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真奇妙,高高興興把樹植。澆澆水,施施肥,種下綠色小種苗。小樹苗,快快長,快讓沙漠變綠洲。大樹旁,深呼吸,人人健康身體棒!今天語文迷網(wǎng)小編給大家?guī)碇矘涔?jié)黑板報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森林的作用
森林之于地球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表現(xiàn)在哪些放面呢?
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會受到樹冠的阻留,順著樹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盤根錯節(jié)的樹根纏住,又因森林土質疏松,一部分水又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這樣,從地表直接形成徑流的水就減少了許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沖刷地表導致水土流失。
凈化空氣: 森林有多方面凈化空氣的功能.首先它保持了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CO2)平衡.森林是氧氣的主要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消耗者, 它使得由於工業(yè)發(fā)展和人口增加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得到平衡.其次, 森林可以降低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它不僅能阻擋有害氣體, 而且能過濾和吸收有害氣體;再次, 減少空氣中放射性物質.森林能阻擋、過濾、吸收放射性物質;第四, 減少空氣中的灰塵, 森林能阻擋、過濾和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還能固定地面上的塵土;第五, 減少空氣中的細菌.樹木可以分泌揮發(fā)性物質, 有殺菌和抑制細菌的作用.
凈化污水: 森林使流過的水中的溶解物質含量大大減少, 使水中細菌的數(shù)量大大減少.
降低噪聲: 樹木濃密的枝葉使聲波不定向反射或將聲波吸收, 使噪聲大大降低.
調節(jié)氣候: 森林對溫度、濕度、風力都有調節(jié)作用.大面積的森林能調節(jié)大范圍甚至全球的氣候.小面積的林帶也能起到降溫、增濕及凈化空氣的作用.
保持水土: 森林樹冠可以滯留降水而避免對地表的直接沖刷, 并積蓄雨水.樹木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吸收水分.落葉、枯枝也能吸收相當數(shù)量的水分, 減少地表徑流, 防止水土流失.
保護農(nóng)田: 森林和防護林帶能減輕風、旱、澇等災害.林帶可以使風速大大降低, 水分揮發(fā)量隨之減小, 濕度相對增大.
此外, 森林還具有維護生態(tài)平衡、美化環(huán)境、促使人體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世界森林資源的分布
歷史上, 地球陸地的2/3 曾生長著茂密的森林, 后來由於自然的和人為的原因, 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現(xiàn)在世界森林面積約有28 億公頃, 森林覆蓋率約為22%.世界森林的分布很不均衡,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區(qū)、北美洲和俄羅斯的亞寒帶針葉林區(qū)等.
關于植樹節(jié)的故事
眾所周知,每年公歷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jié)。起初,植樹節(jié)是個農(nóng)歷節(jié)。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先生重視植樹,把每年的清明節(jié)定為植樹節(jié)。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歷日期3月12日定為植樹節(jié)。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植樹造林的光榮傳統(tǒng)。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做過許多地方官,每到一處他都要栽花種樹,這在他的詩中也有反映:“手栽兩松樹,聊以當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蘇軾任杭州刺史時,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種樹,因而留下了“蘇堤春曉”這一著名景觀。柳宗元貶官柳州,但仍不忘種樹:“柳州刺史,種柳柳江邊”;“手植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平叛,沿途大種柳樹,被稱作“左公柳”。他的幕僚楊昌俊以詩歌頌:“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名勝古跡,都有先人們?yōu)槲覀兞粝碌木G蔭。在黃帝陵,傳說是黃帝親手栽種的柏樹(稱“黃帝手植柏”),郁郁蔥蔥,令人頓生思古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師手植柏”。泰山岱廟也有“漢武帝手植柏”。這些千年古樹現(xiàn)如今都成了重點保護文物。“中庭樹老閱人多”,炎黃子孫樹下瞻仰時,自然會生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崇敬之情。
古人不僅重視植樹,也十分重視保護林木。早在夏禹時代,我國就有了有關保護林木的行政法規(guī)。《逸周書》記載:“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春秋戰(zhàn)國時期,管仲治理齊國時曾說:“為人君而不能保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宋太祖趙匡胤規(guī)定:“民伐桑棗為薪者罪之。”清朝雍正繼位時,就要求嚴格保護山林:“嚴禁非時之斧斤,牛羊之踐踏,歹徒之竊盜。”
近代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也十分熱愛樹木,他在帶兵打仗時規(guī)定:駐防官兵要在駐地植樹造林,即使行軍打仗時,也不許踐踏林木。他屯兵徐州時,為了嚴明紀律,特意寫了一首護林詩:“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保護林木的故事。傳說西湖凈慈寺有一古松,某新任太守為修造衙門,下令征伐。方丈無計可施,幸虧有一個濟顛和尚寫了一首詩,派人送給了太守。詩云:“庭松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本謂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庭前不見龍蛇影,宅畔無聞風雨號。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太守見詩,權衡利害,終于收回成命。
更多熱門文章分享閱讀:
2.關于兩會的黑板報資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