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愛國人物故事(通用20篇)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愛國故事千古流頌。不論巾幗須眉,只為了心中那個偉大的祖國,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不懼艱險,始終堅持自身理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代愛國人物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
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為蒙古族當權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常常發生武裝沖突,雙方的關系疏遠了,傳統的貿易往來也停止了。這樣,明朝不安寧,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內地的產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響。
后來,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從明朝的統一管理,蒙漢關系改善了。俺答去世之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權,更是堅持與明朝的友好關系。在三娘子的促進下,蒙漢的互市貿易又恢復了。每當大集的時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購買和換取內地的絲綢、茶葉和各種生活用品,他們的.皮毛等產品也是漢族商人喜歡要的。場面十分熱鬧。三娘子經常親自騎馬到集市上巡視,發現有糾紛的,都秉公處理,尤其注意保護漢族商人的利益。她還主動到宣化城,拜訪明朝官員,交流情況,關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為忠順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貴族想用武力侵擾內地,三娘子總是堅決反對,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權時期,為蒙漢友誼做了許多好事,使雙方好多年沒動干戈,促進了民族團結。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2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時,他曾率領兵士保衛京城臨安。臨安失守后,他轉移到南方,與各將領抵抗敵人,保衛國家。后來兵敗被俘,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終于壯烈犧牲。
文天祥的時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時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軍攻打南宋,臨安危在旦夕。文天祥雖然是個文官,但他認為自己既然是國家的一分子,就應當負起保衛祖國的責任。1275年,他毅然變賣了家產,招兵買馬,購買軍糧。百姓紛紛響應,加入他的抗敵隊伍。
由于元軍勢力強大,文天祥和其他將領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臨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軍講和,元軍將領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脅要把他殺死。文天祥說道:“國家存在,我也存在;國家滅亡,我也滅亡。你們就是把刀、鋸、油鍋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軍將領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扣留起來,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個船夫的協助,乘機逃脫。他歷經許多艱險,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組織抗元救國隊伍,還打了幾次勝仗,收復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戰役中,被元軍俘虜了。元軍主帥勸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絕。1279年,元軍消滅了南宋的殘余部隊。文天祥知道國家滅亡了,傷心欲絕,于是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他以死報國的決心。這首詩的最后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來,有哪一個人不會死去呢?死要死得有價值,讓我們把紅心留在史冊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關在地牢里。元朝統治者勸文天祥說:“只要你投降,為我們出力,我們就讓你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不管他們怎樣威迫利誘,也無法動搖文天祥盡忠報國的決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盡了折磨。1283年,元朝統治者知道無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殺了。文天祥臨死時,朝南方拜了幾拜,沉痛地說:“我報答國家的機會,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熱愛自己的國家,寧死不屈,以身殉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他的光輝事跡和偉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3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就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之后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干,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明白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后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么也不帶給。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就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最后成功地修筑了京張鐵路。這就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4
東漢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激戰。兩軍實力相差懸殊,袁軍數倍于曹軍,曹操部將大多認為袁軍不可戰勝。但曹操最終以少勝多,大敗袁軍。袁紹棄軍逃跑,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兵藏被曹軍繳獲。
在清點戰利品時,曹操的一名心腹發現許多書信。這名心腹拆開其中一封,看了幾眼,立刻臉色大變。他把所有書信收齊封好,然后抱著信件去向曹操匯報:“主公,這些都是袁紹與人來往的.密函!”曹操接過信件,拆開看過幾封后,對心腹說:“你去把這些信都燒了吧。”“燒掉?主公,您不該照著書信把這些叛徒全部抓起來嗎?”心腹驚疑道。曹操搖搖頭:“當初,袁紹兵力遠勝于我,連我自己都覺得不能自保,更何況是他們。與袁紹勾結只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啊。”
原來,這些信件都是在許都的官員和曹操軍中部將寫給袁紹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誠之語。曹操命人當眾把信件全部焚燒。那些私通袁紹的部將,原本驚慌不定,見曹操此舉,慚愧不已,同時也愈加感激,軍中士氣更盛。
曹操趁勢進擊,冀州各郡紛紛獻城投降。曹操實力大為增強,為此后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5
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十二歲就有了功名,少年時便名冠一時,很受當地人們的尊重。
有一天,鎮上一位老紳士病故,喪主特派家人去請少年湯顯祖寫祭文。可偏偏另一個村子里有一位老農做壽,其子女也來請他去寫壽聯。顯祖一想,按理說,死者為大;可按情論,死者停靈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殯前寫畢就可,而做壽卻只能在當天宴賓客時使用,何況眼下壽星家生活艱難,拿不出什么潤筆費,我小小年紀,不可勢利。就回答那家喪主,他遲一天到,肯定誤不了事的.。說完,湯顯祖先去了壽星家把壽聯寫完,這才連夜往鎮上趕。
再說鎮上那家,因為家產富有,來吊唁的親朋眾多。其中一位遠親狂生,自恃有些文才,聽說要等個什么湯顯祖來寫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區區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筆墨伺候,鋪開宣紙,洋洋灑灑,直寫到次日天明。
正自鳴得意呢,湯顯祖來了。狂生沒料到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當地好事的就慫恿湯顯祖也寫一篇。湯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矯揉造作,全無真意,心中很不以為然。也是年輕氣盛,便不客氣,只見他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幾乎是一氣呵成,驚得眾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見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風。
狂生拿起自己熬一夜心血寫成的東西,請湯顯祖評點。滿以為湯多少會夸贊幾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湯顯祖只是在結尾空白處寫了一句曲詞:“他去也,怎把心兒放。”狂生起先以為湯顯祖是補充去世人心態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細一琢磨,才悟出原來人家寫的是一字謎,這一字就是對他文章的評價,那臉刷地就紅了,心想,幸虧沒求人家說出來……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6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臺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于敵的明軍前往阻擊。
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臺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臺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
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余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臺(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臺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墻,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臺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
史稱臺州大捷,亦稱臺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并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余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后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后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戚繼光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7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在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8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為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非常深,感情非常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說話了。
后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為他的部下。當時的'節度使大致相當于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借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的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
郭子儀此舉,讓李光弼產生了更大的誤會,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不會放過他了。于是他橫下一條心來,找到郭子儀說:“今后不管怎么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
郭子儀聽后,非常是詫異,忙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說:“國家危急,我們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李光弼見郭子儀心胸如此坦蕩,便帶隊請戰。此后,將帥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9
霍去病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武帝衛皇后的姐姐少兒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朝的大將軍。西漢初年,北方匈奴屢為邊患。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元朔6年(前123),年僅18歲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衛青出征。他率領800騎兵長途奔襲,斬獲匈奴2000余人,戰功冠于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在元狩2年(前121),元狩4年(前119)與匈奴軍的戰斗中,霍去病顯露出杰出的軍事才能,共斬俘匈奴10萬余人。漢武帝很喜歡這個名將,曾下令給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著后人。
元狩6年(前117),年僅24歲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將來的陵墓茂陵旁邊為他修建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0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就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最后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就是,茅以升沒有理解聘請,而就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就是沒有祖國的,就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就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就是科學家就是有祖國的。我就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此刻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就是茅以升設計并主持建造的。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1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2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占滿洲,腐 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后,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 書,在血 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 ,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里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后,他堅持把血 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3
清朝的康熙皇帝親政的時候,還不到20歲,卻遇到了很多麻煩事。當時有個叫吳三桂的漢軍首領,因為為清朝奪取全國立了大功,被封為平西王,勢力越來越大,后來又野心勃勃,以西南為基地發兵謀反,要與清朝爭奪天下。他的軍隊人多,又得到了其他地方的支持,氣勢洶洶。當時清朝剛剛穩定下來,對吳三桂作戰,兵力、財力有很多困難。有的大臣就勸康熙皇帝不要派兵鎮壓,而是議和為上,實在不行,就把長江以南的地區讓給吳三桂,實行南北分治。如果真那樣,就又要出現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了。
康熙皇帝堅決不同意。他說,不管有多大難處,也要派兵平定叛亂,南北分治是絕對不許可的。于是,他親自調集各種軍隊,和吳三桂叛軍較量,又采取各種手段分化瓦解,孤立首要,終于扭轉了被動局面,頂住了叛軍的大規模進攻,繼而開始反攻。
吳三桂沒想到年輕的小皇帝這么果斷堅決,而且他自己又是名聲極壞的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仗越打越糟,最后自己先病死了,叛亂也被平定了。事實證明,康熙皇帝順應歷史潮流和民心,堅決維護國家統一,是完全正確的。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4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國的殖民主義者和投機商人,紛紛向我國走私毒品鴉片。他們的目的,一是用鴉片換取白銀,掠奪我國的財富;二是用毒品殘害中國人的身體,便于他們侵略。當時,很多正直的官員看透了英國人的險惡目的,堅決主張查禁鴉片。
林則徐的態度最堅決。他說:再不禁煙,我國就不會有白銀當軍餉,就不會有強壯的'士兵抵抗侵略了。為了國家的尊嚴,必須禁煙。皇帝就讓他去廣州查禁鴉片。
林則徐到了廣州,命令外國商人把全部鴉片繳出來并保證不再私運鴉片到中國來,否則給予嚴懲。有些外國商人照辦了,可英國商人不肯繳,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還策劃陰謀,企圖頑抗。林則徐當機立斷,堅決行使主權,中斷與英方的貿易并不再供應食物和水。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繳出了鴉片。
1839年6月3日這一天,林則徐親自到虎門海灘,主持銷毀害人的毒品鴉片。他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5
蘇武是漢朝時候的一位官員。有一年,他作為漢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里辦事。不料,匈奴人違背諾言,不放蘇武返回漢鑰,扣留了他,還勸他投降。蘇武嚴辭拒絕,說:“我奉國家命令出使匈奴,喪失氣節就是污辱了使命,丟大漢朝的臉。我如果那樣,還有什么臉見人!”匈奴人用刀威脅他,他索性把脖子伸過去,寧死不從。
匈奴人把他放進地窖,不給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頑強地活著。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遙遠的北海(今貝加爾湖),叫他放羊,說不投降就讓他在那里待一輩子。蘇武沒有忘記自己是漢朝的使臣,代表著國家。他堅決不做有辱國格的事,寧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挨餓,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么。而且,那根代表漢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節”(一根長棍,上面掛著穗子),他一直放在身邊,放羊的時候也拿在手中。天長日久,“使節”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緊握不放。
蘇武在匈奴度過了19個年頭,始終沒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漢朝。他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受到人們的尊敬。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6
在上古時期的周朝,統治者把全國分成許多小國,由他們的子弟和功臣去治理,叫諸侯國。在當時的條件下,這種辦法對發展經濟、穩定社會是起過作用的。但是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諸侯國獨自為政,不聽中央的命令,相互之間又不斷打仗爭奪,使全國陷入分裂和動亂的狀態。這就是歷史上的'春秋和戰國時期。到戰國后期,人民都希望把全國統一起來。
公元前221年,秦國國君贏政經過10年征戰,消滅了其他6國,建立了秦朝。他就是秦始皇。怎樣進行管理呢?有的大臣提出,還應該像周朝那樣分封諸侯。一個叫李斯的大臣堅決反對,說應該實行郡縣制,由中央統一管理,才不致于造成混亂和分裂。秦始皇支持李斯的意見,說:“過去戰爭不斷,百姓受苦,就是因為全國分裂、各自為政、不尊天子造成的。如果我再分封,不是等于給自己樹立敵人嗎?想要安寧就難了。”
于是,秦始皇決定把全國分為36個郡,郡下設縣,郡縣官員由中央任命。他又下令制定統一的法令,使用全國一致的文字、車輛,開通首都到各地的驛道,做到暢行無阻;對長度、重量、容量也做了統一的標準。他還親自到各地巡視,宣傳統一的意義和功德。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全國統一的辦法,后來被歷代統治者所繼承。在中華大一統的事業中,秦始皇是有偉大功績的。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7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今往來歷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為捍衛祖國的尊嚴,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鞠躬盡瘁,舍生忘死。愛國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今往來歷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為捍衛祖國的尊嚴,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鞠躬盡瘁,舍生忘死。愛國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下面就帶來幾則著名的.愛國故事,歡迎閱讀。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于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等地,并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于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8
湯顯祖寫《牡丹亭》入了迷,飯不吃,覺不睡。有一次,湯夫人問他餓不餓?他說:“我整天都同杜麗娘、柳夢梅、春香打交道,哪里還覺得餓!”
一天中午給他送飯,書房里競空無一人,急忙派人四處尋找,也毫無影蹤,后來忽然發現柴房里隱隱傳來痛哭聲,夫人進去一看,正是他掩面悲慟。 原來(《牡丹亭》寫到(《憶女》一場,春香陪老夫人到后花園祭奠死去三年的杜麗娘,悲從中來,低頭看見自己身上的.羅裙,恰是麗娘生前穿過的,物在人亡,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他說:“我正寫到,‘賞春香還你舊尼裙’一句,好像自己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發于中,忍不住就哭出聲來了!” 湯夫人把他從柴堆上拉起來,又是埋怨又是關切地說:‘快回去吃飯,你這個人呢,就是不知道愛惜自己。“直到這時,他才發覺肚子咕咕作響了。
由于湯顯祖全身心地投入創作活動,使《牡丹亭》一問世就轟動了當時的文壇,”家傳戶誦,幾令《西廂記》減價。“搬上舞臺后更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19
為國捐軀,不只是在戰場上才有。那些為使祖國富強起來和惡勢力斗爭的義士,同樣表現了視死如歸的精神。清朝末年,發生過一次不成功的改革運動,叫戊戌變法。譚嗣同等六君子就是為變法而死的義士。
譚嗣同從小就痛恨外國勢力侵略中國,決心為祖國富強而奮斗。他和康有為等人提出變法的.主張,卻遭到了封建頑固派的激烈反對。譚嗣同看出變法的艱難,對朋友們說:“就是殺身滅族,我也不會改變主張。中國只有鬧到新舊兩黨流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國了。”
1898年,光緒皇帝決定變法,譚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發動了政變,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等人逃走了。譚嗣同沒有跑,他說:“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血而成功的。現在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而流血,這是國家不能強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從我開始吧!”
譚嗣同被捕以后,毫無懼色,在監獄中寫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被押到刑場受刑前,大聲喊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笑迎死亡的義士,心里裝著祖國。他自動走向死亡,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價值。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 篇20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是在舊中國,很長時間,長江上的航運卻被外國人壟斷了。江上來來往往的都是英、法、美、日等國的輪船。中國人沒有自己的航運事業,受了許多窩囊氣。四川合川人盧作孚愛國心切,決心創辦中國民族的航運業。他四處籌集資金,冒險用8000元作抵押,買回一支價值3萬元的小火輪,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運公司。那一年,“民生”號輪船滿載乘客,駛出了重慶碼頭,中國人開始有了自己的內河航運業。
后來,民生公司又向長江中下游發展,和外國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有的外國公司用大幅度降價的辦法,依仗船多、設備新等優勢,想擠垮民生公司。盧作孚毫不示弱,宣布民生公司的甲級船員一律由中國人擔任,同時加強管理,對旅客不論窮富一視同仁,服務熱情周到,還禁止船員收小費。這樣,民生公司靠優質服務和民族自信心贏得了旅客的'信任。許多乘客寧肯推遲日期,也不乘坐外國輪船,只等上中國的輪船。在那個年月,這對于增強民族精神和抵御外國侵略,有多么大的意義呀!
和范旭東、盧作孚一樣,還有不少愛國實業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開創了中國近代的工商業,為富強祖國、振興中華立了大功。人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1-09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3-06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6-24
(熱)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7-01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精】07-02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優選】07-03
(推薦)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7-18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薦)07-22
古代人物的愛國故事09-23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熱)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