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小故事(精選19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國主義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國主義小故事 1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時,他曾率領兵士保衛京城臨安。臨安失守后,他轉移到南方,與各將領抵抗敵人,保衛國家。后來兵敗被俘,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終于壯烈犧牲。
文天祥的時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時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軍攻打南宋,臨安危在旦夕。文天祥雖然是個文官,但他認為自己既然是國家的一分子,就應當負起保衛祖國的責任。1275年,他毅然變賣了家產,招兵買馬,購買軍糧。百姓紛紛響應,加入他的抗敵隊伍。由于元軍勢力強大,文天祥和其他將領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臨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軍講和,元軍將領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脅要把他殺死。文天祥說道:“國家存在,我也存在;國家滅亡,我也滅亡。你們就是把刀、鋸、油鍋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軍將領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扣留起來,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個船夫的協助,乘機逃脫。他歷經許多艱險,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組織抗元救國隊伍,還打了幾次勝仗,收復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戰役中,被元軍俘虜了。元軍主帥勸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絕。1279年,元軍消滅了南宋的殘余部隊。文天祥知道國家滅亡了,傷心欲絕,于是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他以死報國的決心。這首詩的最后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來,有哪一個人不會死去呢?死要死得有價值,讓我們把紅心留在史冊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關在地牢里。元朝統治者勸文天祥說:“只要你投降,為我們出力,我們就讓你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不管他們怎樣威迫利誘,也無法動搖文天祥盡忠報國的.決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盡了折磨。1283年,元朝統治者知道無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殺了。文天祥臨死時,朝南方拜了幾拜,沉痛地說:“我報答國家的機會,只能到此了。”文天祥熱愛自己的國家,寧死不屈,以身殉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他的光輝事跡和偉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愛國主義小故事 2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中。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頭,父親王貴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給本村大地主劉文勤扛活謀生,母親王張氏給人做針線活,全家四口擠住在本村奶奶廟中。王二小原名王樸,據說父親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樣茁壯成長。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災,莊稼顆粒未收。第二年春天,正值抗日戰爭的第三個年頭,天災人禍,形成了“無村不戴孝,處處有哭聲”的慘象。結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餓先后去世了。1940年春無依無靠的王二小開始了逃荒的生涯。這年5月的一天,經過長途流浪的二小因饑苦昏倒在了路邊,被狼牙口村委會主任搭救,后來他被安排給一劉姓大戶放牛謀生。當時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獨立師老一團的騎兵連就駐扎在這一帶。二小喜歡馬,常到騎兵連去玩,和八路軍戰士混得很熟。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內向,不愛說話,一年四季總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騎兵連的吳連長非常喜歡這個孤兒,常常給他講打仗的故事,到了開飯的時間就留份飯給他吃。后來,二小就加入了兒童團,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九月十六)早晨,13歲的`王二小正在當地老鄉稱狼牙溝門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見一隊鬼子進山來掃蕩,鬼子兵有好幾十人,正從狼牙口向范莊旺村走來。那邊的山溝里隱蔽著八路軍的后方機關,還有不少鄉親們,萬一鬼子摸進那條山溝,不僅八路軍的后方機關受損失,鄉親們也將在劫難逃。可是這時候跑回去報告已經來不及了。這時二小忽然想起來,為了粉碎鬼子這次進攻,淶源抗日政府已將20多名傷員和糧食轉移了,為了保護后方機關和群眾,騎兵連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嶺子上。二小冷靜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進埋伏圈,讓八路軍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見到二小,連忙把他從山坡上抓來問路。二小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在前邊帶路。從狼牙溝門往東走是范莊旺村,王二小帶著鬼子從西北溝鉆了進去,引向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實這是一條死路,翻過巨石就到了路的盡頭。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時才知道上了當。二小想趁敵人驚魂未定的時候向灌木林跑去,這時,鬼子軍官朝他舉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塊巨石上。與此同時,山頭上的部隊槍炮聲四起,前后沒有一袋煙的工夫,就全殲了這股敵人。戰斗剛結束,戰士跑到巨石前搶救王二小。當時王二小還活著,還有兩名八路軍戰士也受了重傷,部隊將他們護送到劉家莊,終因傷勢過重,三人先后與世長辭,永遠長眠在了劉家莊的深山老峪里。
新中國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愛國主義小故事 3
1934年秋,主力紅軍撤離中央根據地。參加了主力紅軍的父親出發前給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冬子把它當作寶貝似的收藏了起來。
紅軍一走,大土豪胡漢三又回來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親作為游擊隊的交通員,走東村奔西莊地傳達著黨的精神。在一次行動中,冬子媽被胡漢三的靖衛團圍困在燃燒著熊熊烈火的草屋內??母親的.從容就義,使小冬子突然長大了許多,他懷揣爸爸留下的紅星,承擔起了游擊隊交通員工作。他為山上游擊隊籌鹽,巧妙地躲過了靖衛團的搜查。冬子還機靈地做了米店的伙計,搞到了確切的情報,破壞了胡漢三的搜山計劃。冬子在沉著自如地對付了胡漢三的多次試探和盤問后,抓住良機,砍死了胡漢三。
1938年,江南游擊隊準備開赴抗日前線,冬子和父親又見面了。他帶上那顆保存了多年的紅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
愛國主義小故事 4
1980年4月,《株洲日報》文藝編輯黃俊,帶著愛人和孩子到泰國去探望闊別40余年的父母和親友們。父親在泰國曼谷經商,有一定的資本。父子久別重逢,十分高興。父親說:“俊兒,你是我長子,這筆財產就要交給你了,你就到這里定居,好嗎?”
又住了幾天,曼谷某劇團的導演找到黃俊,很想挽留他在劇團工作,并應許給他每月一萬二千銖的工資(萬銖,泰幣,當時約合人民幣760元)。與此同時,泰國《新中原報》社長、總編輯也請他到該報社當文藝編輯,保證給予優厚待遇,每月所得比國內多幾倍。
黃俊心里不平靜了,往事一幕幕地出現在他眼前:父親自1941年被迫到泰國之后,家境十分貧苦。解放后,黨和政府送他讀大學,費用全部由國家負擔,參加工作后,屢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那些年,家里收入低,連續十年,每年組織上都給予困難補助。他越想心里越亮堂了。父親年老是需人照顧,父親的.家產是需人繼承。但這些事情與祖國的大業相比,終究是次要的。我是黨和祖國一手培養起來的,我怎能離開祖國呢?
黃俊很快下了決心,耐心說服了父親和其他親人,帶著愛人和孩子毅然回到了祖國,回到了原來工作的地方。
愛國主義小故事 5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并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鄭成功收復臺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占了我國領土臺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臺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臺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臺灣。臺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愛國主義小故事 6
人們把科學技術和教育比作使中華騰飛的兩個“翅膀”,是非常正確的。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就不會有國家的強盛。
李四光是我國杰出的地質科學家。為了建立中國的地質科學,探明地下寶藏,他到外國留學后,不愿在外國當工程師,而是回到國內,不辭辛苦地到各地考察,進行地質研究,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比如,他把力學的理論用到地殼變動的研究中,提出了地質力學的理論,成為有中國特色的'地質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國人一直說我國是貧油地區,用石油只有從外國進口。李四光不信那一套。他經過周密考察,用自己的理論,推斷中國的地下有豐富的石油。后來,科技工作者和石油工人,根據這一理論,果然在我國東部找到了大油田,先后建成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石油生產基地。這不但證實了李四光預言的正確,還徹底甩掉了我國石油工業落后的帽子。現在我國不僅可以石油自給,還出口到國外,大大增強了國力。
像李四光這樣為祖國富強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還有不少。他們是愛國者的典范,是民族的精英。
愛國主義小故事 7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后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愛國主義小故事 8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1979年還是浙江大學一名講師,他被選派到西德亞琛工業大學液壓和氣動研究所留學.他打破慣例,進所第7天便向他的導師、研究所所長巴克教授提交了研究計劃,得到支持。
他廣泛搜集各種文獻資料,緊張地思索著、分析著,提出了大膽的設想:改革沿用了100多年的英國工程師弗利門發明的流量控制原理。每天夜晚,他所在實驗室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有時甚至通宵達旦。巴克教授十分稱贊他的勤奮和刻苦。
他的大膽設想終于被證實。他提出了“電液比例節流裝置”和“電液比例調速裝置”兩項新原理,又接連做出了3項發明,并在西德登記了5項專利,僅用兩年多時間便以優秀成績獲得了西德工程科學博士學位。
美國一家液壓公司的經理,一再以高薪邀請路甬祥到該公司長期工作。面對國外優裕的生活待遇和較好的工作條件,路甬祥絲毫沒有動心,他答復說:“感謝你們的.情誼。但是,我的祖國是中國,我應該把自己的才智貢獻給自己的祖國!”
愛國主義小故事 9
當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后,這個每時每刻都在想念祖國的科學家,頓時沉浸在極大的喜悅之中。他想: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我可以放棄在美國的一切,但我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錢學森準備返回中國的決定,引起美國有關方面的恐慌。他們寧可把錢學森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
錢學森的回國計劃受到嚴重的阻撓。他突然被逮捕,關押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受到無休止的折磨。在起其他正直人士的強烈抗議下,美國特務機關被迫釋放了他。可對錢學森的'迫害并沒有停止,他們限制他的行動,監視和檢查他的信件、電話等。盡管有種種限制,但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地提出嚴正要求:堅決離開美國,回中國去!1955年8月,美國政府被迫同意錢學森返回中國。沖破重重阻攔而回國的錢學森,一頭扎在了軍事科學的研究中。他傾其所學,又緊密關注國外的科學動態,不斷推出科研新成果,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導彈之父”。
在美國定居,且能聘為終身教授,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可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錢學森放棄了這一切。錢學森的愛國言行,凝聚著中華民族之魂。
愛國主義小故事 10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要食品。可長期以來,水稻產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農民們成年累月種田栽稻,還是滿足不了“吃”的'需要。糧食產量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障礙。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決心為國攻關,解決這個難題。 袁隆平是湖南一個鎮上的農校教員。雖然工作條件差,可他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每一天除了教學外,就是在試驗田里培育高產品種。在試驗中,他發現天然雜交水稻穗大粒飽,產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種,就退化了,失去了優勢。他就想進行一種試驗,培育能持續高產的雜交水稻的種子。為了這個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有時候在試驗田里觀察,連家也顧不上回。經過10年的艱苦努力,最后培育成功了。
這種雜交水稻畝產到達1000多斤,在全國推廣后,我國稻谷在幾年中增產了1000多億公斤,真是一個飛躍!袁隆平獲得了國家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美國等國也引進了他的成果。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改變我國糧食生產的落后狀態打了一個翻身仗。
愛國主義小故事 11
周恩來總理是全國人民敬愛的偉大人物,他的事跡被人們廣為傳誦。
周恩來從小就有大志。1910年,才12歲的周恩來到東北沈陽,進東關模范學堂讀書。有一天,校長問同學們:“你們說說,讀書為的是什么呀?”
同學們一一回答,有的說為了父母,有的說為了長大找事做,有的說為了賺錢發財。周恩來卻大聲說:“為了中華的崛起!”
崛起就是強盛、振興的意思,周恩來的回答,博得一片贊揚,給大家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也是一位品德高尚、志向遠大的人。也是在12歲那年,鄧穎超在天津直隸第一女師學校讀書。有一次,學校舉行作文比賽,內容是紀念為國立功的蔡鍔將軍。鄧穎超的'作文是其中四篇最好的之一。她寫道:“蔡將軍囑咐我們要愛國,要講道德,不要重私輕公。我希望同胞們上下一條心,振奮精神,謀求國家的進步!”
小小年紀,她還大膽預言:“如果能這樣,怎么就不能讓我們國家超過列強,立于它們之上呢?”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鄧穎超為謀求國家進步而學習。他們一生為人民做出的無私奉獻,證實了他們是說到做到的人。
愛國主義小故事 12
我曾經聽說過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關于一位年輕的愛國志士,名叫李明。他在大江南北流浪了許多年,為了祖國的繁榮尋找著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年少時李明就從父母那里聽說過祖國的光榮歷史和悲壯犧牲。他立志要成為一名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用實際行動回報這片土地。于是,他毅然決然加入了軍隊,為國家的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
遠離家鄉的日子里,李明始終捧著一顆火熱的心,將祖國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不管在哪里,他都熱衷于用自己的力量宣傳祖國的文化,展示祖國的.美麗風采。
一次國際比賽中,李明代表祖國參加,他竭盡全力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中國人是勇敢、堅韌的。他勇奪冠軍,這一刻,他感到無比驕傲和幸福,因為他給了祖國一個耀眼的光芒。
回國后,李明毅然選擇回到貧困山區做一名鄉村教師。他用知識點亮孩子們希望的明燈,讓他們明白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他耐心地教導每一位學生,用汗水澆灌著祖國未來的花朵。
多年的奮斗中,李明證明了愛國就是為國家付出實際行動的最佳方式。他用愛心播撒希望的種子,用努力鋪就愛國之路。而今我也愿意與他一同奮斗,為祖國的富強而不懈努力,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愛國主義小故事 13
朱自清就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就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齊,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十分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但就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就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職責。”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愛國主義小故事 14
北宋末年,金國軍隊入侵中原,控制了淮河以北地區。宋高宗趙構南渡長江,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宋軍將領岳飛積極主戰抗金,驅走金人,恢復大宋一統江山。他有深韜大略,治軍有方。他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頑強,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鹵掠";使金兵聞風喪膽,不禁嘆贊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率領岳家軍多次大敗金兵,收復了不少失地。
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在河南開封附近的郾城大破金兀術的主力部隊,于是進兵朱仙鎮,收復了鄭州、洛陽等地。岳家軍所到之處,當地父老百姓爭相頂盆焚香擠滿道路迎接宋軍;人們挽車牽牛,滿載食物慰勞岳軍將士。在此大好軍事形勢下,岳飛滿懷喜悅地對部下說:"我們乘勝進軍,直接打下黃龍府,那時與諸位痛飲慶功酒吧!"后來人們便以"直搗黃龍"比喻長驅直入敵方老巢,將敵人全部消滅。
愛國主義小故事 15
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為蒙古族當權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常常發生武裝沖突,雙方的關系疏遠了,傳統的貿易往來也停止了。這樣,明朝不安寧,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內地的產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響。
后來,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從明朝的統一管理,蒙漢關系改善了。俺答去世之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權,更是堅持與明朝的友好關系。在三娘子的促進下,蒙漢的互市貿易又恢復了。每當大集的時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購買和換取內地的絲綢、茶葉和各種生活用品,他們的皮毛等產品也是漢族商人喜歡要的'。場面十分熱鬧。三娘子經常親自騎馬到集市上巡視,發現有糾紛的,都秉公處理,尤其注意保護漢族商人的利益。她還主動到宣化城,拜訪明朝官員,交流情況,關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為忠順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貴族想用武力侵擾內地,三娘子總是堅決反對,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權時期,為蒙漢友誼做了許多好事,使雙方好多年沒動干戈,促進了民族團結。
愛國主義小故事 16
古語說:“忠孝不能兩全”,“為國者終不顧家”。這當然不是說,報效國家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管自己的家庭,而是說,當國家更需要自己的時候,要能公而忘私,甚至放棄個人和家庭的幸福。自古以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很多的。
漢代有個青年將領叫霍去病。他16歲就參了軍,跟著舅舅衛青到邊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戰。別看他年紀輕,卻英勇善戰,能指揮成千上萬的'騎兵步兵,屢建戰功。有一次,他率領一萬精銳騎兵,深入敵后幾千里,打敗了敵人。后來他和衛青分兵兩路,和匈奴進行決戰,終于擊退敵人,使國家的北方消除了外來的威脅。漢武帝加封有功將士,讓他和衛青共同擔任大司馬,統率全國的軍隊。
霍去病少年從軍,為國出生入死,卻顧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從不追求享樂。漢武帝為他建造府第,給他優厚的待遇,他卻說:“匈奴還沒消滅,我怎么能顧自己的小家呢?”
因為長年征戰,霍去病得了重病,2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把短暫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祖國,使人民享受了安寧。
愛國主義小故事 17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遭棄兮,何日夜而忘之。——題記
“令尊為何如此輕易就放棄了性命呢?”
“楚民涂炭,流離失所。吾寧墜之江河,葬身魚腹,也不愿吾之高尚人潔受這世俗的侮辱!”
吾曾勸誡過楚懷王,望楚懷王圣哲茂行,舉賢授能。懷王對吾之意見甚是歡喜,下旨逐條實施。吾卻未曾想過竟遭奸佞之陷害,胡亂散布謠言,把吾陷入不忠不孝之地。懷王竟也聽信讒言,至此便疏遠于吾,吾的`一片赤膽忠心,從此應流散于何方?
一年,秦國派張儀來楚。秦王目的明了,就是想要破壞齊楚兩國的聯盟關系。無奈懷王昏庸,貪圖秦王獻上的六百里土地,竟起兵攻齊,結果喪失漢中地六百里。最后,懷王被秦人扣留,死于秦國。吾聞后淚之縱橫曰:“大王好糊涂,吾早便勸誡:秦乃虎狼之輩,不可信任。可您卻一意孤行,棄百姓于不顧啊!”
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率兵攻楚,生靈涂炭。吾一人行之湘水,秦騎長嘶聲,兵戎相見聲,不停在吾之耳畔回響。“罷了,罷了。楚已亡國,吾怎能茍活?吾只望人民安居樂業,再無爭戰之煙火,此外別無所求!”
在吾墜江一霎,卻有一念頭劃過:如有來世,吾還能如此之忠乎?
屈原一世之赤膽忠心,終成空。
愛國主義小故事 18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為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說話了。
后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為他的部下。當時的節度使大致相當于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借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的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
郭子儀此舉,讓李光弼產生了更大的誤會,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不會放過他了。于是他橫下一條心來,找到郭子儀說:“今后不管怎么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
郭子儀聽后,很是詫異,忙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說:“國家危急,我們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
李光弼見郭子儀心胸如此坦蕩,便帶隊請戰。此后,將帥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愛國主義小故事 19
今天,被侵占了四個多世紀的澳門,終于以和平的方式回到了偉大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中國人民的大喜事,是全世界華人的大喜事,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大喜事。
四百多年來,中國人民曾經為收復澳門作過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但是,由于清朝政府、北洋軍閥的軟弱、腐朽、愚昧,由于國家的分裂、政局的.動蕩,由于中國的落后、封閉、貧弱,這些斗爭都失敗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最終結束了列強對中國的統治。建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國力大增,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昔對比,明顯地反映出我國在兩個不同時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此揚眉吐氣、舉國歡慶澳門回歸的日子里,我們青少年更應當牢記住歷史的教訓,刻苦頑強,努力拼搏,學好文化專業知識,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各種能力,以更加昂揚向上的姿態,迎接中國歷史的新曙光,跨入充滿挑戰和希望的新世紀。
【愛國主義小故事】相關文章:
愛國主義小故事07-15
愛國主義小故事(實用)07-17
愛國主義小故事4篇06-16
愛國主義小故事16個11-07
愛國主義小故事12個10-13
愛國主義小故事常用(6篇)07-17
愛國主義小故事(通用12篇)04-01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08-26
愛國主義故事演講活動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