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故事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成語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成語故事1
【成語】: 發憤忘食
【拼音】: fā fèn wàng shí
【解釋】: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子路來到楚國葉縣。縣官沈諸梁間子路: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子路回答不上來。后來子路把沈諸梁的.問題告訴給孔子,孔子說:你為什么不這樣回答呢,孔子的生活態度是'發憤忘食'(發憤求學,連飯都忘記了吃),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會高興得忘記憂愁,而不知自己慢慢衰老了。這個成語形容勤奮好學,忘我工作。
中國成語故事2
宋朝文人畫家蘇軾和文同都擅長畫竹,蘇軾習慣畫墨竹,認為畫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種了很多竹子,每天觀察竹子的成長變化,因此畫出的竹子各具形態,栩栩如生。畫家晁補之稱贊文同畫竹是“成竹已在胸”
中國成語故事3
在商朝末年,紂(zhòu)王荒淫(yín)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為,就躲到渭水河邊過著隱居的日子。
在渭河一帶是諸侯姬(jī)昌的管轄范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說:“魚兒呀,你快點上鉤吧!”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著說:“魚兒自己會上鉤的。”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里念著:“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著:“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最后,姬昌就準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一心想要尋找賢能的人,就答應輔佐(zuǒ)他。姬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就封他為太公。
到后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中國成語故事4
再一次機緣巧遇中我買了一本《中國成語故事》。
這本書是一本毋庸置疑的好書,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本書講述了在我國古代個個階級人的故事,上有高官皇帝,下有普通百姓。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貪天之功”這個故事了,它講述了重耳經過19年的流亡,在秦國的幫助下成功回到晉國,當上了皇帝,重耳論功行賞,不少人為了金錢說自己做了什么什么,為有介子推他沒有向皇帝領賞,但是在流亡期間介子推一直跟隨著重耳,在饑寒交迫的'時候,介子推還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住著吃,介子推不愿意和這些貪官污吏同朝為政,便隱居深山,重耳知道后十分后悔,便派人去找但是一無所獲,重耳之后為了逼介子推下山,于是他放火燒山,介子推不愿做官便被燒死了,之后重耳十分后悔這個決定于是把這一天定位冷食節(清明節)
這只是這一本書中的一個小故事,其實還有很多的故事,當你閱讀完整本書只后你會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比如“一言九鼎”,“大公無私”……這里還有國計民生片,世像百態片,遠見卓識片……這本書也可大大的提高你的習作水平,在習作中也可以用上成語,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
讀完了這本書也讓我明白了不少的道理,例如:我們在對待被人的時候要“禮賢下士”,誠信方面要做到“一言九鼎”,在做事的時候要做到“三思而行”。
這就是我舉得的好書《中國成語故事》。
中國成語故事5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里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后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道:“慌什么,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還是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后,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涂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中國成語故事6
戰國時期,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國力逐漸強盛,不斷派兵去攻擊其他國家。公元前 260年,秦王派大將白起,在趙國的長平一舉殲滅了由趙括率領的四十萬趙軍。秦王趁機派出使者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作為講和的條件,否則就要將趙國踏為平地。
于是,趙王召集樓昌、虞卿來商量對策。趙王說:“我們的在長平一帶吃了敗仗,我準備率領趙國的全部人馬與秦軍決一死戰,你們有什么意見?”樓昌表示反對,他主張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國去講和。虞卿對這兩種意見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樓昌的'意見不切合實際,然后針對趙王的意見,問道:“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敗您帶去的全部兵馬呢?”趙王說:“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意思是說,秦國進攻我們,已經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敗我們才肯返回的。虞卿于是說:“希望大王能聽從我的意見,派出重要使者帶著珠寶禮品到楚國、魏國去。楚王和魏王貪圖我們的禮品,必然會很好地接待我們的使者。秦王看到這種情況,必然會疑心各國諸侯要聯合抗秦。秦王就會心生顧慮,不敢貿然進攻我們,我們與秦國講和才能成為現實。”但是,趙王沒有聽從虞卿的意見,結果也吃了敗仗。
后來,人們就用“不遺余力”比喻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
中國成語故事7
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軾生性豪放,學識淵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權貴,被貶到黃州,兩次游歷黃州城外的赤壁,寫出兩篇《赤壁賦》。他借著酒興,在《后赤壁賦》中描繪赤壁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中國成語故事8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特別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現在南京)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非常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為什么不把眼睛畫出來。”他說:“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一畫了,龍就會騰空飛走的!”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為他在說大話。后來,經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風,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動著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騰空而去。圍觀的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了。
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這個傳說中來的'。現在一般用來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辟的語言來點明含義,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為“點睛”之筆。
中國成語故事9
【成語】: 老生常談
【拼音】: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解釋】: 老書生經常說的話。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鮮意思的話。
【成語故事】:
故事三國時候,有個名叫管輅的人,從小勤奮好學、才思敏捷,光其喜愛天文。十五歲時,已熟讀《周易》,通曉占卜術,漸漸有了小名氣。日子一久,傳到吏部尚書何晏、侍中尚書鄧颶耳里。
這天,正好是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這兩個大官吃飽喝足后,鬧著無聊,便派人把管輅召來替他們占卜。管輅早就聽說這兩人是曹操侄孫曹爽的心腹,倚仗權勢,胡作非為,名聲很不好。他考慮了一會幾,想趁這個機會好好教訓他們一頓,滅滅他們的威風。何雖一見管輅,就大聲嚷道:”聽說你的占卜很靈驗,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機會升官發財。另外,這幾天晚上我還夢見蒼蠅總是叮在鼻子上,這是什么預兆?”管輅想了一想,說:“從前周公忠厚正直,輔助周成王建國立業,國泰民安;現在你的職位比周公還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懼伯你的人卻很多,這恐怕不是好預兆。你的.夢按照卜術來測,也是個兇相阿!”管輅接著又說:“要想逢兇化吉,消災避難,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賢們,發善心,行善事。”鄧颶一旁聽了,很不以為然,連連搖頭說:“這都是些老生常談,沒什么意思。”何宴臉上鐵青,一語不發。管輅見了,哈哈一笑:“雖說是老生常談的話,卻不能加以輕視啊!”不久,新年到了,傳來消息說何宴、鄧輅與曹爽一起因謀反而遭誅殺。管輅知道后,連聲說:“老生常談的話,他們卻置之不理,所以難怪有如此下場啊!”
中國成語故事10
成語仙人指路是什么意思呢?相傳很早以前,一位神童因為科場失意,終昏倒路邊,奄奄一息。后來經過仙人指路,又會有如何的遭遇。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位兩歲能文、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后來科場失意,擂臺負傷,改行經商后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藥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干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蔑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后,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么聰明反被聰明誤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個力氣活干干,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喂了豺狼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
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他回頭就追,追上老人后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實不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里發出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余生賽神仙。”
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后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復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在人勝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石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一棵青松,狀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喜鵲登梅”。
中國成語故事11
州吁是衛國國君衛莊公寵愛的妃子所生的兒子,一貫依仗母親的權勢,胡作非為,無惡不做。可是衛國大夫石阞的兒子石厚卻同州吁打得火熱。兩人臭味相投,游手好閑。石阞曾為此狠狠教訓過兒子。
后來衛莊公死了,衛植公繼位。州吁見父王已死,哥哥繼位心懷不滿,就和石厚密謀殺死了衛桓公,奪取了王位。一夜之間,這個喜好酒色,不學無術的.庸寸居然成為君生。
事情傳出以后,石阞知道自已的兒子也參與了這次政變,心里非常生氣,但表畫上卻不動聲色。由于全國的老百姓都不擁護州吁,干是州吁便找石厚商量對策。石厚想到父親石阞深受本國百姓的擁戴,就替州吁向父親討教鞏固君位的辦法。石阞想了想,對兒子說:“陳國的陳桓公治國有方,你可以陪同州吁去陳國訪問一下。”石厚和州吁便訣定前往陳國。
這時石阞馬上給自已的好友,陳國的一位大臣寫了一封信,說:“衛國國君州吁和他的親信石厚就要到貴國來了,這二個人就是殺死我們國君的兇手,請您看在陳、衛兩國的交情上為衛國的黎民百姓辦件好事,等他們二人到你們那里的時候,把他們兩個殺掉。”
結果州吁和石厚一到陳國,便被抓了起來,但陳國方畫覺得由陳國殺死衛國的國君不太合適,還是應該請衛國派人來治他們的罪。于是石阞又馬上派衛國的兩個人趕到陳國,就地殺死了州吁。當時很多人念石厚是石阞的兒子,想從輕發落。可石阞說:“這種不忠不孝之輩,不除掉,不足以平民憤,為了大義我不能念私情。”石厚在臨刑前想見父親一畫,石阞唯恐動搖自已的決心,毅然地拒絕了。
大義滅親的故事告訴我們:大公無私、不徇私情。
中國成語故事12
解釋: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
典故:《老子》四十二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馬援是東漢初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字文淵。他在12歲那年,父母都去世了,他的哥哥把他撫養成人。馬援從小就有很遠大的志向,他的幾個哥哥都很看重他這一點。當時,有一個叫朱勃的人,12歲便能口誦《詩》、《書》。馬援將自己與朱勃相比,感到差距很大,便有些氣餒。再加上馬援在學習《詩經》的過程中,對當時人們死摳詞句的學習方式很不滿意,便不想再繼續學習了。那時,家中的生活也不富裕,馬援就對哥哥馬況提出請求,想到邊疆去放牧,去經營畜牧業,可能會對家庭的生活有所改善。
馬況十分了解自己的弟弟,就幫助他分析學習的困難,并安慰他說:“像朱勃這樣的學生是‘小器速成’,他的`才華也就是這么多了。而你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能做成大事。但是做大事的人千萬不能急躁,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會成材的。好的木匠不會將還沒做成的毛坯拿給別人看的。你還是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吧,要奮發努力,千萬不要自卑。”
馬援聽了哥哥呵的話,不再自暴自棄,而是努力學習和磨煉自己。后來,他當上了新城大尹,也就是漢中太守。
在東漢的建立和鞏固過程中,馬援屢建奇功,成為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55歲的時候,被光武帝封為將軍。馬援的成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他的確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名將。
其實,大器晚成這句成語最早出自《老子》一書,原意是大才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長大成器,后人用來比喻經過長期的磨煉,又成才較晚的人。人們也常用這句成語來安慰長期不得志的人。
中國成語故事13
熟能生巧
陳蕘咨善射箭。有一天,他在場地上練習射箭,箭箭都射中了靶子,看的人們都一齊拍手叫好。只有一個賣油的老人,只是略微點了點頭,表示他并不十分驚奇。
陳蕘咨見他這樣輕視自己,便問這賣油的老人﹔”你也會射箭嗎﹕”賣油老人回答道﹔”我不會射箭,不過,依我看,你雖然射得很好,但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只是手法熟練就是了﹖”陳蕘咨有點生氣了,便說﹔”你不會射箭,又這么小看我,真是太不象話了﹖”老人說﹔”我是個賣油的,也從斟油上得了一點小經驗,現在請你看一看吧﹖”
賣油的老人把一個盛油的葫蘆放在地下,把一個銅錢放在葫蘆口上,然后用油勺子將油從錢孔里瀝下去。油瀝下許多,可是一點也沒有沾在錢孔上。賣油的老人笑著對陳蕘咨說﹔”你看,這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地方,只是手法熟練罷了﹖”從此以后,陳蕘咨再不敢以善射箭而自負了。出自《歸田錄》
中國成語故事14
筆底生風
這個典故出自《圖畫見聞志.吳道子》。唐玄宗開元年中,裴旻因為家中父母亡故,到吳道子那里,請他答應到天宮在幾個墻壁上畫鬼神,憑借這幾個鬼神賞善罰惡,幫助勸善。吳道子回答說:"我長久不動畫筆了,您若有意讓我畫幾個鬼神,就為我舞劍一節,劍鋒犀利猶如風猛,可以通過舞劍通到陰府幽冥。"裴旻聽到這,立即脫去喪服,像平常的裝束一樣,跑馬如飛,左旋右旋,把高劍拋到云空中,劍高數十丈,仿佛一道電光下射。之后裴旻手握劍鞘收劍回套。圍觀的`人達數千人,沒有人不驚訝戰栗的。吳道子于是握筆在壁上畫圖。運筆神速有力,風聲颯然,確為天下的壯觀一景。吳道子平生繪畫,都是從這得到的益處。
形容書法、繪畫筆勢遒勁有力。
中國成語故事15
典出《漢書·王章傳》,說的是西漢時的王章家里非常貧窮,年輕時在京城長安求學,與妻子住在一起,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沒有被子,只好蓋用亂麻和草編織的像蓑衣一類的東西。這是當時給牛御寒用的,人們稱它為“牛衣”。王章蜷縮在牛衣里,冷得渾身發抖。王章以為自己快死了,哭泣著對妻子說:“我的病很重,連蓋的被子都沒有。看來我就要死去,我們就此訣別吧!”妻子聽了怒氣沖沖地斥責他說:“仲卿!你倒是說說,京師朝廷中的那班貴人,他們的學問誰及得上你?現在你貧病交迫,不自己發奮,振作精神,卻反而哭泣,多沒出息呀!”王章聽了這席話,不禁暗自慚愧。病愈后,他發奮讀書,終于成了有用之才。
延伸閱讀:成語主要人物
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wěi)
諱疾忌醫(蔡桓公)
臥薪嘗膽(勾踐)
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尸(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學習成語作用:
第一,它是濃縮的歷史,學習和運用它能使我們知古鑒今,以史為鏡。成語中有大量的由歷史故事和歷史典故演繹而成的,了解了一個成語,就等于了解了一個歷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歷史。比如坐懷不亂這個成語就向我們講述了柳下惠的故事:據《荀子.大略》載,相傳,春秋時期,在一個寒冷的夜晚,魯國的柳下惠宿于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并沒發生非禮行為。于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 的`正人君子。后來就用坐懷不亂形容男女之間相處時作風正派。比如臥薪嘗膽這個成語,就記載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相傳越王勾踐回國,后坐臥于薪草之上,“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刻苦自勵,最后強大起來,吳王勾踐終于成就了霸業。還有望梅止渴、狡兔三窟、煮豆燃萁、不恥下問等成語,就會想起一個個的歷史畫面。
第二,它能教會我們如何面對生活,換言之它是我們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能教會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它會告訴我們怎樣去激發自己的斗志:高歌猛進、壯志凌云、昂首闊步、乘風破浪、叱咤風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從而樹立起遠大的志向 。當我們取得一點點成績,要沾沾自喜時,它告誡我們,榮辱不驚、更上一層樓、一步一個腳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從而使我們能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它告誡我們:百折不撓、持之以恒、堅忍不拔、窮且益堅。總之,有太多的成語飽含生活的哲理,學習和應用它,會培養我們平和的心態、潔凈的心境,良好的修養。
【中國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成語故事12-17
中國成語故事:曲突徙薪08-03
中國成語故事(15篇)02-25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05-22
中國成語故事精品[15篇]08-04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熟能生巧02-09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倒持泰阿10-26
中國四大名著成語故事03-02
成語故事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