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名人故事(精品)
愛國名人故事1
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之后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干,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明白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后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么也不帶給。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齊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最后成功地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愛國名人故事2
陸秀夫
當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宋度宗被捕后,陸秀夫沒有失去愛國信念,他與蘇劉義,追隨二王到溫州,并派人召回了陳宜中、張世杰等,大家共同擁立益王于福州重新立國。
因為陸秀夫長期在軍隊里,熟知軍務,所以被新朝廷進升為端明殿學士、簽發樞密院事。每當有要事,宰相陳宜中都征求陸秀夫的意見然后辦理,而陸秀夫也全心全意為他參謀,言無不盡。
當時因新君年幼,由楊太妃垂簾聽政,在此特殊情況下,她與臣下說話還自稱為奴。加上君臣們流亡于海濱,所以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但每當群臣朝會的時候,陸秀夫仍然端持著手板,儼然像過去上朝一樣,鎮定自若。
有時在行程途中,陸秀夫會凄然淚下,用朝衣拭淚,直到衣服都濕透了,左右的人被他所感染,都無不悲痛欲絕。這充分表露了他憂國憂民的傷痛心情。
后來因井澳大風的`原因,益王驚懼而死,大臣們都灰心地想借此機會離開。陸秀夫站出來說:“度宗皇帝有一個兒子還在,把他怎么辦呢?古人中曾有過僅憑借一旅即成就中興的,而我們現今百官都在,還有數萬軍隊,上天如果還沒想滅絕大宋,難道就不能憑此振興國家嗎?”
于是陸秀夫與眾大臣共同擁立衛王為新帝。陸秀夫因擁立有功被升為左丞相,與張世杰共同執政。其時張世杰在外領兵駐守崖山,陸秀夫則在內,既要籌措軍旅,又要主理朝政,凡是有什么需要寫的,他都要親自動手。
但就是在這顛沛流離之中,事務繁多、時間匆忙之際,陸秀夫每天還是堅持寫《大學章句》,以勸講別人精忠報國。其忠貞愛國之心日月可鑒。
愛國名人故事3
魯迅
人人都有偶像,我也有,他是魯迅先生。我為什么敬佩他?因為……
先說他愛國吧。他跟一般人確實不同,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第九冊第6課講到,魯迅先生他由于對黑暗會的強烈不滿,經常在不同的報刊上發表文章來批評當局者。反動派不讓他發表文章,也就是課文里說他老是“碰壁”。機智的魯迅利用100多個筆名來寫文章,跟敵人斗爭,讓廣大群眾來看清舊社會,起來鬧革命。
再說他幫助老百姓的生活吧。記得書上說,魯迅救過一個黃包車夫。黃包車夫的腳刺到了玻璃,魯迅拿藥水給他清洗傷口,還給他錢。誰聽了這個事不感動呢?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永遠都難以忘卻!
愛國名人故事4
離圓明園十里,有個謝莊村。謝莊團練馮三保有個智勇雙全的女兒叫婉貞,各種武藝無不精通。
1860年,一個英國軍官率領100多名騎兵襲擾謝莊,被奮起的村民打得狼狽逃竄。馮婉貞分析說:“小股敵人雖然敗退了,大股敵人一定會來報復。如果他們帶著大炮來,我們村莊就會遭殃。我們善于武術,不如用己之長攻敵之短。”為了全力拯救謝莊,她自告奮勇,帶領100多名精通武術的青少年,身穿黑衣黑褲,手持雪亮鋼刀,來到離村不遠的樹林子里,埋伏下來。
不大一會兒,五、六百敵人果真抬著大炮來了,婉貞坺刀奮起,異常英勇,率領大家撲向敵人。敵人未料到這里有埋伏,驚恐萬狀,亂作一團。隨后,敵人紛紛敗退,婉貞帶領大家乘勝追擊。
到了傍晚,被砍殺的`敵兵大約有100多人,剩下的敵人扔下大炮,落荒而逃,謝莊得到了保全。
愛國名人故事5
陸游:浙江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都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劉克莊謂其詞“激昂慷慨者,稼軒不能過”。
作為現存詩歌數量最多的詩人,他的詩主題鮮明,大多為愛國詩篇,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示兒》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書憤》中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詞有《訴衷情》中的“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等。
愛國名人故事6
鄭和遠航下西洋
明朝的時候,皇帝明成祖為了加強國際交往,決定派大型船隊出使西洋各國,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這支船隊的正使,就是人稱三寶(保)太監的鄭和。
鄭和經過充分準備,在1405年,率領水手官兵、醫生、工匠等兩萬多人,帶著許多中國的特產出發了。他們的海船最大的'長44丈、寬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還用指南針定向。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各國見了這樣大的船隊,都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和才能。
鄭和在28年內,先后七次遠航,到達了現在的東南亞各國、阿拉伯半島,最遠到了非洲的東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會當地的國王和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邀請他們訪問中國。船隊和當地人民進行貿易,互通有無,所以人們都把中國的海船叫“寶船”。
和西方有些探險家掠奪財物、搶奪奴隸的作法不同,鄭和遠航是為了友誼和交往。他和各國人交往時,總是彬彬有禮,精神抖擻,給人留下美好印象。現在的東南亞許多國家,還有以“三寶”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早的,為祖國贏得了友誼和榮譽。
愛國名人故事7
1、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2、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于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于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于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于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3、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么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
個小伙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后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4、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么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后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藥,比西方的麻*藥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
6、鄧亞萍:苦練球技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并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
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終于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7、希拉里:有領導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齒?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們對希拉里似乎總是褒貶不一,但有一點你無法否認,她絕對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絲毫不比老公克林頓遜色,她不僅從小成績優秀,出類拔萃,還表現出了極強的領導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4歲時的一件事鍛煉了小希拉里堅強的意志和決斷力。當時,社區中有個霸道的小女孩總是欺負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淚流滿面地向母親訴苦。母親告訴希拉里,若遭到欺負,就一定要毫不畏懼地還擊。小希拉里的確這樣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賦的領導才能日漸顯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幫孩子。
8、貝克漢姆:從“賭局”中領悟父親的良苦用心
有誰統計過,貝克漢姆在球場上到底吸引過多少人的目光?每當這位世界頂級球星的身影出現在球場,無數的尖叫聲立刻響遍全場,相機快門也閃個不停。小貝從3歲就開始踢球,盡古代名人勵志愛國的故事
管那時還是“玩”球多于“練”球,但父親一直苦心培訓他,頑皮的他漸漸奠定了對足球事業的熱愛。
上小學時,小貝跟父親之間甚至還約定了一個常規“賭局”:如果小貝能站在禁區邊不助跑射門,每次把球踢中門柱,就能從父親那兒賺到50個便士。總是贏到零花錢的小貝很開心,直到長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9、曼德拉:從小就追求正義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斗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說,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愿: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
10、莫扎特:一個天資聰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并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11、卡莉·菲奧里納:從母親那里受益匪淺
惠普前任女掌門卡莉。菲奧里納曾是男性主導的硅谷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精明強干、堅忍不拔的卡莉曾兩度榮登財富“最有權威的女企業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從小就受母親影響,從母親那里學到了堅強、博學和熱愛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國得州一個帶有歐洲血統的家庭。父親是聯邦法院的法官,母親則是一位藝術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親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親熱愛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
愛國名人故事8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話題:“國難見忠心”“國家與個人”“忠君與愛國”。
愛國名人故事9
朱自清不領美國面粉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譚嗣同笑迎死亡
為國捐軀,不只是在戰場上才有。那些為使祖國富強起來和惡勢力斗爭的義士,同樣表現了視死如歸的精神。清朝末年,發生過一次不成功的改革運動,叫戊戌變法。譚嗣同等六君子就是為變法而死的義士。
譚嗣同從小就痛恨外國勢力侵略中國,決心為祖國富強而奮斗。他和康有為等人提出變法的主張,卻遭到了封建頑固派的激烈反對。譚嗣同看出變法的艱難,對朋友們說:“就是殺身滅族,我也不會改變主張。中國只有鬧到新舊兩黨流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國了。”
1898年,光緒皇帝決定變法,譚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發動了政變,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等人逃走了。譚嗣同沒有跑,他說:“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血而成功的'。現在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而流血,這是國家不能強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從我開始吧!”
譚嗣同被捕以后,毫無懼色,在監獄中寫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被押到刑場受刑前,大聲喊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笑迎死亡的義士,心里裝著祖國。他自動走向死亡,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價值。
盧作孚發展航運業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是在舊中國,很長時間,長江上的航運卻被外國人壟斷了。江上來來往往的都是英、法、美、日等國的輪船。中國人沒有自己的航運事業,受了許多窩囊氣。四川合川人盧作孚愛國心切,決心創辦中國民族的航運業。他四處籌集資金,冒險用8000元作抵押,買回一支價值3萬元的小火輪,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運公司。那一年,“民生”號輪船滿載乘客,駛出了重慶碼頭,中國人開始有了自己的內河航運業。
后來,民生公司又向長江中下游發展,和外國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有的外國公司用大幅度降價的辦法,依仗船多、設備新等優勢,想擠垮民生公司。盧作孚毫不示弱,宣布民生公司的甲級船員一律由中國人擔任,同時加強管理,對旅客不論窮富一視同仁,服務熱情周到,還禁止船員收小費。這樣,民生公司靠優質服務和民族自信心贏得了旅客的信任。許多乘客寧肯推遲日期,也不乘坐外國輪船,只等上中國的輪船。在那個年月,這對于增強民族精神和抵御外國侵略,有多么大的意義呀!
和范旭東、盧作孚一樣,還有不少愛國實業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開創了中國近代的工商業,為富強祖國、振興中華立了大功。人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愛國名人故事10
辛棄疾:山東濟南人,在宋代愛國詞人中,辛棄疾的名聲應該是最大的了,他是豪放派代表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他的詞也大多抒發愛國之情,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等。
以上三位文人他們雖然不能憑借一己之力阻擋歷史的發展,但他們用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真摯的情感奏響了當時的最強音,歷史永遠銘記他們,他們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將永遠感染著后人。
愛國名人故事11
彭湃,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先導者、著名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
1896年10月,彭湃出生在廣東省海豐縣。早年赴日本求學,191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學習,曾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
1921年5月回國后,在家鄉海豐創辦社會主義研究社和勞動者同情會,傳播馬克思主義。
1922年5月,與楊嗣震、李春濤等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海豐組織。1922年夏,他只身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疾苦,組織農民起來,開展農民運動。他撰寫的《海豐農民運動》一書,成為從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書,他也被譽為“農民運動大王”。毛澤東對海陸豐農民運動給予充分肯定,他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指出,“縣政治必須農民起來才能澄清,廣東的海豐已經有了證明”。
1922年7月,彭湃和張媽安等6人成立海陸豐第一個農會——“六人農會”,從此點燃農民運動的'火種。1923年1月,海豐縣總農會成立,彭湃為會長。彭湃為總農會制定了會旗,起草了臨時簡章、章程。農民運動以燎原之勢迅速發展,同年7月,擴展到陸豐、惠陽等10縣,彭湃相繼組建了惠州農民聯合會和廣東省農會。
1924年4月,彭湃赴廣州領導農民運動,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是第一屆、第五屆農講所主任和農講所骨干教員。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彭湃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身份到達廣寧,領導開展廣寧農民反對地主武裝的斗爭。1925年2月,彭湃參加東征。
1925年3月上旬,彭湃組織成立中共海豐支部,并擔任書記。4月上旬,中共海豐支部改稱為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后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改組為海陸豐地委。
1927年3月赴武漢,澎湃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并任執行委員兼秘書長。
大革命失敗后,彭湃赴南昌,參加以周恩來為書記的黨的前敵委員會,參與領導南昌起義。黨的八七會議選舉了臨時中央政治局,他當選政治局委員,后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10月底返抵海陸豐,策動武裝起義。
1927年11月,彭湃領導建立海陸豐蘇維埃政權。1928年上半年,彭湃領導的農民武裝加上葉鏞、徐向前等帶領的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部分兵力,在海陸豐、普寧、惠來、潮州一帶開展武裝斗爭,拓展革命根據地,鞏固、捍衛蘇維埃政權。1928年11月,彭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中共中央的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
1929年8月,彭湃因叛徒出賣被捕,被關押在上海龍華監獄。在獄中,他堅貞不屈,英勇斗爭。面對死亡威脅,他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他堅定地表示:“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推翻反動的統治,建立全國的蘇維埃政權”“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1929年8月30日,澎湃與戰友楊殷、顏昌頤、邢士貞4人高唱《國際歌》,呼喊著“打倒帝國主義!”“中國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壯烈犧牲,年僅33歲。
如今,當年彭湃領導海陸豐蘇維埃政權活動的中心——“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廣東省干部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等,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海內外中華兒女前來參觀、憑吊以及舉行各種教育活動。
愛國名人故事12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游,考察歷史古跡,搜集到了許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跡。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的人們。之后他父親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
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著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理解腐刑。司馬遷家里沒錢。他萬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受刑人被割掉生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一類的人。這對司馬遷是多大的打擊呀!有的人認為他不該怕死貪生,甘受污辱;朋友們也疏遠了他。司馬遷不去辯解,只是夜以繼日地寫作。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記》。這時候,他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么可怕的?我是為了寫這部史書而求生的呀!我不愿意我們國家的歷史在我手里中斷,英雄的事跡在我心中埋沒。此刻書寫成了,就是讓我死千次萬次,我也不怕了!”
司馬遷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得到傳揚,甘受屈辱。他的愛國情感多么深厚啊!
愛國名人故事13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歲的優秀少年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犧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賴寧。那天下午3點左右,因八級大風,把縣城附近一家工廠的`電線桿吹倒,造成電線短路,引起了大火。風助火威,火越來越大、燒得越來越遠。此時,森林、電視衛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庫都面臨著巨大的危險。賴寧看見后立刻趕到火災現場。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奮不顧身地沖向前奮力撲火。雖然,消防隊員曾勸阻大家別往火中硬闖,但賴寧不忍心看到國家財產遭到嚴重損失就去撲火。最后大火終于撲滅了,但賴寧卻犧牲了。
愛國名人故事14
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么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愛國名人故事15
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郭子儀和李光弼團結為國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為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說話了。
后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為他的部下。當時的節度使大致相當于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借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的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
郭子儀此舉,讓李光弼產生了更大的誤會,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不會放過他了。于是他橫下一條心來,找到郭子儀說:“今后不管怎么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
郭子儀聽后,很是詫異,忙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說:“國家危急,我們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
李光弼見郭子儀心胸如此坦蕩,便帶隊請戰。此后,將帥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武帝衛皇后的姐姐少兒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朝的大將軍。西漢初年,北方匈奴屢為邊患。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元朔六年(前123),年僅18歲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衛青出征。他率領800騎兵長途奔襲,斬獲匈奴20xx余人,戰功冠于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與匈奴軍的戰斗中,霍去病顯露出杰出的軍事才能,共斬俘匈奴10萬余人。漢武帝很喜歡這個名將,曾下令給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著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僅24歲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將來的陵墓茂陵旁邊為他修建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愛國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愛國的名人故事05-21
名人屈原愛國的故事10-07
名人愛國故事02-24
愛國名人故事05-27
名人愛國的故事(精選17篇)08-14
關于名人的愛國故事11-24
愛國名人故事(推薦)05-28
名人的愛國故事:朱德的扁擔09-07
愛國名人屈原的故事介紹09-07
古代名人勵志愛國的故事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