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6篇
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2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他關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他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后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系,告訴他們蘇武還活著。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3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臺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于敵的明軍前往阻擊。
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臺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臺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
之后,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余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臺(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臺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墻,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臺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
史稱臺州大捷,亦稱臺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并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余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后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后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他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4
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廣為傳頌的便是他的愛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大片地區已成為金朝的統治區。辛棄疾自幼喪父,他是由祖父辛贊撫養長大的。宋朝廷南渡時,辛贊因受家口拖累,只能留在北方,并且擔任了金朝的開封府知府等職。但辛贊身在曹營心在漢,念念不忘的是大宋政權。他常帶領子孫們登高望遠,放眼山河,希圖恢復中原。他對辛棄疾寄予的期望尤其殷切,曾兩次讓辛棄疾去金都燕京參加科舉考試,乘機偵察、了解金人的形勢。
在祖父的培養教育下,辛棄疾不僅詩文寫得好,劍術高超,而且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愛國的大志。他曾豪邁地說:我要用詞罵盡天下的賊,用劍殺盡天下的賊! 公元1161年,金國的海陵王完顏亮率兵大舉南下,想滅亡南宋,統一江南。但這時中原地區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壓迫,紛紛起義。當時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毅然率眾起義,組織了有兩千多人的隊伍。后來他又帶領起義部隊,投奔了在山東影響的農民起義軍領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讓他掌管全軍的文件和大印。
1162年,完顏亮被殺,金世宗完顏雍即位。他對起義部隊采取了勸降誘降、分化瓦解和調集兵力、嚴酷鎮壓相結合的政策。耿京領導的起義軍,是他們重點鎮壓的目標。 面對這樣的形勢,辛棄疾力勸耿京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領導,與宋軍配合作戰。耿京即派辛棄疾等十一個人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聯系。宋高宗在建康接見了他們,并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為天平軍掌書記。
辛棄疾等人回山東復命,走到海州(今江蘇東海附近)卻聽到了一個壞消息:耿京的部下張安國、邵進等人在金朝的收買下,殺死了耿京。起義軍大部分潰散了,一小部分被張安國帶去投降了金兵。張安國也被金兵任命為濟州(今山東巨野)的知州。
辛棄疾既憤怒又悲傷,他立即約海州統制王世隆,帶了五十名精銳人馬直奔濟州,捉拿張安國。到達濟州的那天晚上,張安國正和金朝的將領在中軍帳中喝酒。辛棄疾率眾出其不意地闖進有五萬金兵的大營,活捉了張安國。他還向金兵宣稱:宋軍十萬人馬即將開到,勸他們趕快投降。軍中不少將士都是耿京的舊部下,聽辛棄疾這么一說,當場就有上萬人投到了辛棄疾一邊,跟著他南下。張安國后來在臨安被斬首示眾。
辛棄疾的`壯舉在南宋朝野引起極大震動,不僅軍民們非常敬佩,連宋高宗也連聲贊嘆。
此后,辛棄疾便留在了南方。他被朝廷派往江陰做官。江陰雖靠近前線,但在主和派的勢力下,辛棄疾的抱負和才能根本無法施展。宋孝宗即位后,重用主戰派的張浚,南宋王朝第一次主動出擊。但張浚在符離大敗,宋金簽訂了隆興和議,主和派又占了上風。
盡管如此,辛棄疾仍向宋孝宗上奏了他的著名的《美芹十論》(又稱《御戎十論》)。在文中,他分析了當時宋金雙方的形勢,從而提出了恢復中原的大計和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但他的主張、建議都沒引起朝廷的重視,這使他感到了極大的悲憤和苦悶。這時期他寫了不少詞,大都是抒發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不平和悲憤的。
從1168年起,辛棄疾先后到建康府、滁州等地任職,后來又當過江西、湖南的安撫使,成了職位頗高的封疆大吏。可是主和派當道,他職位再高也實現不了殺敵報國的志向。他只能花力氣整頓地方政府,并創辦準備北伐的飛虎軍。這卻又給主和派們抓到了把柄,公元1181年,他被主和派排擠,罷官回江西上饒的帶湖閑住。
十多年后,直到宋光宗紹熙年間,他才又被起用,擔任過福州知州、福建安撫使等職。不久又被罷官。公元1203年,他再度被起用,擔任了紹興知府、浙東安撫使等職。 在紹興期間,他特地去拜會了年近八十的陸游。這對文壇驍將、抗敵志士喝酒做詩,相見甚歡。這年底,宋寧宗召辛棄疾去臨安,征求軍國大計。臨行前,辛棄疾又去向陸游告別。陸游特地寫了一首七言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為他壯行。詩中有稼軒落筆凌鮑謝,青史英豪可雄跨的句子,這是陸游稱贊辛棄疾的詞作超過南北朝的著名詩人鮑照、謝靈運,并且具有非凡的才能,可以超過歷的英雄們。陸游對這位文壇后起之秀,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公元1205年三月,辛棄疾被任命為鎮江知府。正當他積極備戰時,朝廷卻以他所推薦的官員有不法行為而把他連降兩級,后來又把他罷了官。公元1207年,宰相韓侂胄在北伐失敗后,又召辛棄疾等人去挽救局勢。可是辛棄疾已重病在身,于當年九月十日與世長辭,終年六十八歲。 辛棄疾去世后,留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后人輯錄的有《辛稼軒詩人鈔存》,存詞六百多首,數量為宋代詞人之冠。他的詞繼承蘇軾的風格,以慷慨豪放為主,是南宋詞人中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在文學與蘇軾并稱為蘇辛。他的作品內容豐富,有寫自己的報國心聲的,有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的,也有揭露主和派投降丑行的,也有吟詠大好河山的。但作品的中心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抗金御敵,恢復中原。 此外,辛棄疾的文章也寫得很好,特別是政論文,和他的詞一樣大氣磅礴,充滿激情,很有說服力。
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5
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于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愿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后的來打撈他的尸體,結果一無所獲。于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
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6
文天祥是我國南宋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
公元1275年,元軍侵略南宋。元軍在元朝統帥伯顏的率領下,離南宋的都城臨安只有30里路。大兵壓境,南宋朝廷無計可施,決定求降。伯顏聲明,只有南宋的丞相才有資格與他談判。
這時,南宋朝廷的左右丞相都聞訊逃跑了,朝廷只好讓文天祥為右丞相,去和伯顏談判。
文天祥見了伯顏后,義正詞嚴地問:“貴國是要與我國交好呢,還是要滅掉我國?”
“我們不想滅掉宋國!”
“既然如此,請你們后撤百里,以表誠意,否則我們將以死相拼!”
伯顏感到文天祥像是向元朝下挑戰書的,就扣留了他,并讓其隨行人員回去傳話說,文天祥為右丞相,去和伯顏談判。
文天祥見了伯顏后,義正詞嚴地問:“貴國是要與我國交好呢,還是要滅掉我國?”
“我們不想滅掉宋國!”
“既然如此,請你們后撤百里,以表誠意,否則我們將以死相拼!”
伯顏感到文天祥像是向元朝下挑戰書的,就扣留了他,并讓其隨行人員回去傳話說,如果南宋不投降,元軍馬上就發起進攻。
南宋朝廷在伯顏的威脅下,向元軍投降。文天祥得知真相后,痛哭流涕,仰天長嘆。
四年后,文天祥帶兵到廣東潮陽抗元,全軍覆沒,文天祥被俘。
元世祖很欽佩文天祥的忠心,把他軟禁在大都的“會同館”里,每天派人去輪番勸降,但都被文天祥罵走了。元世祖見勸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馬司衙門,戴上腳鐐手銬囚禁起來。在獄中艱苦的環境下,文天祥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正氣歌》,其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了幾年,元世祖決定親自勸降文天祥。
文天祥見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元世祖和顏悅色地勸說道:“你的'忠心,我非常佩服。如果你能改變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舊讓你當丞相,怎么樣?”
文天祥慷慨地說:“我是宋朝的宰相,怎么能再做元朝的臣子?如果這樣,我死了以后,哪還有臉去見地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說:“你不愿做丞相,做個樞密使怎樣?” 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斬釘截鐵地說:“我別無他求,只求一死!”
元世祖知道勸降已沒有希望,就下令把文天祥處死。 刑場上,文天祥面色從容。他對監斬官說:“我的祖國在南方,我要面對南方而死!”說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幾拜,仰天長嘆道,“我事已畢,心無悔矣!”
【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2-28
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3-18
中國古代愛國人物故事(通用16篇)03-01
愛國人物的故事[精]05-21
關于愛國人物的故事10-23
愛國人物故事06-08
【必備】愛國人物的故事06-19
中國古代愛國英雄故事優秀11-15
愛國人物故事大全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