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寓言故事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寓言故事吧,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寓言故事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龍的寓言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龍的寓言故事1
避役,即變色龍。是一種爬行動物。多數終年生活在樹上,世界上共有80多種,其中的50多種,生活在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上。
避役的意思是不勞而獲者,這當然不對,它自己不撲食豈不餓死!它總是通過突然射出比身體還長的舌頭,把昆蟲卷進口中,避役的舌頭上沾滿了粘液。避役有一大特點,就是經常變化著自己的體色,一會兒綠,一會兒黃,一會兒又成為米色或者是深棕色。常常是以一種顏色為基調,夾雜著其它顏色,有時又附著淺色或深色不規則的斑塊,所以人們稱它們為“變色龍”。
我們平素說的“變色龍”,只是指它為了適應不同環境,而披上不同顏色的“外衣”。其實,變色龍的膚色變化,不單是一種偽裝,不易被敵人看到。它的膚色變化,不僅和客觀的'環境、溫度有關,也和當時的內在情緒有關。人們看到,它們在恫嚇敵人或競爭對手時,往往呈紅色。如果失敗了,灰溜溜逃跑時,顏色馬上黯淡下來。
變色是一種保護意識,也是生存手段,完全沒有錯!
龍的寓言故事2
南北朝時,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來到長安,他能使用咒語咒下龍。每有大旱,皇帝常請他咒龍,一會就看見龍下在缽中,天就會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缽中觀看,都覺得很神奇。
北魏時,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見兩只老虎相搏,吼聲震動山巖,僧稠就用錫杖將它們分開,兩只老虎被驅散了。
降龍伏虎的故事延伸
【注音】xiáng lóng fú hǔ
【出處】南朝梁·慧皎《梁高僧傳》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斗,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
【解釋】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龍虎。后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本事大
【近義詞】所向無敵、戰無不勝
【反義詞】唯唯諾諾
【年代】古代
【例句】在自然災害面前,只要人民團結起來,就會有~的力量戰勝它。
關于龍的成語故事:降龍伏虎點評
漫漫人生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這時,就需要我們樂觀的面對,需要我們用頑強的`毅力去面對,去克服遇到的困難!你要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哦!
龍的寓言故事3
一群鯉魚,整天劈波斬浪,拼命地練習騰空跳躍的本領。
它們都想有朝一日跳過那高入云端的龍門,變成威武矯健、氣勢如虹的蛟龍。
好多天過去了,有一條鯉魚終于脫穎而出,躍過了龍門,成了一條龍。
其它的鯉魚都羨慕不已,都想早日像它一樣取得成功。
但是,沒有多久,大家的羨慕就變成了恐懼和痛恨。
原來,鯉魚變成的那條龍每天都在龍門一帶騰云駕霧,呼風喚雨,弄得水里沒有一刻的平靜。鯉魚們無法安心練習跳躍了----何止這樣呢!有不少鯉魚竟然被巨浪沖得暈頭轉向,還有的鯉魚被沖上了岸,丟了性命。
大家和龍理論,龍鼻子翹得老高,說:“我現在可不是和你們一樣的.無能之輩了!我是龍,龍,就得這樣,你們管不著!”
大家非常難過,一只老鯉魚說:“沒想到啊,把我們害得這么慘的,恰恰是從我們這兒走出去的成功者!”
龍的寓言故事4
在一片森林里住著三只蜥蜴,其中一只覺得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的環境大不相同,沒有安全感,便對另外兩只蜥蜴說:“我們住在這里實在太不安全了,得想辦法改變改變環境才可以。”說完,這只蜥蜴便開始大干起來。森林之大,哪能這樣容易改變,不久,這只蜥蜴被活活累死。
另一只蜥蜴看了說:“我的天吶,居然被累死了,看來想要改造這個地方非我輩能力所及,唉,不如另尋一個既安全又足食的地方去生活。這樣,不是很簡單嗎?何必累死!”說完,它便搖著頭爬出了這片森林。只是它還沒有找到夢中的樂土,就餓死在路途中了。
第三只蜥蜴,也看了看四周,說道:“為什么一定要改變環境來適應我們,為什么不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呢?”說完,它便借著陽光和陰影,慢慢地改變自己的膚色。不一會兒,它就漸漸地在樹干上隱沒了。這只蜥蜴就成了變色龍,從此在森林里安居繁衍。
人們都怕被笑話為“變色龍”,其實,當生活的境遇不能改變的.時候,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認現實、面對現實,并努力適應現實。停止抱怨、收起牢騷,從改變自己開始,在變中求進,這何嘗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呢?
龍的寓言故事5
有一條惡龍,每年要求村莊獻祭一個處女,每年這個村莊都會有一個少年英雄去與惡龍搏斗但無人生還。又一個英雄出發時有人悄悄尾隨。龍穴鋪滿金銀財寶,英雄用劍刺死惡龍,然后坐在尸身上看著閃爍的珠寶,慢慢地長出鱗片、尾巴和觸角,最終變成惡龍。
其實,最終讓英雄變成而惡龍的也許并不是欲望與貪婪,而是對自我的過度自信與執著。在殺死惡龍之后,英雄擔心會有更多的壞人來覬覦山洞里的`寶藏,于是決定由自己來捍衛寶藏。可是他覺得自己的肢體太過柔弱,身軀太過單薄,不足以抵御世上太多貪婪的壞人與無知的愚民,于是他主動自愿的讓自己的身軀長滿鱗甲,長出爪牙。他覺得這讓自己變得更為強大,更能擔負起捍衛珍寶的責任,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變得日益強大的同時,最終變成了那條被他殺死的惡龍!
龍的寓言故事6
北魏時期,朝廷決定南征,急需將才,尚書李沖受命挑選將領,小官吏楊大眼要求率軍出征。
李沖認為他的資歷不夠,楊大眼當眾表演自己捷走如飛,他的武藝高強征服了李沖,當即任命他為主帥,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讓他蛟龍得水。
蛟龍得水的.故事延伸
【注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處】《管子·形勢》:“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
【解釋】傳說蛟龍得水后就能興云作雨飛騰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也比喻擺脫困境。
【用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近義詞】如魚得水、飛黃騰達、一鳴驚人
【反義詞】懷才不遇 虎落平陽
關于龍的成語故事:蛟龍得水點評
一般人總是等待著機會從天而降,而不想努力工作來創造這種機會。當一個人夢想著如何去掙五萬鎊錢時,一百個人卻干脆夢著五萬鎊就掉在他們眼前。在這個世界山從來不缺少機會,而是缺少能夠把握住機會的人才。所以在機會來臨之前,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龍的寓言故事7
東海漁民很喜愛打扮自己的漁船,船舷兩側都畫著漂亮的圖案,唯獨在船屁股上面的是條海泥鰍,這是啥道理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
從前,東海龍宮有條敲更魚,生得相貌丑陋,黑不溜丟。他經年累月在龍宮里敲更報時。眼看龍子龍孫成雙配對,生兒育女,他卻是年過三十,光棍一條。一年到頭,抱著個冷鑼,在龍宮里敲呀敲呀……三更半夜,在深宮大院間走著走著……想起自己心酸的身世,不禁熱淚盈眶,他一邊敲更,一邊唱起悲涼的五更調。他唱的是自己凄慘的心情,言詞真實,
曲調哀傷,催人淚下。有一天晚上,皎潔的月亮像龍女手上的玉鐲懸掛高空,照得宮院里似同白晝。這時,悲涼的敲更聲從遠處傳來,驚動了深居高樓的彩珠公主。彩珠公主雖有沉魚落雁之貌,閉月羞花之容,但是其母已失寵于龍王,連累她也受到冷遇。眼看年齡已到婚配之期,還未受聘。平常,她叉寸步不離珠樓,從不與外界接觸。寂寞、孤獨、悲涼,一齊充塞著她的心胸。每當她聽到那冷落的更聲、凄涼的曲調,心里常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似乎敲更魚嘆詠的五更調,正是自己心頭想要吐出來的苦水。久而久之,就有一種好奇心、同情心,想看看唱曲的究竟生得如何模樣。剛巧,這一個月夜,彩珠公主在珠樓的陽臺上賞月,同敲更魚打了個照面。彩珠公主害羞的看了敲更魚一眼,就躲進珠樓去了,敲更魚卻像拋了錨的船,老是傻乎乎地呆在那里。敲更魚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一陣風把月亮里的嫦娥吹下海來了?還是天上的仙女到龍宮里采珠來了?他也偷看過一些美麗的龍女公主,卻沒有一個能與她比美。
他想,這龍女也許還會在珠樓上再次出現,就一直呆呆地抬著頭,朝陽臺望著。望呀望呀,一更過去了,龍女還是沒有出來。難道真的是天上婦娥回到月宮里去了?眼看五更將近,他只得抱著更鑼,快快地離開了珠樓,到大潮元帥府去報潮。
從此,敲更魚像中了邪,天天晚上到珠樓下面來探望。地想,總有一天龍女會再次露面。三個月過去了,龍女還沒有露面。這是什么緣故呢?敲更魚神思昏昏,百思不解。還是彈涂魚消息靈通,跑來告訴他,說是龍女賞月,被人知道了,報告龍王,龍顏大怒,呵責龍母,并將彩珠公主軟禁起來。敲更魚這才死了心。然而,他已相思成疾,瘦得像根燈芯草,不久就郁郁悶悶地死了。臨終,他向好朋友彈涂魚傾訴了心事。他說:“生不能再見公主一面,死了也得陪伴在她的身旁。”他要求彈涂魚把它的??體偷偷埋葬在彩珠公主的珠樓下,彈涂魚依照他的心愿做了。
說也怪,過了不久,葬敲更魚的地方居然長出一棵大海樹來。樹干的顏色好像鐵樹,枝干挺拔猶如翠竹,這樹一個勁兒往上長,不到半個月,枝頭碰著了珠樓的窗口。一天晚上,海樹突然開花了。樹頂的那一朵特別大,花瓣似黑玉,香氣襲人,十里外都聞得到。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把彩珠公主醉倒了!她再也按耐不住蕩漾的春心,伸手在窗口采摘此花,用嘴細細的嚼著。花葉似仙霞般甜蜜。嚼著嚼著,不知不覺把整個花朵吃到肚里去了。
不久,彩珠公主懷孕了!肚子一天大似一天,這件事被龍宮聽聞,一陣風似地傳揚開來,傳到了龍王爺的耳朵里。龍王爺是個暴君,當然不能容忍這種丑事。他氣勢洶洶地提著魚腸劍來到珠樓,彩珠公主嚇得嘴唇發白,抱著大肚子直發抖。龍王爺越看越氣,舉劍欲刺,這時,彩珠公主的肚皮里突然傳出聲音:“別殺!別殺!我自己出來!”
說著,從公主口里飛出一朵青云,青云里翻騰著一條似龍非龍、似魚非魚的小東西,這就是海泥鰍。海泥鰍皮膚黑似漆,全身光溜溜。一張嘴,噴出滿嘴污泥,把個好端端的.珠樓弄得一塌糊涂。龍王爺急忙命令各路兵將捉拿,可是海泥鰍光滑似油,誰也捉不住他。正當蟹將軍舉著雙戰前來敲打時,他卻啪答一聲跳進了龍王爺的耳朵里,從耳朵里又竄到了龍王
爺的肚子里,在那龍王爺肚里亂咬亂扯起來,咬得龍王哇哇直叫。龍王乃是金枝玉葉,怎經得起這番折騰。沒奈何,只得向他討饒:
“我的外孫兒呀!你別在我肚里斗了,請你快快出來,本王封你當油袍將軍,管轄東海魚草的魚皇帝!”
海泥鰍這才從龍王鼻孔里鉆出來。從此以后,在東海里不論是穿鱗袍的有鱗魚,還是穿油袍的無鱗魚,都要讓他三分。哪怕是最兇惡的大魚,見到他也要急忙回避,不敢擾亂,都怕他鉆到自己的肚子里去作怪。大概就是這個緣故,東海漁民都喜歡在自己的船屁股上畫一條海泥鰍,以求大吉大利,出海平安。
龍的寓言故事8
葉公好龍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梁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里的墻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里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么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后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好,其實私底下什么都不會!
畫龍點睛
張僧繇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墻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么。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擲杖成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然后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于是向老翁學道,后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變成一條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然后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于是向老翁學道,后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變成一條龍。
鯉魚跳龍門
人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夢想的'實現需要我們一步一步歷練,功到方成。魚躍龍門化而為龍是一種質的升遷而不是形的變化,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
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因為,只要跳過龍門,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
可是,龍門太高,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摔得鼻青臉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于虛設了嗎?”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于被感動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鯉魚們一個個輕輕松松第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
不久,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并沒有兩樣。于是,他們又一起找龍王,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
龍的寓言故事9
朱泙漫變賣了家產,帶了一千兩黃金去拜支離益為師,學習殺龍的技術。轉瞬三年,學成歸來。有人問他究竟學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殺龍的技術——怎樣按住龍的頭,怎樣踩住龍的尾,怎樣從龍頸上開刀等,一一表演給大家看。大家問他,什么地方有龍可殺呢?他這才大悟:原來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龍這樣東西,他的本領是白學了。
[教學內容]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簡要分析]有意識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質能力的體現。但人們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觀存在:要殺龍,就首先要有龍的.存在。這正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
龍的寓言故事10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墻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么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墻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墻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辟有力。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yáo],他的繪畫技術很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墻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并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后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墻上的龍怎么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墻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云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墻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云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云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墻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后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辟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這樣的話被稱為"點睛之筆",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繇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畫龍點睛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
【解釋】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
【用法】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錦上添花、點石成金
【反義詞】弄巧成拙、畫蛇添足、點金成鐵、一語道破
【年代】古代
龍的寓言故事11
龍王住在海底深處,傳說它是水族中的至尊,水中一切動物都是它的臣民;龍王還能呼風喚雨,它的一舉一動都會給民間百姓帶來很大影響,因此,民間百姓雖不是水族動物,也同樣對龍王頂禮膜拜。
一天,龍王出外巡游,在海濱遇上了一只青蛙。龍王和青蛙相互致以問候以后,便友好地攀談起來。
青蛙問:“龍大王您居住的地方是怎樣的呀?”
龍王說:“我住在宮殿里,那不是一般的宮殿,那是海底宮殿,是用珍珠寶貝建造的,里面珠光寶氣、。”
接著龍王又問青蛙說:“那么你居住的地方又是什么樣子呢?”
青蛙回答說:“我住的地方嘛,在山間小溪邊,那里有綠色的苔蘚和碧綠的青草,還有清亮的泉水和潔白的山石,簡直美麗極啦!”說著,青蛙高興起來,便問龍王道:“龍大王,您高興和發怒的時候是怎樣的呢?”
龍王說:“我高興的時候,就給人間適時降下滋潤的雨水,使五谷豐登;我發怒的`時候,就刮起暴風,使天地間飛沙走石,然后,再加以霹雷閃電,使得千里之內寸草難留。”說完,龍王又問青蛙說:“不知你在高興和發怒的時候是怎樣的?”
青蛙回答說:“我跟龍王大人您完全不一樣。我高興了,就在風清月明的夜晚亮起我的歌喉,一個勁地‘呱呱’的唱上幾句,我要是發怒了,就先睜大眼睛凸出眼珠子,接著就鼓起我的肚子,表示我的憤怒,我就這么大能耐。”
其實,世上萬事萬物的差別是很大的,有的人能力大,有的人能力小,但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的事兒,只要努力了就好啦!
龍的寓言故事12
一天,猴子和它的朋友變色龍一塊兒出門去旅行。走著,走著,它們看到一棵棕櫚樹上掛著一個酒葫蘆。
“來!咱們把里邊的酒分喝了。”猴子饞得咂著嘴唇說。
“這是獵人的酒,咱們怎么能隨便喝呢!”變色龍搖搖頭答道。
“膽小鬼!你不喝我來喝。”猴子說著,摘下酒葫蘆“咕咚咕咚”一氣把里邊的酒喝了個精光。
它們正想往前趕路,獵人來了。獵人發現葫蘆里的酒沒有了,生氣地問:
“誰把我的酒喝了?”
“是變色龍。”猴子搶先說。
“不是我,是猴子。”變色龍爭辯道。
獵人一時搞不清楚。這時狡猾的猴子指著變色龍說:“你自己看吧,誰走路搖頭晃腦的,不就說明誰喝醉了嗎?”
獵人相信了猴子的話,把變色龍抓住打了一頓。
變色龍忍著疼和猴子繼續趕路。它雖說臉上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心里卻想開了報復的`辦法。
不久,它們來到了一個村莊,見村頭有個柴禾垛,變色龍便放了一把火。
柴禾垛燒著了,很快,旁邊的一座房子也燒著了。房子的主人跑出來,氣乎乎地問:“是誰放的火?”
“是變色龍。”猴子又搶先說。
“怎么是我呢,我根本沒帶火種。”變色龍指著猴子對房子的主人說,“你自己看吧,誰的手臟,不就說明誰帶著火種嗎?”
因為猴子的手什么都抓,總弄得又臟又黑,像剛拿著木炭火種的樣子,所以房子的主人相信了變色龍的話,也把猴子抓住,打了一頓。
龍的寓言故事13
東海龍王覺得自己已經力不從心了,預感到應該選子替位了。在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把愛妃傳到身邊,嘮起了家常。
“愛妃啊,我已年老體病,應該讓位了。”
“您是神龍,哪里會年老啊?”
“嗨!雖然是眾神中的一員,還是有一些凡人的秉性在我的身上表露著。”
“是嗎?我怎么沒感覺到哇?”
“呵呵!其實你早已感覺到了,也經常提醒過我,只不過不好直接對我說而已。”
“大王,不要說這些了,你已經為凡間的風調雨順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些,連玉帝也敬您三分。”
“別哄我開心了呀,我的修行同觀音菩薩相比差的很遠。爭名奪利、貪婪和虛榮滿貫、是我的致命之處哇!”
“這......”
“嘿嘿!花心也是我的強項,傷害了數個好女子,不然,我怎么會生有九個龍兒?又怎么會有你在我的身邊?哈哈!哈哈!”
“嘻嘻!瞧您說的......”
“愛妃啊!提起我那九個小兒,真讓我頭疼啊!他們的所作所為經常讓我在眾神面前丟面子,時而在玉帝哪里也難為情啊!”
“從何說起?”
“老大喜好負重,凡人們常常把他的形象刻在馱載石碑上;老二 喜歡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亦喜吞火,凡人們常常把他的'形象刻在殿脊、殿角和屋頂上; 老三喜歡鳴叫,生活在海邊,卻畏懼鯨魚,凡人們常常把他的形象刻在祠堂、寺廟、鐵鐘上。根據他害怕鯨魚的特性,把撞鐘的長木都雕成鯨魚狀,聽說以其撞鐘,聲大且亮;老四有威力,又好訴訟,凡人們常常把他的形象刻在監獄門上,或立于獄門的虎頭;老五極好飲食,凡人們常常把他的形象刻在鼎蓋上;老劉喜好煙火,亦好坐,凡人們常常把他的形象刻在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老七喜好音樂,凡人們常常把他的形象刻在胡琴上;老八喜好殺戮,凡人們常常把他的形象刻在刀柄、刀鞘上; 老九好閉口,凡人們常常把他的形象刻在大門鋪首上。”
“您真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對自己孩子的生性了如指掌啊!真是佩服您啊!”
“嗨!有其父必有其子嗎!這九個小兒,每個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我的影子所在。這些年,他們沒少闖禍。為了爭寵,為了霸權,為了情敵而興風作浪,搞的凡間屢次發生海嘯、地震等災害。到底誰能勝任我的位置呢?你幫助我參謀一下吧。”
他們兩個各鎖眉頭,沉思著,沉思著......
龍的寓言故事14
相傳很久以前,舟山西南面有一個小島,島上遍地埋著黃燦燦的金子,所以人們稱之為“金藏島”。
金藏島藏有大量金子的消息無意之中被東海龍王得知,東海龍王本就貪得無厭,于是想要占為己有。東海龍王便調遣自己的龍子龍孫、蝦兵蟹將,漲潮的漲潮,鼓浪的鼓浪,向金藏島直撲而來。眨眼間,惡浪滔天,狂風大作,金藏島上樹倒屋塌,島上的人們更是流離失所,哭天搶地,一派凄慘景象。
金藏島東面有座紡花山,山上住著一位紡花仙女,她目睹東海龍王無端作惡,殘害百姓,心中忿忿不平。于是手拿神帚,朝海面輕輕一拂,漫上山來的滾滾潮水、滔滔巨浪,就嘩的一聲向后倒退去。金藏島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紛紛逃往紡花山避難。
紡花仙女搖身一變,化作一位白發蒼蒼的百歲阿婆,拄著拐杖對大家說:
“龍王水淹金藏島,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島,便隨我把來紡花。紡花織成漁網,下海斗敗龍王!”
大家聽了百歲阿婆的話,不論男女老少都來紡花織網。紡呀織呀!織呀紡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織出了一頂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線漁網。
漁網織成了,派誰下海丟斗龍王呢?人群中跳出一個小孩,拍著胸脯說:
“我去!”
鄉親們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涼了半截。海生只是個七八歲的小孩子,乳氣還未脫,還穿著開檔褲,怎能下海斗龍王?紡花仙女卻樂呵呵地說:
“下海斗龍王,貴在有膽量,就讓海生去吧!”
于是她拿出一套金線衣,給海生穿上,又向海生傳授了斗龍的秘訣。海生穿上金線衣,頓覺全身一陣酥x,他遵照紡花仙女的囑咐說了聲:“大!”渾身上下的肌肉疙瘩立刻一塊塊鼓了起來,越來越大,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力大無窮、頂天立地的巨人。眾鄉親一個個著得目瞪口呆。這時,海生毫不費動地拿起那頂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線漁網,辭別紡花仙女和眾鄉親,邁開大步,奔下紡花山,撲通一聲跳進了汪洋大海。誰也奇怪,海生游到哪里,哪里的潮水海浪就為他讓路。原來海生穿的`金線衣是紡花仙女特地為他編織的避水寶衣呢!
不一會兒工夫,海生來到海中,取出金線網往下一拋,說聲:“大!”那網??天蓋地撒向大海。萬萬想不到,第一網收起,就擒住了東海龍王的護寶將軍??狗鰻精。海生聽紡花仙女說過,只要擒住狗鰻精,就可得到煮海鍋;有了煮海鍋,就能保全金藏島。他開心極了,命令狗鰻精快快交出煮海鍋來!
金線網越縮越小,被罩在網中的狗鰻精痛得死去活來,為了活命,只得乖乖地帶著海生到東海龍宮的百寶殿去拿煮海鍋。
百寶殿金光萬道,殿內九缸十八排,缸缸盛滿了奇珍異寶。海生什么都看不上眼,單單拾起一只黑乎乎的煮海鍋,就急匆匆回紡花山來了。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紡花仙女的指點,在海邊支起煮海鍋,舀來一勺東海水,燒旺一堆乾柴火,咕嘟咕嘟的煮起來。煮呀!煮呀!一炷香過去了,煮得海水冒熱氣;二炷香過去了,煮得海水起白泡;三炷香過去了,煮得東海龍王老老實實浮出水面,后面跟著一幫氣喘噓噓的龍子龍孫、蝦兵蟹將,直喊饒命!
“退潮息浪,還我金藏島。否則,我就煮爛你這個海龍王!”
東海龍王連連打揖,急忙下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金藏島終于又露出水面重見天日。
誰知,等海生端開鍋,熄了火,東海龍王又突然漲潮鼓浪,一個浪頭將煮海鍋卷得無影無蹤了。
“怎么辦?”海生急得直跺腳。這一腳非同小可,跺得地動山搖!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跺了出來,紛紛飛向海岸,落在灘頭。眨眼之間,匯聚成了一到金光閃閃的大海塘,任憑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紋風不動。
自此以后,東海龍王再也不敢興風作浪,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金藏島”也被人們改稱為“金塘島”。
龍的寓言故事15
居住在小河邊的一條蚰蜒,長得又長又大,出類拔萃,由此,它的同類們都很敬畏它,說它大智大慧,像條龍。
這條蚰蜒沒有看過龍,不知龍長得啥模樣,它想象,龍一定像自己一樣威風,身體一定像自己一樣細長。于是,它訪問了蟲類的長者。
長者說:“聽說龍住在這條小河的盡頭,盡頭的'東海,東海的龍宮。”
一個雷雨交加之夜,蚰蜒不辭而別,悄悄地乘一片樹葉,順流直下,不辭辛苦,千里迢迢,來到東海。
東海龍王,喚來龍子龍孫,列隊迎接蚰蜒。
蚰蜒驚呆啦:這哪里是它想象的龍啊!
蚰蜒悄悄地溜出龍宮。一條小蝦攔住它,對它說:“你不在這里謀職,不辭而別,要到哪里去呀?”
蚰蜒說:“我要回到小河邊,去做我的蟲!”
【龍的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殺龍的絕技寓言故事09-24
古代寓言故事《九龍升天圖》09-23
為什么要做一只變色龍的寓言故事09-14
龍的故事09-15
龍的傳說08-17
龍的故事08-15
龍的眼睛08-15
經典寓言故事08-01
經典寓言故事07-20
經典寓言故事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