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愛國的故事15篇
愛國的故事1
漫漫黃沙掩蓋不了你絕世的風華,高山峨峨止不住你前行的腳步。一代奇女子王昭君甘愿放棄安穩后宮的生活,深入這外看來與世隔絕的大漠荒野,不得不令人深思,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子,有著如此的大義與凜然。我們從王昭君出塞的故事里面又能看到什么呢?
昭君,一位生長在漢朝巴山蜀水的的奇女子,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與奧秘。年幼便貌美如花,后被召入宮中,小小年紀便貌美出人的她原本可以憑借自己不凡的容顏與過人的才智在后宮中謀得一席之地,甚至可以穩坐后宮重要位置,但因生性高潔淡泊不肯賄賂畫匠致使畫匠弄虛作假讓她始終未被皇帝發現,偶然之間也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邊疆匈奴提出與大漢和親的要求,皇帝不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進入這環境惡劣的邊疆地區,所以打算在后宮女子中選一名才智雙全的女子作為和親的對象,然而后宮女子無一愿進入這傳言中黃土漫天落后貧瘠的`疆漠,這時,王昭君這位智慧與美貌并存的女子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遠嫁這片落后的疆土,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
昭君的遠嫁給匈奴地區帶去了大量的科學知識,促進了當時匈奴地區的社會發展,“高山峨峨,河水泱泱”正是由于昭君的毅然決然才得以開創了大漢與匈奴長達數百年的友好往來,試想如果沒有當初昭君的遠嫁塞外,怎會有這數百年來漢匈交往繁榮?她無愧于這奇女子的稱號,無愧于“平沙落雁”的千古絕唱。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很多很多。
愛國的故事2
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用心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之后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話題:“命運”“職責”“精神衛士”
愛國的故事3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多開創性貢獻。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我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倡導人。
1949年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徐徐升起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所以他歷盡艱辛才終于回到祖國懷抱。他這一曲折的斗爭過程,表現了錢學森那時對祖國的摯愛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9月中旬,錢學森辭去了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職務,辦理了回國手續。他買好了從加拿大飛往香港的飛機票,把行李也交給了搬運公司裝運。
然而,就在他打算離開洛杉磯的前兩天,忽然收到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的通知——不準回國!移民局威脅道,如果私自離境,抓住了就要罰款,甚至要坐牢!
又過了幾天,錢學森被抓進了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參加過主張以武力推翻美國政府的政黨”。
錢學森交給搬運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國海關及聯邦調查局的檢查,據說從中“查出”電報密碼、武器圖紙之類。移民及歸化局要“審訊”錢學森,說錢學森是“美國共產黨員。”后來又說錢學森在美國念書時認識的幾個美國同學之中,有幾個是美國共產黨員。移民及歸化局揚言錢學森“違反美國移民法”,要把錢學森“驅逐出境”。這話說出口沒多久,又連忙改口。因為要把錢學森“驅逐出境”,這正是錢學森求之不得的!在看守所,錢學森像罪犯似的,被監禁著。錢學森曾回憶道:“我被拘禁的15天內,體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務要隔一小時就進來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極度緊張的狀態。”
移民及歸化局迫害錢學森引起了美國科學界的公憤。不少美國友好人士出面營救錢學森,為他找辯護律師。他們募集了15000元美金作為保金,才算把錢學森從看守所里保釋出來。
1955年6月,錢學森寫信給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同志,請求黨和政府幫助他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周總理得知后非常重視此事,并指示有關人員在適當時機辦理此事。經過努力,1955年10月18日,錢學森一家人終于回到闊別20年的祖國。
聽了以上的介紹,你是不是感到了錢學森那顆拳拳報國之心呢,那就讓我們也行動起來,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后,精忠報國吧!
愛國的故事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愛我的祖國,你是我們華夏兒女的驕傲。藍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云,一個扎著紅光生的小孩在陽光下,快活地與清澈的小溪嬉戲。
放眼望去,小城四面環山,在青山綠水映照下生輝。(鏡頭換轉)“丁零零,丁零零”人民公社書記的辦公室里的手搖電話響了起來,正在開會的書記急忙拿起電話……“喂喂,聽不清楚啊……”電話又掉線了。1963—1963年集安—通話只有兩條突先電路。那里全縣都是手搖電話,在“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影響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根本無法提升,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吃飽穿暖。人們對美好生活就像吹出去的泡泡,在空中只停留幾秒就破碎了留下的只有人們對現實的`無奈。生活,就像一杯開水,無色無味。金燦燦的稻子在陽光照射下,燦爛奪目這時已是深秋時節,人們正在忙這收獲,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90年代初期祖國脫去了舊裝換上了新衣。人們的生活正在一點一滴地變化。
此時,在祖國人們的生活字典中,又多了四個字:信息時代。以前被人們視為金子一樣寶貴的老師電話,已經被淘汰了,程空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它成了人們相互聯系的一座橋梁。電話,這個貌似遣返的物產,被人們視為時代的“寵兒”。人們倒掉了那杯無色無味的白開水,換了一杯清澈爽口的茶。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繁榮富強。
愛國的故事5
我國的新疆居住著維吾爾等許多民族,從漢朝時候起就受中央政府管轄。各族人民都為統一團結做出了貢獻。
清朝乾隆年間,維吾爾貴族首領波羅尼都和霍集占兄弟倆(又叫大小和卓木)被蒙古準噶爾部囚禁,清朝政府派人把他們救了出來,不料大小和卓木陰謀分裂新疆,要建立一個“獨立國”,就糾集一部分人反叛,和清軍對抗。清朝政府派人勸他們改正錯誤,他們反而殺了清朝官員,還占領了一些地方。但是他們的行為得不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十分孤立。就連大小和卓木的.親戚額色尹和額色尹的侄子圖爾都、瑪木特、侄女伊帕爾汗等人都反對。叔侄們譴責大小和卓木忘恩負義、反叛朝廷的行為,宣布和他們脫離關系,遷往別處。
后來,清朝軍隊在平叛時,因為地形不熟被叛軍包圍,形勢很危險。額色尹和圖爾都、瑪木特知道以后,十分著急,力勸地方首領布魯特出兵援助清軍。他們還派人與清軍聯系,內外夾擊,終于幫助清軍反敗為勝,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乾隆皇帝得報,下令把額色尹、圖爾都、瑪木特接到北京,大加封賞,伊帕爾汗還被選入后宮為妃。他們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立功的事跡,也載入了史冊。
愛國的故事6
古語說:“男兒要在能死國。”就是說,為國而死是男子漢最崇尚的樂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女子就做不到這一點。歷史上,為國而死的女子也有不少,她們更為人們敬佩。民主革命的'烈士秋瑾就是一個。
秋瑾為了拯救祖國,舍家出走,到日本留學,參加了革命黨。后來她決定回國從事武裝起義,推翻清朝。明知這件事充滿了危險,可她對朋友們說:“革命要流血犧牲才能成功。這么多年,男子們為革命流血斷頭的,有不少人了,可女子還沒有,這是女界的恥辱,我去洗刷這個恥辱!”秋瑾決心做為革命斷頭的第一個女性。
1907年,秋瑾在浙江紹興組織起義,不料被官府發覺。清朝派兵來抓她,戰友們勸她趕緊逃走,她拒絕了,要用自己的死喚起更多的人參加革命。清軍包圍了起義地點,她指揮戰友轉移后,自己從容被捕。官府拷問她,讓她招供。她說:“革命黨的事,用不著你來問。要殺便殺!”
秋瑾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志愿,成為第一個為民主革命犧牲的女性。
愛國的故事7
西藏地區很早以前就和內地有密切聯系,有名的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故事就是證明。到了元朝,西藏歸入中國版圖,正式由中央政府管轄。但是總有一些人,想把西藏分裂出去,制造動亂。這種行為遭到西民的堅決反對。
清朝的時候,有一年,西藏的幾個有權勢的人發動武裝叛亂,殺害了執政官康濟鼐并陰謀叛離清朝。清朝政府接到喇嘛的報告,立刻派兵平叛。但是因為路途遙遠,一時難以趕到。這時候,駐守后藏的執政官頗羅鼐挺身而出,率領9000精兵向拉薩進軍,和叛軍展開激戰。部下有人擔心他兵力單薄,難以取勝,勸他出錢請印度派兵鎮壓。他拒絕了,說:“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出兵平叛,協助朝廷安定藏地。”在、班禪和各寺喇嘛的'支持下,頗羅鼐很快平定了叛亂,捉住了叛軍頭目,又協助趕到的清軍處理各項事務。朝廷任命他為藏王,管理西藏。頗羅鼐執政20年,一直忠于國家,維護統一和藏地的安寧。他經常告誡要搞分裂的西藏內外勢力:“大皇帝休養眾生,重視黃教,、班禪和我都受到重封,才有藏地的興盛與安樂。這是人所共知的。你們不要做分裂的事。”
西藏和內地密不可分。現在有人還在鼓吹“西立”,這無論在全國還是在西藏,都是極不得人心的。
愛國的故事8
文天祥
文天祥(1236T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時,他曾率領兵士保衛京城臨安。臨安失守后,他轉移到南方,與各將領抵抗敵人,保衛國家。后來兵敗被俘,在敵人而前,寧死不屈,終于壯烈犧牲°
文天祥的時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時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軍攻打南宋,臨安危在旦夕。文天祥雖然是個文官,但他認為自己既然是國家的一分子,就應當負起保衛祖國的責任。1275年,他毅然變賣了家產,招兵買馬,購買軍糧。百姓紛紛響應,加入他的抗敵隊伍。
派他去和元軍講和,元軍將領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脅要把他殺死。文天祥說道:“國家存在,我也存在;國家滅亡,我也滅亡。你們就是把刀、鋸、油鍋放在我而前,我也不怕!”元軍將領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扣留起來,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個船夫的協助,乘機逃脫。他歷經許多艱險,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組織抗元救國隊伍,還打了幾次勝仗,收復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戰役中,被元軍俘虜了。元軍主帥勸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絕° 1279年,元軍消滅了南宋的殘余部隊。文天祥知道國家滅亡了,傷心欲絕,于是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他以死報國的決心,這首詩的最后兩句是:由于鴉片的流入,一方面導致煙民成批產生,一方面白銀大量外流。煙毒泛濫,己嚴重威脅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此時,林則徐再也按耐不住胸中的義憤。他于1838年毅然上奏清朝皇帝道光,慷慨陳詞:“鴉片已流毒天下,危害巨大。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當時,清廷官員在對待鴉片的問題上大致分為兩派,即主張禁煙的嚴禁派和反對禁煙的弛禁派。游移于兩派之間的道光皇帝看了林則徐的奏折深有觸動。他于12月召林則徐進京議事,在半個月內召見了他19次。林則徐詳盡述說了自己的禁煙主張和準備采取的措施,使道光大為感動,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去廣東查禁鴉片。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肩負重任到達廣州。第二天,他在欽差行轅門上張貼告示:不受地方任何供應,不許奸人借名擾累民眾,嚴格限制隨行人員的活動,堅決杜絕受題、情、泄密等不正之風:他鄭重宣布:“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J同時,他還采取了一系列斷然措施,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商定整頓水師、加強海防,召集有識之士揭發煙販的販毒情況,逮捕了61名勾結英國資本家的重要煙販,勒令外國商人在3天之內繳出全部鴉片等等。當時,停泊在零丁洋上的22艘鴉片是船,每艘都囤積鴉片1000箱以上,可是外商施展拖延抵賴、行賄打點的慣用伎倆,只答應上繳1037箱鴉片。林則徐對此嚴加駁斥,下令傳訊阻撓銷煙的'煙販首惡顛地。顛地嚇得藏了起來,拒絕接受傳訊。在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的庇護下,顛地連夜逃跑,結果中途被憤怒的群眾發現,抓了起來。義律惱羞成怒,聲稱要動用武力,林則徐毫不畏懼,下令炮艦巡弋沿海,派遣兵員封鎖洋人商館,斷絕了對外商的一切貿易和供應。曾經驕橫跋扈的外國商人躲在商館里,連飲水和食物都發生了困難。同時,林則徐還起草了一份告示貼在義律住所的門口,嚴正警告說:今后中國“賣鴉片者要死,吸鴉片者也要死……內地之人該死,而爾等獨不該死乎”?外強中干的義律無計可施,不得不低下頭來,通知英商繳出全部鴉片,袋,到5月中旬,中國收繳的鴉片總計19187箱又2119重230多萬斤,價值白銀800多萬兩°隨著鴉片販子被一個個驅逐出境,義律也帶著商館中的英國人灰溜溜的離開了廣州。
1839年6月3日,是個令中國人民永世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天氣晴朗,海水碧藍,虎門海灘人山人海。林則徐會同大小官員,在這里親自監督銷煙。在海灘的高處,有兩個人工挖制的15丈見方的大池,里面漫溢著鹵水。隨著“轟隆……轟隆……”幾聲炮響,成批成批的鴉片被傾倒進池里,然后拋下石灰一頓時,池水沸騰,煙霧翻卷。當大池閘門打開,已溶解的鴉片渣沫隨著翻滾的潮水流入茫茫大海。這時,成千上萬的圍觀者爆發出一陣陣震天撼地的歡呼。
從6月3日到25日,虎門銷煙整整持續了20余天。收繳鴉片的這段日子,林則徐一刻不怠的兩鴉片”,但他們吃驚地看到,林則徐在20余天里銷毀了收繳的全部鴉片,共計237萬斤。
從此,近代中國反抗帝國主義的戰斗打響了。
愛國的故事9
科學家獻身祖國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于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后,他不僅刻苦致力于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化學家唐敖慶……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為國家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安徒生跟老友斷交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原來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魯士侵入丹麥的國境,這種侵略行為引起安徒生的極大憤怒。四年后,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涌到車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說:“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們會見。”“我不愿去見他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爭,我怎么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怒地說著。從此,兩位老朋友斷交了。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經很有名氣了。后來他決定出國深造。在朋友舉行的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送給他一只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這只銀瓶一直伴隨著他19年。1849年秋天,蕭邦病重垂危。臨終前,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去。”
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陳天華遙寄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占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后,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里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后,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吳玉章維護國家尊嚴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并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課和絕食以示抗議。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斗,使敵人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里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愛國的故事10
“起床了,上學要遲到了。”“上課了,快起來,趕緊做作業。”“快點做,上完課我就帶你去吃早餐。”
我們的校園是一個學習的地方,我的學校也是這樣。
每天早上,我們都會從教室走出來,在校園里走上幾十分鐘。然后,就會看到一個個同學在走廊上玩。
走到校門口,就可以看到兩個花壇,中間的一個花壇里種著許多花。花壇里種著許多的花,有金黃色的月季,紅色的玫瑰,紫色的牽牛花,潔白的百合花,紅色的月季……這里的景色十分美麗。
花壇里還種著一些花。其中我最喜歡的花是月季,它的顏色很美,它的姿勢也很美。有的是含苞待放的,有的.是開放了的,還有的是半開著,一朵朵月季花像一位位美麗的公主,亭亭玉立。
花壇里有三角梅、三角梅,三角梅是開在墻上的花,三角梅是開在墻上的花,三角梅是開在墻上的花,三角梅是開在墻上的花,三角梅是開在墻下的花,三角梅是開在墻上的花……
三角梅的花是那么美麗那么鮮艷,三角梅是多么美麗啊!
我愛三角梅,我更愛我們校園的三角梅。
愛國的故事11
酆云鶴是我國著名的苧麻纖維專家。她本是山東利津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女兒,后來家鄉遭水災,一家人流落到濟南。她去給人家當傭人,每天掃地、做飯。在舊中國,主人家一般瞧不起傭人。酆云鶴想認字,請求那家小姐每天教自己認一個字,竟被那小姐斥罵了一頓。她生氣極了,辭了工,發誓要上學讀書,后來進了一所免費的學校。誰也沒想到,這位貧農出身的女孩子學習那么好,不但上了中學、大學,還取得了留學美國的'資格,成了博士。
酆云鶴回國后,立志要在麻紡織業上做出成績,改變中國的落后面貌。她努力鉆研,在世界上第一個從草類纖維上抽出了人造絲。日本人聽說后,要用高價買她的專利。她痛恨日本侵略中國,就說:“我不賣,我要把這項技術留給我的祖國。”
新中國成立后,酆云鶴成了苧麻纖維的大專家。為了解決麻纖維不容易合成和染色的難題,她反復試驗,終于完成了苧麻纖維的化學變性。我們現在經常穿的麻織品又結實了美觀,我國的麻紡工業也十分發達,這和酆云鶴的辛勤勞動是分不開的。她為祖國的富強做出了切切實實的貢獻,也實現了年輕時立下的志愿。
愛國的故事12
詹天佑國不計名與利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并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國家不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愛國的故事13
錢學森:“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
遠在1950年,被外國人稱為“能抵5個師”的錢學森博士,已是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和實驗中心主任。他配備有世界第一流搞科研的技術設備,享有非常優裕的生活條件。如果從追求個人的.科研成果來說,那真是“得天獨厚”。但他毅然沖破美國的種阻撓,回到祖國,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人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么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1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回答是:“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錢學森的誓言實現了,中國衛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
愛國的故事14
—天下午,我認認真真地把《詹天佑》這篇文章讀完了。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條鐵路,—定要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嘲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去信心。”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多么深刻啊!
讀著讀著,我不由得贊嘆,多么了不起的詹天佑啊!任何困難也阻擋不了他前進的腳步。是啊,我們在學習上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嗎?我們每個人在學習中都會遇到很多困難。這些困難輕者會影響某一部分學習資料的掌握或某一科目的學習成績,重者會使人喪失學習信心或厭惡、逃避學習。因此,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和終生熱愛學習,就務必學會勇于應對困難,發奮克服學習困難。
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些同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都是采取消極、逃避的方式應對。一遇到困難就退縮,自暴自棄,整天顧著玩,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還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原諒自己,成績就越來越差。其實,只要我們下定務必要學好的決心,就不會覺得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事例證明,如果一個人痛下決心,所有的問題都是能夠克服的。
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頑強拼搏,堅持到底。
愛國的故事15
名人簡介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軼事典故
名字來由
則,學習、效法。徐,指的是福建巡撫徐嗣曾(ceng)。元撫,以巡撫徐嗣曾為榜樣的意思。字少穆,石麟。一種說法:據程恩澤《題林旸谷年丈飼鶴圖遺照》詩及注的解釋,林則徐出生那天晚上,林賓日“夢中親見鳳凰飛”,這使他立即聯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類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為是吉兆,因此在給兒子取名“則徐”之余又給字“少穆”,“石麟”。另一種說法:他出生時有一個不尋常的巧合。那天是八月三十,赤日炎炎。林賓日因妻子分娩在即,接生婆也進了門,他自己便去鎮上想買點龍眼等滋補品回家。正巧,福建巡撫徐嗣曾從鄉下察看災情回衙,,差役鳴鑼喝道,隨從們擁簇在大橋的前后左右。不想半路突然陰云密布,雷聲隆隆,頃刻間大雨瓢潑如注。徐嗣曾是個體察民情、關心手下的好官,他當即吩咐眾人找地方避雨。可是這兒曠野茫茫,唯見山岙邊有間破舊小屋,眾人趕忙去檐下暫避。突然,屋內傳出一陣嬰兒墜地的呱呱啼哭聲,正巧林賓日也在此時趕了回來。他見一位堂堂二品紅頂花翎大官員居然站立在自己家門口,大吃一驚,也顧不得滿地水淋淋,匆匆跪拜。徐嗣曾雙手把林陽谷攙扶起來說:“古人云:‘天生萬物,唯人為貴。’你為大清國生了一個好子民——說不定將來還是棟梁之材,不能拜、不能拜,本官還應該祝賀你才是哩!”林賓日見這位巡撫大人和藹可親,全無半點官架子,內心十分感動。為紀念這次天造地設的奇遇,他興奮地給兒子取名為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則”是“效仿”的意思。因為林賓日知道巡撫徐嗣曾重視知識分子,深得士人的敬仰,故他希望兒子長大后能夠效仿徐嗣曾,做一個清官,因此就給剛出生的兒子取了個“則徐”的名字。
改詩深意
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年輕時功名未就,跌宕不羈,曾有詠新月詩云: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林則徐讀了,認為女婿詩雖好,但卻小有不妥,于是替他把“必”字改為“況”字。沈葆楨的詩托月言志,未免自視清高,氣量偏狹。林則徐把它改為“何況清輝滿十分”,詩意迥然不同,成為功名未就時,蓄才積識以備濟世之用,一旦身居高位便可大展身手,實現治國安邦的宏圖大業;而且對照上下句,詩中隱含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深意。一字之差,反映了翁婿兩人的不同襟懷。
藏書之好
從政之暇,尤喜藏書。舉進士后,居于文藻山,早年以“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頌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為志,潛心搜羅前朝及當代各類書籍。藏書樓有“七十二峰樓”、“云左山房”,專用貯書,積三十余楹。貶謫伊犁時,以大車7輛,載書20篋。臨行前賦詩云“縱使三年生馬角,也須千卷束牛腰”。有《云左山房書目》抄本傳世。藏印有“林少穆珍藏印”、“河東節帥,江左中丞”、“寵辱皆忘”、“讀書東觀,視草西臺”、“吳越秦楚齊梁使者”等十數枚。原藏書之所“七十二峰樓”于1948年被洪水沖垮,福州市政府撥款重建。有《林文忠公政書》、《信及錄》等,后匯為《林則徐集》。
太極芋泥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時,英、德、美、俄等國的領事為了奚落中國官員,特備了西餐涼席“招待”林則徐,企圖讓林則徐在吃冰淇淋時出丑。事后,林則徐也設豐盛筵席“回敬”,這些領事先生。幾道涼菜過后,端上了一盤顏色暗灰而發亮,深褐又光滑,似兩條魚顛臥其中,不冒熱氣,猶如冷菜。一位外國領事拿起湯匙舀了一勺,往嘴里一送,燙得兩眼發直,吐都來不及;又聽得“吱”一聲,只見另一位領事的嘴唇也燙出了一圈紅紅的“花邊”,其他客人都給驚呆了。這時,林則徐漫不經心地站起來介紹說:“這是中國福建的名菜,叫做太極芋泥。”從此,該菜名噪遠近。
雨化事件
林雨化,字希吾,是林則徐的同族長輩,亦是林賓日所創立的真率會的中堅分子,為人正派不阿,不畏權勢。他揭發當時的福建按察使錢士椿營私舞弊,遭錢士椿羅織罪名報復,林雨化拒不認罪,錢士椿則迫林雨化父親代押。結果林雨化被監禁七個月后,遣戍新疆,途中受盡折磨,直到六十歲時獲釋歸鄉。林賓日對林雨化的遭遇感到無限憤慨,林則徐少時已經從父親口中聽聞林雨化事件,希望一見林雨化。在父親的引見下拜見了林雨化,拜讀其著作。之后,林則徐對吏治腐敗加深了認識,日后對他的改革吏治有重要作用。林則徐的家離南宋抗金將領李綱之祠不遠,結果那里成為他和朋友聯誼之所。此后,林則徐特別游覽歷代愛國者的遺跡,感受到愛國及民族思想的熏陶,后來他和友人梁章巨發起修葺李綱墓地行動,又重修于謙祠墓。[25]
同榜之誼
潘錫恩,曾任江南河道總督兼漕運總督。晚年晉封太子少保滎陽潘氏統宗譜,去世后賜謚號“文慎”。嘉慶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開科取士后,林則徐赫然列居放榜單中第二甲九十二名進士中的第四位,潘錫恩列居第三十五位。中進士后兩人都被選任為翰林院庶吉士。其后潘錫恩在任會試同考官后的第二年(1817年)大考中名居第一,其所寫的《澄海樓賦》一文深受嘉慶皇帝的欣賞。這兩位彪炳史冊的人物是同榜也是知己,在清朝嘉慶、道光時期曾有一段不平凡的交往。潘錫恩是位水利專家,主持治(黃)河工程,不僅有治河方面的奏疏,而且還寫過《畿輔水利》等專著。因為這些原因,林則徐對潘錫恩的學問和人品很是欽佩,兩人交情深厚。清代方浚師所著的《蕉軒隨錄》中有一副林則徐贈潘錫恩的對聯:“三策治河書,緯武經文,永作江淮保障;一篇澄海賦,掞天藻地,蔚為華國文章。”這副對聯是林則徐對潘錫恩一生功業的最高肯定和褒獎。
受命禁煙
林則徐紀念郵票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入廣州查處禁煙。林則徐先弄清廣州受鴉片毒害情況,查找各家煙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廣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則徐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并具結保證今后永不夾帶鴉片,他還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絕交出,經過堅決的斗爭,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
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發布兩個諭貼。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3月21日下令包圍商館。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國鴉片販子顛地。
橫遭誣陷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為后人稱頌。但也是因為禁煙和抗英,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林則徐在廣州的禁煙功績,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閱畢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報告,欣喜萬分,譽為:“可稱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則徐過55歲生日,道光帝又親筆書寫“福”、“壽”二字的大楷橫匾,差人送往廣州,以示嘉獎。但時隔不久,林則徐所面臨的形勢就迅速惡化起來。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軍派艦隊封鎖珠江口,進攻廣州。林則徐嚴密布防,使英軍的進攻未能得逞。英軍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這時,道光帝驚慌失措,急令直隸總督琦善前去“議和”;又命令兩江總督伊里布查清英軍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絕其貿易”還是“燒其鴉片”,意欲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從此,各種誣陷、打擊和指責連續降臨到林則徐的'頭上。琦善是妥協派的骨干,當然不會錯過這一陷害和打擊林則徐的機會。他聲稱英國所不滿的只是林則徐一人,只要清廷懲治林則徐,所有問題都可解決。其間,林則徐兩次上奏,大膽陳述禁煙抗英的合理性和正義性。道光帝翻臉,指責林則徐簡直是一派胡言。
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則徐的職,并命令“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10月25日,林則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暫留廣州,等待新任欽差大臣博爾濟吉特·琦善的審問和發落。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1日,林則徐又接到圣旨:降為四品卿銜,速赴浙江鎮海聽候諭旨。到鎮海后,林則徐積極參與了當地的海防建設事宜,力圖“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將軍奕山在率軍與英軍作戰中打了敗仗。為了開脫罪責,他竟造謠說,英方是愿意議和的,他們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則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須再次懲辦林則徐,英方才能罷兵議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廣州戰敗的責任再次歸罪于林則徐,說他在廣州任職時沒有積極籌劃防務,以致英軍發起進攻后,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10]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他忍辱負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憂國憂民,并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開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調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補,十一月以三品頂戴署理陜甘總督。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授陜西巡撫,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陜上任。這時的陜西,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鴉片戰爭時,清廷為解決軍費困難,除調撥陜西征收的鹽稅外,還強令陜西捐銀一百多萬兩。鴉片戰爭后給外國侵略者的賠款也攤派到陜西,僅西安府咸寧、長安兩縣的賠款銀,年征收就在二萬兩以上,相當于上繳正銀數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連發生災荒,勞苦群眾生活異常艱難;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與當地回民聯合起來,反抗官府的斗爭此起彼伏。
病重逝世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清廷命林則徐為云貴總督林則徐·篆刻圖。到任后,以維護云南邊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賞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年)秋,因病重奏請開缺回鄉調治,翌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為欽差大臣,去廣西鎮壓拜上帝會的反清武裝起義。他抱病從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于潮州普寧行館。在報喪奏折到京前,清廷于十月二十四日(11月27日)還命他暫署廣西巡撫。
在任滇都時,他提出整頓云南礦政,鼓勵私人開采,提倡商辦等主張。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著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思想。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辭歸,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廷為進剿太平軍作亂,故再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理廣西軍務。可是林則徐根本未康復,疝氣不時發作,結果他要躺在特制的臥轎,由福建、廣東山區,一路直達廣東,到潮州時,開始嚴重下痢,到了普寧,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暫住普寧行館。最后林則徐在兒子林聰彝及幕僚劉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時,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死后清廷晉贈其太子太傅,照總督例賜恤,歷任一切處分悉行開復,謚文忠。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于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則徐生于乾隆五十年,歷經嘉慶、道光兩代,咸豐登基后不久病故。他從政為官四十年,先后擔任多職,但他的正直清廉,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贏得“林青天”的美譽。[21]林則徐一生在14個省擔任過多種官職,他的非凡之處,是時時處處都表現出一絲不茍的責任感。有了責無旁貸的獻身精神,辦法總比困難多。當時有人評價林則徐“無一事不認真,無一事無良法”。雖然林則徐的實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硯滅的命運,但林則徐殫精竭慮地干成的每一件實事不管是在局部上還在具體問題上,都給國家,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則是不可否認的。林則徐每任一職,每做一事,從來沒有敷衍馬虎過。實干加智惠,貫穿于林則徐為官從政的全過程,或者說林則徐的一生就是實干加智慧的一生。
同許多偉大歷史人物一樣,林則徐是人,不是神,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和歷史的局限性。林則徐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行將解體、外國資本主義人侵、國家獨立受到嚴重威脅的時代。他和愛國開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龔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國家于富強和外御強敵、捍衛國家獨立、民族生存之道。他把反對外來侵略和維護清朝統治當作解除“內憂外患”的兩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應詔前往桂林鎮壓天地會起義,足以說明他的封建正統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林則徐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
【愛國的故事】相關文章:
愛國的故事03-23
愛國的故事05-17
愛國的故事【經典】06-22
華羅庚愛國的故事10-20
關于愛國的故事07-20
愛國故事07-21
關于愛國的故事07-21
經典愛國故事04-22
愛國的故事(精品)05-18
愛國的名人故事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