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故事
中國名人故事 1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于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中國名人故事 2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是在舊中國,很長時間,長江上的航運卻被外國人壟斷了。江上來來往往的都是英、法、美、日等國的輪船。中國人沒有自己的航運事業,受了許多窩囊氣。四川合川人盧作孚愛國心切,決心創辦中國民族的航運業。他四處籌集資金,冒險用8000元作抵押,買回一支價值3萬元的'小火輪,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運公司。那一年,“民生”號輪船滿載乘客,駛出了重慶碼頭,中國人開始有了自己的內河航運業。
后來,民生公司又向長江中下游發展,和外國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有的外國公司用大幅度降價的辦法,依仗船多、設備新等優勢,想擠垮民生公司。盧作孚毫不示弱,宣布民生公司的甲級船員一律由中國人擔任,同時加強管理,對旅客不論窮富一視同仁,服務熱情周到,還禁止船員收小費。這樣,民生公司靠優質服務和民族自信心贏得了旅客的信任。許多乘客寧肯推遲日期,也不乘坐外國輪船,只等上中國的輪船。在那個年月,這對于增強民族精神和抵御外國侵略,有多么大的意義呀!
和范旭東、盧作孚一樣,還有不少愛國實業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開創了中國近代的工商業,為富強祖國、振興中華立了大功。人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中國名人故事 3
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愈。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來他官至司空。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中國名人故事 4
一夜之間,小伙伴們關注的“中國首富”突然換人了!2月3日,20xx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發布,李河君以1600億人民幣的資產,戰勝馬云(1500億元)和王健林(1550億元),成為中國內地首富!
這個李河君是誰,他憑什么能把如日中天的馬云擠下去呢?
他是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漢能又是干啥的?中國,不,是全世界薄膜發電領域最大的公司。薄膜發電又是什么?無污染、可彎曲、更輕薄的太陽能薄膜電池,能貼在衣服、手機、汽車等幾乎所有的地方,然后就可以給你的手機、ipad等隨身攜帶的設備充電了!
而在他成為首富前一天,記者很湊巧地采訪到了他。快來看看他都說了些什么吧!
問:當聽說您可能成為中國新首富時,您是什么感覺?
李河君:坦誠講,對于首富的事我并不當回事,并不當真。掙大錢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說要做首富,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干大事。
人在世上走一趟要干點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為社會、為國家干點事。你有1000億、20xx億,如果做不成大事也不夠。如果你有10個億能做成大事也OK。經常有人問我怎么才能掙大錢?我掙大錢的訣竅就是為理想而干,為夢想而干。當你為理想、夢想而干的時候,你堅韌不拔努力的時候,你就會走運,順便賺錢,那個錢就是大錢。如果就只盯著掙錢,是沒有人能做成的。老天一定不會給你這個機會。所以,一定要為夢想而干。也許我這個人比較理想化。
其實,我本人以及漢能所有高管之前都是不缺錢的。我們以前是做水電站的,收入很穩定,我們完全可以天天打高爾夫球。我們為什么冒這么大風險轉型去做薄膜電池?因為我們相信薄膜發電能改變世界,改變能源格局。一個偉大的企業不是說你給社會、給老百姓帶來好吃好喝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能改變世界,帶來更大的向上向善,提供一種精神的指引。
我們希望這輪能源革命,中國人能領先一把。我們的夢想就是像蘋果在美國、三星在韓國一樣,成為中國企業的國家名片。
問:您認為什么樣的企業家才能獲得成功?
李河君:企業家跟冒險家或賭徒最大的區別在哪?企業家知道這個事情的最壞結果是什么樣,同時結果發生時他能承受,這就是一種企業家精神的表達。
關于企業家精神,我有一個體會。好多年前,我看了一個電視劇叫《喬家大院》,去年我專門到山西參觀了喬家大院,他們有副對聯特別好。上聯是:“經商有道惟存厚”,我給它改了一下——“經商有道惟存信”。核心就一個字“信”字,你有信念了,別人信你,你就有信譽。下聯是:“處事無奇但真實”,處理事情沒什么訣竅,你得真實。你肯定有毛病,有缺點,但是不要緊,你把自己真實的一面表露出來就好了。
問:“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這句廣告語現在頗為流行,背后代表著怎樣的能源利用理念?
李河君:人類第一次鉆木取火時,就是通過燃燒獲取能源的。此后,不管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還是現在流行的頁巖氣,都是通過燃燒取得的,人類不得不忍受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氣體排放,霧霾的形成就與之有一定關系。
而薄膜發電的最大不同是,讓人類像葉綠素一樣直接把光能變成電能,沒有媒介,完全不用燃燒,直接利用,沒有污染,而且太陽能用之不竭,取之不盡。也許有一天,當人類大量直接用太陽能的時候,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所以這是人類的終極能源利用方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
問:薄膜太陽能引領的移動能源時代是怎樣的時代?將給人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變化?
李河君:人類每一次工業革命本質上是能源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通過燃燒煤炭導致蒸汽機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石油替代了煤,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
(漢能大樓頂層鋪設的薄膜電池)
什么新能源?我的結論是——光伏太陽能,太陽能有晶硅光伏電池和薄膜光伏電池,而后者是未來的方向。為什么?因為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薄膜化、柔性化的特點。薄膜電池每平方米組件的重量大概是晶硅電池的1/10,而且可以像衣服一樣裁剪,廣泛應用到移動電子產品、可穿戴設備、全太陽能動力汽車、特種裝備、太陽能無人機、衛星等高科技領域。
于是,不僅是辦公樓、住宅能發電,我們每個人穿的衣服、戴的帽子、背的包、用的手機、開的車,只要貼上薄膜電池,就能成為發電站,能源將無處不在。移動能源讓人們的生活更自由,人們獲取能源的方式會變得更方便、更便宜、更環保、更智能。也許30年、50年后,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時,能源不但不會缺乏,可能會過剩,這是我最大膽的判斷。
(漢能太陽能電池車)
移動能源還將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各種電子產品、電動汽車、無人機市場發展速度非常快,直接產生對移動能源的巨大需求。比如,現在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40萬輛,到20xx年至少超過1000萬輛。現在6平方米的車頂鋪上轉化率30%的柔性薄膜發電組件,曬4個小時,一輛汽車可以跑80-100公里。邊跑邊充電,從這個意義來講,充電樁會受到巨大的挑戰。
再比如,到20xx年,全球90%的人都會擁用一部智能手機,超過60億部。每個智能手機一年發電量大概為4度電,60億部手機就是240億度電,再加上平板電腦等,相當于三峽水電站半年的發電量!
(漢能展示的薄膜電池背包、外衣等戶外裝備)
此外,戶外裝備需求量也非常大,這個未來市場可能超過8萬億,這些市場如果全部都是由高效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提供能源,市場將非常大。根據我的判斷,20xx年,全球以太陽能為主的清潔能源應該會占全球所有一次性能源的一半以上。當汽車能夠大量直接利用太陽能的時候,石油就會面臨挑戰。
問:對于您的宏偉設想,有人認為,會成功是一回事,能成功是另一回事。您對此如何看待?薄膜電池在技術、推廣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困難?
李河君:這件事并不是“會成功是一回事,能成功是一回事”,而是“已經在成功”了。我們現在就像賣一種產品一樣,我需要賣1000個,但我已經賣了10個了,賣1000個只是時間問題。關于困難,主要是人們對薄膜太陽能還有一個認識過程,很多人不認識、不了解。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還需要國家支持,需要更多資金去把產能擴大,這樣就可以推出更多應用,現在的產品不是賣不出去,而是沒那么多產品可賣。為此,我們要開啟20xx年全球薄膜發電產品創新大賽,面對全球專業人士打開一種開放式的創新創業的平臺,鼓勵大家用薄膜發電共同創業,也希望更多人理解什么是薄膜。我相信,產品的大規模普及估計兩三年就能做到,會快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這個行業會有一個爆炸性增長。我希望更多企業特別是中國民營企業加入這個行業,因為這個市場很大,根本不存在競爭的問題。
問:既然是能源革命,肯定會觸及傳統能源企業的利益,這方面的阻力如何去面對?
李河君:對,現在傳統能源企業的市場很大,漢能直接替代它們需要很長時間,我估計暫時它們不會把漢能當回事。
但如果全球有100家、1000家、1萬家像漢能的企業,從長遠看,對傳統能源企業包括電網、石油、煤炭、核能等能源企業的威脅將非常大,能源格局被改變,地緣政治格局也會被改變。不過,中國人很有智慧,還是會有辦法應對的。
中國名人故事 5
童年給我的最深刻的記憶,就是爸爸媽媽吵架。他們總是在吵。
我12歲那年,爸爸媽媽離婚了。至今我還記得媽媽從法院回來的那一天,一進門就抱著我哭了:“儷儷,法院只判了20xx塊錢的撫養費,我們接下來的日子該怎么過?”那一瞬間我也很難過,我抱著媽媽說:“媽媽你別難過,反正以后我也不會結婚了,以后的日子我陪你一起過。”我悄悄大哭了一場,心里反反復復只有一句話:我沒有爸爸了,從今以后我是沒有爸爸的孩子了。
那時候媽媽帶著我,非常艱難。她在一家商場做售貨員,一個月就掙一百多塊錢,要撫養我,還要為我繳納學舞蹈的費用。為了能多掙些錢,媽媽每天從商場下班后,還要去一位朋友的公司做保潔,生活的艱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每次看到媽媽這么辛苦,我就在心里暗暗發誓:我長大了一定要有出息,讓媽媽過上好日子!同時對爸爸的怨恨也更增添了幾分——他一定忘記了我和媽媽吧?他一定在和他的新妻子過著幸福的生活吧?
那時候我經常在心里幻想一個畫面:我有錢了,開著跑車行駛在上海的街頭,紅燈亮了,我停了下來,無意間一轉臉,看見路邊站著的爸爸,他也正在看著我,然后綠燈亮了,我開著車揚長而去,爸爸在后面默默地注視著我,神情傷感……這樣想著,我覺得特別解恨。
像做夢一樣,自從在《玉觀音》中飾演女主角安心,并最終憑借這一角色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后,我出名了,也獲得了豐厚的經濟回報。一旦可以不用為錢操心,我立即讓媽媽辭掉她在外面的工作,陪伴在我的身邊,照顧我的生活起居。我們還在上海的.靜安區買了一處復式的房子,并且在媽媽46歲生日那天,在豪華游輪上為媽媽舉辦了生日宴會。做這一切的時候,我真的是非常開心,終于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讓媽媽不用那么辛苦了!
同時,我從各種渠道得知了爸爸的情況,知道他和繼母雙雙下崗,又生了一個女兒,靠經營雜貨店為生,生活很拮據。說實話,聽到這些消息,短暫的快感之后,是揮之不去的牽掛,這真的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可是我真的無法控制自己會想爸爸,會牽掛他。曾經有一次,我悄悄地去看爸爸的雜貨鋪,站在馬路對面,看著頭發花白的爸爸和繼母在店里忙碌著,我無法忍住淚水,當街就哭了起來……
對爸爸,我真的愛恨交織,我恨他當初的無情,可是他的窘境又讓我心如刀割,我每天交織在兩種情緒當中,難以自拔。
有些居心不良的媒體也注意到我和爸爸的關系,他們去采訪爸爸,爸爸說:“對這個女兒我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她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全靠她自己的努力和她的媽媽的付出,看她現在很好,我覺得很欣慰……”到底是父女啊,在外人面前,他還是竭力維護著我,不讓別人有傷害我的機會,看著那段訪問,我失聲痛哭……
我矛盾的心態被鄧超看在眼里,他對我說:“父女之間有什么過不去的?天下沒有哪個父親是不愛自己的女兒的,你爸那樣做,肯定是有他的難處。你如果和他這樣較勁,將來后悔的一定是你。”
我的矛盾還在于,如果我和爸爸和好,媽媽會不會傷心,會不會覺得我背叛了她?有一次我試探性地問媽媽還恨不恨爸爸,想不到媽媽很平靜地說:“不恨,再怎么樣,畢竟他給了我你這樣一個女兒,看著你,就不恨她了。”媽媽的話讓我非常感慨,是啊,如果媽媽都能寬容爸爸曾經對我們母女的冷漠,那么我這個女兒就更不應該記恨了。
我和爸爸徹底打開僵局是在爺爺70大壽的家宴上。那天是爸爸和爺爺第一次看見鄧超,他們好像還蠻投緣的,爸爸一再地叮囑鄧超:“我挑女婿,不重名不重利,只要對我女兒好就行。孫儷從小吃了不少苦,我這個當爸爸的沒有盡到責任,以后就靠你照顧她了。”
那之后只要我回上海,就去把小妹妹接出來玩,帶她去肯德基,去游樂園。小妹妹口齒伶俐能歌善舞,現在妹妹的教育費用都是我在承擔,在我心底,不希望妹妹也吃我當年吃過的那些苦。我還將妹妹推薦到當年教我跳舞的老師那里跟著學跳舞,希望妹妹將來也能有個好前途。
爸爸和繼母住的房子,還是過去的石庫門的房子,那里陰暗潮濕擁擠,我和媽媽商量了以后,給爸爸和爺爺分別在虹口區買了房子。
一開始爸爸說什么也不肯要,他總說:“你那錢賺得多不容易,我哪能花你的錢?”我對爸爸說:“我賺錢是為了什么呢?不就是為了家人能生活得好?你住在條件這么差的房子里,我怎么安心?”好說歹說,爸爸終于搬進了新房子。
有一次我回上海,去爸爸的新房子那邊看他,到了樓下,我仰起頭尋覓爸爸家的那扇窗子,看見窗戶里透出的溫暖的燈光,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幸福,我終于明白了一件事情:恨一個人,你永遠得不到幸福,而愛,可以讓你的內心獲得真正的寧靜。
我的頸椎因為以前跳舞受過傷的緣故,一直不好。爸爸給我找了好多中醫,買了中藥,又怕我偷懶不熬藥,又怕我怕味道苦不肯喝,他就向別人學了一種方法,把藥全部熬好,然后冷卻后裝在真空的袋子里,放進冰箱,可以保存一個月,要喝的時候取出來直接喝就行。每次我從上海回北京,總要提著一只大冰桶,冰桶上面貼著爸爸寫的4個大字:按時服藥。
我在北京的家里,喝著爸爸親手為我熬的中藥,看著身邊為我削水果的媽媽,突然感覺我一直是個多幸福的孩子啊。我慶幸自己的寬容讓童年時曾經破碎的那個世界,在我成年之后,重歸完整。
恨一個人,你永遠得不到幸福,而愛,可以讓你的內心獲得真正的寧靜。
中國名人故事 6
為國捐軀,不只是在戰場上才有。那些為使祖國富強起來和惡勢力斗爭的義士,同樣表現了視死如歸的精神。清朝末年,發生過一次不成功的改革運動,叫戊戌變法。譚嗣同等六君子就是為變法而死的義士。
譚嗣同從小就痛恨外國勢力侵略中國,決心為祖國富強而奮斗。他和康有為等人提出變法的主張,卻遭到了封建頑固派的`激烈反對。譚嗣同看出變法的艱難,對朋友們說:“就是殺身滅族,我也不會改變主張。中國只有鬧到新舊兩黨流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國了。”
1898年,光緒皇帝決定變法,譚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發動了政變,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等人逃走了。譚嗣同沒有跑,他說:“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血而成功的。現在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而流血,這是國家不能強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從我開始吧!”
譚嗣同被捕以后,毫無懼色,在監獄中寫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被押到刑場受刑前,大聲喊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笑迎死亡的義士,心里裝著祖國。他自動走向死亡,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價值。
中國名人故事 7
話說胡適當北大校長的時候,有個學生因生活所迫要輟學。胡適得知后,表示一定會資助他,要他繼續學業。開學前,胡適將此事交代給夫人江冬秀,自己出差去了,回來卻發現夫人根本沒給學生交學費,夫人說照胡適這個資助法,他早晚有一天得靠別人資助。胡適大怒,要與她離婚。后來經人協調,二人達成協議:今后,只要胡適資助學生或有困難的人,江冬秀都要無條件照辦;而胡適不得喜新厭舊,拋棄發妻。二人遂得以白頭偕老。
預支汪靜之稿費
1922年,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本愛情詩集《蕙的風》出版了,這不僅是汪靜之的傾力之作,也凝結了胡適的心血,是他親自審閱刪改,并作序言,推薦給書局出版的。
胡適對汪靜之的幫助遠不止于此。在《蕙的'風》剛郵寄給胡適不久,汪靜之便寫信向胡適借錢。信中說:“我真有不能維持之危險,只好請你再借20元。是的,20,要20才夠!郵局寄來,越快越好。你起先借我的40,10元是還上學期的債,30元是暑假內的膳費書費。”過了兩個月,汪靜之再次寫信給胡適:“我從前預料在現在這時候可以得到《蕙的風》的稿費以供我的需要了,但到了現在,徒然失望……在欠債里生活的我,現在又過不去了,所以又無路可歸地找到你了,請快快寄30元來借我罷!”
1922年11月汪靜之又寫信向胡適說道:“你前些時由亞東匯給我的30元錢,還了債就完了。到如今,新債依然如故。夏衣早已入了上海的當店,冬衣還睡在杭州的當店里,又需要看書報沒錢買。自去年下半年來,家中沒有錢寄我。請原諒我,我現在還要向你借50元才行。”不到1年的時間里,汪靜之已經向胡適預支了140元,胡適一而再、再而三地滿足了汪靜之的要求,而《蕙的風》全部稿費是150元。
暗助林語堂
林語堂留美期間,經濟上遇到困難,便向胡適求助。他知道胡適的財力也只夠自給自足,便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貸1000塊大洋,待我學成歸國償還。
胡適果然沒有讓林語堂失望,不久便如數將款寄到,并說明這是北京大學給林語堂的工資“預支款”。想到北京大學從未有此先例,林語堂心中倍感溫暖。憑借這筆款項,他在哈佛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之后,他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博士,學習經費又遇到了困難。林語堂如法炮制,再次給胡適去信,希望他出面再向北京大學借筆錢。和前次一樣,胡適又給林語堂寄去了1000塊大洋。
4年后,林語堂終于學成回國了。他找到北大校長蔣夢麟,感謝他預支了2000塊大洋。蔣夢麟卻聽得莫名其妙:“什么2000塊大洋?北大什么時候給過你錢?”林語堂將來龍去脈一說,蔣夢麟立即說道:“這一定是胡適自己掏的腰包。”
請羅爾綱當家教
著名太平天國史學家羅爾綱和吳晗一樣,也是中國公學的高材生。畢業前夕,他致信請胡適代為介紹歷史研究方面的工作。胡適回信委婉地表示找不到好工作。正在羅爾綱失望之際,又收到胡適的一封信,信中詢問他對薪水和待遇有何要求。羅爾綱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他表示自己可隨遇而安,只要有利于研究便可。可他萬萬沒有想到,三天后,自己竟被胡適請到家里去“工作”。
羅爾綱住進了胡適的家中,工作是輔導胡適的兩個兒子學習,外加抄錄整理胡適父親的遺稿。工作輕松不說,他還有便利的條件開展研究和向老師請教。
羅爾綱就這樣在胡適家住了5年,中途曾返回廣西探親一次。行前,羅爾綱給胡適留了一封信表示感謝,沒想到回老家之后,收到了胡適的回信。信中胡適鼓勵羅爾綱繼續出來做研究,并歡迎他留住自己這里,但他提了三個要求:
一,不可再向家中取錢供給費用;
二,每月給羅爾綱40元零用,不可推辭;
三,若能來,將寄100元作為旅費,亦不可推辭。真是情真意切!
中國名人故事 8
20xx年5月5日,全世界的球迷共同見證了一個奇跡的誕生,更見證了一種精神,一種承擔的精神。
今天,姚明帶領著他的火箭隊在客場挑戰專家認可。
然而,這次比賽讓人們看到了姚明的另一面。面對強大得幾乎不可戰勝的敵人,他用拼命的奔跑,咬牙的堅持,激烈的碰撞一次次將對手反超比分的熱情澆滅。離比賽還剩幾分鐘的時候,雙方的拼殺已經到7白熱化的程度,所有的人都紅著眼睛激發出全部的力量在爭取比賽的勝利。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帶球突破的科比和姚明猛地撞到了一起,姚明意外地傷到了膝蓋,猛然倒地,表情痛苦不堪。在NBA的賽場上,激烈的沖撞隨處可見,所以誰也沒有注意到姚明。可大家很快就發現姚明的表情非常痛苦,微微蜷起身體,雙手抱著膝蓋,眉頭緊皺。裁判馬上暫停了比賽,火箭隊的`隊醫第一時間跑到姚明身邊低聲詢問著他的傷勢。
姚明的表情仍舊中國人的堅強和偉大!”
姚明再次站在比賽揚上,讓場上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這時的比賽已經到了決戰時刻,姚明受傷的膝蓋已經紅腫,他接到球之后仍舊在咬著牙堅持著。姚明的回歸給了隊友們極大的鼓舞,火箭隊打出了極其強悍的氣勢,在頂住對手的反撲之后,最終贏得了這場讓所有人吃驚的比賽。
與其說這是一場比賽的勝利,不如說這是一種精神的勝利。姚明向所有人展現出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因為勇于承擔,所以才會被信賴;因為被信賴,才能有凝聚力;因為有凝聚力,才能創造奇跡。
美國有一首非常有名的鄉村歌曲,里面有這樣一句歌詞——一個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為男子漢?姚明在今天的比賽里給出了答案:一個人要默默付出很多年,并且等到他學會承擔責任的時候,他就成為了真正的男子漢!
這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走廊,這是姚明的走廊,這是一個男子漢的走廊,這是一個必將被人們銘記的走廊。
中國名人故事 9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受一位摯友之托,寫了一篇題為《晝錦堂記》的文章。歐陽修字斟句酌,反復推敲,把文章寫好后,便命一差官騎馬給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歐陽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馬上命令一個仆人道:“你趕快騎快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讓他把文章帶回來!”
“老爺,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現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說道。
“無論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經送到,也得設法取回來!”
看見主人態度如此堅決,仆人就急忙騎上馬,走捷徑,抄小道,拼命追趕,最后總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帶了回來。
歐陽修為何一定要把文章追回呢?原來是為了添上兩個“而”字。
《晝錦堂記》開頭有這樣兩句:“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原稿中沒有這兩個“而”字,歐陽修將文章追回,就是為了把它添上去。
為了添兩個字,竟如此勞神費力,是小題大作嗎?不是。雖然不添這兩個字,文章開頭也并無語病,但添上后,文章的`語氣便與原文大有區別,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緩,表現出歐陽修文章曲折舒緩的藝術風格。
歐陽修嚴謹的創作態度堪稱我們學習的楷模。文學家尚能如此,作為小學生,我們更要從小養成認真修改作文的好習慣,努力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佳境。
中國名人故事 10
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令織縑[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縑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中國名人故事 11
蒲松齡是清代的文學家,他自幼聰明好學,但長大后屢次應試皆落第。蒲松齡并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繼續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薦,給當時德高望重的大宗師黃昆圃寫信,希望能得到幫助,然終沒能如愿。
從此,他不得不在鄉間一邊教書,一邊繼續準備應試。
正在這時,他的愛妻陳淑卿離開了人世,這使他悲慟欲絕,生活更加清苦。但生活的艱辛與愛妻的去世并沒有動搖他追求成功意志。他化悲痛為力量,自作了一副對聯來激勵自己,上聯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下聯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為了實現自己的夙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中去,向時間索取知識和財富。他說:“耗精神與號呼,擲光陰與醉夢,殊可惜也!”
他還堅持不懈地從群眾中獲取知識;他在家鄉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樹下面,鋪一張蘆席,設茶備煙,凡是路過此地的人,他都免費供茶供煙,請他們講一兩個民間故事。就這樣,年夏一年,日復一日,他廣泛搜集素材,勤奮寫作。
歷經20年,他終于寫了聞名中外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這部著作通過說狐談鬼的`表現方式,對社會的黑暗面進行批判,并“寓賞罰于嬉笑”,具有百誦不厭的藝術魅力。同時,他還完成了《聊齋文集》四卷、《聊齋詩集》六卷、《聊齋俚曲》十四種及其他雜著。
中國名人故事 12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中國名人故事 13
隋朝有個讀書人名叫李密,原是貴族出身,后來家境破落。但他喜歡讀書,從不浪費能夠用來讀書的點滴時間。一次,李密騎著牛出外辦事,就把一套《漢書》掛在牛角上,從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邊趕路,一邊讀,十分專注。這一情形恰巧讓大臣楊素看到,楊素問道:
“你是哪兒的書生?”
“我叫李密,遼東襄平人。”
“你讀的是什么么書?”
“《漢書》中的《項羽本紀》。”
楊素很親切地跟李密詳談了一陣,覺得這個少年前途無量,便鼓勵他:“你這么好學,將來一定會有成就的.。”楊素回家后,把情況講給兒子楊玄感聽,楊玄感便和李密結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楊玄感看到隋朝大勢已去,便乘機起兵反隋,并請李密為他出謀劃策,但楊玄感沒有采納李密的妙計,兵敗身亡。后來李密投奔了瓦崗寨的農民起義軍,成為瓦崗軍的首領。
后來,人們用“牛角掛書”來形容讀書非常刻苦努力。
中國名人故事 14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游,考察歷史古跡,搜集到了許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跡。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的人們。之后他父親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
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著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理解腐刑。司馬遷家里沒錢。他萬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受刑人被割掉生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一類的人。這對司馬遷是多大的打擊呀!有的人認為他不該怕死貪生,甘受污辱;朋友們也疏遠了他。司馬遷不去辯解,只是夜以繼日地寫作。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記》。這時候,他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么可怕的?我是為了寫這部史書而求生的`呀!我不愿意我們國家的歷史在我手里中斷,英雄的事跡在我心中埋沒。此刻書寫成了,就是讓我死千次萬次,我也不怕了!”
司馬遷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得到傳揚,甘受屈辱。他的愛國情感多么深厚啊!
中國名人故事 15
高志鵬——暗黑中捕捉閃亮音符
高志鵬,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為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創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跡進行過報道。
高志鵬出生在呂梁山區興縣,6歲時因手術失敗雙目失明。8歲那年,他讓妹妹拉著他的手到學校門外聽課,被老師發現,讓爸爸把他領回了家。爸爸摸著他的頭說:“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樣,爸爸教你拉二胡吧!”從那天開始,他踏上了音樂旅途,在自我心靈的舞臺上演繹起不滅的火焰和無盡的執著。高志鵬11歲時,二胡水平就已超過了父親,當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盲人音樂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樂中找到了屬于自我的世界。他跟著鼓樂班的師傅們沿九曲黃河一路苦學,學會了各種民間小調、晉劇曲牌,學會了嗩吶、笙、簫、笛子等鼓樂班的全套樂器。15歲那年,父親為他買了8件樂器,讓他組建了自我的.鼓樂班。從此,這位少年盲班主帶著一伙明眼人,開始在陜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村闖蕩。幾年下來,他掙下的錢,不但貼補家用,建了新窯洞,而且還為兩個哥哥娶了媳婦,供妹妹讀完了初中。在外闖蕩的高志鵬第一次聽說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開啟了一扇窗戶,獨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學。在省殘聯領導的幫忙下,他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名大齡插班生。
在盲校學習的兩年間,每到星期天,志鵬便抱著吉他、二胡到街頭賣唱,掙學費和生活費;上課時光又以飽滿的激情,投入于學習和創作中。1994年,他創作的歌曲《心聲》,在山西人民廣播電臺“升華獎”新歌征集中,榮獲詞曲創作一等獎;歌曲《滿天繁星屬于你》,在全國第二屆盲聾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及創作獎。當中殘聯主席鄧樸方把獎杯送到他的手中時,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點點期望。
盲校畢業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殘聯的關懷下,他成為中國戲曲學院首位盲人進修大學生。在正規化、高節奏的教學環境中,為了趕上學習的進度,他幾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據盲文和課堂的錄音資料一點一點地摸索著指法。進修是拿不到學歷的,2002年高志鵬便參加了成人高考并成為中國戲曲學院一名正規大學生。經過頑強拼搏,高志鵬不僅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他創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黃土情懷》,還分別榮獲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大賽金獎、銀獎。更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的是,他利用業余時光,拜北京盲校李紅偉為師,靠著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時光學會了一般得用三年時光才能掌握的鋼琴調律技能!
如今,高志鵬的心中有了一個“神州萬里行”的計劃。他準備用兩年時光,走訪全國百所高校,為高校師生免費演奏自我的音樂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中國名人故事 】相關文章:
中國名人的故事03-01
中國名人故事07-30
中國名人故事21則05-30
中國名人故事15篇06-12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07-19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1-07
中國名人故事:楊宗保納妾05-20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1-08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