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5篇(精選)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
李小龍,在60年代時,國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員總就是淡化自己的中國人身份,李小龍卻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堂堂正正地說自己就是中國人,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電影《精武門》中的'“中國人,不就是病夫”,帶動了香港電影的一片愛國熱潮,我們熟悉的《霍元甲》就就是那個時代的電影。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2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一九零四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并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絕食以示抗議。
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3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漢武帝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蘇武關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蘇武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蘇武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蘇武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唯一和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后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系,告訴他們蘇武還活著。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蘇武。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蘇武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4
老革命家吳玉章,在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 在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并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以示抗議。
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5
【蘇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蘇武受牽連被扣押。匈奴單于采用各種手段,軟硬兼施威逼蘇武投降。然而蘇武在刀劍下昂首不動,在甜言蜜語中側耳不應。他對前來勸降的匈奴官吏說:“以死報國,是我早就下定了的決心,只要能夠對國家有所貢獻,即使是受刀劍,下油鍋,肝腦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沒有低下那顆高貴的頭。匈奴首領單于最后無計可施,只好把他趕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與羊群為伴。十九年后蘇武歸國時已是須發皆白的老人了。
【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21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三十九歲。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7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6
戚繼光抗擊倭寇
明世宗的時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盜經常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騷擾。他們和中國的上豪、奸商勾結,到處搶掠財物,殺害百姓,鬧得沿海不得安寧。歷把這種海盜叫做“倭寇工
公元1553年,住漢奸汪直、徐海的勾結下,倭寇集結了幾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蘇沿海登陸,分成許多小股,搶掠了幾十個城市。沿海的官吏和兵士不敢抵抗,見了倭寇就逃。倭寇侵略越來越嚴重,使躲在深宮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發愁了,叫嚴嵩想法子對付。嚴嵩的同黨趙文華想出一個主意,說要解決倭寇侵犯,只有向東海禱告,求海神爺保佑°
明世宗居然相信趙文華的鬼話,叫他到浙江去禱告海神。后來,朝廷派了個熟悉沿海防務的老將俞大猷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幾個勝仗。但是不久,浙江總督張經被趙文華陷害,俞大猷也被牽連坐了牢。沿海的防務沒人指揮,倭寇的活動又猖獗起來。朝廷把山東的將領戚繼光調到浙江,才扭轉了這個局面。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7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就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最后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就是,茅以升沒有理解聘請,而就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就是沒有祖國的,就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就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就是科學家就是有祖國的。我就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此刻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就是茅以升設計并主持建造的。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8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武帝衛皇后的姐姐少兒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朝的大將軍。西漢初年,北方匈奴屢為邊患。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元朔六年(前123),年僅18歲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衛青出征。他率領800騎兵長途奔襲,斬獲匈奴20xx余人,戰功冠于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與匈奴軍的戰斗中,霍去病顯露出杰出的軍事才能,共斬俘匈奴10萬余人。漢武帝非常喜歡這個名將,曾下令給他建造府第,但是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著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僅24歲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非常痛惜,在自己將來的陵墓茂陵旁邊為他修建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且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9
【蘇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蘇武受牽連被扣押。匈奴單于采用各種手段,軟硬兼施威逼蘇武投降。然而蘇武在刀劍下昂首不動,在甜言蜜語中側耳不應。他對前來勸降的匈奴官吏說:“以死報國,是我早就下定了的決心,只要能對國家有所貢獻,即使是受刀劍,下油鍋,肝腦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沒有低下那顆高貴的頭。匈奴首領單于最后無計可施,只好把他趕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與羊群為伴。十九年后蘇武歸國時已是須發皆白的老人了。
【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三十九歲。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郭子儀和李光弼團結為國】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為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非常深,感情非常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說話了。
后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為他的部下。當時的節度使大致相當于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借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的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
郭子儀此舉,讓李光弼產生了更大的誤會,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不會放過他了。于是他橫下一條心來,找到郭子儀說:“今后不管怎么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
郭子儀聽后,十分是詫異,忙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說:“國家危急,咱們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李光弼見郭子儀心胸如此坦蕩,便帶隊請戰。此后,將帥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武帝衛皇后的姐姐少兒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朝的大將軍。西漢初年,北方匈奴屢為邊患。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元朔六年(前123),年僅十八歲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衛青出征。他率領八百騎兵長途奔襲,斬獲匈奴兩千余人,戰功冠于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與匈奴軍的戰斗中,霍去病顯露出杰出的軍事才能,共斬俘匈奴十萬余人。漢武帝非常喜歡這個名將,曾下令給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著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僅二十四歲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將來的陵墓茂陵旁邊為他修建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0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么不說自己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就是中國人!”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1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21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岳飛“精忠報國”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2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臺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于敵的明軍前往阻擊。
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臺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臺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
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余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臺(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臺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墻,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臺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
史稱臺州大捷,亦稱臺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并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余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后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后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戚繼光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3
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十二歲就有了功名,少年時便名冠一時,很受當地人們的尊重。
有一天,鎮上一位老紳士病故,喪主特派家人去請少年湯顯祖寫祭文。可偏偏另一個村子里有一位老農做壽,其子女也來請他去寫壽聯。顯祖一想,按理說,死者為大;可按情論,死者停靈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殯前寫畢就可,而做壽卻只能在當天宴賓客時使用,何況眼下壽星家生活艱難,拿不出什么潤筆費,我小小年紀,不可勢利。就回答那家喪主,他遲一天到,肯定誤不了事的。說完,湯顯祖先去了壽星家把壽聯寫完,這才連夜往鎮上趕。
再說鎮上那家,因為家產富有,來吊唁的親朋眾多。其中一位遠親狂生,自恃有些文才,聽說要等個什么湯顯祖來寫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區區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筆墨伺候,鋪開宣紙,洋洋灑灑,直寫到次日天明。
正自鳴得意呢,湯顯祖來了。狂生沒料到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當地好事的就慫恿湯顯祖也寫一篇。湯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矯揉造作,全無真意,心中很不以為然。也是年輕氣盛,便不客氣,只見他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幾乎是一氣呵成,驚得眾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見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風。
狂生拿起自己熬一夜心血寫成的`東西,請湯顯祖評點。滿以為湯多少會夸贊幾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湯顯祖只是在結尾空白處寫了一句曲詞:“他去也,怎把心兒放。”狂生起先以為湯顯祖是補充去世人心態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細一琢磨,才悟出原來人家寫的是一字謎,這一字就是對他文章的評價,那臉刷地就紅了,心想,幸虧沒求人家說出來……
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為蒙古族當權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常常發生武裝沖突,雙方的關系疏遠了,傳統的貿易往來也停止了。這樣,明朝不安寧,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內地的產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響。
后來,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從明朝的統一管理,蒙漢關系改善了。俺答去世之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權,更是堅持與明朝的友好關系。在三娘子的促進下,蒙漢的互市貿易又恢復了。每當大集的時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購買和換取內地的絲綢、茶葉和各種生活用品,他們的皮毛等產品也是漢族商人喜歡要的。場面十分熱鬧。三娘子經常親自騎馬到集市上巡視,發現有糾紛的,都秉公處理,尤其注意保護漢族商人的利益。她還主動到宣化城,拜訪明朝官員,交流情況,關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為忠順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貴族想用武力侵擾內地,三娘子總是堅決反對,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權時期,為蒙漢友誼做了許多好事,使雙方好多年沒動干戈,促進了民族團結。
東漢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激戰。兩軍實力相差懸殊,袁軍數倍于曹軍,曹操部將大多認為袁軍不可戰勝。但曹操最終以少勝多,大敗袁軍。袁紹棄軍逃跑,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兵藏被曹軍繳獲。
在清點戰利品時,曹操的一名心腹發現許多書信。這名心腹拆開其中一封,看了幾眼,立刻臉色大變。他把所有書信收齊封好,然后抱著信件去向曹操匯報:“主公,這些都是袁紹與人來往的密函!”曹操接過信件,拆開看過幾封后,對心腹說:“你去把這些信都燒了吧。”“燒掉?主公,您不該照著書信把這些叛徒全部抓起來嗎?”心腹驚疑道。曹操搖搖頭:“當初,袁紹兵力遠勝于我,連我自己都覺得不能自保,更何況是他們。與袁紹勾結只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啊。”
原來,這些信件都是在許都的官員和曹操軍中部將寫給袁紹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誠之語。曹操命人當眾把信件全部焚燒。那些私通袁紹的部將,原本驚慌不定,見曹操此舉,慚愧不已,同時也愈加感激,軍中士氣更盛。
曹操趁勢進擊,冀州各郡紛紛獻城投降。曹操實力大為增強,為此后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4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5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在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3-06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1-09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6-24
(實用)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6-30
(推薦)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7-18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熱)06-30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精】07-02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簡短08-19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薦)07-22
古代人物的愛國故事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