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⑵ 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標:
⑴ 反復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⑵ 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3、德育目標:
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
【教學難點】
1、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把握文意;思讀課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讀課文,鑒賞文章寫法上的特點;研讀課文,聯系實際,總結升華。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請看動漫 flash──愚公移山。
學生欣賞畫面,品味美妙的樂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背誦課文。學生循聲跟讀。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3、學生根據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4、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分發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⑴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始一反焉
女之不惠
亡以應
一厝朔東
無隴斷焉
⑵ 對加粗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懲山北之塞
A、處罰
C、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繞遠
B、迂腐
C、困難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雜然相許
A、允許
B、贊成
C、答應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語氣助詞
⑶ 一詞多義:
方:
方七百里
方其遠出海門
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吾義固不殺人
亡:
河曲智叟亡以應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其:
懼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誠
其妻獻疑
之:
以君之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⑷ 翻譯下列句子。
① 甚矣。汝之不惠!
②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③ 渚渤海之尾。
④ 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學生自由回答,其余學生評價或補充。答案略寫。
5、教師播放教學圖片,每顯示一幅,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或朗讀課文相關片斷。
第一幅:二山雄立圖第二幅:在家庭會議上
第三幅:畢力平險圖第四幅:愚公智叟辯難圖
第五幅:神靈移山圖
三、思讀課文,理解寓意
1、學生分兩組,展開課堂辯論。
辯題: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實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辯詞選摘:正方:愚公實愚
兩座山雄偉高大、實難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況且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幫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裝了土石遠運山外;路途遙遠。運土石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確知移山之利,有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有子孫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順利開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有發展變化的觀點;感動天帝,將山搬走,顯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難而止,無所作為,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師總結:經過一番激烈的辯駁,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問: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學生討論交流。
示例: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于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大小、多少是相對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成功、失敗亦如此。
四、品讀課文,把握本文的藝術特征
1、提問:如何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
學生自由發言。
生1: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這反映了作者階級的局限性。
生3: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話向自然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愿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教師點撥: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2、關于對比、襯托手法:
學生討論,明確:文中有多處對比,如愚公與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對比。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后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愚公之妻對丈夫關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表現出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運用襯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一年返家一次對顯現愚公的氣魄,說明移山勞動的艱巨具有襯托作用。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五、研讀課文,總結升華
教師提問: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愚公精神嗎?
學生爭相發言。
教師總結:
愚公精神的實質是排除干難萬險不達目的決不休止。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會有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會有我國近十年的輝煌成就?哪里會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讓我們從愚公手里接過精神火把,點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尋明天的太陽!
六、課堂小結
教師朗誦《愚公移山》歌詞: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
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淡,望望頭土: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多媒體顯示: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學生齊讀。結束全文學習。
七、布置作業
1、以有志者事竟成──讀《愚公移公》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2、有人說,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僅有苦干是遠遠不夠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評價這種觀點,寫一段話闡明你的觀戰場點。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2
一、教學目的
1、反復朗讀,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播放背景音樂——《愚公移山》的歌曲。
巍巍壁迎的三峽是舉目“高峽”,幾年前人們還曾認為毛澤東的“高峽出平湖”是夸張的夢話,而今天,隨著三峽水利工程的建成,夢話變成現實,高峽真正出平湖。那么,一個人搬走兩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聞笑談呢?好,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愚公移山>>,來認識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正課
1、朗讀(放錄音),注意揣摩語氣。
2、概括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1)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樣的山?
討論:(板書:太行王屋方七百里高萬仞)
(2)齊讀第二自然段。討論: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板書:愚公移豫南漢陰)
(3)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觀困難呢?齊讀第三段。
討論歸納:年老、將少、路途遙遠、工具簡單
(4)分角色朗讀第二、三段。(先小組進行,教師點播,然后齊讀)
注意體會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是否相同?語氣有什么區別?
討論歸納:兩人的態度不同。愚公之妻的懷疑是從關心出發,提出實際問題,語氣較輕。智叟則是譏笑、責難,阻止愚公去移山。
(5)移山結果如何?齊讀第四段。
討論歸納。(板書:帝令背走)
3、移山成功說明了什么?
討論歸納:這是一篇寓言,寓言就是通過某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道理它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遠喻近,還可以小喻大。本文以移山成功結尾,就表達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是對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和堅強意志的.謳歌。
4、辯論: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愚公是該搬家還是該移山?
討論,小結: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萬萬人的子孫后代,他明知山高路遠,人老將少,工具簡陋,困難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無窮匱”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謂站得高,看得遠,實則不愚。而今,我們仍可見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長江、嫩江洪水肆虐,處處告急。“洪水無情人有情”,正是廣大軍民手牽手,肩并肩,眾志成城,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而搬家或繞道似乎是明智之舉,實則是就事論事,從靜止的觀點看問題,認為自然不可改變,斷定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可智叟在愚公的駁斥下啞口無言,可知他是目光短淺,知難而退,無所作為的人。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潰堤面前人往高處走便是了,大可不必"嚴防死守。如果遇事怕難退卻,何來"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也永遠只能是詩人筆下的藍圖,更不要說如今的“南水北調”了。
其實,今天我們可以不移山也不搬家———打隧道。而我們今天學習的是這種精神接力。苦干加巧干才是成功嘛!
5、你認為,愚公和智叟到底誰愚?
討論歸納。(板書:愚公不愚,智叟非智)
6、根據板書背誦課文。
7、聽歌曲《愚公移山》,感受愚公形象,口頭描繪出來。
四、課堂練習
如果以此為材料創作歌詞,你會抓住哪一主題?請構思好后寫下來。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難解的字、詞、句,能讀準“仞、畚、孀、齔、厝、隴”等字。
2、學會辨認一詞多義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暢翻譯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實意義。
4、讓學生對愚公的舉動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2、難點: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實意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愚公移山,這是一則寓言。寓言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簡介《列子》及作者
1、《列子》,相傳為列御寇撰寫。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2、列御寇,相傳為戰國時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虛靜、無為,被道家尊為前輩。
三、授新
1、學生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掌握下列實詞:
仞 冀 箕畚 孀 齔 匱 亡 厝 雍 隴
2、通假字:指;反;惠;亡;厝。
3、重點句子的翻譯和字詞的落實:
年且九十(年紀將近九十歲)
懲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擋)
雜然相許(大家紛紛表示贊許)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還不能夠搬掉魁父這樣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夏去冬來,經過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太頑固,頑固到不可變通的地步)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呢)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樣呢)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東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邊,沒有山嶺阻隔了)
4、復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布置作業
1、復習、鞏固文中疑難字句的解釋。
2、參照課后練習感知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整體感知
1、逐段朗讀課文,討論分析課文的結構。
第一段:極言太行、王屋兩座山的高大,交代它們的位置。
第二段:具體寫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過。
第三段:寫愚公和智叟的對話。
第四段:寫愚公移山的勝利。
2、本文寫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邁,移山人力偽缺乏,運土路程的遙遠,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前面都是為下文移山的艱難作了鋪墊。襯托愚公移山的決心、信心、恒心。
3、愚公是移山的積極倡導者,他對移山的態度自然很堅決,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觀點來看待移山這個問題?
智吏認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變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認為人定勝天,山雖龐大但它是死的,不會隨時間流逝而加增;而個人力量雖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則有無限潛力。智叟只用短淺的停滯的觀點看待問題;愚公用長遠的、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
4、從課文看得出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這樣給他們命名,用意何在?
智史與愚公形成鮮明對比。智望之“智”在于認為愚公“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這是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目光短淺,實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決定畢生平險、挖山不止。這是造福子孫的大事,愚公目光長遠,且認為子孫元辰而山不加增,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為明智之舉。智者實愚,愚者實智。顯而易見,這樣命名不僅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效果,從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5、有人說這個故事最后還是靠神仙的力量把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還是無能的,你同意嗎?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正是恰恰表現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6、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輪回報應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質的不同。
7、愚公是個什么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的道理。
三、課堂小結
我們常說愚公精神,那么什么是愚公精神?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畏懼任何困難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在我們今天的學習和以后的生活中,都需要大力發揚這種精神。因為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將有千萬座“太行”、“王屋”擋住我們前進的道路,如果我們缺乏這種精神,那么,我們必將一事無成。
四、布置作業
1、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讀后感。
3、預習《詩經》兩首。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幾個方面:
1、知識目標: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
2、能力目標:朗讀本文注意語氣語調,運用辨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情感目標:學習古代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對情節和人物的分析,體會本則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2、難點:愚公與智叟對待移山問題的觀點孰是孰非的理解。
教學過程
依據教學目標,本節課分為五個版塊: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導入。
此設計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現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讓學生先被樂曲震撼一下,渲染氣氛,再走進文本,激活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尤其要注意語氣、停頓。
關于這一小環節,可通過2個渠道完成:
(1)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并朗讀,教師點評。
(2)生字、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檢查練習,鞏固反饋。
此部分主要讓學生做學案中的基礎練習,教師巡視,后評講,重點給予學法指導。如翻譯文句的方法:換、留、刪、調、補這幾個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3、再讀課文,復述故事,聯系語境,突破難點。
學生再讀課文,對照注釋,復述課文。復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為2個小環節:
(1)先在小組內講述。
(2)學生小組講述后,推薦優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塊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能夠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三)合作討論,探究質疑。
此版塊共設置了四個問題,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條件與有利條件分別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為什么要寫智叟?對愚公移山的壯舉,談談你的看法。
3、故事結尾寫神仙把這兩座大山背走了,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4、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沒有過時?
對于這幾道題的處理方法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自由思考,后小組討論,最后大組(班級)交流,形成較統一的認識。
這四題的設計意圖及處理方式分別是:
第一題:主要引導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過。對于移山的不利的條件,學生可能對愚公其妻與智叟提出的疑問混為一談,對此要因勢利導,讓學生讀課文,明確他們所說的話的'不同語氣及在情節發展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題:引導學生領會本文運用的襯托和對比的寫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辯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針對以上不同看法,在評價時注意評價的開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即可。
第三題:主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本文富有神話色彩的結尾的含義,它是本文教學的難點之一。處理方法是:改寫結尾比較法。讓學生發揮想象,改寫結尾,再將它與課文的結尾作比較,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解答出來,分解了難點。
第四題: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正確評價愚公的精神,這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又是難點之一。讓每位學生寫一段話,說說學了本文后的感受,但必須緊扣本文的寓意來。
(四)拓展延伸,能力訓練。
由課內到課外,開闊知識視野,培養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這是訓練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環節、此環節安排的拓展訓練的形式是課內外的文段閱讀。
(五)布置作業,強化鞏固。
此環節設置一道題目,供課外練習,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消化。題目是:本文是傳統經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閱讀后感受最深的一點,請你寫一篇簡單的文學評論。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領悟故事隱含的寓意。
2、讓學生對愚公的舉動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3、揣摩人物語言中隱含的思想情感,準確把握朗讀的語氣。
二、教學方法。
1、借助注釋,通過提問,師生討論,相互檢測等方式完成字詞句的教學。
2、通過朗讀,把握討論的方向,學生分組討論。
三、教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生自由朗讀,達到基本順暢的水平。
(二)每四人一組,由一人朗讀,三人糾正。
(三)師生比賽:教師朗讀,學生選定一人(或毛遂自薦)朗讀,學生評判,指出應改進的地方。
(四)學生借助注釋,了解故事大意。
(五)圍繞詞義、句義,師生相互提問、解答,問題設計要巧妙。
1、愚公多大年齡?
(1)不到九十歲。
(2)且,將近。
2、“遺男”幾歲?
(1)七八歲。
(2)齔,換牙,七八歲。
3、移山是苦活累活的事,“遺男”的父親同意他去嗎?
(1)“遺男”沒有父親。
(2)孀妻,寡婦。
4、有女性參加勞動嗎?
(1)沒有。
(2)夫,男子。
(六)各大組推薦一人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求繪聲繪色。
(七)在掌握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師生齊讀課文,加深理解。
(八)圍繞字意、詞義、句義,相互擬題測試。
第二課時:
(一)分析人物對移山的不同的態度。
1、讓學生扮演愚公的妻子、智叟,分角色朗讀愚公妻和智叟說的兩段話。
2、學生翻譯這兩段話。
3、教師提問:愚公的妻子說的一段話應以怎樣的語氣朗讀?
關切、擔憂。
4、教師提問:智叟說的一段話應以怎樣的語氣朗讀?
輕蔑、譏諷。
5、讓學生揣摩當時兩人的不同心理?
(1)愚公妻子:老伴兒,你一大把年紀了,挑運土石,身體能頂住嗎?
(2)智叟:你這老頑固,連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動,還想移掉兩座大山?簡直是異想天開!
6、學生歸納兩人對移山的態度。
7、通過分析“雜然相許”、“跳往助之”,學生歸納愚公的子孫、“遺男”對移山的態度。
8、教師提問:愚公的妻子、子孫及“遺男”的態度說明了什么?
說明愚公的舉動得到眾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孫的一件大好事。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遇到的困難以及移山的意義。
教師提問,學生作答。
1、愚公為何要移山?
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繞道而行。或答“出入不便”。
2、移山有何意義?
可用原文回答:“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也可用自己語言回答:道路暢通,出入方便。如答“造福子孫”則更佳。
3、在當時的條件下,移山有何困難?
可從三四個方面回答:
(1)山體龐大。
(2)工具簡陋。
(3)勞力不足。
(4)路途遙遠。要結合文中語句分析)
4、既然移山困難重重,愚公為何不放棄呢?
因為愚公堅信:“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大山必能移走。
5、太行、王屋二山最終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作者為何這樣設計結尾?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恰恰說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6、學生概括愚公移山精神
敢于向困難挑戰,堅持不懈與困難作斗爭的精神。
7、如果你是愚公,你如何解決大山阻塞的難題?
可開鑿隧道,可開辟一條山路、可搬家……
8、在今天,我們同樣會遇到各種困難,除了需要愚公精神外,還需要什么?
除了苦干,還要巧干、依靠科學技術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也會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們也像愚公一樣,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當然,也要學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布置作業。
1、你對課文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2、充分發揮想象,描寫愚公等挖土運石的情景。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①了解有關古代寓言的粗淺知識。
②掌握具體語言環境中文言詞語的含義,了解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③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誦讀文言文的習慣,增強對文言文這種古代書面語的直接感受能力、誦讀背誦能力。
3、情感目標:
理解本文的寓意,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理解愚公與智叟的對話內涵。
2、認識愚公生動的形象,理解課文寓意。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二)課文認讀
1、聽課文錄音,注意課文中生字詞的讀音和文句的`朗讀節奏和語氣。
2、分小組自學實踐,憑借課文注釋和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疏通文意。
3、學生提出質疑,以學生互相解決疑難為主,老師點撥。
(三)課文研讀
1、愚公移山的背景。
2、了解移山的原因、好處、態度、方法、影響、艱巨。(在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3、分析愚公與智叟對話的內涵。
設問:
A、智叟與愚公對話時的神態是怎樣的?
B、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C、愚公為何長息?
D、作者給這兩位人物命名是別有用心的,有何深長意味?
4、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抓住“誠”分析。
5、試著背誦課文,進一步理解愚公形象。
(四)課文賞讀
1、欣賞名畫:徐悲鴻的《愚公移山》,感受愚公精神。
2、齊誦課文。
3、名曲欣賞:江濤的《愚公移山》,頌揚愚公精神。
4、試背課文。
5、概括小結。
(五)課文創讀
組織學生討論:
1、學習了《愚公移山》一文,你受到什么啟示?
2、我們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為什么?
3、現實生活中還有沒有愚公精神存在?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六)作業布置
1、必做題:背誦全文、整理課堂筆記
2、選做題:習作實踐
①文中對愚公、智叟兩位人物的命名很有創意,請以“傻哥不傻,美人不美”為題寫一篇400字短文。
②我為愚公唱贊歌。
③心中的愚公。
板書設計
長息(年高志短)
愚公 智叟
眼 笑(殘年余力)
光 目
長 寸
遠 對 光
不愚 比 不智
人力的無窮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7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圍繞中心,充分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通過課前查找資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通過討論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闡述清楚。教學難點:說話要有針對性,能有條理、合乎邏輯地說明自己的觀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愚公移山》影片的片段或播放《愚公移山》的錄音故事,讓學生從中充分體會愚公持之以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二、學習指導語
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要求和訓練方式先學習題解,然后每個同學思考一下: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古就被人們所傳頌,當代也應該肯定,但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有人提出是否還需要愚公精神。
本次口語交際以討論的方式進行,要求能用充分的理由闡述出自己的觀點。
三、分組學生
各自思考好自己的觀點后,可按自己的想法分成兩組,一組持“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經過時了”觀點;另一組持“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仍需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觀點。
四、組內交流
兩組同學在各自組內都要分別說說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分別列舉事例,組員之間提出意見互相補充。
五、全班討論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兩組學生分別闡述各自的觀點。
闡述觀點時要有充分的理由,對方如有反駁也可以插話。教師也可以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如果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還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是否會費時費力,達不到好的效果。
2.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如果放棄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人們變得越來越懶惰,科技是否還會繼續進步呢?
六、總結
可根據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教師為發言最佳小組頒發“最佳合作獎”,為發言最精彩的同學頒發“最佳口才獎”。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積累文言字詞。
⑵通過愚公的言行來把握其性特征。
2、過程與方法:
⑴討論探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⑵通過分析人物形象認識這篇寓言故事的思想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愚公身上所具備的我國古代人發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學習愚公認定目標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
【教學設想】
1、把認識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作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把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局的作用作為本文的教學難點。
2、采用預習──誦讀──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法】
1、借助注釋,通過提問,師生討論,相互檢測等方式完成字詞句的教學。
2、通過朗讀,把握討論的方向,學生分組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愚公移山》是我國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這個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接觸課文之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江濤演唱的《愚公移山》,感受一上愚公一家不畏艱辛、持之以恒、頑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二、觀看圖畫
讓學生看圖,并叫學生同桌互講。
三、誦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分角色朗讀。
3、學生齊聲讀。
四、疏通文意
重點應當是解釋難詞、難句。如險在本文中指的是高山,陰指的是水的南面等,要用比較的方式來講。
難句的理解。如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曾不能損魁父之丘等四五句,可用文白對照方式講,只求懂得大意,不要引語法概念。
個別難詞、難句可能有不同解釋,不必說明理由。
五、課堂討論
討論可分兩個步驟:
可以向學生提出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有什么不同作者安排京城氏之子這個人物有什么意圖作者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有什么作用故事的神話結尾告訴我們什么之類的問題。
可以就這篇寓言的思想意義展開討論。此外出可以讓學生自己提些大事感興趣的問題,如這個故事如果不用神話結尾,該怎么結尾。
六、布置作業
1、背誦文中的經典語句。
2、寫個篇讀后感。
七、脈絡梳理(板書設計)
一(1):環境與背景(下文鋪墊)
二(2、3):愚公移山的艱辛與決心(主旨所在)
三(4):移山理想實現(結尾浪漫)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9
教學目的:
一、重點學習下列文言詞句:
實詞方、仞、陰、陽、懲、君、汝、孀、齔、長息、窮匱、加(增)、何苦、亡(以應)。
虛詞且、焉、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樹立為祖國四化建設努力奮斗的思想。
教學設想:
一、布置自讀,要求:憑借工具書和課文注解逐字逐句讀懂課文,同時記下疑問,準備在老師教讀時提出。自讀在課內進行。
二、試改變由教師逐句串講的傳統教法,在學生認真自讀的基礎上,從抓字、詞、句入手,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務使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人物形象獲得完整、鮮明的印象。
三、講讀過程根據以思維訓練帶動語言學習,以語言學習促進思維訓練的設想,盡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詞、句教學和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結合起來,做到在發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實基礎知識。
四、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葉圣陶:《語文教育書簡》),減輕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著眼于培養學生自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五、安排三教時(包括課內自讀。如自讀放在課外進行,只需要安排兩教時)。
教學要點:
一、解題,了解寓言的體裁特點。
二、學生自讀全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一)板書課題:愚公移山。
(二)布置學生看本文題注,了解文章出處。
(三)提問:什么是寓言?(學生查詞典,先說明寓字的含義,然后根據詞典中寓言的條目說明這是一種什么體裁。)
(四)教師小結,同時布置自讀:大家查了詞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好寓言。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這是我們學習本文的一個有利條件。這一堂課,請同學們借助于詞典和課本的注解,逐字逐句讀懂課文,然后想一想:這個故事寄寓著什么深刻的道理?我們應該從中受到什么教育?自讀中有什么疑問,請大家在書上打個問號,準備下一節課提出。
二、學生自讀。教師板書要特別注意的詞語(見教學目的一),學生邊讀邊在這些詞語下加著重號。教師行間巡視,隨時了解學生自讀情況。
三、布置作業 :朗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讀破句。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會認讀6個生字,會寫6個字,自主積累四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課外資料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3、使學生懂得:凡是對人民有益的事,無論怎樣艱險,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把理想變為現實。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總會獲得成功的。
三、教學難點
理解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出示課題,你們了解愚公嗎?誰能介紹介紹你知道的愚公?
2、“移”是什么意思?你還可以用它組什么詞?
3、圍繞著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4、教師梳理學生提的問題。
(1)愚公為什么要下定決心“移山”?
(2)愚公是怎樣移山的.?
(3)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嗎?
(二)讀文感悟。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在文中畫出生字,讀一讀。
(2)小組內互查,讀準生字。
(3)組際間交叉反饋。
2、請七位同學分段讀課文。
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愚公為什么要下定決心“移山”,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嗎?
3、同學回答問題,教師指導。
(1)你從哪兒讀懂的?把這段讀出來。
(2)出示填空:因為所以愚公要下定決心移山。
(3)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但是誰幫了他的忙?為什么天帝要幫他的忙呢?我們一起看看愚公是怎么移山的。% 小組學習,突破難點。
(4)組長帶領本組同學讀—自然段。
(5)組員分別畫出愚公做了什么,說了什么;鄰居們是怎么做的;智叟說了什么。
(6)在組內讀一讀,想一想愚公是怎樣的一個人。
4、各組匯報,組際交流。
5、重點指導:
(1)指導學生把愚公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的語感讀出來。
(2)練習對話。
(三)思維擴展。
如果愚公是你的鄰居,你是去幫他移山呢,還是勸說他想別的辦法?看到大山被搬走了,人們會對愚公說些什么呢?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認讀生字的情況。
1、請同學們看課后的生字表,自己先把生字讀一遍,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漢語拼音多讀幾遍,然后把每個生字組成詞再讀。每個生字能組幾個詞就組幾個詞。
2、請同學分段讀課文。(教師從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程度,就能看出學生對生字掌握的情況,還要注意指導學生讀出句子的語氣。)
3、學生自己評價。
(二)了解積累詞語的情況。
1、本課“我的詞語庫”中有個詞語,出示詞卡,全班齊讀一遍。
2、說說后三個詞有什么特點。(式詞語)
3、這樣的詞你還能說出幾個嗎?
(三)指導書寫。
1、學生討論:按結構把八個會寫字分類;不同結構的字應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師重點指導:應寫得左窄右寬的字有“抬、神”;應寫得左寬右窄的有“鄰”。應寫得上窄下寬的有“窮”。“齊”字上半部的“文”不應寫得過長。
(四)學生書寫。
(五)反饋。
認讀本課詞語。
【八年級語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語文《愚公移山》教案03-11
(優秀)愚公移山作文12-02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案設計12-16
八年級語文《海燕》教案設計(精選10篇)12-14
八年級上冊語文《蘇州園林》教案設計11-26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設計10-26
語文八年級優秀作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