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故事匯編15篇
古代寓言故事1
焚廬滅鼠
越西地方有個男子,獨自一個人過活。他用蘆葦和茅草蓋起了小屋住在里面,又開墾了一小塊荒地,用自己的雙手種了些莊稼,打下糧食來養活自己。時間久了以后,豆子、稻谷、鹽和奶酪等東西都可以自給自足了,不用依賴任何人。他每天下地耕作,閑的時候就出去走走,過得倒也逍遙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卻讓他發愁,那就是老鼠成災。也不知道是從哪里來的一幫老鼠,日子不長便成倍成倍地增長。白天,它們成群結隊地在屋里跑來跑去,在房梁間上竄下跳地吱吱亂叫,打壞了不少東西。到了夜里,老鼠鬧騰得更歡了,它們鉆進食櫥、跳上桌子、跑進箱子里,見東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東西不算,還把吃不完的拖回洞里去慢慢享用。這“咔嚓咔嚓”地一鬧常常就是一整夜,吵得這個男子覺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沒有精神。他想了好多辦法來治鼠,用藥啦,下夾子啦,都試遍了,可就是沒有一個特別有效的法子。這位男子對老鼠越來越煩,火氣越來越大,苦惱極了。
有一天,這個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蹌蹌地回家來,打算好好睡上一覺。可是他的.頭剛剛挨上枕頭,就聽見老鼠“吱吱”的叫聲。他實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計較,就用被子包上頭,翻個身繼續睡。可老鼠卻不肯輕易罷休,竟鉆進被子里張嘴啃起來。這男子用力拍了幾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趕跑再睡。果然安靜了一會兒,可他忽然聞到一股叫人惡心的腥臊味,一摸枕邊,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這么變著法子一折騰,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氣直沖頭頂。借著酒勁,他翻身下床,取了火把四處燒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蓋的,一點就著,火勢迅速蔓延開來。老鼠被燒得四處奔跑。火越燒越大,老鼠終于全給燒死了,可屋子也同時被燒毀了。第二天,這男子酒醒后,才發現什么都沒有了。他茫茫然無家可歸,后悔也來不及了。
焚廬滅鼠的故事提醒人們,遇事一定要冷靜分析,想個周全的法子去解決。若憑一時的沖動蠻干,只會得不償失。
古代寓言故事2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于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并夸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于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后,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感悟: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古代寓言故事3
一只蚌正張開兩殼曬太陽,鷸鳥飛過來,伸出長長的'嘴巴來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雙殼,把鷸鳥的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把你gan死!"
蚌對鷸鳥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把你餓死!"
它兩個各不相讓,誰也不肯放誰。這時,一個打魚的老人走過來,一下子把它們都捉走了。
寓意:爭狠斗氣,往往造成兩敗俱傷,誰也沒有好結果。
古代寓言故事4
春秋時代,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范的人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
在這些人當中,有位叫馮諼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卻什么事都不做。
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
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這地方討債,但是他不但沒跟當地百姓要債,反而還把債倦全燒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滿感激。
直到后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熱烈的歡迎,孟嘗君才知道馮諼的才能。
一直到這時候,不多話的馮諼才對孟嘗君說:
“通常,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洞穴,才能在緊急的時候逃過獵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卻只有一個藏身之處,所以你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睡覺,我愿意再為你安排另外兩個可以安心的藏身之處。”
于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么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
于是,梁惠王馬上就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準備讓他擔任治理國家的重要官職。
可是,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
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里,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
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提出希望能夠擁有齊國祖傳祭器的要求,并且將它們放在薛地,同時興建一座祠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
祠廟建好后,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屬于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后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古代寓言故事5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年近八十,卻懷才不遇,只當了一個下大夫。他又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為,又受到妲己的迫害,因此就逃出商朝都城朝歌,躲到渭水河邊過著隱居的日子。
渭河一帶是諸候姬昌的管轄范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
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說:
“魚兒呀,你快點上鉤吧!”
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著說:“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他來。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里還一邊念著:
“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著:
“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
后來,姬昌就準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請他到西岐去。
姜子牙故意回避,躲在蘆葦叢里不出來。姬昌齋食三天,沐浴整衣,命人抬著禮品,再來請姜子牙,姜子牙這才出來相迎。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誠心誠意,一心想要尋找賢能有才華的人,于是就答應輔佐他。
后人稱這件事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姬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于是就封他為太公。
后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成語“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比喻為了求賢,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古代寓言故事6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惟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并狂,反謂國王之不狂為狂。于是聚謀,共執(拿、持)國君,療其狂疾,火艾針藥(拔火罐、扎針灸、熏艾蒿、服草藥),莫不畢具(準備)。國主不任(忍受)其苦,遂至狂泉酌(舀取)而飲之。于是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國家,有一泉水,叫做狂泉。國人飲這個狂泉里的水的,沒有不癲狂的。唯獨國君打了一個專供自己飲水的水井,獨自汲水喝沒有癲狂。國人一起癲狂,反而認為國君不癲狂是癲狂。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一同抓住國君,給國君治癲狂的病。輪番給國君拔火罐、扎針灸、熏艾蒿、服草藥,沒有方法不用的。國君實在不堪忍受這種折磨,只好到“狂泉”去舀水喝。于是,這個國家從上到下,無論國君還是臣民,都一樣癲狂;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一樣荒謬。所有的人都一樣瘋瘋癲癲,這樣,大家反而都高高興興的。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蒲松齡的《聊齋》里的《羅剎海市》。《羅剎海市》描寫了一個虛無飄渺的國家,那里的人以丑為美,以美為丑,完全是一個顛倒過來的世界。
我們來看看作者開篇所寫。馬驥,字龍媒,賈人子。美豐姿。少倜儻,喜歌舞。輒從梨園子弟以錦帕纏頭,美如好女,因復有“俊人”之號。十四歲,入郡庠,即知名。父衰老,罷賈而居。謂生曰:“數卷書,饑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兒可仍繼父賈。”馬由是稍稍權子母(以資本經營或借貸生息為權子母,這里是做生意的意思)。從人浮海,為颶風引去,數晝夜,至一都會。其人皆奇丑;見馬至,以為妖,群嘩而走。馬初見其狀,大懼;迨知國人之駭已也,遂反以此欺國人。遇飲食者,則奔而往,人驚遁,則啜其余。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馬驥,字龍媒,是商人的兒子。他風度翩翩,一表人材,從小就灑脫大方,喜歡唱歌跳舞。經常跟著戲班子演出,用錦帕纏著頭,就像一個美麗的少女,因此又有“俊人”的美稱。他十四歲考中秀才,很有名氣。父親年老體衰,放棄了經商,回家閑住,對馬驥說:“幾卷書,餓了不能煮著吃,冷了不能當衣穿,我兒應該繼承父業去經商。”馬驥從此就慢慢做起買賣來。
一次,馬驥跟別人去海外經商,被颶風刮走了。漂了幾天幾夜,來到一個都市。這里的人個個都非常丑陋,看見馬驥來,以為是妖怪,都驚叫著逃走了。馬驥剛見到這情景時,還很害怕;等知道那些人是懼怕自己時,就反而去欺負他們。遇到吃飯的,他就跑過去,人家嚇跑了,他就把剩余的飯菜吃掉。
馬驥本來是一個“俊人”,美豐姿、少倜儻、喜歌舞、美如好女,神使鬼差到了這里,卻成了長得丑不是你的錯,出來嚇人還是你的不對這樣的主。這個美男子,沒有讓人驚喜、艷羨,反而認為其奇丑無比,見過丑的,沒有見過比你更丑的。大家見到他以為遇到了妖怪,驚叫逃跑。特別有諷刺意味的是,馬驥由此找到了覓食的方法,以自己的“丑”來嚇走正在吃飯的人,吃一點殘羹冷炙。這樣以來,徹底消滅了馬驥這個美男子的自信心。本來認為自己的顏值還是很高的,沒有想到混到自己是最丑的,丑到能嚇著人、嚇跑人。他或許本來想到可以靠美麗、漂亮吃飯,現在卻淪落到靠丑陋、嚇人吃飯。
“狂泉”在百度上有四種解釋:1。傳說中使人飲后發狂的泉水;2。喻指接受錯誤的思想、學術;3。湍急的泉水;4。一般喻指全民都順從一種近乎瘋狂的'思想,多指貶義,但有時也用于褒揚。
《狂泉》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農村的一句俗語:自己滿身紅毛,還說別人是妖怪。當美丑、是非顛倒時,一切都失去了標準,只有迫使自己順著流俗走,否則就是另類、異類,為大家所不容。像屈原一樣,想做到舉世混濁、唯我獨清,是相當有難度的。也只有像漁父所說的那樣:世人皆濁,何不淈((gǔ,攪渾)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世上的人都骯臟,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自視清高,在流俗面前是無力的。你太清醒、拒絕隨波逐流,讓大家都不高興;那你的結局就悲催了。
狂泉不過是個假想的故事而已,但它卻告訴我們:在社會上流行一種荒誕的意識、一種虛偽做法的情況下,一個頭腦健康和行為正常的人,要想在眾人顛倒黑白的環境下堅持公正的原則,的確是極其困難的。
也告訴我們,堅持真理,勿要隨波逐流,因為多數人的荒謬有時竟會成為“真理”,但它的本質仍然是荒謬。人狂己勿狂,人錯己勿錯。我們還應該不忘初心、寂寞堅守
從前,每逢新春佳節到來,人們都要在自家的門兩旁貼上桃符,寫上一些吉祥喜慶的話,為的是祈禱新的一年人丁興旺,五谷豐登,做什么事都有好兆頭。這些桃符一般都要貼到下一個新年才換掉。
到了端午節,各家各戶又用艾草扎成一個人的形狀掛在門框上方,利用艾草的氣味來驅除蚊蠅害蟲,消除毒氣瘴氣。
有一天,門邊的桃符一抬頭,看見門框上用艾草扎成的小人掛在那里,便十分生氣,于是對艾草罵道:“你是什么東西,竟敢占居我的上位?”
艾草彎腰看了看已經破舊褪色的桃符,不服氣地說:“你都已經半截身子埋進土里去了,還有什么臉來跟我爭上位下位,你生來就只配在我的下面!”
桃符見小艾草人這么傲慢,更生氣了,便又說:“我起碼是出自文人之手,和筆墨香味有聯系,我的出身高雅。而你,來自田邊野地的一把蒿草,用幾截破繩一纏,配掛在我的上邊么?自己也不瞧瞧自己是副什么模樣!”
艾草人一點兒也不示弱,冷笑著說:“管你高雅不高雅,瞧你風燭殘年,主人早將你忘了,眼下注重的卻是我……”
就這樣,桃符和艾草你一句我一句,彼此爭辯不休,他們吵鬧的聲音越來越大,以至于驚動了門神。門神出來勸解正在爭論的桃符和艾草人,他說:“兩位兄弟,我看還是不要再爭吵了吧。我們這等人,本來就沒什么大本事,現在只不過是依附在人家的門戶上才得以安身混日子,還怎么好意思去爭什么高低上下呢?”
一番話,說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慚愧地低下了頭。
那些本來就沒什么大本事、也沒什么才干的人,往往看不見自己的短處,卻偏偏還要互相攀比爭待遇,實在是可笑得很。
古代寓言故事7
越國人甲父史和公石師各有所長。
甲父史善于計謀,但處事很不果斷;公石師處事果斷,卻缺少心計,常犯疏忽大意的錯誤。
因為這兩個人交情很好,所以他們經常取長補短,合謀共事。他們雖然是兩個人,但好像有一條心。
這兩個人無論一起去干什么,總是心想事成。
后來,他們在一些小事上發生了沖突,吵完架后就分了手。
當他們各行其是的時候,都在自己的政務中屢獲敗績。
一個叫密須奮的人對此感到十分痛心。
他哭著規勸兩人說:
“你們聽說過海里的水母沒有?它沒有眼睛,靠蝦來帶路,而蝦則分享著水母的食物。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我們再看一看瑣吧!它是一種帶有螺殼的.共棲動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當作巢穴。瑣饑餓了,靠螃蟹出去覓食。螃蟹回來以后,瑣因吃到了食物而飽,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這是又一個誰也離不開誰的例子。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不知你們聽說過蟨鼠沒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卭卭岠虛則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時卭卭岠虛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難,卭卭岠虛則背著蟨鼠逃跑。它們也是互相依賴的。恐怕你們還沒有見過雙方不能分開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頭鳥。這種鳥有兩個頭共長在一個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兩個鳥頭饑餓起來互相啄咬,其中的一個睡著了,另一個就往它嘴里塞毒草。如果睡夢中的鳥頭咽下了毒草,兩個鳥頭就會一起死去。它們誰也不能從分裂中得到好處。下面我再舉一個人類的例子。北方有一種肩并肩長在一起的‘比肩人’。他們輪流著吃喝、交替著看東西,死一個則全死,同樣是二者不可分離。現在你們兩人與這種‘比肩人’非常相似。你們和‘比肩人’的區別僅僅在于,‘比肩人’是通過形體,而你們是通過事業聯系在一起的。既然你們獨自處事時連連失敗,為什么還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師聽了密須奮的勸解,對視著會意地說:
“要不是密須奮這番道理講得好,我們還會單槍匹馬受更多的挫折!”
于是,兩人言歸于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這則寓言通過密須奮講的五個故事以及甲父史和公石師的經驗、教訓告訴大家,生物界中各種個體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爭生存、求發展的斗爭中,只有堅持團結合作、取長補短,才能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古代寓言故事8
烏戒
烏于禽甚黠,伺人音色小異,輒去不留,非彈射所能得也。關中民狃(niǔ,習慣)烏黠,以為物無不以其黠見得(用以它的狡猾無法識別的辦法),則之野, 設餅食楮(chǔ,紙錢)錢哭冢間,若祭者然。哭竟,裂錢(撒錢)棄餅而去。烏則爭下啄,啄且盡,哭者已立他冢,裂錢棄餅如初。烏雖黠,不疑其誘也,益鳴 搏爭食。至三四,皆飛從之,益狎。迫(近)于網,因舉(張網)而獲焉。
今夫世之人,自謂智足以周身(保全自身),而不知禍藏于所伏(潛藏)者,幾何其不見賣于哭者哉!
譯文大致是這樣的。烏鴉是鳥之中很狡猾的,惕查人的聲音動態的微小變化,就飛走不做停留,不是(用)飛彈射擊所能捕獲到的。關中的老百姓摸透了烏鴉狡猾 的性格,用它的狡猾無法識別的辦法,就是前往野外,弄些餅類食物和紙錢到墳間哭號,如同祭祀的人一樣。哭完,撒下紙錢留下祭餅然后離去。烏鴉就爭著飛下來 啄食,(這里)就要吃完了,哭號的人已經站在另一處墳上,像開始一樣撒下紙錢留下祭餅。烏鴉雖然狡猾,不會懷疑這是引誘,更加鳴叫爭斗搶食。到(這樣重 復)三四次(后),都飛來跟著他,越來越(與這人)接近。接近捕網時,于是張網就捕獲了它們。
如今的世人,自我感覺憑自己的智慧足以保全自身,卻不知道危機四伏,他們差不多都看不見會被(這樣的)哭號者所出賣啊!
人生處處有陷阱,有暗藏的羅網,有潛在的暗流,人們往往被誘惑、欺騙而不自知,還欣欣然癡迷于自己的聰明。當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時,后悔晚矣!人們 被欺騙,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陶醉其中,不知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當明白自己危險時,已經毫無辦法,只有聽天由命、自認倒霉的'份。再聰明的人也怕被別人 死死盯住,一張張網,一個個局,在不知不覺中讓你深陷其中。所以做人需要大智慧、大格局,才能在紛繁的矛盾中,保全自己,使自己不受到傷害。千萬不能自認 自己聰明、狡猾,而被人引誘、利用,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陷阱:貪婪、大意、輕信,或許烏鴉的悲劇,就在于把這三個占全了。因貪吃而大意,因大意而輕信。被人挖個坑,自己高興地往里跳。
這篇寓言與莊子的《庖丁解牛》可互為參照,讓我們從正反兩方面獲得人生的教訓和經驗。
彌子瑕失寵
昔者彌子瑕有寵于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把腳砍掉)。彌子瑕母病,人間(從小路)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 之故,忘其犯刖罪。”異日,與君游于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不吃完),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不滿足自己的口味)。”及彌子色衰愛弛 (弛,衰退。姿色衰老,不被寵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余桃。”
故彌子之行未變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后獲罪者,愛憎之變也。故有愛於主,則知當而加親;見憎於主,則罪當而加疏。故諫說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后說之矣。
譯文大致是這樣的。從前彌子瑕被衛國君主寵愛。按照衛國的法律,偷駕君車的人要判斷足的罪。彌子瑕的母親病了,有人知道這件事,就連夜通知他,彌子瑕就 詐稱君主的命令駕著車子出去了。君主聽到這件事反而贊美他說:“多孝順啊,為了母親的病竟愿犯下斷足的懲罰!”彌子瑕和衛君到果園去玩,彌子瑕吃到一個甜 桃子,沒吃完就獻給衛君。衛君說:“真愛我啊,自己不吃卻想著我!”等到彌子瑕容色衰退,衛君對他的寵愛也疏淡了,后來得罪了衛君。衛君說:“這個人曾經 詐稱我的命令駕我的車,還曾經把咬剩下的桃子給我吃。”彌子瑕的德行和當初一樣沒有改變,以前所以被認為孝順而后來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衛君對他的愛憎有 了極大的改變。所以說,被君主寵愛時就認為他聰明能干,愈加親近。被君主憎惡了,就認為他罪有應得,就愈加疏遠。因此,勸諫游說的人,不能不調查君主的愛 憎態度之后再游說他。
彌子瑕本是將軍,為衛國這個重口味國君的男寵。年輕時長得應該玉樹臨風,或許與“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的賈寶玉有一比。
年輕時,美姿容,受恩寵;所以做違規違法的事情,也被衛王認為是懂事、可愛。私駕衛王馬車,本應受斷足之刑,但衛王因為喜歡他,而被稱贊為孝子。年輕 時,吃桃子吃到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送給衛王,不僅沒有收到責怪,還得到“你忍著饞勁把可口的蜜桃讓給我吃,這真是愛我啊”這樣的贊譽。
但衛王喜歡的是年輕貌美的彌子瑕,而不喜歡人老珠黃的彌子瑕,那么,問題來了。“色衰愛弛”是最經典的概括。等到彌子瑕年老的時候,再得罪衛王時,這些 曾經令衛王稱贊的事情,就成了衛王討厭、討伐的事情,成了他年輕時就不地道的罪證。原因是因彌子瑕“色衰愛弛”,衛王不再喜歡他了。
這個寓言,本來要說明的問題是,勸諫游說的人,先要搞清楚君主的愛憎,找到突破口,以便勸諫游說成功。
這個寓言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故事中的衛靈公則完全是以個人好惡、特殊愛好來判斷是非,沒有從實際出發,而是從主觀出發,肯定會禍國殃民。
這則寓言和《人有亡鈇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代寓言故事9
騙子欽差
河南開封曾出現了一樁假冒官員行騙案。話說,當時的河南省會開封城內的一處寺院來了幾十個操北京口音的借住客。他們穿著打扮精致高貴,不像是住不起客棧的人,更奇怪的是,他們入住后緊鎖門戶,禁止閑雜人員在門前窺探流連,搞得神秘兮兮的。很快,這咄咄怪事被報告給了官府,震動了開封官場。
騙子欽差原來時任河南巡撫剛遭到彈劾,官場盛傳朝廷正暗中調查巡撫。巡撫本人很緊張,底下官員們也很緊張。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要真查起來,巡撫的問題少不了,而底下多少人和巡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家正擔心著,突然來了幾十個低調神秘的北京人,巡撫等人怎么能不緊張呢?
不會是朝廷查案的欽差來了吧?巡撫馬上派了一個親信去寺院查探虛實。那個親信在寺院周圍守候到黃昏,才看到有個人從寺院里走出來。那人很年輕,太監打扮,一副不諳世事的.模樣,提著一只葫蘆去沽酒。巡撫親信尾隨其后,尋機與他搭訕。那年輕人警惕性很高,沒搭理巡撫親信。親信不氣餒,第二天守在原地等,果然又候著了那年輕人。年輕人還是不搭理親信,親信就搶著替他付酒錢,又邀請他喝酒。年輕人不再排斥,落座和親信邊喝邊聊起來。等舌頭開始打卷了,巡撫親信開始套年輕人的真實身份。年輕人告訴他,聽說河南巡撫貪贓枉法,自己跟隨主子前來密訪,一旦查到確鑿證據就回京復命了。臨別,年輕人再三囑托巡撫親信不要告訴第三人。
親信一轉身就報告了巡撫。巡撫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第二天帶上大小官員,前往寺院拜訪。院門緊閉,巡撫等人正躊躇著,突然聽到院子里面傳來呼爹喊娘的慘叫聲,中間夾雜著棍棒呼嘯聲。叫聲一陣慘過一陣,讓外面一干人等直皺眉頭。好一會兒,慘叫聲停了,院門突然打開,兩個差役打扮的人拖著一個奄奄一息的人出來了,地上劃出一溜血跡。巡撫親信一看,這被打得不成人樣的人正是昨日的年輕人,趕忙耳語告訴巡撫。巡撫和大小官吏大驚失色,立刻整理衣裝,由巡撫大人領頭一一報名求見。一干人等被帶進一個房間,看到一個穿黃馬褂、戴珊瑚頂、插孔雀翎的老人,正要向他行禮,那老人擺擺手,指著坐在一旁的少年說:“爺在此,可行禮。”巡撫一想,幸虧剛才膝蓋沒跪下去,敢情主子另有其人。仔細一看,那少年相貌清秀、氣質高傲,周圍的人對他畢恭畢敬,極可能是京城里的哪位王爺貝勒。巡撫急忙向少年行大禮參拜。少年點點頭,示意老人躬身過來,低聲向他說了些什么。老人應了聲,仰身對巡撫等人說:“我們明天就回京了,不給地方添麻煩了。都回吧。”
懷著忐忑的心情,巡撫回去后,深信自己的前途就寄在那個少年欽差身上了。看樣子,欽差找到了不利于自己的證據要回京復命了,自己頭上的頂戴不保。越想越害怕,巡撫連夜悄悄送了一萬兩銀子進寺院。第二天欽差就要走了,巡撫抓緊一切機會巴結人家,一大早就帶著開封大小官員在城門口擺下酒宴,預備給欽差大人餞行。等了一上午,欽差沒有來,派人去寺院“問安”,發現早已不見了欽差的人影。
原來,根本就沒有欽差,這一切都是騙子團伙表演的。他們專門搜集各地的官場消息,對官員的升遷和心理揣摩得很仔細,然后有目的地開展行騙。河南巡撫擔心頂戴落地,騙子團伙就有了行騙的基礎,把他給陷進去了。
古代寓言故事10
戰國時期,楚將昭陽率精銳之師攻打魏國,連戰皆捷,攻克八座城池。昭陽得意之余欲率軍趁勝攻伐齊國。楚將陳軫見部隊連續激戰,雖情緒高昂,卻已是疲憊之師,急需休整,便竭力勸阻昭陽伐齊,并講了一個故事:
楚國有個廟宇主人春祭,賞賜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難以分配,此時有人提議說:"僅這一壺酒不如讓一個人喝個痛快,讓我們來個畫蛇比賽,在地上畫蛇,看誰先畫好,誰就獨喝此壺酒!"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約定時間,大家同時開始在地上畫蛇,其中有個人畫得最快,很快就把蛇畫好了,這壺酒就歸了他。
但他看其他人都還沒有畫好,得意之余,便想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本領,于是一手提著酒壺,一手提筆,別出心裁地說:"我還要替蛇畫幾只腳哪!",正當他提筆給蛇畫腳的'時候,其中一人卻已將蛇畫好,伸手奪過正在加畫蛇足人手中的酒壺說:"蛇是沒有腳的,你何必替他畫腳呢?"說罷,便張口喝起酒來,畫蛇腳的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邊,懊喪地看著別人喝酒。
陳軫的意思是說,楚軍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現在正是得勝班師回朝的時候,軍隊可以養精蓄銳,我們也可受到楚王的賞賜和人們的贊揚;如以疲憊之師,攻打有備的齊國,一旦失敗,就會前功盡棄,遭到楚王的處罰和人們的唾罵。
“畫蛇添足”就用來比喻多此一舉或弄巧成拙。
古代寓言故事11
3.扁鵲醫病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醫,人們都叫他扁鵲。他醫術高明,經常為國君看病。有一天,扁鵲去為蔡桓公看病。他站在蔡桓公的身旁,細心地觀察他的面容,然后說:“我發現您的皮膚有病。您應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
蔡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兒病也沒有,用不著什么治療。”扁鵲無奈,只好走了。蔡桓公不高興地對旁邊的人說:“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耐,這樣才好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治好的。我不相信這一套。”
十天后,扁鵲第二次來給蔡桓公看病。扁鵲看了蔡桓公的臉色后說:“您的病已經到了肌肉里面。如果不治療,病情會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扁鵲又無奈地走了。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三次來給蔡桓公看病。他看了看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面去了,如果還不趕緊治療,病情將會嚴重惡化的。”蔡桓公仍然不相信扁鵲的'話。
又隔了十天,扁鵲又來了。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蔡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這次扁鵲怎么不說話就走了呢?”蔡桓公連忙派人去問扁鵲原因。扁鵲說:“開始桓公皮膚有病,只要稍稍治療就能好;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針刺術也可以治好;后來桓公的病到了腸胃,喝幾服藥湯還是可以治愈的。可是目前他的病已經到了骨髓里,我已經無法為他治療了。”
五天后,蔡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急忙派人去找扁鵲來給他治病。可派去找扁鵲的人回來后說:“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這時后悔莫及,但沒辦法,只能在痛苦掙扎中死去。
古代寓言故事12
山羊與綿羊
一頭黑山羊長大了,額寬、眼大、角長而彎,加上頷下一把漂亮的須髯,往部落里走一遭,兩耳灌滿贊譽:“嘖,嘖,真帥!”“瞧,瞧,那把紳士胡,我打包票,絕對有學問。”“唉,一表羊才呀!”
帶了兩耳朵的`舒服感,山羊覺得自己該是頭有學問的羊,它也就輕飄飄地蕩來蕩去,蕩到了綿羊群中。
見到一頭頭身體豐滿,體毛綿密的綿羊乖順地配合剪毛工人,山羊感慨:“都什么世紀了,還有奴才!一身子云樣的好毛,叫交就交。奴才呀!”
“眼睛四處掃描也不賴,只是,得看看自家腳邊!否則,你永遠看不見盯著你的肉的刀子!”
一只綿羊回答它。
古代寓言故事13
魯國的公扈、趙國的齊嬰兩人生病后,一道去請神醫扁鵲為其診治。在扁鵲的精心調理之下,他倆的病沒用多少時間就痊愈了。可是,扁鵲卻對公扈和齊嬰說:“你們倆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從體外侵入到體內的五臟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藥物和針灸治療便能解決問題。這幾天我發現你們身上還潛伏著一種病,那是從娘胎里帶出來,并隨同你們身體的發育而一道生長的.。這種病很危險,我愿意再給你們治一下,怎么樣?”
公扈和齊嬰回答道:“我們想聽聽這種病有些什么癥狀,然后再作決定。”
于是,扁鵲先對公扈說:“你有遠大的抱負,又善于思考問題,遇事能有很多的辦法,但遺憾的是氣質較為柔弱,在關鍵時刻往往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坐失良機。”接著,他又轉向齊嬰:“那么你呢?則正好與公扈相反。你對未來缺乏長遠的打算,思想比較簡單,然而氣質卻很剛強,為人處事少用心計,卻喜歡獨斷專行。”最后,扁鵲對他倆說:“現在如果讓我將你們的心來個互換,你們就都可以變得完美無缺了。”
公扈和齊嬰聽了扁鵲的分析之后,都愿意接受換心手術。于是,扁鵲讓他們二人分別喝下一種藥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這其間,扁鵲便將二人的胸腔打開,取出心來,交換安放。手術完畢后,又在傷口處敷上神藥,等他們蘇醒轉來后,仍如術前一樣健康強壯。他們一同辭謝了扁鵲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于心已互換,結果公扈就回到齊嬰的家,而齊嬰則回到了公扈的家。這兩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認識回家的人,于是都發生了爭吵。公扈、齊嬰無法可想,只好請扁鵲出面解釋。扁鵲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這兩家人,這樣才使爭吵得以平息。
感悟:
這則寓言故事是借用神醫扁鵲的名義,用換心術來打比方,說明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一個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才可以趨向完美。
古代寓言故事14
扁鵲說病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醫,人們都叫他扁鵲。他醫術高明,經常出入宮廷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鵲巡診去見蔡桓公。禮畢,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細心觀察其面容,然后說道:“我發現君王的皮膚有病。您應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病也沒有,用不著什么治療。”扁鵲走后,桓公不高興地說: “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以便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醫治好的。我不信這一套。”
10天以后,扁鵲第二次去見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臉色之后說:“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療,病情還會加重。”桓公不信這話。扁鵲走了以后,他對“病情正在加重”的說法深感不快。
又過了10天,扁鵲第三次去見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將會惡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對“病情變壞”的說法更加反感。
照舊又隔了10天,扁鵲第四次去見桓公。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這次扁鵲不說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鵲問原因。扁鵲說:“一開始桓公皮膚患病,用湯藥清洗、火熱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針刺術可以攻克;后來桓公的'病患至腸胃,服草藥湯劑還有療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間醫術就無能為力了。得這種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殺大權在閻王爺手中。我若再說自己精通醫道,手到病除,必將遭來禍害。”
5天過后,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看到情況不妙,主動要求找扁鵲來治病。派去找扁鵲的人回來后說:“扁鵲已逃往秦國去了。”桓公這時后悔莫及。他掙扎著在痛苦中死去。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會上的一切壞事,都不能諱疾忌醫,而應防微杜漸,正視問題,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決。否則,等到病入膏肓,釀成大禍之后,將會無藥可救。
古代寓言故事15
暑假中,我準備讀6本書,這本書就是其中的一本,里面有一個個小故事,卻蘊藏著一個個大道理,等著我們去探知。特別是書中的三個小故事,讀后給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悟也很多。
一個是薛譚學謳,主要講了一個叫薛譚的人跟秦青學唱歌,在還沒有完全掌握秦青唱歌技藝時,卻自以為學會了,告訴秦青他要走了,秦青也不阻止他走,只是為薛譚高歌一首。薛譚聽完以后,頓時恍然大悟,發現自己唱歌技藝跟秦青差的'很遠。于是,他跟秦青道歉,繼續留下來學唱歌。這篇故事讓我懂得驕傲自滿、淺嘗輒止,只會半途而廢;知錯能改,也是一種好的品質。
再有一個是大鼠的故事,有很多只貓都被它吃了,而貓卻吃不了它,最后它是被一只叫做獅貓的給吃了,為什么這只獅貓來了之后,大鼠被吃了,其他的貓卻不能呢?原來是獅貓一直坐在地上,每當大老鼠來騷擾它時,它就是不動,最后等大鼠精疲力竭時,獅貓猛地把大鼠給吃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生活需要智慧,蠻干不如智取。
還有一個是狼狽為奸的故事,講得是狼和狽,它們都是兇殘、陰險的動物,互相勾結做壞事,而且還知道互相配合,知道取長補短。我們做人一定不能像它們一樣,專干壞事,危害人類。但我們也要學習它們團結互助,互相配合的精神。
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則意味深長的故事,勝過一本厚厚的書。
【古代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寓言故事03-07
古代寓言故事07-24
古代寓言故事(15篇)02-17
經典古代寓言故事:割席斷交10-30
古代寓言故事(精選10篇)05-23
古代寓言故事15篇12-14
古代寓言故事:秀才的忌諱05-23
古代寓言故事:果斷的班超05-09
古代寓言故事(通用20個)07-28
古代寓言故事通用15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