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英雄故事[實用]
抗日戰爭英雄故事1
1911年,張自忠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就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他投筆從戎赴東北。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張自忠,一代名將,生于“中華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1891年,別于抗戰相持階段之1940年,年49歲。
張自忠戎馬近三十載,竭盡微忱。自抗戰時起,命運起落無常。曾被污為漢奸,備受責難。又抱定“只求一死”之決心,一戰于淝水,再戰于臨沂,三戰于徐州,四戰于隨棗,五戰于棗宜,終換得馬革裹尸還,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以一生之踐行,換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抗日戰爭英雄故事2
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后,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兇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仍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后,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據敵偽檔案記載,日本憲兵為了逼迫她供出抗聯的機密和黨的地下組織,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拷問。刑訊前后采用的酷刑多達幾十種,其中就包括電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
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新中國成立后,哈爾濱人為紀念將她,把東北烈士紀念館門前的街道命名為一曼街。趙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邊不遠的廣場,旁邊是繼紅小學校。
抗日戰爭英雄故事3
王二小,廣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村里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們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們,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鬼子發現上當后,先是殘忍地斬去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軀摔在一塊大石頭上!八路軍一舉全殲此股日寇,戰斗結束后,幾個戰士撲向流著鮮血的二小,當時他還活著,大家把他和另外兩名受傷八路軍戰士一起送到劉家莊,可惜傷重無治,為國犧牲。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干部張士奎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靜靜地臥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莊村建設了“王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抗日戰爭英雄故事4
急送雞毛信
大家知道,在戰爭年代,雞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著雞毛的信必須馬上迅速送達。
這一天,八路軍的鐘營長急匆匆來到白家莊找到兒童團長李愛民,交給他一封雞毛信,說:“這封雞毛信很重要,你馬上闖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給東溝的民兵。”
李愛民知道這雞毛信非常重要,二話沒說,把雞毛信藏在襪子里就出發了。他戴上草帽,拿著鐮刀,趕著毛驢,裝著割草的樣子,專揀溝里的小路走。溝里凈是亂草、荊棘,腳被石頭子兒碰破了,兩腿也被拉了幾道口子,李愛民顧不得這些,一路小跑,趟過小河溝,爬過幾道山崗,很快來到了敵人的封鎖區。
李愛民急急忙忙走著,來到一個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兒走的時候,一抬頭,看到右前方一個土坎上有兩個鬼子在望著他,嘴里不知在咕噥什么。怎么辦?躲開吧,怕鬼子生疑心,也來不及了。李愛民想起出發時,鐘營長囑咐他說的話:“路上遇到情況要沉著,見機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遠處有一灘驢糞。他走過去用腳使勁踩了一下那驢糞,稀稀的驢糞濺了他一身。他也顧不得臟和臭了,大搖大擺地把驢趕到溝里割起草來。
兩個鬼子跑過來,其中一個像是日本軍官,抓住愛民的領子大聲叫道:“八格牙路,舉起手來!”
愛民裝作傻呼呼的樣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軍官橫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來!”
愛民裝作驚慌的樣子,說:“俺是放驢的!”
鬼子將愛民的身上從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沒搜出來,驢糞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這時候,鬼子營地傳來了號聲,鬼子急著要走,踢了愛民一腳,厲聲喊道:“趕快滾,這里不準放驢!”
愛民忍著疼痛,趕著驢迅速來到了東溝。東溝的民兵得到了情報,第二天順利地配合八路軍打下了鬼子的據點,保護了根據地的糧食。
李愛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軍的表揚。
抗日戰爭英雄故事5
楊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男,漢族,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他是東北抗聯的主要創建者和重要領導人,率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間;他與趙尚志合稱“南楊北趙”;因叛徒出賣,被敵軍包圍,彈盡糧絕之下,吃草根樹皮和棉絮,孤身戰斗至最后一息,犧牲時年僅35歲。1905年的今天,楊靖宇將軍誕生。紀念英烈,勿忘國恥!
“九一八”事變后,曾任中共哈爾濱市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紅軍第32軍南滿游擊隊政治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第1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和抗聯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聯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他認真執行黨的抗日武裝統一戰線政策,團結聯合東北抗日義勇軍共同對敵作戰。注重部隊全面建設,加強黨的領導,深入開展政治思想工作,培育英勇善戰精神,適時整頓部隊,嚴格組織紀律,使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成為一支人民抗日武裝,勇猛殺敵的勁旅。最早創建磐石紅石砬子抗日游擊根據地,爾后擴大到南滿、東南滿20余縣,被日偽稱為“第一癌腫地帶”。
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到了最后,他身邊僅有7名戰士,4名負傷。于是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后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村落找些吃的,下山后,兩名戰士被日偽軍殺死。楊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楊靖宇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過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他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于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那個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楊靖宇,并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楊靖宇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終年三十五歲。
楊靖宇將軍犧牲后,兇殘的日軍割下他的頭顱,解剖了他的'遺體,發現胃里竟一粒糧食也沒有,滿是樹皮、草根和棉絮。殘暴的日軍割下他的頭顱,送偽都長春請賞。楊靖宇率領第1路軍在東南滿的抗日戰場上縱橫馳騁英勇殺敵的光輝業績,他“滿腹棉絮枯草,戰斗到最后一人,以身報國”的革命精神,將彪炳史冊,永勵后人。
抗日戰爭英雄故事6
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兒童團員們召集到一起,在愛民家開會。愛民的媽媽見王七叔提著一桶漿糊,有點莫明其妙,就問:“這是做什么啊?”原來,王七叔要組織一個兒童武裝宣傳隊,到偽軍的炮樓周圍去貼抗日的標語、撒抗日傳單。
王七叔看兒童團員都到齊了,就說:“今晚上咱們要完成一個重要任務,大家要膽大心細,一切行動聽我的指揮!”
兒童團員們都很高興,摩拳擦掌,有的說:“我們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兒童團員們跟著王七叔摸到了偽軍炮樓下。四周靜悄悄的,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兒童團員們屏住呼吸,等待著王七叔的命令。
過了一會兒,他們看到敵人沒發現什么,王七叔就開始布置任務了。兒童團員們爬到炮樓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將傳單用土塊壓上;有幾個兒童團員在炮樓對過的墻上貼標語。任務完成的挺順利,挺迅速,大家臉上露出了笑容。
愛民手里還有幾張標語,他想貼在炮樓上,又怕敵人發現。怎么辦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兩人小聲商量了一下。
只見愛民朝炮樓的北側爬去,那里比較黑,沒有敵人的哨兵。王七叔在炮樓的南側故意站起來跑了兩步,又迅速趴了下來。敵人的哨兵發現有人影晃動,急忙朝南邊打了兩槍,并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樓里的機槍也打了起來,敵人被吸引到了南側。
愛民趁敵人不注意,飛快地將十幾張標語貼在了炮樓墻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后,可熱鬧了,敵人炮樓周圍,包括炮樓的墻上到處是抗日的標語:“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要替日本人當炮灰”、“快快投降八路軍才是出路”。
過了兩天,還真有幾個偽軍投降了八路軍。
【抗日戰爭英雄故事】相關文章:
抗日戰爭英雄故事07-20
抗日戰爭英雄故事14篇06-12
抗日戰爭英雄小故事精選:雞毛信04-06
抗日英雄愛國故事03-08
愛國英雄人物故事03-05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03-01
中國古代愛國英雄故事03-21
愛國英雄事跡故事(通用12篇)10-10
愛國英雄人物故事10篇03-06
愛國英雄人物故事(10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