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故事(通用20個)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寓言故事吧,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辟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還苦于找不到優秀的寓言故事?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代寓言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代寓言故事 1
有一次,孔子帶領著他的學生去楚國采風。
他們一行從樹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他拿著竹竿粘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自如。
“老先生捕蟬的技術真高超。”
孔子畢恭畢敬地對老翁表示稱贊后問:“您捕蟬的技術這么高,肯定是對捕蟬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后,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有逃脫的。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八九會捕住;如能將五粒粘九壘在竹竿上,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簡單容易了。”
捕蟬翁說到此處捋捋胡須,嚴肅地對孔子的學生們傳授經驗。
他說:“捕蟬首先要學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里,要像豎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從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樹枝一樣不顫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萬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蟬的翅膀,我專心致志,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那還能不得心應手,手到擒拿嗎?”
大家聽完駝背老人捕蟬的經驗之后,無沒有一個不感慨萬分,敬佩老人的精神的。
孔子對身邊的弟子更是深有感觸地教誨道:“神情專注,專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應手。捕蟬老翁講的.可是做人辦事的大道理啊!”
駝背翁捕蟬的故事向我們暗示了一個真理:要想學好任何本領,都需苦練扎實基本功,專心致志,日積月累,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古代寓言故事 2
玫瑰園里生長著許多玫瑰:紅玫瑰、黃玫瑰、綠玫瑰、紫玫瑰、白玫瑰,還有一株黑玫瑰。
玫瑰們都瞧不起這株黑玫瑰,鄙夷地說:“黑不溜秋的,像個丑八怪!怎么配生長在我們中間!”
黑玫瑰感到非常委屈,但它還是堅強地生活下來。不僅枝繁葉茂,而且花朵開得十分出色。
“哼!丑八怪!”同伴們都嗤之以鼻,連瞧都不愿再瞧它。
一天,園丁陪著一位植物學家到玫瑰園里參觀。
植物學家在眾多的`玫瑰中間看了又看,忽然發現了這株黑玫瑰,驚喜地叫起來:“黑玫瑰!這是曠世稀有的品種!”
植物學家為了研究黑玫瑰,保存和繁衍這個珍貴品種,便以重金購買了這株黑玫瑰。
當黑玫瑰離開玫瑰園時,它依依不舍地向同伴們告別,特別向辛勤培育它的園丁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黑玫瑰離開了玫瑰園。玫瑰們因為它們中間沒有了這個“丑八怪”而感到歡悅嗎?不,它們都感到十分羞愧和懊悔呢!
古代寓言故事 3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年近八十,卻懷才不遇,只當了一個下大夫。他又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為,又受到妲己的迫害,因此就逃出商朝都城朝歌,躲到渭水河邊過著隱居的日子。
渭河一帶是諸候姬昌的管轄范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
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說:“魚兒呀,你快點上鉤吧!”
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著說:“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他來。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里還一邊念著:“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著:“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
后來,姬昌就準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請他到西岐去。
姜子牙故意回避,躲在蘆葦叢里不出來。姬昌齋食三天,沐浴整衣,命人抬著禮品,再來請姜子牙,姜子牙這才出來相迎。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誠心誠意,一心想要尋找賢能有才華的人,于是就答應輔佐他。
后人稱這件事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姬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于是就封他為太公。
后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成語“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比喻為了求賢,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古代寓言故事 4
戰國時期隰斯彌去見當時的齊國大夫田成子。
田成子和他登上高臺向四周眺望。東、西、北三面的景物盡收眼底,但是向南一張望,只是看到一片樹枝、樹葉。
原來隰斯彌就住在田成子的'附近,是隰斯彌家的樹木擋住了視線。
田成子雖然沒有說什么,但隰斯彌想到田成子當時專權朝廷,而且正在陰謀篡政,于是感到十分不安。回家之后,馬上就命人將遮擋住田成子家南面視線的樹木盡都伐掉。才砍了幾斧子,隰斯彌又命停止砍伐。
他的管家對此十分不解,就問隰斯彌:“你命人砍去這些樹木,怎么才砍了幾斧子又命停止下來呢?”
隰斯彌說:“古代有句諺語叫知淵中之魚者不祥。田成子最近要陰謀篡政,如果我突然伐掉這些樹木,那就是說我對他最近的舉動有所察覺,那我就危險了。我不伐樹沒有什么罪,如果我知道田成子的隱私,那么我的罪就大了,所以還是不伐為好。”
后來,人們用“察見淵魚”來比喻探知別人的隱私。
古代寓言故事 5
燕王有收藏各種精巧玩物的嗜好。
有時他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東西,甚至不惜揮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聲不脛而走。
有一天,一個衛國人到燕都求見燕王。他見到燕王后說:
“我聽說君王喜愛珍玩,所以特來為您在棘刺的頂尖上刻獼猴。”燕王一聽非常高興。
雖然王宮內有金盤銀盞、牙雕玉器、鉆石珠寶、古玩真跡,可是從來還沒有聽說過棘刺上可以刻獼猴。
因此,燕王當即賜給那衛人享用三十方里的俸祿。
隨后,燕王對那衛人說:“我想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猴。”
那個衛人說:“棘刺上的獼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誠心的人才能看得見。如果君王在半年內不入后宮、不飲酒食肉,并且趕上一個雨過日出的天氣,搶在陰晴轉換的那一瞬間去看刻有獼猴的棘刺,屆時您將如愿以償。”
不能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獼猴,燕王只好拿俸祿先養著那個衛人,等待有了機會再說。
鄭國臺下地方有個鐵匠聽說了這件事以后,覺得其中有詐,于是去給燕王出了一個主意。
這匠人對燕王說:“在竹、木上雕刻東西,需要有鋒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體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鋒刃。我是一個打制刀斧的匠人,據我所知,棘刺的頂尖與一個技藝精湛的`匠人專心制作的刻刀鋒刃相比,其銳利程序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棘刺的頂尖連刻刀的鋒刃都容不下,那怎樣進行雕刻呢?如果那衛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絕妙的刻刀。君王用不著等上半年,只要現在看一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這把刀能否刻出比針尖還小的獼猴。”
燕王一聽,拍手說道:“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衛人召來問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么工具?”
衛人說:“用的是刻刀。”
燕王說:“我一時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
衛人說:“請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處取來便是。”
燕王和在場的人等了約一個時辰,還不見那衛人回來。
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來后說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這兩件事中的虛偽,在實際驗證之前即被一個鐵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從而顯示了勞動者的智慧;也嘲諷了封建統治者的無知無能。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正確的推理方法跟實踐活動一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法寶。
古代寓言故事 6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
有一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來休息。他望著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著粼粼波光,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有許多珍寶,可是誰也不敢去,因為那里住著一條兇猛的黑龍叫驪龍。
他想,要是潛到河底,找到珍寶,我們一家人就用不著像現在這樣一天干到晚,三頓還吃不飽,不如豁出去試一試。說干就干,于是,他把心一橫,三下兩下脫了衣服,一頭扎進了冰冷的河水里面。
開始他還看得見四周的'小魚在游來游去,再往深處,光線變得越來越暗,水也越來越涼,到了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見了,四周一團漆黑。慢慢地,他心里有點害怕,不知道該往哪兒游才好。就在這個時候,不遠處有一個圓圓的物體在閃閃發光,定睛細看,啊,原來是明珠!他馬上憋足一口氣游過去,雙手抱住明珠,使勁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懷里。然后,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親一見明珠,就問他是從哪兒得到的。他把經過一五一十地向父親講述一遍。父親聽了說:好險哪!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時候黑龍必定是睡著了。它要是醒著,你可就沒命了。
古代寓言故事 7
有一次,齊桓公在出外打獵時忽然看到一只鹿從前面飛快地跑過,于是他策馬緊追不舍,一直追進了一個山谷里。
齊桓公正不知此山谷為何處,恰好遇一老者齊桓公就問老者:
“這里叫什么谷?”
老者回答說:“這里叫愚公谷。”
齊桓公又問:“為什么叫這個名字?”
老者說:“這是用我的名字來命名的。”
齊桓公朝老者仔細看了看,疑惑不解地問:
“我看你的相貌,毫無愚蠢之狀,為什么說是用你的名字來命名的呢?”
老者回答說:“讓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訴您吧。我曾經喂養了一頭母牛,母牛下了一頭小牛。”
后來小牛慢慢長大了,我便賣了牛買了一匹小馬。一個年輕后生看到我牽著一匹小馬,上前便喝斥道:“‘你養的是一頭牛,牛是不能生馬的,你這馬是哪來的?莫不是偷來的!’于是強行把我的馬牽走了。后來鄉鄰們知道了這件事,都說我真愚蠢。他們把我叫做愚公,而把我住的這個山谷就叫做愚公谷。”
桓公聽后也說:“依我看,你也的確愚蠢。既然那小馬是你用辛勤喂養的牛換來的,你為什么要讓那個年輕人把它牽走呢?”說完,齊桓公不去繼續追趕鹿,調轉馬頭回宮去了。
第二天上朝時,齊桓公把這件事講給他的相國管仲聽了。
管仲一聽,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鄭重地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向齊桓公兩次下拜請罪說:“在君王的屬土之內竟然出現這樣的事情,應該算做我的過錯啊!假如是堯帝時候,皋陶為掌管刑獄的官員,哪里還會有人膽敢強搶人家的馬駒子呢?即使有這樣的情況,那被欺凌的老者也決不會輕易撒手,而是要找地方跟搶馬的人評理的。如今那老者知道處理訴訟案件不公正,遇到巧取豪奪的人,惹不起、躲得起,只好把小馬給他算了。看來,這不是一個老頭愚蠢的問題,而是社會治理不力的問題。回頭讓我好好整頓一番吧。”
齊桓公十分贊成管仲的意見,支持他放手整頓法治,懲治邪惡,伸張正義。
古代寓言故事 8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里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
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須放 在扁擔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樣總算還有水喝。
后來,又來了個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臺,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孔融讓梨的故事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里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后一定會很有出息。”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于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古代寓言故事 9
有一次,齊莊公帶著幾十名隨從進山打獵。一路上,齊莊公興致勃勃,與隨從們談笑風生,駕車馭馬,好不輕松愉快。忽然,前面不遠的車道上,有一個綠色的小東西,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只綠色的小昆蟲。那小昆蟲正奮力高舉起它的兩只前臂,怒氣沖沖地挺直了身子直逼馬車輪子,一副要與車輪搏斗的架勢。
小小一只蟲子,竟然敢與龐大的車輪較量,那情景十分感人。這有趣的場面引起了齊莊公的注意,他問左右:“這是什么蟲子?”
左右回答說:“大王,這是一只螳螂。”
莊公又問:“這小蟲子為何這般模樣?”
左右回答說:“大王,它要和我們的車子搏斗,它不想讓我們過去呢。”
“噫!真有趣。為什么會這樣呢?”莊公饒有興趣地問左右。
左右回答說:“大王,螳螂這小蟲子,只知前進,不知后退,體小心大,自不量力,又輕敵。”
聽了左右這番話,莊公反而被這小小螳螂打動,他感慨地說道:“小小蟲兒,志氣不小,它要是人的話,一定會成為最受天下尊敬的勇士啊!”說完,他吩咐車夫勒馬回車,繞道而行,不要傷害螳螂。
后來,齊國的將士們聽說了這件事,都非常感動。從此,他們打起仗來更加奮不顧身,都愿以死來效忠齊莊公。
人們常說螳螂擋車,不自量力。然而我們從另一面來看,螳螂擋車之勇,也實在可贊可嘆,這種置生死于不顧、敢于抗爭的勇氣,不是應該對我們有所啟發嗎?
南陽的西郊有一座亭子,本來修建它是為了讓過路的人能有個歇腳的地方。可是這一帶常常有惡鬼出沒,搞得人心惶惶,再沒有人敢到那里去過夜。不然的話,就會遭到災禍。
南陽地方有個叫宋大賢的人,他身材魁梧,血氣方剛,為人正直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從來就不信邪,還學了一身好武藝。宋大賢聽說西郊的亭子鬧鬼,嫉惡如仇的他決心去看個究竟,也許還能為民除害。這么想著,他也不帶任何兵刃利器,僅僅只是背上自己心愛的古琴就出發了。
夜幕降臨了,亭子四周的樹林影影綽綽,顯得神秘恐怖,偶爾傳來一兩聲貓頭鷹凄厲的叫聲更是給夜色增添了幾分詭異的氣氛。宋大賢一點兒都不害怕,一個人坐在亭樓里,悠然自得地彈著琴。
忽然,樓梯上傳來一陣“吱吱嘎嘎”的.響聲,不一會兒,一個惡鬼就來到了宋大賢面前。這個惡鬼一頭火紅的亂發披肩,眼睛閃著熒熒綠光,長長的獠牙露在外面,拖著一條血紅的舌頭,指甲又尖又長,樣子可怕極了。它呲牙瞪眼地對宋大賢說:“你是何方狂徒,竟然有膽子到這里來,想嘗嘗我的厲害嗎?”宋大賢正眼都懶得瞧它,仍然自顧自地彈他的琴。
惡鬼見宋大賢無動于衷,就轉身高去。過了一小會兒,惡鬼又從街市上回來,拎了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問宋大賢:“你愿不愿意睡一會兒呢?”說著就將那顆人頭扔在宋大賢面前。宋大賢還是沒有被嚇住,反而哈哈大笑著說:“太好了,我睡覺正缺個枕頭,你為我想得太周到了!”惡鬼見這個辦法還是不起作用,又轉身走了。
過了很長時間,惡鬼再次回到樓上,惡狠狠地對宋大賢說:“喂,你敢不敢和我比試一下搏斗的本領?”話音未落,就向宋大賢撲過去。宋大賢眼疾手快,猛地一閃,抓住鬼的腰,把它倒提起來,用力掄轉。惡鬼受不了了,凄厲地號哭著求饒,見宋大賢不為所動,又求宋大賢快點把它弄死,免得再受痛苦。宋大賢將惡鬼打死后,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只老狐貍。
從這以后,亭子清靜了,再也沒有野鬼來騷擾人了。
宋大賢斗鬼的經歷告訴我們,邪惡勢力的本質是虛弱的,我們不應被其強大的外表所嚇倒,而要堅決與之作斗爭,絕不手軟,因為邪終不能勝正。
從前,在四川省的忠縣、萬縣、云陽縣一帶,經常有老虎出沒。老虎出來傷人,總是先抖出它的威風,使你還沒看清它的真面目時,往往已先自嚇癱了。老虎再來收拾你,想必是十分輕松自如的事了。
這一天,一個婦女帶著兩個小孩到河邊洗衣服。她先讓兩個孩子在沙灘上玩耍,然后自己走下河灘,到河邊洗起衣服來。兩個孩子在沙灘上一會兒堆沙塔,一會兒用線繩在手上互相翻花,一會兒自己做游戲,玩得十分高興。
突然,一只老虎從沙灘那邊的山上奔了下來,正在洗衣的婦女見狀大驚失色,她慌不擇路,也顧不上小孩,自己趕緊跳進水里躲避起來,連衣服被水漂走了她也不知道。她彎在水中,只留兩個鼻孔在外出氣,渾身直打哆嗦。再看那兩個小孩,依然在沙灘上全神貫注地玩得起勁,全然不知道身邊發生了什么事情,更沒注意到獸中之王老虎已在他們附近正朝他們“虎視眈眈”。
說來也怪,兇猛的老虎見兩個小孩旁若無人,根本就無視老虎的存在,反倒有些吃驚,因為它見慣了的是它們所到之處,一切飛禽走獸和人都是聞風喪膽、四處逃竄的,眼前這兩個小孩是何物?竟如此滿不在乎?虎盯著小孩有好一會了,小孩并沒有看它一眼,而是繼續他們的游戲。接著,老虎又用頭去碰他們,兩個小孩只是隨意地用手撥開虎頭,一點害怕的表示也沒有,老虎那股兇猛的勁頭已全沒有了,它好像很泄氣地走開了。
看起來,面對危險或貌似強大的敵人時,你越是害怕,可能還會招來災禍;如果鎮定、無所畏懼,說不定還會有轉危為安的奇跡出現。
古代寓言故事 10
望洋興嘆是記載在《莊子秋水》里的故事。秋天時山洪爆發,水奔騰而流,眾多的水都匯入了黃河。河面寬闊得連站在岸邊的是牛還是馬都不知道。看到這么氣勢磅礴的河面,這時河神自得其樂,認為這是自己見到最棒的事情了。河神看著水面,眼睛順著水流向東而去。在北海邊,面朝東邊看去,大海的盡頭都看不到。于是剛才那副自得其樂的神情收了起來,對著海神感嘆,“道理聽多了,都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
鷸蚌相爭:《戰國策燕策》記載鷸蚌相爭的典故。話說兩漢時期,趙國打算攻打燕國,辯士蘇代聽到很不贊成這戰爭。于是為了平息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蘇代對惠王說,“惠王,我今天在來的路上經過了易水。這時候有一只蚌剛剛從水里出來想做個日光浴。正在這個時候,遠遠的鷸看到了,‘啊,真是美味啊。我的午餐有著落了,肥美鮮嫩的肉啊~’咽了咽口水,鷸就飛過來,眼看就要啄到蚌的肉了。蚌一見,就立刻將自己的蚌殼收攏起來。這樣就夾住了鷸的長嘴。兩兩僵持了很久,一個夾著,另一個也不放。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再不下雨你就變成死河蚌了!’蚌對鷸說,‘別說我,你今天嘴巴不拿出來,明天也不拿出來,你就變成死鷸了!’”說著說著兩個也都互相不肯放。后來漁夫看到了,就把它們一起抓走了。現在趙國,好吧,攻打燕國。燕國和趙國如果一直打仗僵持不下,這樣我們老百姓會覺得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跟那漁夫一樣把我們兩國給收了。所以,希望我們的大王多考慮這事吧。”惠王說,“好!”于是,惠王就決定停止攻打燕國。
古代寓言故事 11
【徐王互嘲】
北齊徐之才被授封西陽王,尚書王元景戲說之才道;“人名之才,有何義理?依我所解,當是乏才。”
之才也不示弱,隨聲反譏說:“王之為字,加言為枉,近犬使狂,加頸足就成馬,施角尾而成羊。”元景無言以對。
【出頸無明】
徐之才常與盧元明互嘲取樂。一次,徐之才宴客,盧元明也在座。徐即嘲元明道:“去頭則是兀明,出頸則是無明,減半則是無日,變聲則是無盲。”元明笑而無以對答。
【煎餅之謎】
南北朝時,一天北齊皇帝高祖對幾個大臣說:“我出個謎語你們猜猜吧:“卒律葛答!”只有石動甬猜出來:“煎餅。”
原來“卒律葛答”是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突厥語,譯成漢語是“前火食并。”“前火”和“食并”正好組成“煎餅”二字。
高祖又讓大臣們也出個謎。大伙還沒制作出來,石動甬卻說:“卒律葛答!”高祖沒猜出來,問他是什么?石動甬說:“是煎餅。”
高祖說:“這是我剛才出過的`謎,你怎么又重復出呢?”
石動甬談諧地說:“我是趁你的煎餅鍋還熱,就跟著再做了一個。”高祖大笑
【勝他一倍】
北齊高祖常讀《文選》,稱贊郭璞的《游仙詩》寫得好。石動甬說:“這詩有什么好?若令小臣作,定勝他一倍。”高祖即令他作詩。
動甬說:“郭璞《游仙詩》云:‘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小臣作云:‘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豈不勝他一倍?”高祖大笑。
【世尊騎牛】
石動甬對法師說:“佛常騎什么東西?”
法師回答說:“有時坐千葉蓮花,有時乘六牙白象。”
石動甬說:“原來法師一點不讀經書,連佛所乘何物都不知。”
法師問:“施主您讀經書,知道佛騎什么?”
石動甬說:“佛騎牛。”
法師問:“怎么知道佛騎牛呀?”
動甬說:“經書上說:‘世尊(舊時對佛的敬稱)甚奇(與“騎”諧音)特(古時解釋“牛”義)’,難道不是佛騎牛嗎?”旁人大笑。
古代寓言故事 1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里含有成百上千個寓言故事,有的出自《戰國策》,有的出自《孟子》,有的出自《莊子》,有的出自《荀子》,有的出自《韓非子》……這些寓言故事都蘊含著一個道理。
有幾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有一個叫《學士幽默》,講的是一個姓石的.學士,一次去報寧寺時,他坐在馬車上,車夫由于一時疏忽,馬把石學士掀了下來。看熱鬧的人都以為石學士要大罵車夫了,沒想到石學士只是對車夫說:"幸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學士,還不摔得粉碎!"這個寓言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別人不小心犯錯時,不應該罵別人,因為這樣可能會引起爭吵,而且別人也不舒服,應該只提醒提醒別人或像石學士一樣用婉轉的話語批評別人。
還有一個故事叫《黃公好謙》,講齊國有個黃公,喜歡過分謙虛。黃公的兩個女兒都是全國的美女,他卻經常對別人說他的女兒很丑,見不得人。結果,她們過了結婚的年齡也沒人向她們求婚。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分,如黃公謙虛本來是件好事,但由于過分變成了壞事。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我真是受益匪淺啊!我一定要多讀課外書。
古代寓言故事 13
戰國時代,各國的君主唯利是圖,并且互相攻伐,使人民生活過的非常痛苦。
有一次,齊宣王坐在大廳上,看見有一個仆人牽著一頭牛走過廳前的長廊,齊宣王就問仆人:你要把牛牽到那里去啊?回稟大王,我正要牽這一頭祭祀的牛去宰殺,然后將它的血涂在鐘上。仆人恭敬地回答。
齊宣王聽了,看了看那頭牛,就說:
將它放了吧!看它害怕得發抖成那個樣子,我實在不忍心,就好像無辜的人要受刑似的!
那就不要用動物的血涂在鐘上了嗎?
這個禮怎么能隨便廢棄呢!你就捉一只羊去殺好了,將它的'血涂在鐘上不也是一樣!齊宣王說。
孟子聽說了這件事,就跑來勸諫齊宣王說:
大王,您的這種惻隱之心,就是仁術啊!只是大王您只看到牛很可憐,而沒看見羊也很可憐的。您要是能把這種愛護動物的心推廣到愛護人民上,那么大王就可以成為天下的君王了!
古代寓言故事 14
望天樹與鐵刀木
望天樹與鐵刀木都生長在云南熱帶雨林。
望天樹高極了,你要抬頭看它,帽子準會掉到地上。它高得連靈敏的測高器也無法測量,測了上部顧不到下部,遠遠望去,像一個傲然屹立的巨人。
鐵刀木矮極了,誰也沒有注意過它。它長了一年又一年,身高卻一直在一米以下。它在望天樹的對面,相比之下,簡直成了侏儒。
望天樹用枝條撫摸著云彩,嘲笑鐵刀木:“可憐的鐵刀木啊,你只配到小人國里去生活。”鐵刀木不卑不亢地說:“你是比我高得多,可是我的生命力卻要比你強。”“什么?什么?”望天樹怒視著它,氣得大聲喊叫起來:“天大的.笑話!我這么高這么壯,生命力難道還比不過你這個矮子?”
生活并不像人們所希望的那樣,天天有和風,天天有陽光,平靜而舒適。在一個陰霾的日子里,林中突然闖進一伙兇殘的家伙,砍走了望天樹和鐵刀木,只剩下兩個矮矮的樹墩。
幾天后,一個奇跡出現了,只見鐵刀木的樹墩上抽出了許多新的枝條,向上伸展,碧綠碧綠——它是一種永遠也砍不死的樹。
望天樹的樹墩,一天比一天枯朽,上面長滿了霉菌。
從此,在這片林子里,人們再也見不到望天樹的高大身影了,矮小的鐵刀木卻充滿著活力。
古代寓言故事 15
莊子知魚樂
莊子在濠水橋上與的哲學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見魚兒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戲,便對身邊的惠施說:“這是魚兒的樂趣啊!”
惠施不以為然地反問莊子:“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
莊子反唇相譏:“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魚的樂趣呢?”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惠施辯解道:“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感覺。你本來就不是魚,你肯定也不會知道魚的感覺。”
莊子到底是做學問的`人,十分善于總結問題的癥結。他認為兩人爭論的焦點是,你問我怎么知道魚兒的快樂,這是你承認我了解魚的樂趣以后才會提出的問題。于是他告訴惠施:“那是因為我在橋上的心情很高興,所以我就認為魚兒在水中也是很快樂的。”
這篇寓言是中國古代一場的辯論,帶有濃厚的哲學意味。
惠施的觀點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莊子的觀點則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古代寓言故事 16
山羊與綿羊
一頭黑山羊長大了,額寬、眼大、角長而彎,加上頷下一把漂亮的須髯,往部落里走一遭,兩耳灌滿贊譽:“嘖,嘖,真帥!”“瞧,瞧,那把紳士胡,我打包票,絕對有學問。”“唉,一表羊才呀!”
帶了兩耳朵的舒服感,山羊覺得自己該是頭有學問的羊,它也就輕飄飄地蕩來蕩去,蕩到了綿羊群中。
見到一頭頭身體豐滿,體毛綿密的綿羊乖順地配合剪毛工人,山羊感慨:“都什么世紀了,還有奴才!一身子云樣的好毛,叫交就交。奴才呀!”
“眼睛四處掃描也不賴,只是,得看看自家腳邊!否則,你永遠看不見盯著你的'肉的刀子!”
一只綿羊回答它。
古代寓言故事 17
烏戒
烏于禽甚黠,伺人音色小異,輒去不留,非彈射所能得也。關中民狃(niǔ,習慣)烏黠,以為物無不以其黠見得(用以它的狡猾無法識別的辦法),則之野, 設餅食楮(chǔ,紙錢)錢哭冢間,若祭者然。哭竟,裂錢(撒錢)棄餅而去。烏則爭下啄,啄且盡,哭者已立他冢,裂錢棄餅如初。烏雖黠,不疑其誘也,益鳴 搏爭食。至三四,皆飛從之,益狎。迫(近)于網,因舉(張網)而獲焉。
今夫世之人,自謂智足以周身(保全自身),而不知禍藏于所伏(潛藏)者,幾何其不見賣于哭者哉!
譯文大致是這樣的。烏鴉是鳥之中很狡猾的,惕查人的聲音動態的微小變化,就飛走不做停留,不是(用)飛彈射擊所能捕獲到的。關中的老百姓摸透了烏鴉狡猾 的性格,用它的狡猾無法識別的'辦法,就是前往野外,弄些餅類食物和紙錢到墳間哭號,如同祭祀的人一樣。哭完,撒下紙錢留下祭餅然后離去。烏鴉就爭著飛下來 啄食,(這里)就要吃完了,哭號的人已經站在另一處墳上,像開始一樣撒下紙錢留下祭餅。烏鴉雖然狡猾,不會懷疑這是引誘,更加鳴叫爭斗搶食。到(這樣重 復)三四次(后),都飛來跟著他,越來越(與這人)接近。接近捕網時,于是張網就捕獲了它們。
如今的世人,自我感覺憑自己的智慧足以保全自身,卻不知道危機四伏,他們差不多都看不見會被(這樣的)哭號者所出賣啊!
人生處處有陷阱,有暗藏的羅網,有潛在的暗流,人們往往被誘惑、欺騙而不自知,還欣欣然癡迷于自己的聰明。當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時,后悔晚矣!人們 被欺騙,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陶醉其中,不知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當明白自己危險時,已經毫無辦法,只有聽天由命、自認倒霉的份。再聰明的人也怕被別人 死死盯住,一張張網,一個個局,在不知不覺中讓你深陷其中。所以做人需要大智慧、大格局,才能在紛繁的矛盾中,保全自己,使自己不受到傷害。千萬不能自認 自己聰明、狡猾,而被人引誘、利用,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陷阱:貪婪、大意、輕信,或許烏鴉的悲劇,就在于把這三個占全了。因貪吃而大意,因大意而輕信。被人挖個坑,自己高興地往里跳。
這篇寓言與莊子的《庖丁解牛》可互為參照,讓我們從正反兩方面獲得人生的教訓和經驗。
古代寓言故事 18
彌子瑕失寵
昔者彌子瑕有寵于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把腳砍掉)。彌子瑕母病,人間(從小路)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 之故,忘其犯刖罪。”異日,與君游于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不吃完),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不滿足自己的口味)。”及彌子色衰愛弛 (弛,衰退。姿色衰老,不被寵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余桃。”
故彌子之行未變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后獲罪者,愛憎之變也。故有愛於主,則知當而加親;見憎於主,則罪當而加疏。故諫說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后說之矣。
譯文大致是這樣的。從前彌子瑕被衛國君主寵愛。按照衛國的法律,偷駕君車的人要判斷足的罪。彌子瑕的母親病了,有人知道這件事,就連夜通知他,彌子瑕就 詐稱君主的命令駕著車子出去了。君主聽到這件事反而贊美他說:“多孝順啊,為了母親的病竟愿犯下斷足的懲罰!”彌子瑕和衛君到果園去玩,彌子瑕吃到一個甜 桃子,沒吃完就獻給衛君。衛君說:“真愛我啊,自己不吃卻想著我!”等到彌子瑕容色衰退,衛君對他的寵愛也疏淡了,后來得罪了衛君。衛君說:“這個人曾經 詐稱我的命令駕我的車,還曾經把咬剩下的桃子給我吃。”彌子瑕的德行和當初一樣沒有改變,以前所以被認為孝順而后來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衛君對他的愛憎有 了極大的改變。所以說,被君主寵愛時就認為他聰明能干,愈加親近。被君主憎惡了,就認為他罪有應得,就愈加疏遠。因此,勸諫游說的人,不能不調查君主的愛 憎態度之后再游說他。
彌子瑕本是將軍,為衛國這個重口味國君的男寵。年輕時長得應該玉樹臨風,或許與“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的賈寶玉有一比。
年輕時,美姿容,受恩寵;所以做違規違法的事情,也被衛王認為是懂事、可愛。私駕衛王馬車,本應受斷足之刑,但衛王因為喜歡他,而被稱贊為孝子。年輕 時,吃桃子吃到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送給衛王,不僅沒有收到責怪,還得到“你忍著饞勁把可口的蜜桃讓給我吃,這真是愛我啊”這樣的贊譽。
但衛王喜歡的是年輕貌美的彌子瑕,而不喜歡人老珠黃的彌子瑕,那么,問題來了。“色衰愛弛”是最經典的概括。等到彌子瑕年老的時候,再得罪衛王時,這些 曾經令衛王稱贊的事情,就成了衛王討厭、討伐的事情,成了他年輕時就不地道的罪證。原因是因彌子瑕“色衰愛弛”,衛王不再喜歡他了。
這個寓言,本來要說明的問題是,勸諫游說的人,先要搞清楚君主的愛憎,找到突破口,以便勸諫游說成功。
這個寓言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故事中的衛靈公則完全是以個人好惡、特殊愛好來判斷是非,沒有從實際出發,而是從主觀出發,肯定會禍國殃民。
這則寓言和《人有亡鈇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代寓言故事 19
伯愁和千里馬
伯愁是伯樂幼年時的好朋友。成人后,以磨面為生,本小利薄,小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整天愁眉苦臉,像根秋絲瓜。
這天,他從城里回來,卻一反常態,笑逐顏開。
老伴驚詫地問:“你揀到寶貝啦,今天這么快樂?”伯愁說:“我在城里碰到伯樂啦,他答應送我一匹千里馬!你算算,千里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天能磨多少面?往后,我們的日子不用愁了!” 老伴也聽別人說過,伯樂善識千里馬。丈夫這么說,她心里也挺快樂。
第二天一大早,伯愁就把家里那匹拉磨的黑馬牽到城里去。中午,騎著一匹渾身像錦緞裹著似的棗紅馬回來了。他高快樂興地對老伴說:“看見沒有?這是匹千里追風赤兔馬!我騎著它從城里回來,百把里路,不到一個時辰就到家了!”
驚奇的.是,這匹赤兔馬拉起磨來,并不比原來那匹黑馬快多少,伯愁的日子還是不好過。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臉上又堆滿了愁云。
“唉!世人都說伯樂善識千里馬,我看他是徒有虛名而已!”伯愁長吁短嘆地說。
不久,從城里回來的人說,伯樂在馬市上又發覺了一匹千里烏騅馬。這匹烏騅馬,很像伯愁家原來那匹拉磨的黑馬。
伯愁聽了,一個勁地搖頭:“笑話!笑話!”
古代寓言故事 20
先見之明
一次,蔡京請張進士教孫子讀書。張進士布館后,既不教讀書,又不教寫文章,只是教孩子們學跑步。
起初孩子們貪玩還照著去做,可幾天下來就不耐煩了,便向老師請求學功課。
張進士搖頭說:“不必了,還是繼續練跑步吧!”
孩子們問:“為什么?”
張進士說:“你的祖父、父親都是又奸詐,又驕奢,把老百姓害苦了,百姓總有一天要找他們來算賬。你們是孩子,沒有過錯,要是跑得快,也許還能保住性命。此外,可沒有別的辦法了。”
【古代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寓言故事09-06
古代寓言故事07-24
古代寓言故事03-07
古代時期寓言故事09-23
古代寓言故事(精選10篇)05-23
古代寓言故事15篇12-14
古代寓言故事《以德報怨》09-23
古代寓言故事(15篇)02-17
經典古代寓言故事:割席斷交10-30
古代寓言故事:果斷的班超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