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名人的故事
數學名人的故事1
1930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人們面面相覷。最后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里教過什么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后,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么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后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后,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愿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20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于“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于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對我們的啟發
華羅庚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成就了他自己的追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華羅庚在概括他全部的治學精神中說道,學習必須踏實,不能踏空一步。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踏空多步,補不勝補,會使人上不去,就會完全泄氣。所有我們一定要向華羅庚學習,勤奮刻苦,努力鉆研,爭取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阿基米德的父親是一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所以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別喜愛數學。
有一次,國王請他去測定金匠剛剛為其做好的王冠是純金的還是摻有銀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誡他不得毀壞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當自己泡在一滿盆洗澡水里時,溢出水量的體積等于他身體浸入水中的那部分體積。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據水面上升的情況算出王冠的體積與等重量金子的體積相等,就說明王冠是純金的;假如摻有銀子的話,王冠的`體積就會大一些。
他興奮地從浴盆中躍出,全身赤條條地奔向皇宮,大喊著:"我找到了!找到了!" 他為此而發明了浮力原理。
除此之外,他還發現了著名的杠桿原理。伴隨著這一發明,還產生了一句眾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歲月里,他的祖國與羅馬發生戰爭,當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時,阿基米德還專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畫的幾何圖形,兇殘的羅馬士兵刺倒了這位75歲的老人,偉大的科學家撲倒在鮮血染紅了的幾何圖形上……
阿基米德死后,人們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遺著全集》,以永遠緬懷這位科學巨匠的偉大業績。
數學名人的故事2
錢鐘書是我國著名的大作家,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
1929年夏,錢鐘書高中畢業,報考當時的全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就在入學考試時,錢鐘書拿到數學試卷,一道道數學題看起來像天書一樣,他幾乎都不會做,但迫不得已,就硬著頭皮做了幾道題,也不知對錯。
發榜的時候,錢鐘書看到自己的數學只考了15分。而按照清華大學的招生規定,只要有一門課程不及格,就不予錄取。他的數學考得這么差,應當說是一點兒希望都沒有了。可是他的'國文和英文成績都是滿分,當時的校長羅家倫看到錢鐘書的英文、中文成績俱佳,高出一般考生一大截,就決定打破常規,破格錄取。
正是羅家倫的這一次破例,成就了學貫中西的一代學者。
數學名人的故事3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后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余”,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
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并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
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
祖沖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杰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并勇于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制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采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于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于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恒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數學名人的故事4
蘇步青,是我國蜚聲海內外的杰出數學家。
在讀初中的時候,蘇步青憑著自己的天資聰明、勤學好問,成績一直非常好,但對數學還沒什么興趣,因為他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時,學校來了一位教數學的老師,聽說這位老師是很出眾的,所以聽說他能來給上數學課,蘇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點興趣。
“。。。。。。”上課鈴響了,從門外走進一個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裝的年輕人,他的臉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這樣年輕還穿西裝的老師真是罕見,一進門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嘩然。
走上講臺,楊老師表現得很鎮靜,把課本向桌上一摔,說了聲:“同學們,我姓楊,大家今天不用擔心沒還課本而被老師罵了,因此今天我們不講課本,我們要講國家!”他講話的聲音不算大,但每個字都像晶亮的子彈射進每個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陣騷動,沒精打采的蘇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楊老師接著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該負起應有的責任。”他旁征博引隨后又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
這一堂課使蘇步青明白了數學的真正意義和自己身上肩負的歷史責任,就是這節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數學王國。
從那以后,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并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功夫不負有心人,蘇步青在數學上漸漸地嶄露了頭角。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國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數學名人的故事5
家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于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數學名人的故事6
高斯是德國杰出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近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
高斯上小學后,對數學很感興趣。
有一天,數學老師白爾脫又有點不大高興。他一走進教室,就板著臉對同學們說:“今天德課是你們自己算題,誰先算完,誰就先回家吃飯。”說著,就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一個題目:1+2+3+4+5+6+......+100=?
同學們立刻拿出練習本,低頭認真地算起來。
白爾脫呢?則坐在一旁看起小說來了。
誰知他剛看了一頁,小高斯就舉手報告老師說:“老師,這道題我算完了。”
“算完了?”白爾脫沒好氣地揮揮手,“你算得這樣快,準會算錯,再算算看吧~!”
“不會錯的,我檢查過了,還驗算了一遍。”高斯理直氣壯的.說。
白爾脫走到高斯座位前,拿起他的練習本一看,答案是“5050”,顯然一點不錯。
“你是怎么算的?”白爾脫驚奇地問道。
高斯一板一眼地回答說:“我發現這個題目一頭一尾挨次的兩個數相加,都是101,總共50個101,所以答案就是50x101=5050。”
“真妙啊!”白爾脫興奮地拍了一下桌子,接著大聲地對全體同學說:“真沒想到,你們當中竟會出現數學神童!”
從此,白爾脫完全改變了對農村孩子高斯地看法。他尤其喜歡高斯靈活聰明、刻苦學習地態度,在學習中,他經常對高斯進行個別輔導。
在白爾脫地精心培養下,高斯對數學地興趣越來越濃,造詣越來越深,十七歲時,他就發現了數論中的二次互反律。
數學名人的故事7
華羅庚出生在一個擺雜貨店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但他憑借自我一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最終成為一代數學宗師。
少年時期的華羅庚就異常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并不突出。19歲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斗終身!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讓青年數學家茁壯成兒使他們脫穎而出,工作之余還不忘給青多年朋友寫一些科普讀物。下頭就是華羅庚爺爺以往介紹給同學們的一個趣味的數學游戲:有位教師,想辨別他的3個學生誰更聰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準備好3頂白帽子,2頂黑帽子,讓他們看到,然后,叫他們閉上眼睛,分別給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頂帽子,最終,叫他們睜開眼,看著別人的帽子,說出自我所戴帽子的顏色。
3個學生互相看了看,都躊躇了一會,并異口同聲地說出自我戴的是白帽子
聰明的小讀者,想想看,他們是怎樣明白帽子顏色的呢“為了解決上頭的伺題,我們先研究“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因為,黑帽僅有1頂,我戴了,對方立刻會說自我戴的是白帽。但他躊躇了一會,可見我戴的是白帽。
這樣,“3人2頂黑帽,3頂白帽”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假設我戴的是黑帽子,則他們2人就變成“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他們能夠立刻回答出來,但他們都躊躇了一會,這就說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經過同樣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我戴的是白帽子。看到那里。同學們可能會拍手稱妙吧。之后,華爺爺還將原先的問題復雜化,“n個人,n—1頂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頂白帽子”的問題怎樣解決呢運用同樣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誡我們:復雜的問題要善于“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竊。
數學名人的故事8
(一)
這個暑假,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一共有上下兩冊,講了許多數學家的成材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愛米諾特和笛卡兒的故事。愛米諾特是第一位女數學家,她敢于沖破世俗的觀念禮教,義無返顧地進入大學學習她喜愛的數學。她一開始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旁聽生,但她卻比其他的正式學生更認真地學習,她珍惜這樣學習的機會。后來她在不懈的努力下,成為了這所大學的學生,她更用功了,她把學習看作得來不易的果實,所以她更用心地品嘗收獲的喜悅了。最后,她終于成功了,她著書立說,為她所熱愛的數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也實現了她自己一生的理想。
笛卡兒原來是一名軍人,一直都很喜歡數學。一次他受傷后住在醫院,某一天他正在思考一個數學問題時,無意間看見天花板上有一只蒼蠅在橫梁上跳來跳去,他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他一直思考的“數”與“形”的問題。在當時的數學界,數與形的完全分離一直是一個困擾許多數學家的問題,而笛卡兒不放過一點點的機會,在醫院里不懈努力,終于解決了這個問題,使數與形很好地結合了起來,使人們學習數學更輕松、更愉快了。
另外,我還讀了華羅庚、蘇步青等數學家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例外地都寫著兩個字:勤奮。這些數學家都能在艱苦的環境中不放棄自己的理想,不忘記自己的事業,兀兀窮年,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我從這些故事中看到了他們的努力,也看到了他們的成功。讀了這些故事,我明白了許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發現勤奮有一種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力量,雖然從前我也知道,許多名人的成功都來自勤奮,但是看了這套《數學家的故事》后,我更清晰地看到了這一點。其實先天的資質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學習和自己的勤奮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它們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只要勤奮,許多不足都可以彌補,許多缺點都可以改變。相信自己的判斷,義無返顧地走下去,只要認定了一件事,就要堅持做下去,直到做出成果,做出收獲。
我想,不僅僅是學習數學,做其他任何事都是一樣,要有恒心,要堅持,能夠在自己選擇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一直努力,最后才會達到夢想的終點。
(二)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于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于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歷》沒有通過,后來在祖沖之去世后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他們何嘗沒有這樣的精神呢!
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實,學習數學并不難,數學王子高斯曾有三大秘訣:1.善于觀察2.善于動手3.善于思考。其實,只要我們喜愛數學,就一定能學好數學!如果我們像數學先輩們那樣努力,數學一定又能有新的突破!
(三)
《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位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兩篇給我印象最深,分別是《小歐拉智改羊圈》和《數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舍時,小歐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25×4=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面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面積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數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測量物體的高度是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為希帕蒂亞的父親是一位數學家,他要求女兒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測量,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亞在和父親散步時,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影子和父親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聰明的希帕蒂亞想到了運用身高和影子長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間接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因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長=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長,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條件下,分別測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人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金字塔的實際高度了。
小歐拉和希帕蒂亞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辟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跟歐拉和希帕蒂亞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于媽媽和老師。通過讀歐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數學名人的故事9
數學名人故事:解開神秘的面紗
讀完這本數學名人故事,我被深深吸引。書中描述了數學家們如何克服困難,追求真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動,背景設置豐富,讓人感受到數學世界的奇妙。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主人公們,他們勇敢地探索未知領域,用智慧和勇氣揭示了數學世界的奧秘。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和力量。
總的來說,這本數學名人故事是一本好書,適合所有對數學感興趣的人。它讓我對數學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賞。我期待繼續閱讀更多關于數學的故事,進一步探索這個神秘而美妙的領域。
數學名人的故事10
泊松(Poisson S.-D,B.,1781.6.21~1840.4.25)是法國數學家,曾任過歐洲許多國家科學院的院士,在積分理論、微分方程、概率論、級數理論等方面都有過較大的貢獻。
據說泊松在青年時代研究過一個有趣的數學游戲:
某人有12品脫啤酒一瓶(品脫是英容量單位,1品脫=0.568升),想從中倒出6品脫。但是他沒有6品脫的容器,只有一個8品脫的容器和一個5品脫的容器。怎樣的倒法才能使5品脫的`容器中恰好裝好了6品脫啤酒?
不容易想到的是,對這個數學游戲的研究竟決定了泊松一生的道路。從此,他決心要當一位數學家。由于他的刻苦努力,他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
這個數學游戲有兩種不同的解法,如下面的兩個表所示。
第一種解法:12 12 4 4 9 9 1 1 6 8 0 8 3 3 0 8 6 6 5 0 0 5 0 3 3 5 0
第二種解法:12 12 4 0 8 8 3 3 11 11 6 6 8 0 8 8 0 4 4 8 0 1 1 6 5 0 0 4 4 0 5 1 1 0 5 0
下面兩個題目是與泊松青年時代研究過的題目類型相同的;希望青少年朋友研究后也會有人決心當數學家。
一個桶裝滿10斤油,另外有一個能裝3斤油的空桶和一個能裝7斤油的空桶。試用這三個桶把10斤油平分為兩份。
有大、中、小三個酒桶,分別能裝19斤、13斤、7斤酒。現在大桶空著,另外兩個桶都裝滿了酒。試問:用這三個桶倒幾次可以把全部酒平分成兩份?
數學名人的故事11
唐僧師徒四人走在無邊無際沙漠上,他們又餓又累,豬八戒想:如果有一頓美餐該有多好啊!孫悟空可沒有八戒那么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夠了。孫悟空想著想著,眼前就出現了一戶人家,門口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孫悟空連忙上前,準備把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卻說:“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這杯奶就必須回答對一道數學題。孫悟空想,不就一道數學題嗎,難不倒俺老孫。孫悟空就答應了。那位主人家出題: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滿水,再喝1/3,又加滿水,最后把這杯飲料全喝下,問你喝牛奶和水哪個多些?為什么?
孫悟空一看,撓撓頭,不一會兒功夫就算出來了,并且喝到了這杯牛奶。同學們,你知道答案嗎?試試看。
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儒略· 愷撒指定歷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為了表示他偉大,決定將7月改為“儒略月”,連同所有單月都規定為31天,雙月為30天。這樣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羅馬處死犯人月份,為了減少處死人數,將2月減少1天,為29天。
數學名人的故事12
貧寒出身的老數學家
復旦大學名譽校長、中國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蘇步青(-)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數學家。他除了當民盟中央參議委員會主任之外,也是中國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他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騰蛟區帶溪鄉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父母生了13個子女,他是次子。童年就要幫助家人割草、喂豬、放牛。由于家庭貧窮,六歲未能上學。他每天放牛路過私塾,就偷偷跑到窗口去偷看偷聽老師教書。后來父親看到他這么愛念書,在他9歲時全家吃雜糧,省下大米,借了幾塊錢,挑了一擔米,帶他到離家100里的平陽縣唯一的一所小學當插班生。
他認識了一些字后,就自己找書看,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甚至談狐說鬼小孩子不容易懂的《聊齋志異》也被他翻閱了一二十遍。
振作讀書發奮圖強
平陽縣的語言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蘇步青的鄉下人們是講閩南話,兩三百年前,閩南漳州泉州南安有一批人為了避倭亂移民到那一帶,因此在浙南閩北交界地區有一些人是講溫軟閩南話,而在縣城里的人是講音量大而發音怪的溫州話,這兩種語言的差距就像意大利語和俄羅斯語。開始蘇步青從窮山溝里來到縣城,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事事感到新奇,整天玩耍無心讀書,再加上語言隔閡,結果期末考試,是全班32人中最后一名。
第二年,離他家鄉10多里的水頭鎮,辦起了一所中心小學,他的父親把他轉到那兒上課,老師講書是用閩南話,蘇步青上課是聽得懂。可是由于家窮被老師看不起,有一次在作文時,蘇步青認真的寫了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老師卻說他抄襲,后來問明老師仍不公正的批個“差”的分數,這損害了小蘇步青的自尊心,以后他不聽課,并盡情玩耍,當然這學年他又是考最后一名。
第三年來了一個新的叫陳玉峰的老師,發現了他的問題,就勸告他應該人窮志不窮,努力讀書好好向上,不然浪費了農民爸爸的血汗錢,辜負了父母對他讀書識字的期望,以后目不識丁怎能改變貧苦的命運?
蘇步青看到陳老師對他有愛心及勉勵,決定收斂貪玩的心,決定振作發奮圖強,不要讓陳老師失望。除了讀課本之外,他也讀了一些古典小說,并且開始讀《東周列國志》,有些字不懂,他步行幾十里山路,向人借《康熙字典》。放假,他就回家放牛,在牛背上他就背誦《千家詩》、《唐詩三百首》,他的記憶力特好,過了不久,他就能把杜甫、李白的詩背誦如流。這學年結束,他考得第一。以后求學,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
13歲那年春天,小學畢業,距離暑假考中學有半年的時間,就把《左傳》從頭到尾熟讀。1914年,他以優秀成績,考進了溫州的浙江省第十中學。最初他立志讀完《資治通鑒》,將來當一名歷史學家。可是在初中二時學校新聘了一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楊老師,他覺得積弱的中國靠古老的歷史和文學是救不了的,只能以科學才能救中國,因此這想法影響蘇步青。
“蘇步青,我覺得你的歷史和文學都學得挺好,可是我覺得你在學數學方面會有發展前途,今后應該多鉆研數學,少看歷史和詩詞的書。”楊老師借給他看科學雜志,鼓勵他學科學。
于是蘇步青的讀書興趣逐漸由文學轉到理科,特別是對數學很有興趣。他為了證明著名的歐幾里得幾何的一個定理:“任意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廢寢忘食的找到二十個不同方法的證明,后來寫成了一篇論文,送到浙江省的一個學生作業展覽會上展覽。
中學的校長洪彥遠畢業于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是中國最早去日本學習數學的二人之一。他兼教平面幾何,聽到楊老師講他班上15歲的蘇步青勤奮好學的事,對他關注起來,常在同學自修時過來看蘇步青的作業本,每看一道題,就露出一絲笑容,有時頻頻點頭。洪校長對幾何教得極好,非常欣賞蘇步青的解法。有一天,洪校長把他叫到辦公室,問了他一些學習及家庭情況之后,便覺得這孺子可教,而且可能是未來的國家棟梁,便對他說:“我要調離學校,到教育部去工作。你畢業后可以到日本去學習,我一定幫助你。”
少年負笈赴東瀛
對于洪校長的鼓勵及器重,蘇步青很是感激,這使他更勤奮的讀書及鉆研數學。當年中國教育是實施中學四年制,蘇步青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17歲時中學畢業了,他想起了洪校長的`囑咐,便寫信給在教育部工作的洪彥遠,表示想出國留學,可是卻沒有錢,想請他資助。過了不久,洪彥遠就匯了200銀元給他,并且勉勵他為為國爭光。蘇步青捧著白花花的巨款,激動地滾下熱淚,洪校長的錢是“及時雨”,這是改變他一生的轉折點。
1919年7月的一個秋天,蘇步青乘日本海輪,從上海駛往日本。洪校長寄了臨別贈言幾句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為中華富強而奮發讀書。”后來他回憶往事寫了《外灘夜歸》的詩句:“渡頭輕雨灑平沙,十里梧桐綠萬家。猶記當時停泊處,少年負笈夢榮華。”
他說1919年時中國是列強所任意宰割、任意瓜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英、美、法、日、意、德大小列強等國皆在中國有租借地,在上海的外灘公園就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在黃浦江上停泊的是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軍艦。而他到日本去每次都從黃浦江進出,每逢冬天都看見南京路上有凍死的人,他坐在日本的海輪上想:“我們自己還不會造船,有一天我們自己能造輪船就好了!”
到日本后,他先去東京的東亞日語補習學校學習了一個月,后由熟人介紹住進一個日本家庭。他向房東大娘學日本文時,不僅早上和她一起去菜市場買菜,練習日語會話,并且晚上聽她讀報、講故事,自己預習功課,準備投考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很快的他便掌握了初級的日本語言的能力了。
數學名人的故事13
我們稱之為進步的,只不過是以某種麻煩取代了另一種麻煩。——埃利斯
1806年拿破侖大軍進攻普魯士,一位在前線指揮的軍官下令,一定要特別保護大數學家高斯教授,不準傷害她。高斯對此感到很奇怪。軍官回答說:我是受女朋友重托,千萬不能再犯羅馬兵殺死大科學家阿基米德的錯誤,她是和你通信討論數學的一位女士,熱爾曼小姐。
高斯更加驚訝:法國有一位勒布朗先生和我通過寫信討論數學的難題,哪里來的熱爾曼女士呀?
謎底揭穿了。索菲。熱爾曼女士只好承認正是自己冒名勒布朗先生。
熱爾曼少年時讀到了一本數學史,里面說到古希臘大科學家阿基米德的死:羅馬軍破城時他還在沙土上畫幾何圖形,他不但沒有回答敵兵的`問題,還命令他們不許破壞沙土上的圖形,于是遭到殺害。她想,能夠使人入迷到忘了死亡危險的學問她也要學學,沒想到一開始學它就被它迷上了。
她想進入高級開藝學校學習數學,可那里不收女生。后來她發現有一個學生退學了,她就冒名頂替了他,化身成為勒布朗先生。經過兩個多月,數學導師奇怪的發現:怎么一個數學不能及格的學生忽然變得才華橫溢?他約這個學生面談。偽裝撕破了,幸虧這位導師沒有性別歧視,繼續對她指導幫助。
她對當時的熱門話題費爾馬大定理的證明投入了更多的興趣。她得出了一條新的途徑,但需要和一位大數學家進行討論,那只能是高斯。但她太年輕,只有二十幾歲,又是女性,怕遭到歧視,于是再一次以化名的身份出現。
1825年,兩位數學家利用她的思路各自對費爾馬大定理做出了進一步的證明。熱爾曼的新思路、新方法沒有直接地答題,而是全面論證了題意,這是學術上第一次的突破。法國科學院授予她金質獎章,她也是第一位憑借自己的學術成就得獎的女性。
在按自己的意愿改變事物的過程中,我們往往難以如愿以償,并且還會遇到艱難險阻,但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努力奮斗、發揮我們的力量,會有成功的一天。
數學名人的故事14
這個榜單的其他數學家在各個數學分支都有大量的貢獻,而納皮爾只有一個發明,但這個發明極為重要:對數。簡單的說,一個數的對數讓我們知道了這個數額數量級。
用現在的話來說,對數有一個“底數”,一個數的對數就是得到一個數,使得這個底數的`那么多次方等于這個數。比如,以10為底數,10的對數是1,100的對數是2。因為10的1次方等于10,10的平方,就是2次方等于100。
對數之所以這么有用,是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它的一些性質:對數能把乘法變成加法,把除法變成減法。更確切的講,兩個數乘積的對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取對數在加起來。同樣,兩數商的對數等于兩數對數的差。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這個性質打打降低計算的難度。對兩個非常大或者非常精細的小數做乘除法要比做加減法的時間長得多。所以,如果有人要對兩個大數做乘法,他可以先查對數表的得到兩個數的對數,在加起來,然后再用對數表返查得到結果。
一些計算工具,比如說計算尺,利用對數來做快速計算。這種快速計算器在科學和航海中派上了打用場,我們可以非常快得做一些大數的計算。
很多用數量級來衡量計量單位也是用對數來衡量的。比如地震中的里氏震級,以及衡量聲音大小的分貝。
數學名人的故事15
讀完《數學名人的故事》,我被書中收錄的數學家們的生平事跡深深打動。這本書通過描繪一些歷史上著名的數學家,讓我們對數學的發展歷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這些故事也賦予了數學一種人文關懷,讓我們更加欣賞和尊重這門科學。
書中,我特別被歐拉和康托爾的故事吸引。歐拉在面臨逆境時,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戰勝了重重困難,他的故事讓我對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康托爾對無限追求的癡迷和執著,讓我對數學的深度有了更深的認識。
這些故事也讓我對數學有了新的認識。它們讓我了解到,數學不僅僅是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種智慧和精神的體現。這些數學家的追求和貢獻,使我更加尊重和欣賞數學。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本書是一本關于數學的好書,它向我們展示了數學的發展歷程,并賦予了數學一種人文關懷。它不僅提高了我們對數學的認知,也讓我們對這些數學家產生了深深的敬意。同時,它也讓我更加理解數學,對數學的追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賞。
【數學名人的故事】相關文章:
數學的名人故事05-11
數學天才高斯的童年名人故事12-12
王貞儀數學家名人故事10-10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名人故事06-22
名人的故事11-29
名人的故事05-09
經典名人故事07-22
名人故事09-16
聶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