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春酒》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琦君生平和主要作品。
2、積累詞語,掌握“家醅、一馬當先、挑剔、炮制、顧名思義、興高采烈”等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3、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
4、理解文章表現的思鄉這一主旨。
(二)目標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聲傳情,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蘊。
2、精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感受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文章通過寫春酒所展示的故鄉風俗之美和人情之美。
2、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鄉之情,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作者故鄉浙江溫州一帶的新年習俗,領會文章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2、品讀,仔細揣摩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及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1、學生預習,師生共同探究。
2、討論法、問答法、幻燈片演示法。
四、教具準備:
Power Point課件。
五、教師準備:
1、了解作者琦君及其作品。
2、準備課堂所需的幻燈片。
六、學生準備:
1、學生充分預習,掃清文詞障礙,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誦讀課文,讀出感情。
七、課時: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就要給大家帶來琦君遠在他鄉捧來的《春酒》。(幻燈片展示課題)。
檢查預習:
1、走近作者(幻燈片展示)。
琦君,臺灣著名女作家,原名潘希真,生于浙江溫州,1949年赴臺灣,后定居美國。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30余種。我們所要學習的《春酒》是她的一篇散文。
2、請準確地讀出下列字音。(幻燈片展示)
甘醇(chún) 健脾(pí) 斟酒(zhēn) 橄欖(gǎnlǎn) 過癮(yǐn) 煨燉(wēidùn) 枸杞(gǒuqǐ)
挑剔(tī) 如法炮制(páo)
3、理解下列詞語含義。
(1)家醅:自家釀的酒。醅,這里泛指酒。
(2)落幕:閉幕。
(3)過癮:滿足某種特別深的癖好,泛指滿足愛好。
(4)挑剔:過分嚴格地在細節上指責
(5)一馬當先:作戰時沖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
(6)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7)興高采烈:興致高,情緒熱烈。
(四)識春酒,知文意:(幻燈片展示問題)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一下:文章主要寫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物?他們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讀文思考)
(五)品春酒,品細節,體會蘊含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幻燈片展示問題)
請大家以我們的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大屏幕上這四個問題,等一下我找同學起來交流,看哪位同學交流得最好,最出色。
1、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教師引導明確:作者在 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念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2、哪些細節能體現我兒時的童心童趣?請找出來讀一讀,評一評。(讀文、勾畫)
如:“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
“早已偷偷地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3、如果想把文中描寫母親的細節拍攝成一個個特寫鏡頭,你最想選擇哪一個細節?為什么?
歸納總結:母親是一個聰明能干,熱情好客,淳樸賢惠,溫柔慈愛的人。
4、文中除了寫母親這樣的個體外,還有哪些人?(鄉鄰們,如阿標叔)
鄉鄰之間的關系怎樣?請找出具體的句子讀一讀。
歸納總結:鄉鄰之間親密隨和、融洽溫馨,寫這些是為了體現故鄉的人情美,人性美。
(六)探主旨。
文中哪句話最能表達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請找出來讀一讀。
明確:“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呢?我們試著讀這一句,讀出情感,談出味來。(至少讀2遍)
(七)拓展延伸。
1、“思鄉”的古詩名句。
(1)“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2)“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杜甫《月夜憶舍弟》)
(二)展示自己仿寫的詞《蘇幕遮 鄉愁》:
1、夜色闌珊,燭光如炬。燈火故里回家路。驀然回首,而立年矣,年華已虛度。
2、明月高樓,孤燈清影,揮筆如雨灑青書,舉杯倚窗,酒入愁腸,點點是鄉愁。
【八年級語文下冊《春酒》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下冊《春酒》語文教案12-02
八年級語文下冊《春酒》教案設計08-17
八年級下冊《春酒》教案11-12
八年級語文下冊《春酒》學案10-25
語文八年級下冊《春酒》說課稿12-21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春酒》教案設計10-02
八年級下冊語文《春酒》教學反思05-12
八年級語文《春酒》教案10-02
初二下冊語文春酒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