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名人故事15篇
名人故事1
海倫·凱勒:殘疾人的驕傲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于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并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并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后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分析:敢于正視人生的疾苦和磨難,是海倫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殘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殘疾人的驕傲。
話題:“殘而不廢”“堅強成就人生”“生命的價值”
名人故事2
鄭板橋的詩、書、畫聞名于世,號稱“三絕”,人們爭相購買。揚州有個富豪特別喜歡鄭板橋的書畫,但因他為人刁詐,鄭板橋非常討厭他,不給他作畫寫字。這個富豪為了抬高身價,顯示自己的威風,出重金購買鄭板橋書畫,但始終沒有搞到手。
有一天,鄭板橋出郊外漫步,見路旁新設一座酒店,店內有一位老者自稱“怪叟”,他見鄭板橋到來,十分殷勤,馬上給端上狗肉來款待。鄭板橋平日最愛吃狗肉,一見大喜,便飽餐一頓。付錢時,店家分文不收,鄭板橋過意不去,便當場作了幾幅書畫贈給店家。事過之后,鄭板橋才知道上了當。原來這位“怪臾”,是那富豪派人裝扮的',自己的畫就這樣輕易地落入了富豪之手。后來鄭板橋常提及此事,說他因愛吃狗肉而上了當,用以警戒世人。
名人故事3
高爾基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
在裁縫店里,小高爾基一邊干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板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板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板晚上睡著以后,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云層后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板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苦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厚厚的書,不由怒氣沖沖地說:“看什么看,你把我的燈油都快用光了!”老板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高爾基在背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里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并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伙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也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愿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饑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探討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后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為蘇聯大文豪。
1868年3月14日高爾基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父親是個大兵的兒子,母親是染房老板的女兒。祖父曾經當過軍官,因殘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職。祖父對父親非常嚴厲,以致父親從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過木匠、輪船公司辦事處經理、裝飾室內帷幔和裱糊壁紙的工人等,是個聰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來感染霍亂,在高爾基3歲時去世。父親去世后,高爾基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滿小市民氣的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其間,母親改嫁并于幾年后患肺結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
11歲的高爾基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他揀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欺凌與虐待,飽嘗生活的苦難與艱辛。他只上過三年小學,但熱愛讀書,利用一切機會讀手邊所能碰到的書,刻苦自學。
1884年,他懷著上大學的打算來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會的底層讀完了他的社會大學。先后當過碼頭搬運工、面包師傅、雜貨店伙計、園丁和守夜人等。同時,結識了先進的民粹派知識分子和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進一步認識到現實的丑惡和人民的疾苦,逐漸樹立起改革社會的決心。
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爾基為了解祖國和人民,兩次漫游俄羅斯。從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經過頓河區域、烏克蘭,來到比薩拉比亞,再從那里沿著克里米亞南岸到了庫班,再到黑海邊。旅途見聞和艱苦經歷使高爾基開闊了眼界,磨練了意志,積蓄了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素材,激發了他從事文學創作的強烈欲望。
年幼的高爾基離開了繪圖師家,便來到了一艘叫“善良號”的輪船上做洗碗工,可這里的人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善良,他每天要從早上忙到深夜,才能回到冷颼颼的船艙里休息。
輪船上有個廚師叫穆斯雷,他身材魁梧,像只大熊,力氣大極了,總愛把眼睛瞪得圓圓的,像兩只大燈泡,誰看了都忍不住要打哆嗦,船上的人都怕他。
有一次,船上的兩個幫廚又在談論下流的話題,穆斯雷厭惡地瞪了他們一眼,把他們嚇得不敢再說話了。
一天,他把高爾基帶到他的小房間里,高爾基很意外地看到,他竟有滿滿一大箱子的書。他拿出一本書,對高爾基說:“你讀給我聽。”
高爾基順從地接過書,讀了起來。當讀到不好的內容的時候,穆斯雷竟大嚷起來:“這些傻駱駝,簡直是胡說八道!一群無賴!”
然后,他重新拿一本讓高爾基讀,直到聽夠了為止。
有時他聽得入了迷,呆呆地站在窗前向外望著,目光憂郁地說:“上帝啊,可別讓善良的人遭到這樣的命運!”
這讓高爾基覺得穆斯雷是個挺善良的人,于是,高爾基壯著膽子問:“你為什么不像那些兇惡的人一樣殺人搶劫呢?”
“噢,你是說我兇惡嗎?”
“你看上去是挺兇惡的,可你是個好心腸的人。”
“我只能對你一個人好。”穆斯雷瞇起眼睛,看著高爾基,接著說,“你記住,千萬不能讓別人看出你善良,不然,他們會欺侮你。”
高爾基微微搖搖頭,表示有些聽不懂他的話。
他又說:“小東西,等你長大了,會明白的。如果我有錢,我就送你去讀書,書可是個好東西,它會讓你變得聰明、有智慧。”
“書真的那么神奇嗎?”
“當然了。”
有一天,穆斯雷從船長太太那里借來一本書,是果戈理的《塔拉斯·布爾巴》,讓高爾基讀。當讀到安德烈背叛時,他高聲大罵起來;當讀到塔拉斯為了維護正義而打死自己的兒子時,他感動得用雙手捂住臉,哭泣起來;當讀到奧斯塔臨死前大聲喊著“爸爸,爸爸”時,他哭得更厲害了,一把搶過書,仔細地看了又看,眼淚撲簌簌地掉在書上。他連聲說:“小鬼頭,這是一本好書,要多讀這樣的書。”
就這樣,高爾基漸漸地對書產生了興趣。他說:“是穆斯雷培養了我喜歡讀書的好習慣。”
名人故事4
李四光對中國第四紀冰川的考察
(實踐能改變錯誤的認識)
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質構造的重要依據,有些外國人對中國的冰川進行過考察,斷言“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讓事實說話”,對冰川的研究投入了極大的精力。
1921年,他回國后在太行山的沙河縣、山西大同盆地口泉附近發現了第四紀冰川遺跡,雖遭一些外國專家傲慢地否定,他卻沒有喪失勇氣和信心,繼續帶領學生在太行山、九華山、天目山、廬山等地考察,又發現了許多有力的證據。1933年,李四光以《揚子江流域之第四紀冰期》為題,在中國地質學會第十次年會上作了學術演講,會后專門請中外學者到廬山實地考察。有的外國專家私下對李四光說,如果這些遺跡在國外被發現,早就被公認是冰川遺跡了。此后,李四光加緊了對第四紀冰川的考察,先后在揚子江流域、黃山等地發現了大量遺跡,最終推翻了外國人的錯誤結論。其研究成果對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構造,對發展建設事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個普羅米修斯
(實踐需要勇氣)
美國18世紀的杰出科學家、政治家富蘭克林,以其發明避雷針等電學成就而被稱為“電學之父”。
在富蘭克林之前,人們對雷電一直沒有正確的認識。富蘭克林從一次電學實驗中受到啟發,斷定雷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為了證實自己的設想,他決心把天空的雷電引下來。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他和他的兒子一起做了著名的“風箏實驗”。他將一塊大的絲綢手帕扎到杉木條十字支架上,做成一個風箏。風箏上面固定一根向上伸出幾十厘米的細鐵絲,細鐵絲與放風箏的細麻繩相連,麻繩下端系絲綢帶,綢帶上掛了一把銅鑰匙。風箏穿入帶有雷電的云層中,閃電在風箏上閃爍。一道閃電掠過,富蘭克林覺得自己拉著麻繩的'手有些麻木。他把手指靠近銅鑰匙時,突然,一道電火花向他手上擊去。“天電”被引下來了。后來他又用萊頓瓶收集了“天電”去做試驗,證明“天電”和地電一樣能被金屬傳導,能熔化金屬,能點燃酒精。從此,人們認識了閃電的本質就是大氣中的放電現象。
富蘭克林最早提出了避雷針的設想,并且經過多次試驗,制成了實用的避雷針。德國大哲學家康德贊揚他說:“富蘭克林是從天上取火種的第二個普羅米修斯。”
經典的創作
(實踐是創造之源)
《戰爭與和平》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書中戰爭場景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讀后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托爾斯泰的親自考察。
列夫·托爾斯泰創作《戰爭與和平》,當他寫到俄法雙方在鮑羅京諾會戰的一段文字時,總感到描寫得很抽象、不具體,他決定親自去戰場考察一番。到了鮑羅京諾,他仔細巡視了這個歷史戰場的一切遺跡,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記在心里,還特地畫了一幅圖,標上一條地平線和樹林,標明各個村莊、河道的名稱,及當年 會戰時太陽移動的方向等。回到家里,又把自己觀察到的印象同歷史文獻上記載的材料聯系起來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邊,重新寫這段文字,這個會戰場面, 寫得不僅生動,且色調明朗、壯觀。
無獨有偶,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作者司馬遷也非常重視實地考察。在動筆之前,司馬遷游歷過大江南北,全國各地,尋訪先人的遺跡。他曾經訪問過夏禹的遺跡,眺望過范蠡泛舟的五湖,訪求過韓信的故事,訪問過劉邦、蕭何的故鄉,考察了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壯游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為撰寫《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挑戰亞里士多德
(科學的真理來源于實踐)
16世紀的時候,古代思想家、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被認為是歷史上最了不起的人。所有的人都把亞里士多德的話當做真理。 只有一位數學老師伽利略不這么認為,他公開說,要從自然中發現真理,而不是背誦亞里士多德的書本。
一天上課的時候,伽利略對學生們說:“站在樓頂上,左手拿著一個一磅重的鐵球,右手拿著一個十磅重的鐵球,同時扔下去,哪個先著地?”
學生們想了想,回答說:“亞里士多德說過,重的物體下降速度要比輕的快,所以十磅重的鐵球先著地。”伽利略搖搖頭,說道:“不對,亞里士多德錯了,應該是兩個鐵球一起著地。”學生們驚呆了,居然有人敢公開指出亞里士多德說得不對。大家議論紛紛,懷疑地看著伽利略。
于是,他拿著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來到比薩斜塔的頂上。很快,人們看見鐵球像伽利略說的那樣,同時落到了地上。自從伽利略第一個站出來挑戰亞里士多德以后,更多的人認識到亞里士多德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科學的真理來自實踐,而不是一些書本上憑空想像的理論。
名人故事5
唐玄宗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屬下部將。兩人之間有矛盾,平時互不講話。后來安祿山叛亂,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統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皇帝命令郭子儀率部出征,李光弼擔心郭子儀會利用手中權力尋機報復。李光弼硬著頭皮對郭子儀說:“我過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處置我,我無怨言,只希望高抬貴手放過我妻兒……”沒等李光弼說完,郭子儀緊緊抱住李光弼,滿眼流淚地說:“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們同心協力,眼下正需要你這樣人才,此時,怎能計較個人恩怨?”從此,郭李團結一心,在平息安史叛亂中,戰功卓越顯著。
名人故事6
1984年,21歲的大三學生喬丹來到了他向往已久的芝加哥公牛隊,開始了他在NBA的生活。老板倫斯道夫給喬丹開出的年薪是80萬美元,在NBA里,這是板凳球員的價格。
大男孩兒喬丹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每天拼命地練球,有一次竟然累得暈倒在了球場上,然而,僅僅一年工夫,喬丹就苦盡甘來,脫穎而出了。在20世紀90年代初,喬丹在公牛隊的年薪已經達到3300萬美元,這差不多是其他隊員薪水的總和。這時名動天下的耐克公司還找上門來,請求喬丹賞他們個面子,為耐克產品做形象代言,報酬嘛不多,只有區區的9000萬美元!當然,如果喬丹不愿意,價錢好商量。
耐克開了個好頭,于是有眾多的廠家找上門來,往喬丹的口袋里猛塞鈔票,一時間喬丹錢多為患。
在這種情形下,有人不高興了,他們找到了公牛隊的老板倫斯道夫,向他大放厥詞:一年3300萬美元,喬丹太貴了!
倫斯道夫的回答令來訪者大吃一驚:喬丹不僅不貴,而且是最便宜的球員!你看,因為有了喬丹,公牛隊已經三次奪得NBA的總冠軍,也正因此,我們在各方面的收入已經達到史無前例的15億美元,而我們付給喬丹的`卻只有區區的3300萬美元!這絕對是NBA歷史上最劃算的生意,而這一切,全都是因為公牛隊擁有喬丹!
那誰是最貴的球員呢?
倫斯道夫也順便給出了答案:那些比賽時坐在板凳上等待替補機會的球員,他們每次上場幾分鐘或是幾十秒,有些人整個賽季都沒能為球隊拿到一分,但是我們每年還要拿出幾十萬美元來養活他們,這些人才是最貴的球員!
名人故事7
李自成,陜西米脂縣人,初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
李自成出身貧苦,童年時給地主放羊。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后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崇禎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后,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余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陜邊區)。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李自成在滎陽斬露頭角。他在艱難困苦的推翻王朝的戰爭歲月中,絕不向任何敵人屈服,與戰士同甘苦、共患難,提出了有利于百姓的“均田免糧”口號。當時的歌謠說:“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當時遠近傳播,深得人心。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 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
1644年,李自成的起義軍占領北京,推翻了統治276年之久的朱明王朝。李自成進京后,軍紀嚴明,基本保持了農民軍的本色,但是在勝利之中,滋生了驕傲情緒。不僅對復雜多變的東北邊關形勢沒有清醒的認識,更沒有想到如何對付清軍,對于部下、士兵的日益腐化也沒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武將忙于“追贓助餉”,文官忙于開科取士、登極大典,士兵沉溺于勝利之中,認為戰斗已經結束,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樣一來,起義軍喪失了斗志。由于清軍對吳三桂的支持,迫使李自成起義軍撤回北京,而清軍直逼京城。李自成的山海關戰役失利,使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原來投降起義軍的明朝官吏紛紛出來對抗起義軍。比如牛金星,原來是明朝的一個舉人,為了避禍加入李自成的起義軍,早期為起義軍的擴建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為此被冊封為天佑殿大學士。但他卻以開國功臣自居,私下對人說像李自成這樣的農民政權,一定會失敗。在起義軍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他開始設計捕殺起義軍將領李巖兄弟。劉宗敏得到這一消息后,怒斥牛金星。牛金星不久離開了李自成,前往河南,這樣大順政權的內部出現了分裂。最終在清軍的追擊下,李自成被迫離京出走,退到西安。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軍出擊潼關,大順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達,堅守不戰。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以紅衣大炮攻破潼關,李自成戰敗向南潰退,經襄陽入湖北,試圖與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聯合抗清。左良玉東進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側”,在征討馬士英病死途中。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軍一擊即潰。最后,死于湖北通山縣九宮山。
李自成本人“不貪財,不好色,光明磊落”,但卻“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值得記取歷史教訓。
名人故事8
拿破侖·波拿巴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于1804年登上皇帝寶座,對外實行侵略政策,屢勝反法聯盟……
拿破侖·波拿巴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于1804年登上皇帝寶座,對外實行侵略政策,屢勝反法聯盟,幾乎成了整個西歐和中歐的統治者,但他東征西討使人民深受其害。他驕橫自負,不但具有非凡的軍事指揮天才,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鼓動家。在他部下官兵的眼里,他是一位具有強致殘懾力量的偉人。盡管他能征服大半個歐洲,但他卻永遠征服不了女人的心。拿破侖一生最愛的女人是約瑟芬。他是在督政長官巴拉斯的客廳里第一次結識她的'。約瑟芬原是博阿奈子爵的遺孀,那時又是巴拉斯的情婦。雖然她已經30歲,在她的情人眼里有點失寵了,但這位久經情場、具有上流社會溫文爾雅風度的女人,憑著她那迷人的魅力,把這位初出茅廬、舉止粗俗、身高1.68米、年僅27歲的科西嘉青年,竟弄得神魂顛倒,不可自制。然而他們結婚之后,當拿破侖在意大利波河平原節節獲勝的時候,水性楊花的約瑟芬,卻在巴黎與一位叫伊波利特·沙爾的騎兵上尉打得火熱,她毫無顧忌地欺騙了馳騁在千里之外沙場上的丈夫。
拿破侖得知妻子不忠后,勃然大怒,五臟俱裂,痛罵道:“啊!約瑟芬!……我在千里之外拼命戰斗……你竟然欺騙我到如此地步!離婚!讓這對賊男女去見鬼吧!”他對約瑟芬不再抱任何希望了。
但當拿破侖決定與約瑟芬離婚時,約瑟芬突然表示回心轉意,要求得到寬恕。她的哭聲和眼淚軟化了拿破侖,重新贏得了他的愛情,并做了拿破侖皇后。
拿破侖辦事認真,他在清查國庫帳目時,如同一個大財主清查他的女廚娘的帳目一樣細致入微,然而在家里對約瑟芬卻寬容得很。她肆無忌憚地揮霍浪費,拿破侖對她毫無辦法。
直到1809年12月,拿破侖才不得不廢掉約瑟芬皇后。
名人故事9
1920年,張瀾擔任四川省長。一次奉命前往北京,身邊只有兩個隨從。走到秦嶺,遇到當地有名的土匪王三村。他見7張瀾就下馬說,張省長,我們是來接你的,要護送你過去。張瀾知道他是打家劫舍的王三村之后,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王三村說,因為你是為老百姓的省長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張瀾被推選為共和國副主席。周恩來素知張瀾節儉,因為開國大典,特意撥了一筆服裝費,希望他能一身簇新地出現在天安門城樓。張瀾婉言謝絕:“國家的錢,即人民的錢,我怎么可以用來做了長袍穿在自己身上?但總理的考慮是對的,我將保證著新裝與民同慶。”他自己出錢,趕制了一件布長衫,罩在舊棉衫之外。這就是我們在熟悉的《開國大典》那幅油畫上看到的張瀾的形象。
國家給他分配了一套規格很高的大四合院,孫女張梅穎說,當時政府對知名民主人士優待有加,張瀾級別最高,理所當然應該享受高待遇,可是他拒絕了,只住在馬匹廠胡同一所很小的房子里。在這里,他的小腳夫人劉慧征親自勞作,種了一些家常蔬菜。張瀾的女兒張茂延在文章中回憶說:“父親在解放前,沒有帶回來足夠養家的錢,母親一直習慣于起早貪黑地勞動來補貼家用。”
沒人知道馬匹廠胡同那所不起眼的.房子里住著國家副主席。張梅穎說:“他就看中這個了,又小又破的二層摟,不要大房子。生活特別簡單,根本不許子女們跟他一塊兒住。凡結婚的,必須出去住。任何人不許坐他的車,我只坐過他一次車,是1954年國慶節的晚上去天安門看煙花。我的祖母一直務農,表老(張瀾)一去世,她馬上回四川。”
1955年,張瀾病逝于北京。張梅穎說:“表老去世后,有關領導去我家看我奶奶,表老唯一的一個小破箱子里頭,裝的就是補丁衣裳和襪子,他看了眼淚都掉下來了。表老給我們留下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做官。”
張瀾晚年作《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愛,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強,而斷不可以自欺。這是其一生的立德準則。
名人故事10
1684年11月的某一天,哈雷(彗星的發現者)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于論證“萬有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哈雷看后,對這一巨著感到非常驚訝,認為這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勸牛頓盡快發表,以造福于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取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過長時間一絲不茍的反復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后,才于1687年7月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于世。
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他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道出了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那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學的新天地。
名人故事11
阿凡提在巴扎上買了一頭驢。他牽著驢往回走,走到半路時,他發現驢不見了,只見驢繩套在了一個年輕人的脖子上。阿凡提問他:“你是什么人?”
“我原本是一個寡婦的`孩子。因為我跟不三不四的人學壞,還學會了喝酒。媽媽一氣之下念了咒語讓我變成了一頭驢。今天我媽可能是大發慈悲讓我恢復了原樣。從今天
起我就是您買下的奴隸,您怎么使喚我都行。”年輕人回答說。
阿凡提沒有識破這個小偷的伎倆便信以為真,從他脖子上解下繩子對他說:“好吧,你回家去吧,以后你再不要喝酒惹你媽媽生氣了。”說完就把他放走了。
過了兩天,阿凡提又到驢市上去買驢,發現前天他買下的驢被一個人牽在手里。他走到那頭驢的跟前,對它說道:“你這個蠢貨,又喝酒惹你媽媽生氣了!”
名人故事12
英國曾經有一個哈羅學校。一天,校園里一個強壯的大個子男生攔住一個新生,傲慢地命令對方為自己做一件事情。這個新來的學生不明就里,覺得自己也不認識他,就斷然拒絕了他的無理要求。但是,高大的學生覺得自己的面子受到了挑戰,就憤怒地揪住新生的衣服,瘋狂地毆打起來。旁觀的學生有的冷眼相對,有的起哄嘲笑,有的感到害怕而悄悄離開。這時,一個看起來外表斯文柔弱的男生站了出來:“你還要打他到什么時候?”高個子男生隨著聲音望去,一看也是一個瘦弱的新生,就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深淺的家伙,想找死?”那個新生直直地盯著他,眼里沒有一絲的恐懼:“不管你想打多久,我愿意替他忍受你一半的拳頭!”高個子男生看著他,他的目光也毫不畏懼地盯著對方,終于,高個子男生停下了揮舞的拳頭,羞愧地離開了。
從此以后,那個高個子男生再也沒有欺負過弱小的.新生,而兩個柔弱的男生最后也成為很好的朋友。那位被毆打的學生,后來成為英國頗負盛名的政治家羅伯特·比爾。而挺身出來阻止毆打的那個學生,就是名聞世界的偉大詩人——拜倫。
對于那些害怕危險的人來說,危險無處不在。我們缺少的不是巨大的力量,而是勇敢的氣質。勇氣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好多時候,我們其實是有和別人一樣的機會的,但是,因為內心的恐懼和對失敗的擔憂,影響了自己的發揮和展示,進而變得庸常無為。
名人故事13
我不是什么成功女性,也不是什么女強人,只不過是干電視工作的,如果說還取得了一點小小成績的話,不過是比別人多付出了一些汗水而已。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我覺得每一個腳印里都盛滿了坎坷和踏實。
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后,我回到了家鄉黑龍江,在省人民廣播電臺工作。因為經歷過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我的文化底子薄,于是我報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可連續兩次都名落孫山。當時我已經29歲了,不想再這樣折騰了,但就這樣放棄,我又有些不甘。那段時間,我一直悶悶不樂。母親是個知識女性,她對我說:“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真要想改變自己,什么時候都不晚。”
“什么時候都不晚”,就是這一句話,讓我第三次走上了考場,終于在30歲的那一年成為了北廣的研究生。
入學不久,我就結婚了,丈夫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雖然有了家,但我們依然住在各自學校的集體宿舍里,一日三餐在食堂里吃飯,和單身生活沒有什么區別。三年的苦日子熬過后,我留校任教了。一個女人在大學里當教師,工作既體面又輕松,收入也不錯,而且有很多時間可以照顧家庭,很多人都羨慕我,但我對自己的生活狀況并不滿意,我覺得自己是學新聞的,更應該到一線去做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33歲那年,中央電視臺經濟部來北廣要人,經過面試、筆試和實踐考核,我幸運地被錄用了。當時來自親友們的阻力很大,他們說我是頭腦發熱,都30多歲的人了,還瞎折騰什么。我想,如果我聽從了他們的意見,也許自己這輩子就會在北廣做一名教師,永遠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那將是我一輩子的遺憾。
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我又一次猶豫了,我真的還有能力面臨這次新的人生考驗嗎?那段時間,我不斷地想起母親的話:“人要想改變自己,什么時候都不晚。”我最后的決定是,不管怎么樣,不能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哪怕失敗了,我也無怨無悔。就這樣,我在33歲那年走進了中央電視臺,成為一名主持人。
中央電視臺人才濟濟,競爭很激烈,我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優勢,只有多付出心血和汗水,才不會被淘汰,才能站得住腳。我虛心向比我年輕的同事學習,經常在辦公室加班加點到深夜,把每一項簡單的工作當做重大的使命來完成。經過不懈努力,我不僅在中央電視臺有了一席之地,還以自己的名字開辟了“一丹話題”這個專欄,這是全國第一個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節目,觀眾的反映還不錯,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一轉眼,我就到了40歲,看到鏡子里自己眼角細密的皺紋,我突然有一種深深的`危機感和失落感。40歲,對一個女人來說,是道邁不過去的坎,尤其對女主持人來說,更是尷尬的年齡。每天早晨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自己的年齡,每天患得患失,內心充滿著苦澀和憂郁。我把自己的困惑和煩惱向母親傾訴了,母親說:“丹啊,你不覺得這十幾年來,你是越來越美麗了嗎?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會變老,有的人只是變得老而無用,可是有的人卻會變得有智慧、有魅力,這種改變,不是最好的么?”那一刻,我迷茫混沌的心豁然開朗。是啊,年輕女主持人的本錢是美麗和青春,而40歲的我,雖然青春和美麗已經不再,但我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學識、修養和內在的氣質來贏得觀眾的喜愛。年齡對一個人來說,可以是一種負擔,也可以是一種財富。心態平和了,工作的熱情又重新回來了,盡管我已40多歲了,但領導依然讓我在欄目組里挑大梁。
我的人生,應該說沒有被命運和機遇特別垂青過,每一步,都是自己踏踏實實走下來的。我特別感謝母親,是她在那些關鍵的時刻解開了我的心結,告訴我人生的方向應該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到了50歲、60歲,又有新的夢想在誘惑我,我想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朝著它走去。好的改變,什么時候都不嫌晚。
朱載堉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孫,生在帝王家,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求官求財無所不及,但這位朱載堉卻特立獨行,常常做出相背而行的事情。
出生于書香世家,從小就得到文化熏染,數學、語文、音樂等科科都是優。10歲時就攻讀《尚書·盤庚》等史書,并成為鄭王王位繼承者。但在15歲那年,家庭突遭變故,改變了朱王子的人生。
朱王子的父親朱厚烷清正廉潔,因為直言勸諫而觸怒明世宗,最終蒙冤入獄。小小年紀的朱王子,開始為父伸冤,不停地奔波呼號,怎奈世態炎涼,誰會為一個落魄的王爺出頭呢?
上訪無人接待,舊日同僚避而遠之,朱王子悲憤寫下“錦上花爭先添補,雪里炭誰肯送去”之后,搬出鄭王宮,在宮外自建一座小土房,獨居其中,以此抗議父親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朱王子發誓,父親不出獄,絕不搬回王府。驚世駭俗之舉,嚇壞了所有宗族之人,悄悄地勸他不要再觸怒明世宗,否則后果很嚴重。朱王子不屑于顧,住著小土房,吃著粗茶淡飯,臥著土炕草席,苦度人間歲月。
“自己跌倒自己爬,指望人扶都是假。至親人說的是隔山話,虛情兒哄咱,假意兒待咱,還將冷眼觀。時下休夸,十年富貴,再看在誰家?”離群獨居,讓朱王子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散曲集《醒世詞》橫空出世,世人爭相誦讀。
寫些詩詞也不足以排遣胸中郁悶,朱王子便在風清月明之夜彈琴,借以抒發怨憤之氣。誰知彈著彈著,朱王子卻發現了問題。一支樂曲是由高低不同的音符組成的,從高到低排列下來稱為音階,那么,音階之中相鄰的兩個音符,高低之間距離多少才是最佳呢?
朱王子一邊研究音律,一邊苦修數學,并經過數次演算及推理,創建了十二平均律,并以此制作出世界第一架定音樂器。而在為音符定音時,朱王子又用81檔特大算盤進行開平方計算,并研究出數列等式。
世人皆憐朱王子蝸居小房,卻不知朱王子苦中作樂,搞研究、發明、創新等忙得不亦樂乎。
光陰如水匆匆逝去,朱王子獨居土房十九年。公元1567年,其父終于被赦免,朱王子才結束獨居生涯。
筑室獨處十九年,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按理說朱王子也該享受真正王子的生活了。但這位王子不僅沒有享受生活,反而幾次三番上書,“累疏懇辭”不肯繼承爵位。這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放著現成的王爺不當,非要做回普通人。
經歷世態炎涼,目睹名利紛爭,朱王子比任何人都要清醒,與其身陷名利旋渦,不如置身事外;與其虛度此生,不如留下豐厚知識供后人學習。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辭掉爵位之后,朱王子不惜隱居于九峰山,開始著書立說。
漫長歲月里,朱王子孜孜不倦地學習,先后著有《樂律全書》四十卷、《嘉量算經》三卷、《律歷融通》四卷等等,內容涉及音樂、天文、歷法、數學、舞蹈及文學等,知識面之廣,令人驚嘆。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朱王子生性淡泊,不喜炒作,雖然曾將著作呈報給朝廷,但卻沒有引起任何關注。雖然遭遇冷落,朱王子依然堅持夢想,潛心著書。生前無人問津,死后也無波瀾。雪上加霜的是,乾隆即位之后,竟然組織專家學者,聲討早已作古的朱王子,將他的十二平均律斥為“臆說”。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國人不曾認可的學術,卻在國外引起轟動。
18世紀初,朱王子的十二平均律的數據,由傳教士通過絲綢之路帶到西方,德國作曲家巴赫以此為據制作出世界上的第一架鋼琴,如果說巴赫是鋼琴之父母,那么朱王子就是鋼琴之祖。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有兩支復制的律管,而它的選材、制作方法及數據等,都是參考了朱王子的研究成果。比利時的音樂家們感慨地說:“這樣偉大的發明,只有聰明的中國人才能做到。”
而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更是無限憧憬地說:“在中國,有一個叫朱載堉的布衣王子,倡導七聲音階,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以及變調,是位音樂天才。”
盤點朱王子的學術成果,不僅首創十二平均律,還創造多項世界第一:制作世界第一架定音器;使用珠算進行開平方;提出并解答了由四項構成的等比級數求解法;首創不同進位制小數換算方法;創立舞學并規定內容大綱等等。
布衣王子朱載堉,揚名海外數年之后,終于被自家人認可,不僅為其設立紀念館,他的學術成果也開始涉足不同領域。雖然生在帝王家族,但朱載堉不被名利所誘惑,時刻保持“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心態,并最終成為百科全書式的著名學者。
名人故事14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從小跛足,體質虛弱。他剛進小學時,常常受同學欺侮。
一次,他在球場旁站著看別人打球。一個叫印司的頑皮同學故意拉他上場。拜倫一再推托,印司仍不放過他,而且還找來個竹籃子,強迫拜倫將一只腳放進去,“穿”著這只籃子一瘸一拐地繞場一周。在場的'同學笑得前仰后合。拜倫內心痛苦極了。事后,他想了很久:印司如此放肆地欺侮我,就是因為我軟弱無力。我為什么不可以強壯起來呢? 從此,他開始刻苦鍛煉身體,每天都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打球、游泳、拳擊、擊劍等各種運動。不久,學校舉行運動會,他報了拳擊和游泳兩個項目。
在拳擊比賽中,他恰好和印司分在一組。笛聲一響,兩人激烈地爭斗起來。
人們都以為拜倫注定要敗在身強力壯的印司手下。誰知,經過一番較量,印司體力漸漸不支,拜倫毫無倦意,越打越猛。只聽“噗”的一聲,印司被打翻在地。觀眾臺上發出一片驚呼聲。
拳擊比賽剛剛結束,拜倫又參加了游泳比賽。他雖然腳跛,但動作十分有力。最后,他出人意料地又奪得了全校游泳冠軍。
名人故事15
劉天華的豐功偉績和卓越聲譽,吸引了世界各地音樂家的關注。一個美國音樂團體邀請他到美國演出。不幸的是,1932年,劉天華在北京天橋收鑼鼓經卷時死于猩紅熱,時年38歲。
這是劉天華,我家鄉的`名人。
雖然在我的家鄉沒有很多地方可以聊天,但是有很多名人,包括孔繁森。張延慶等人,我最敬佩的是季羨林。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康莊鎮。他是國際著名的東方學家、語言學家、作家、漢學家、佛教徒、歷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系院士、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他是北京大學終身教授。
吉老先生不僅很成功,而且精通各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