注意:其中一組介紹的時候,其他組的同學也要認真記住自我介紹的同學的名字,不可以記在本子上。 算一算你記住了多少新同學的名字?他們是誰? 小結:在我們這個新的班級里,有這么多新的同學聚在一起是一種緣分,讓我認識你,也讓你認識我,從記住對方的名字開始,大家就成為了好兄弟,好姐妹。
(三)、組織學生圍繞“中學與小學的差異”分小組討論。 指導學生著重從“開設的課程、上課時間、學習特點”等方面探討中學與小學的不同之處。
(四)、學習新課程
1、初中政治課程的功能?
(1) 明是非,即明白成長過程中和現實生活中的是非問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2)表達是非,即應對考試
2、想不想學好本門課程?為中考,拿滿分 3、如何學好本門課?
諧音(貝多芬,馬克思)
總結:通過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新的同學,結交了新的朋友,老師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學們能各盡其能,團結協作,共同進步。
(可在《明天會更好》的歌聲中結束)。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5
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的性格,并從原文中找出相對應的例子。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分析老頭子人物的傳奇色彩,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
3、體會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
4、閱讀自讀課文孫梨的文章《吳召兒》,并比較異同,進一步體會孫梨文章的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情節、環境
二、復述《蘆花蕩》和《吳召兒》兩篇文章的大概內容。
思考并討論:
1、老頭子和吳召兒兩人性格的異同?并找出相應的例子。
相同點:豪爽、干練、樂觀、自信、勇敢、機智、愛憎分明、有抗日熱情、責任感強。
不同點是:老頭子過于自尊和自信。
2、人物性格探究:怎樣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過于”二字?從文中找出相應句子,并體會這一句話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老頭子對葦塘里負責的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老頭子在淀里撐著船那種悠閑自得的心情;送兩個小女孩進葦塘,以為萬無一失;大女孩受了傷,他覺得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覺得丟了臉,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這些都是他始終非常自信、自尊的表現。“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來的。
三、塑造人物的方法
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綜合熔鑄而成的。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應和態度進行側面描寫等等。小說不僅勾勒人物的輪廓,刻畫其性格的一個或幾個側面,還要在情節的發展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發展和變化。
1、肖像描寫:
“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老頭子渾身沒有什么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寫老頭子年紀雖老,但老當益壯,注重描寫他的眼睛,突出他的干練、精明。
2、語言描寫
“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什么事也沒有,安心睡一覺吧”;“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3、動作描寫:
P15“老頭子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他用手扒著船尾,跟著浮了幾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表現他對這意外的發生感到很驚訝。
P17“一個干瘦的老頭,只穿一條破短褲,站在船尾上,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兩只手卻忙著剝那又肥又大的蓮蓬,一個一個投進嘴里。”表現老頭子的鎮定。
動作描寫集中在那一場英雄的行為上,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狠狠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4、心理描寫:
P16表現老頭子把大菱的責任歸咎于自己。
以上描寫都是正面描寫,另外還有側面描寫:
如“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又如寫二菱對老頭子的懷疑,不信任,側面寫老人的英雄行為。還有寫敵人封鎖的嚴密,也是從側面寫老頭子的干練、精明。
四、領會景物描寫的妙處:
景物描寫一定要切合環境和人物的心境,切記游離的寫景,《蘆花蕩》的景物描寫,處處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諧,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斗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討論:請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它的含義。
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這段文字傳達出怎樣的環境?
環境很黑暗氣氛有些緊張。“呆望、陰森黑暗”這些詞可表現。“呆望”一詞還可以看出敵人的束手無策。
蘆花蕩的夜色非常優美,非常安寧,淀水晶瑩透澈,星星閃爍不定,從“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這一句可以看出來。
“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這一句可以思考兩個問題:為什么要寫蘆葦長得高?怎樣形容蘆葦長得高?這樣揣摩可以明白什么時候需要作景物描寫,怎樣寫景。
孫犁在他的小說《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寫,我想,與這一句所傳達的語言信息是一樣的。“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里的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蘆葦和荷花是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意志和斗爭的力量的象征吧。
2、“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表現老頭子的身輕如燕,可用一種輕快、瀟灑的語調來讀。
3、“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天空的明凈,用環境的寧靜、優美來為下文所發生的不平常的事情作鋪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用颯颯的風響”來形容老頭子此時的心情,月亮也落下去了,老頭子心情十分沮喪。
5、“她們在家鄉的道路上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她們看著初夏的小麥黃梢,看著中秋的高梁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去,她們長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的逐漸成長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飛北回,暗喻著時光的流逝。“天邊的北斗“也是一種暗喻,暗喻她們在黨的光輝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6、“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咽氣。”
因為天氣悶熱,所以鬼子要出來洗澡,為下面情節作鋪墊。
7、“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通過靜來反襯下面的情景,引出下文的情節。以靜來寫動。
8、“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老頭正狠狠地敲打著鬼子,內心萌發著輕松、痛快的感受,鮮嫩的蘆花也顯得格外美麗。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里的人和事件,但決沒有那種凄慘的描繪,就連那個女孩子受傷后的幾聲,也被輕輕一筆帶過,作品要高昂濃重地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即使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靜從容的姿態抒寫白洋淀的美麗風光,細心地鐫刻白洋淀人民心靈的塑像。
五、結合自讀課文《吳召兒》進行寫作手法的比較,并拓展孫梨的另一篇文章《荷花淀》,進行對比閱讀,談談孫梨文章的風格。
孫犁文章風格:
孫犁和其他作家(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在文學界上被成為“荷花淀派”
1、選材上,以小見大,選取小人物來寫,寓偉大于平凡之中。
如老頭子,沒有姓名,他代表了千千萬萬個與他一樣的普通抗日英雄,像他這樣的英雄很多,吳召兒也是鄉村的一個姑娘而已。《荷花淀》里的水生嫂也是抗日游擊隊的一個大嫂而已,并沒有寫一些偉大的人物。
2、以抗日戰爭為背景,體現了時代的精神。
老頭子和吳召兒都不顧個人安危,是什么促使他們這樣做?是一種民族的愛國精神,實現了個人與時代的完美結合。
3、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充滿詩情畫意,富有抒情味,烘托了人物形象。
4、簡潔樸素的人物對話,展示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
語言清新、淳樸,如《荷花淀》里的幾個大嫂的對話,很簡潔,但很符合人物當時的心情。
5、文中充滿樂觀的精神。
如老頭子的自信、勇敢,智斗鬼子的勝利;如吳召兒“無論走到哪里,都不用擔心吃的”等也體現了她樂觀的精神。
孫犁是我國現代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說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詩的藝術魅力,最能代表這種風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寫于1945年,發表后,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評論界稱之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七年,孫犁曾在白洋淀附近,教了一年小學。使得他有機會熟悉這一帶的風土和人民的勞動、生活。他曾在《關于〈荷花淀〉的寫作》一文中這樣寫道:農民抗日,完全出于自愿。他們熱愛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們當兵打仗,正是為了保衛他們。他曾經深情的追憶那段時光:他說“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能達到一種極致。在一定的時代,在一定的環境,可以達到項點。我經歷了美好的極致,那就是抗日戰爭。我看到農民,他們的愛國熱情,參戰的英勇,深深地感動了我。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6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句式。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的《三峽》。
二、作者簡介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
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1)讀準字音:
(2)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播放錄音,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及情調。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再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教師伴音樂范讀。同學嘗試朗讀,請一名同學伴音樂讀,學生評點。教師指點:在朗讀中學習處理語速、語調、重音的方法,達到讀準字音,讀順節奏,讀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節略快,讀出氣勢;第三節讀慢,讀出清幽之氣;第四節略慢,讀出凄美之氣。
五、析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問:文章主要寫了三峽的哪些景色?
(山、水)
2、請男生找出三峽山的特點,以三峽的山是……。
(三峽的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怪異的、幽寂的……)
3、請女生找出三峽水的特點,以三峽的水是……。
(三峽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蕩的、凄寒的……)
六、探究閱讀,了解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1、這篇文章雖然既寫了山又寫了水,但從文章寫作目的和內容來說,側重于寫什么?
(水)
2、有一個順序嗎?
(寫山是為了寫水蓄勢,寫水是從最主要的特征寫起:三個時間: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請學生說一說家鄉不同季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課后編一本集子——《家鄉美》。
七、延伸閱讀,培養熱愛祖國的激情
請同學說說三峽大壩竣工后景色會有什么變化?如:
大壩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內水位會有所升高,“兩岸連山,略無闋處”這一景觀會有所變化,三峽上游會出現又一個秀麗的千島湖。
大壩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的情況就不會出現了,有大壩來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證水道的暢通,無論是豐水還是枯水的季節,航運都不受影響。
大壩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為大壩蓄水會導致污染。
大壩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達以前難以到達的山林深處,會嚇走猿猴,“高猿常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景象就會消失了。
問:三峽即將發生許多變化,那么,這個新的三峽和酈道元筆下的三峽相比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結語:其實,它們各有各的美。遠去了的,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個現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贊美。但愿同學們能多學一些知識,能有機會直接參與到對三峽的建設和管理中去,將三峽打扮得更美麗。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7
一、教育目標:
1、 情感:感受親情,理解一個人的責任感以及生命傳承的意義。
2、 語言:詞語和語句。
3、 寫作:仿寫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在閱讀中品味文章的語言,運用文中的詞語仿寫。
2、 難點:理解生命傳承的意義。
三、教時安排:
一教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和你的家人一起散過步嗎?到哪里去散步?今天,老師要帶著你們到田野上,跟隨著作者莫懷戚一家一起去散步。打開書本。
(二)、散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提示:
帶著問題去朗讀:散步的時間、地點、人物是什么?
散步中的分歧是什么?
1、 散讀:
2、 回答:春天、 南方的田野、 母親、我、妻子、兒子。
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
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三)、研讀課文:
提問:
1、為什么“母親本不愿意出來”?后來為什么同意去散步?
2、發生分歧時一家人是如何表現的?
3、“我”和母親分別作出什么決定?為什么?
學生活動:
1、讀:默讀課文。
2、劃:劃出有關語句。
3、議:四人小組交流。
4、讀:有感情地朗讀劃出的語句。
班級交流:
(1)、為什么“母親本不愿意出來”?后來為什么同意去散步?
明確:“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累。
“我說,正因為如此,才因該多走走。”
(2)、發生分歧時一家人是怎么表現的?
明確:“我的母親老了,……嚴重關頭時那樣。”
(3)、最后“我”和母親分別作出什么決定?為什么?
明確:“我”走大路。因為“我伴同他……已短。”
小結:作者一家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分歧并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可以體現了一家人融融的親情,包括了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孫之情、夫妻之情。
(四)、過渡:作者一家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分歧并得到完滿的處理,體現了一家人之間融融的親情。最能體現這種情感的是哪一個畫面呢?
1、 單讀第8節。提示:找體現了一家人之間融融的親情的詞語。
2、 關鍵詞:“蹲下來”、“背起了”、“慢慢地”、“穩穩地”、“仔細”、“整個世界”。
3、 朗讀指導:傳情達意。關鍵詞、句讀重音。
4、 美讀。
5、 理解末句的含義:理解一個人的`責任感以及生命傳承的意義
(五)、默讀課文,找關鍵詞,體現融融的親情。
母親:信服、習慣聽從、摸摸。
我:責任重大、伴同、
蹲下來、背起了、慢慢地
穩穩地、走得仔細、整個世界
妻子:總是聽我。
兒子:習慣聽從 (板書)
(六)、拓展:
(1、)散步是一個平常的家庭場景,一個成功的作家小事也能寫出大意境來。選材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事,關鍵在于你開掘的角度,對生活的感受,賦予文章的情感,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場景呢?
班級交流
(2、)寫作訓練:(任選一題)
情景1:晚飯后,一家人看電視,爺爺奶奶要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要看新聞節目,你要看動畫片,遙控器在你手中,你怎么辦?
請運用“信服”、“習慣聽從”、“伴同”“責任重大”、“摸摸”、“總是聽我”寫一個片斷,體現親人之間樸素而真摯的愛。
情景2:半夜里,我忽然發高燒,爸爸媽媽送我去醫院。請運用“蹲下來”、“背起了”、“慢慢地”、“穩穩地”、“走得仔細”、“整個世界”,寫一個片斷,體現融融的親情。
1、 課堂寫作:
2、 班級交流:
(七)、作業布置:
背誦第6節、第8節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8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和屏風的圖片導人。
2、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二、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思考:
1、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1、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2、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與賞析。
(一)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⑴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⑵ “…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二)1、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2、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⑴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⑵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四、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永遠散發著不朽的 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六、作業
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學著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9
目標:
1、熟讀成誦;
2、品析蓮的形象美;
3、感悟詩人的品德
設想:讀析品分四塊推進
課時:一課時
程序:
一、課前預習:熟讀課文,并閱讀課文注釋及練習
二、導入:教師檢查對詞義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虛詞和若干實詞
三、分四塊推進
(一)朗讀
1、備讀:要求暢讀五分鐘,每個人都必須講出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個原因。
2、學生盡情朗讀
3、課堂發言:如:散句與駢句的交錯運用,長句短語的錯落有致,敘述、描寫、議句的熔為一爐、疑問句、感嘆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誦讀起來格外舒暢。
(二)析讀
1、學生帶著問題繼續誦讀課文
2、教師出思考題:
①全文的`主體形象和陪襯形象。(蓮——菊和牡丹)
②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蓮的形象。(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
③文章怎樣表現了蓮的品質。(文章表現蓮的高潔品質,從三個方面入手: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
(三)講讀
對課文需要著重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主要內容有:
1、直接寫蓮花的句子,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贊蓮花,又是句句贊君子,既是描寫,又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狀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狀物意在贊頌君子的品德,言志則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讀和背讀
課末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行完成。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10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優美的語言中內含豐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借助豐富的想像,表現出對人生的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2、理解作者筆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熾熱(chi4)禱詞(dao3)執拗(niu4)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饋贈(kui4)憔悴(cui4)真諦(di4)
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鑲嵌(xiang1qian4)
翱翔(ao2)喪吁短嘆(xu1)千山萬壑(he4)
2、解釋下列詞語。
執拗:固執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饋贈:贈送(禮品)。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
鑲嵌: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愛時所立的誓言和盟約,表示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長吁短嘆: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唉聲嘆氣。
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紋絲不動:一點兒也不動。
二、導入
詩人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筆下,浪和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作者簡介:
紀·哈·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選自《淚與笑》。《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這里選的是其中兩首。
三、朗讀課文
要求讀出感情和節奏,初步體會兩首詩表現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浪之歌》。
1、朗讀課文,學生在散文詩旁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
如《浪之歌》開頭寫浪花對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潑的,她像一個純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戲在海岸身邊……
學生討論、交流。
2、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確: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
(二)學習《雨之歌》。
1、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2、理解文章豐富的內蘊。
明確:風情雨態是難以描摹的,更何況所寫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場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繪了種種的雨:輕輕灑下的,如金線瀉地,珍珠拋落;伴同雷電而來的,瓢潑而下,療救饑渴的大地;叮咚作響的,輕叩著人們的心扉。
作者借助豐富的想像,藝術地描繪了“雨”的生活,借寫雨來贊頌人類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愛,并借以袒露詩人自我仁愛博大的襟懷,表現出對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寫雨的精魂,精魂離不了形體,從形體描摹入手,從與各種各樣外物的關系中展開,不求工巧,而求離形得魂,從一枝一葉中讓人想見全貌。如第四節寫雨在云彩和田野間傳信,天低云暗,雨絲綿綿,似乎把云彩與田野連結起來了,雨霽風止,云淡了,龜裂的土地平復了,確實如“這位干渴難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醫治。”“雨”是曠達的,對于自己的放逐,雖然有過淚,但它明白。“塵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對“死”的淡然態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來的結局,因此甘于犧牲自己,造福萬物。
五、口頭仿寫訓練
朗讀《浪之歌》第五節“曾有多少次,當美人魚從海底鉆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賞星空時,我圍繞她們跳過舞;曾有多少次,當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傾訴自己為愛情所苦時,我陪伴他長吁短嘆,幫助他將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與礁石同席對飲,它竟紋絲不動,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無笑容。……”
要求運用“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來說一段話。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說話要有一個中心,前后句連貫,銜接自然。
六、拓展閱讀
教師向學生推薦紀伯倫《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學生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并摘抄散文詩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間,然后又說一遍……
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
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與死者最后的祭獻。
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比的獨眼向我凝視。
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聽著小鳥的鳴囀、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會。
七、小結
紀伯倫《組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采用擬人化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從中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是世間種種美好事物的守護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結起來。
八、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教學反思
《組歌》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佳作,作者紀伯倫。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作者是以熱烈的愛情作喻,對中學生來說比較敏感。所以,我最初對這篇文章的處理原則是:朗讀為主,稍作點撥,點到為止。把教學重心放在第一篇《浪之歌》上。的語言清麗流暢,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作者在抒情的同時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在以《浪之歌》為代表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預想體現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盡全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主宰課堂的主人。但最大的感受還是感覺設計課的時候想達到的效果和真正通過上課達到的效果的差距比較大。分析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自己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了解不夠充分,另一個原因自己對各個教學環節把握不夠熟悉,對詩作詞語的推敲不夠到位等,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學生發散性的問題回答。
《浪之歌》是紀伯倫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詩,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對詩歌意象的重點講解。預設問題時,也沒能本著循序漸進的手法,讓學生一步步領悟出“浪”的形象。在通讀幾遍課文后,考慮課堂時間分配問題,就匆匆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浪”的代表形象,問題的難度比較大,卻沒考慮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行文用句方面有何不理解的地方。
現在想想,將教學的環節相對調,讓學生們在美讀中品味情感,領悟意象,效果應該會比這節課好很多。反復地美讀課文,學生們會逐步體會出,作者筆下的事物,都蘊含著深刻的情感。這樣就能感受到“浪”的一個博愛形象,一個奉獻形象,一個世界萬事萬物的守護者的形象。更能深知作者是一個有著大愛的人,如此課文的主題便突顯出來,情感自然就能不期而至。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10篇)09-01
高二語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10-11
高二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精選11篇)09-01
高二語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精選7篇)09-01
高一新生開學語文第一課教案01-13
初一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精選10篇)08-23
高二語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范文(精選5篇)09-02
高二語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模板(精選9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