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精選30篇)
名人故事就是名人的曾經做過的事情,他的故事。也就是他個人的歷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故事 篇1
左宗棠布衣時,林則徐已聞其名。1849年,林則徐途經湖南,遍尋左宗棠不得,后終于在湖上得見。左宗棠也早慕林則徐大名,急于相見,慌忙之間落入水中。左宗棠爬上林船后,要行拜謁之禮,林忙阻攔道:“落湯雞了,還做什么禮節,快去更衣。”
兩人相談達旦。林則徐嘆道:“他日竟吾志者,其惟君乎!”臨別,林即于舟中手書一聯贈左,聯云:“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左極感之,晚年猶懸此聯于齋壁。
名人故事 篇2
董仲舒,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出生于公元前179年,西漢政治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創始人。“三年不窺園”是說他少年時候專心學習、目不他視的故事。
董仲舒自幼喜歡讀書,讀起來十分刻苦。他出生在書香門第,常有客至家。客人聽說他學習刻苦,都很喜歡他,茶余飯后,每每把他叫出問來問去。時間一久,董仲舒感到絮煩,便在后院收拾出一間書房,獨自搬進去居住。
董仲舒搬人后院,因離前院客廳較遠,客人也就很少去打擾他。幽靜的環境,使他學習更加專心致志。他給自己規定,除了推不掉的禮節事宜,決不走出后院一步。他家后院和一個大花園相鄰,從窗內就可以看到園內的百花盛開,隔著墻就可以聽到園中的鳥叫,出角門一步,就能跨人園內散心。但是這些,都沒有使他動心;不要說去花園游覽,就連隔窗看一眼也不曾有過。父親知道后,感到這孩子很有志氣,從心眼里高興。
有一天,一位叫安溪的朋友來家做客,當問到董仲舒的情況時,其父回答說:“搬到后院讀書去了。”
安溪道:“你后院和花園相鄰,每日花香鳥語,景致迷人,不分散精力嗎?”
董父說:“不,他連隔窗看一眼也不看!”
安溪覺得好奇,也有些不信,便要求單獨去后院看看。董父覺得,客人有如此要求,不便拒絕,就同意了。
安溪來到后院,躡手躡腳地來到書房窗下,見董仲舒正在桌前專心讀書。安溪故意在窗外來回走動,且腳步很重,而董仲舒卻無動于衷。過了一會兒,安溪又故意咳嗽了兩聲,董仲舒還是充耳不聞。就這樣,安溪在窗外足足呆了兩個時辰,而董仲舒對窗外竟連眼皮也沒抬。
安溪心中感動,不忍心進屋,便回到前院,對董父說:“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竟然如此專心用功,實在是少見啊!”
從此,安溪每年都要來訪一兩次,而每次來訪,都要到后院去看一看;他每次去后院,都不進屋打攪,使董仲舒從沒發現過他。
一晃三年過去,安溪再次來到董家,對董父說:“今天我可要見見仲舒了,你也要和我一塊去!”董父被友人的關心所感動,便和他徑直來到董仲舒的書房,對兒子說:“仲舒,休息會兒吧,快來見過安叔叔!”
董仲舒聞言,慌忙起來見禮。
安溪笑著問道:“賢侄,你幾年沒見到我了?”
仲舒答道:“您大概三年沒來了吧。”
他的父親插言說:“其實,你安叔叔每年都要來一兩次的,但從來不忍心打攪你讀書,才沒叫你啊!”
董仲舒聽了,急忙來到安溪跟前,表示歉意說:“謝謝安叔叔的.關心!也請叔叔原諒小侄的無禮。”
安溪問道:“賢侄三年來果真沒去過花園嗎?”
董仲舒道:“小侄只知道有書,不知道外有花園。”
安溪說:“賢侄果然有志,叔叔沒有其他貴重的東西送給你,今天給你帶來一部書,算對你‘三年不窺園’的獎勵,不知你是否喜歡?”
董仲舒接過一個紅包,打開一看,是部《春秋》,高興得跳了起來說:“幾年來想讀此書而未找到,今日終于如愿以償了,多謝安叔叔!”
從此,董仲舒“三年不窺園”的事便傳開了。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即位,下令在全國各地召集“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董仲舒以其才華出眾,第一個受到接見,并在武帝的當面策問中,第一次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理論,深得武帝歡心,隨之重用,讓其出為江都相。其后,他以《春秋》治國,推行“三綱”“五常”,為鞏固封建皇帝的中央統治地位創立了理論根據。也就是從這個時期起,中央集權的封建思想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延續了長達兩千多年。
名人故事 篇3
19世紀,在英國的名門公立學校--哈羅學校,常常會出現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個強悍的高個子男生,攔在一個新生的面前,頤指氣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來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斷然拒絕。高個子惱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領子,劈頭蓋腦地打起來,嘴里還罵罵咧咧:"你這小子,為了讓你聰明點,我得好好開導你!"新生痛得齜牙咧嘴,卻并不肯乞憐告饒。
旁觀的學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個外表文弱的男生,看著這欺凌的一幕,眼里漸漸涌出了淚水,終于忍不住嚷起來:"你到底還要打他幾下才肯罷休!"
高個子朝那個又尖又細的抗議的聲音望去,一看也是個瘦弱的新生,就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問這個干嗎?"
那個新生用含淚的眼睛盯著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管你還要打幾下,讓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頭吧。"
高個子看著他的眼淚,聽到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從這以后,學校城反抗惡行暴力的聲音開始響亮,幫助弱者的.善舉也逐漸增多,兩個新生也成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毆打的少年,深感愛與善的可貴,后來成為英國頗負盛名的大政治家羅伯特.比爾;挺身而出,愿為陌生弱者分擔痛苦的,則是揚名全世界的大詩人拜倫。
人生途中,我們也需要像拜倫一樣,在別人只是畏懼地逃避,或幸災樂禍地觀看時,能夠拿出罕有的勇氣,為了善,為了愛,也為了啟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靈。
名人故事 篇4
李小龍(1940~1973年),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英文名Bruce/ Lee(布魯士·李),祖籍順德均安鎮上村。祖父李震彪武功超卓,青年時期受聘于佛山一家著名鏢局,舉家遷佛山定居。其父李海泉為著名粵劇武生,居住在佛山山紫村拱北里,抗日戰爭爆發后移居香港。母親何金棠,是歐亞混血人種。1940年,李海泉攜眷赴美國巡回演出時,于11月27日在美國舊金山三藩市積臣街醫院生下李小龍,翌年舉家返回香港。
名人故事 篇5
葉問 (1892年—1972年12月1日),佛山桑園葉族人。祖籍為羅村聯星潭頭村人,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佛山桑園居住。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為生,人稱之為找錢華)。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四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后,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華公逝世后,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鉆研拳技。
名人故事 篇6
黃飛鴻(1847—1924)是南海西樵祿舟村人,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后遇鐵橋三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并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后,飛鴻隨父于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麒英謝世,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
名人故事 篇7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長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別署天游化人,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清光緒年間進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廣東望族,世代為儒,以理學傳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并致力于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學偽經考》主要著作---《春秋董氏學》、《孔子改制考》、《日本變政考》、《大同書》、《歐洲十一國游記》、《廣藝舟雙楫》等。卒年七十。
名人故事 篇8
倫文敘(1467年-1513年),字伯疇,號迂岡。明朝南海縣黎涌人(該地現為廣東省佛山市瀾石鎮黎涌村)。生于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年,另有說1466年生),卒于明武宗正德八年。明朝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后授翰林院修撰。自幼家貧失學,靠父母以種菜、賣菜為生。他的父親倫顯,小時候也讀過書,只因生活貧困,未能走科舉之路,于是便把希望全部希望寄托在小文敘身上。倫文敘兩三歲時,父親便在勞動之余,用心地教他寫字、讀書,背唐詩、宋詞,年把時間,他就能流利地背出數十首詞,并練得一手好字,還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名人故事 篇9
梁儲(1451-1527年)字叔厚,號厚齋,別號郁洲居士,順德石[石肯]村巷口坊人(1952年劃歸南海縣)。戊戌會試第一名,傳臚二甲第一名,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進士,選庶吉士。由翰林編修累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贈太師,入參機務,一度出任臺閣首輔(丞相)謚“文康”御賜葬祭。生于景泰二年辛未七月十二戊申日子時,終嘉靖六年丁亥三月二十五日亥時壽七十七歲。 為官正派,敢于直諫。梁儲(1451-1527),字叔厚,號厚齋,別號郁洲居士。明景泰二年出生,順德石[石肯]村巷口坊人(1952年劃歸南海縣)。
名人故事 篇10
一百零二歲的張充和在美國仙逝,引起微信朋友圈里一片懷念。張家四姐妹曾被譽為“最后的閨秀”,無可奈何花落去,如今也都一一凋零了。
所謂“張家四姐妹”,即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她們出身乃安徽合肥的官宦世家,曾祖是晚清名臣張樹聲(淮軍二號人物)。祖父張華奎,光緒十五年進士,官至按察使。父親張冀牅,受西式思想影響,是民國期間開明教育家,在蘇州創辦樂益女中,倡導新式教育,與蔡元培先生也有交往。張家四姐妹可謂個個蘭心蕙質、才華橫溢。好像葉圣陶曾說過,誰娶了張家四姐妹,都會幸福一輩子。
后來四姐妹所嫁皆為名人:老大元和嫁給昆曲名角顧傳玠;老二允和嫁給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老三兆和嫁給文學家沈從文;老四充和則嫁給了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盡管四姐妹皆可被稱為“一代才女”,有的精詩詞格律,有的通曉英語文學,但要說傳統文化功力最深、才藝最廣而又最具藝術氣質的,倒還是小妹張充和。
張充和,三歲始讀唐詩,五歲起練書法,據說百歲高齡時還能每天寫字。她兒時長期隨祖母住在合肥老家,祖母學問很好,擅詩詞,所以張充和從小即受祖母的熏陶,遍讀《史記》《漢書》《詩經》等經典。至十六歲時,她才回到蘇州九如巷的父親家中,和三位姐姐一起生活。十多年前,我讀二姐張允和《最后的閨秀》一書,書中寫到那時小妹剛來,她們還常常笑話她,后來才發覺,小妹的詩詞國學,卻是她們中間最好的。十九歲張充和考北京大學,由于在私塾從來沒學過數學,結果算學考了零分,但國文卻考了滿分。后雖被破格錄取,但時任國文系主任的胡適卻對她說:“你的算學不大好,要好好補!”那時她心想:都考進來了,還補個啥呀?因當時學文科的進了大學就再不用學數學,胡先生那是在向我打官腔吧!
不過張充和在北大三年級時因病而休學,最終未能獲得北大的學位。然而當時的北大中文系名流薈萃,系主任胡適,還有著名教授像錢穆、馮友蘭、聞一多、劉文典等等,都是親自授課,使張充和在那一段的學習期間受益良多。抗戰時期,張充和隨沈從文一家輾轉西南,先后在昆明、重慶,于教育部屬下謀得一份編輯工作,又結識了朱自清、唐蘭、馬衡、梅貽琦、章士釗、沈尹默等前輩。當時,許多淪陷區的文化人士先后來到重慶,使重慶成為后方的一個文化中心。在重慶的文化界中,有不少詩人、書法家和畫家,文藝活動相當活躍。也就是在此期間,張充和與不少文化人有詩詞翰墨往還,并有幸向沈尹默先生請教書法。現在有許多介紹文章都直接把張充和說成是沈尹默的入室弟子,似乎在重慶時張充和正式拜了沈尹默為師,這好像不太確切。據張充和自己回憶說:“在重慶的.時候,飛機常常來轟炸。其實我一年看不到他(沈尹默)幾次,他就告訴我,你應該寫什么帖。我去沈尹默那兒,一共沒有多少次。他對我的影響,就是讓我把眼界放寬了。”
據說張充和第一次到沈尹默先生處,沈看了她的字后,評點其為“明人學晉人書”,后建議她多研習漢碑、墓志書法。我們今天看張充和的書法,無論楷書、隸書,還是章草今草,其用筆厚實,結體方峻,想必也是受到漢魏書法的滋養。她的字氣息靜穆,看似端莊秀逸,然不失古雅淳厚,人所謂“古色今香”,大致不差也。
上世紀四十年代,張充和還只是個二三十歲的女青年,工詩詞、擅書畫、通音律、能唱昆曲善吹玉笛,如此多才多藝,又加上她為人端莊大方,熱情開朗,因此在重慶文化界有著很好的人緣,深得長輩學者們的喜歡。與之詩詞書畫唱和的如沈尹默、章士釗、喬大壯、潘伯鷹、汪東等,皆一時之名流。譬如有一次章士釗給她的贈詩中就有“文姬流落干誰事,十八胡笳只自憐”之句,把她比作東漢末年的才女蔡文姬。但當時張充和對此“文姬流落”的比喻很不喜歡,此事只等到多年以后,張充和嫁給了傅漢思,并遠居美國,她才自我解嘲地說:還是章先生有遠見,他說對了。我嫁了老外,不就是嫁了“胡人”么?
張充和就是這樣的隨和大度。向她求書索畫,她總能讓人滿意而歸。不僅自己的書法,甚至收藏的名人尺牘或字畫,她也常常分送同好。五十年代末在美國,張充和曾有一段時期在加州大學圖書館工作,那時胡適恰在美國,也常去她那里寫字。所以張充和藏有不少胡適的墨跡手稿,但多少年來她也送出不少。最出名的是上海的黃裳,八十年代與張充和相見時,曾說起自己以前有過一張胡適的字,后來忍痛毀掉了。不料此語讓張充和動了惻隱之心,回美后就將自己珍藏的一幅胡適手跡《清江引》,加了幾句題跋,慨贈于黃裳。我認識一位南京的前輩編輯、作家張昌華先生,他也和張充和有過交往,張充和知道他喜歡民國文人,尤喜胡適書法,某年春節,便突然寄他一封郵件,張昌華打開一看,竟是半幅胡適的字!大喜過望之余,只見詩后有一段小跋:“這殘片是1956年12月9日適之先生在我家中寫的,因墨污所以丟在廢紙簍中,我揀起收藏已近五十年,今贈昌華聊勝于偽,充和。”
熟悉張充和先生的人,都知道她的心態好極,一切淡看。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這輩子就是玩。”不論是詩詞書畫還是昆曲,她說只要高興就行,瀟瀟灑灑過一生,完了就完了,并不要什么傳世。其實,做學問搞藝術,何嘗不也是如此?
名人故事 篇11
暑假里,我看了中外名人故事,讓我知道了許多名人間的故事。
這些的名人故事是從古代到現代的名人故事,里面還說了這些名人出生的地方,幾年幾月幾日出生到幾年幾月幾日去世。
這些當中有兩個我最喜歡,是大唐“詩仙”——李白和無私仁慈的修女——特里薩。
你們別看李白是位才子,其實小時候學習成績很差,天天逃學,直到有一次,李白又從課堂上逃課,出去玩,李白忽然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磨鐵棒,便問,老奶奶你干什么呀,磨繡花針啊!奶奶說,那什么時候磨成針呢,李白又問。老奶奶說“孩子,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呀!今天不行,還有明天呢!明天不行還有往后的日子呢!”李白聽后恍然大悟,天下書多,但是總有一天能看完。后來,李白認真讀書,成了一位大才子。
還有一個就是讓我倍分感動的修女——特里薩。她小時候就想當修女,去幫助那些窮苦的人,而這一件事她的哥哥、爸爸、媽媽知道后,就說:“你這樣就等于毀了你的'一生嗎”?而特里薩卻不顧家中的百般阻撓,意志堅決。她17歲那年,她加入了“洛雷托修女團”在洛雷托修道院學習。在大吉嶺山習期滿后,她就去了一個小山村子,那兒很骯臟,而她卻不在意,一心一意為著窮人,就是因為這樣的努力,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也有了圣女的稱號。
李白的故事讓我知道了只要你努力、認真就一定能有成就;而特里薩的故事讓我知道了要努力的幫助你身邊的人,也要幫助一些窮人,讓他們也能獲得溫暖。
名人故事 篇12
曾國藩20歲左右求學衡陽時,師從汪覺庵。同舍里有一個叫楊甫瑞的同窗,是當地有名的富家子弟。楊甫瑞依仗家里的權勢,平時十分驕橫,對于學業明顯比他優秀的'曾國藩,也是處處刁難。
一天,曾國藩坐在窗前,就著窗外的光線大聲朗讀《左傳》,讀得正專心,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吼道:“曾國藩,你把窗戶的光都擋住了,我怎么看書呀,還不趕緊挪開!”曾國藩停下來,側身一看,是自己床鋪對面的楊甫瑞。此時,楊甫瑞其實并未讀書,而且他的床靠著窗戶的另一側,也未完全遮住光線。曾國藩很生氣,想和他理論,但還是壓住了火氣,把凳子移到自己的床前,重新讀起來。
到了晚上,曾國藩繼續在燈下讀書,楊甫瑞又沖他喊叫:“白天不讀書,晚上玩勤奮,做樣子給別人看也要分個時候吧。你現在讀書,讓我們怎么睡覺?”曾國藩聽了,抬頭朝他笑了笑,默讀起來。
不久,曾國藩中試舉人,同窗都紛紛向他祝賀。可楊甫瑞卻大發雷霆,沖曾國藩嚷道:“這屋里的風水原是我的,你一來就奪走了。”一旁的同學非常反感,質問他:“曾國藩的書案不是你定的位置嗎,怎么現在又反咬一口?”楊甫瑞仍強詞奪理地說:“就是他奪了我的風水。”大家都紛紛指責楊甫瑞,倒是曾國藩過來勸解大家,不要為這點小事再與之爭論,大家頓時對曾國藩敬畏三分。
一個人立身處世,連點委屈都受不了,要想成功,自然不易。曾國藩以后仕途通達,成為晚清將帥之才,這跟他年輕時候就初露端倪的隱忍氣度,不能說沒有關系。
名人故事 篇13
不論是金錢、名譽、地位,世界上還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呢?
阿根廷最著名的高爾夫球手溫森贏得了世界冠軍之后,獲得了10萬美金。從頒獎臺上下來以后,他拿著寫有10萬美金的現金支票去停車場開自己那輛漂亮的跑車。但是,就在他將要開動車子的一剎那,一個中年女人突然攔住了他。
他以為又是一個索要簽名的崇拜者,便微笑著對女人說:您是要簽名嗎?他習慣性地拿出了簽字筆。但是,那女人卻說:不,溫森先生,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請您幫助。我的孩子患了白血病,必須有10萬美金才能挽救他的生命,請您救救我的孩子。
一向以善良著稱的溫森毫不猶豫地拿出支票交給了那個他連名字也不知道的女人,他說:這是10萬美金,快去救你的孩子!
女人遠去了,溫森像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比賽一樣輕松地開動了車子去參加晚宴。
就在他與朋友們一起享受著快樂夜晚的時候,兩位警察走到他的面前說:溫森先生,下午是否有一個女人向你索要了10萬美金?她是個騙子,經常編造說有一個患白血病的孩子急需治療騙取名人的金錢。請你去起訴她!
什么?你們是說并沒有一個患了白血病的孩子?溫森問。
是的,溫森先生。警察對他說。
溫森快慰地對警察說:謝謝你們告訴我這個消息,這是我今天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無獨有偶,中國的籃球明星姚明也說過一句同樣的話。當時正在美國籃球界叱咤風云的姚明與美國火箭隊續約五年,身價高達數千萬美元,而此時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行列。
有人問姚明:“現在你是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是真的捐還是作為一個形象代言人?”
姚明回答:“我已經簽過意向書了,一旦匹配成功的話,馬上就捐。”
“但是,如果你正在參加一場重要的比賽呢?”
姚明反問說:“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嗎?”
溫森和姚明的回答讓人警醒而尊敬。在溫森看來,沒有患白血病的孩子遠比10萬美金重要;在姚明看來,挽救一個生命遠比參加比賽重要。
是的,無論金錢還是名氣,還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嗎?世間還有什么比生命更讓人充滿敬畏?
名人故事 篇14
“我們老板真是夠辛苦的。這次去德國組裝展品,也沒有人幫忙,結果腳被展品砸傷了,一個人到醫院包扎了傷口……”
“這是什么?”看到媽媽手中拿著一管精美的牙膏狀的東西,我不禁問道。
“哦,這是老板從德國帶回來的護手霜。”“摔傷了怎么還買東西?”我感到很詫異。“是啊,老板現在還在床上躺著,什么時候我們要去看看他。”
我接過那管印著美麗花朵的護手霜,輕啟圓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悠悠地彌漫開來。我在香氣繚繞中,隱隱地透過鏡片仿佛看到了那個戴著金邊眼鏡、抿著嘴唇微笑的.長輩。好奇地,我翻開了這位企業家的簡歷。
奔跑!永不停歇!
堅定的步伐叩擊著跑道,在澄西中學校際長跑的校史上,他的成績,至今未被人超越。
當過團支部副書記,做過“赤腳醫生”;從小小的五金廠到耀順塑料機械有限公司,再到順成空氣處理設備有限公司,他一步一步,跑得穩,跑得好,從不間歇。
他在母校澄西中學設立了“張耀順獎學金”,向村公益事業捐款捐物,八十五畝生態園為員工提供綠色食品,生產淡季時安排員工外出旅游和培訓。
他說過:“誠信乃為人之本、經營之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非是一個誠字,我經常將寫有‘誠信’二字的書法作品送給朋友,同時勉勵自己要做誠信的人。”
偶爾,我和媽媽到廠里去,一見到我,他便笑吟吟地拿來一些水果、幾袋糖或是新穎的玩具,有時還拉著我看他的“珍藏”,娟秀的書法,大氣的潑墨水彩,精致的紅木書桌……
他是一個普通人,平平凡凡,本本真真。
他是一個名人,因為他永不停歇,心中有愛。
名人故事 篇15
933年,德國青年卜勞恩因發表了丑化希特勒的政治漫畫,被取消了創作資格。他找工作四處碰壁,只能借酒澆愁。那天,卜勞恩醉醺醺地回家,瞥見妻子正領著3歲的兒子在門口玩耍,忍不住嘟囔道:"沒一點正經事的家伙!"便進屋去呼呼大睡了。
醒來已是次日晌午,卜勞恩習慣性地拿起筆,補寫昨天的日記:5月6日,真是倒霉日,工作仍沒著落,錢卻花光了,往后還怎么過?他打算再出門去賒賬喝酒,無意間看見妻子替兒子寫的日記,忍不住打開來看:5月6日,爸爸談生意回來喝多了,他一定很辛苦。爸爸是個負責任的人,相信不久后,生活會越來越好!怎么會這樣,自己明明是因失意而醉酒,竟然成了為工作而操勞。卜勞恩好奇地翻看了以前的日記:5月1日,山姆大叔的'小提琴越拉越好,令人沉醉。到長大了,我可以請他教拉琴,真是妙不可言。
卜勞恩一驚,翻開自己的日記本:5月1日,該死的山姆,又在拉那把破提琴,真恨不得沖過去砸了它。
卜勞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無語。一會兒,妻子抱著兒子回來,邊走邊說:"雖然咱家暫時沒面包,但是有這筐土豆,照樣可以做出豐盛美味的午餐。"卜勞恩緩緩地起身,想去迎,卻邁不開步。
那之后,卜勞恩就像變了個人,白天做鉗工,晚上則偷偷堅持畫漫畫,后來他在《柏林畫報》發表了以自己和兒子故事為原型的連環畫《父與子》,贏得了全球讀者的喜愛。其實,生活不會拋棄任何人,只要你能從內心釋放出積極向上的能量!
名人故事 篇16
陸游是我國宋代杰出的愛國詩人。最近我學習了他的一的首詩——《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的大意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心痛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記把這好消息告訴我!
這首詩是陸游八十九歲高齡,重病在床時寫給兒子的決筆詩,也是遺囑。人死之后,本應無牽無掛了,但詩人偏偏“但悲不見九州同”。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他不悲;即將與家人永別,他也不悲;祖國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才是他心中唯一悲傷的事情。這其中既充滿對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對屈辱求和的南宋王朝的不滿和譴責。這種拳拳愛國之心,殷殷愛民之情,感天動地,催人淚下,又令人振奮。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朝。他所見所聞的都是祖國分裂、女真入侵帶給人民的災難和痛苦。因此,他念念不忘的就是祖國統一。他的一生寫了九千多首詩,篇篇都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最顯著的特色。
讀著陸游的詩,我想到了杜甫、辛棄疾、文天祥、吉鴻昌,想到了寧愿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想到了用筆吶喊的魯迅,想到了為祖國的.自由而戰斗的黃繼光、董存瑞,想到了為祖國爭光的奧運健兒,想到了為香港回歸而做出巨大貢獻的鄧小平爺爺……
正是這千千萬萬愛國人士,用他們深沉而熱烈的愛國激情,譜寫了一曲曲愛國的頌歌。
《示兒》是一首充滿了愛國主義思想的詩歌,它激勵著每一個讀者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和富強而努力奮斗!
初中水平
胸懷壯志身先死,
卻恨未能雪國恥。
不求千古傳芳名,
只盼北定中原日。
名人故事 篇17
廉頗,趙國人,這次太史公的評價是: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於諸侯。這個評價淡淡的、毫無感情可言,這是在介紹他時,順帶捎上的,還不能算是太史公的一些看法,我們看《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最后只有太史公對藺相如的一些評價、只字不言對廉頗的褒貶,我們也無法從書面得知太史公對這位良將的其他看法,我們可以推理一下。大家會有一個發現,太史公對廉頗藺相如那段將相和著墨特別多、還很詳細,接著發現太史公在寫這段的時候可能是含淚寫完的,為什么呢?因為他在寫將相和時,會想到他自己和李陵的故事,奧!對啊,這兩個故事多少還是有點相似的。太史公在寫藺相如時好像在寫自己一樣,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一個人的勇氣不在于敢于去死、而是在生不如死的環境下能活下來,這個是太史公對藺相如評價,多像他自己啊!在寫廉頗時,太史公懷著一種向往、一種對朋友的精神寄托的感情去描述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正是如此,朋友功過還是讓后世來評說吧。
在廉頗身上我們要學習些什么?這個才是對我們有營養的東西。
第一、要學習他的知錯就改,他和藺相如那點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家想想廉頗當時是什么地位、上卿,還是掌兵大將,真正的位高權重,人家都不怕因為負荊請罪而丟臉。再想想我們自己,只要犯了錯誤,第一件事想的就是推辭、嫁禍。芝麻點的錯誤,我們能扯到國家大事,最后推到領導人的身上,說他們領導無方,還自己在那意淫,看我多厲害,沒我事了吧,被我糊弄過去了吧,在別人看來你這個人太不行了,這種事你直接承認大家就原諒你了,你還找千百種理由,關鍵是你找就找吧,至少你的理由得說服你自己吧。還有一個壞處就是人家已經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別人問你就是想試探試探你這個人,結果你就上當了。所以我們犯了錯在沒有大的.損失下,我們能承認就承認,我們也不提倡啥錯都承認,在承認錯誤之前,你要權衡利弊,簡而言之就是,當你不承認錯誤所受到的傷害大于等于你承認錯誤所受到的傷害時,你就承認。我不是在教大家做偽君子,我的目的是讓大家多幾種保護自己的辦法,最多屬于利己不損人。
第二、要學習他的表現自己,“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個故事不敢保證大家都知道,我也不打算把這個故事完整的給大家呈現出來,盡量避免盲區。廉頗當時恐怕有六十多歲了,這個年齡在當時已經屬于很老很老的人了,我們想一下現在的六十多歲的老人,也就是我們爺爺輩的人,看看他們一頓飯能吃多少,你要說廉頗平時一頓能吃一斗米、十斤肉,那是打死我我都不信,但使者來了,人家廉頗硬生生的吃下去了,這就是潛力,大胃王的潛力,為了重新獲得君王重視,真拼!
第三、要學習他的適可而止,這一個故事簡要說一下,廉頗當時在外領兵,趙王想要排樂乘去代替廉頗,結果廉頗受夠了欺壓在半路截殺了樂乘,最后逃到魏國。適可而止?咋看出來的?廉頗當時在外領兵,依他的威望,想必他手下的那些兵將都是些只知有將、不知有君的主,他不會是受樂乘的欺壓,可能是受趙王或者平原君的欺壓,也只有這倆能欺壓廉頗了,以廉頗忠厚的表現,一定是受了不小的委屈,但他只是把樂乘殺了,意思是打狗給主人看,并沒有進一步逼宮或者殺了平原君,請相信廉頗有這個實力,如果他那么做了,他必定不溶于趙國,但他把樂乘殺了以后棄兵權逃到了魏國,趙王或平原君也沒把他怎么地,這就為以后可能重新得到重用有了可能。我們在平時做事時也是這樣,當上級無故欺壓我們,我們不能一味地忍受,但是也不能強烈報復他,我們要做的就是這種打狗給主人看,既向他表明了我們不是好欺負的,如果你再這樣下去,我不敢保證我不會把報復在你身上施加,又向他說明了我還是有能力的,不如拉攏我,我是能幫助你的,我比你那些手下要強得多。適可而止是有利于我們的,就算現在與我們無利,再把眼光拉長一點。
那有人問了,廉頗值得我們去學習,難道他沒有我們值得借鑒的地方嗎?當然有了。
第一、借鑒量力而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里面的故事不僅要學習,還要借鑒。后來使者說他吃是吃得多,但是拉的也多,史記說這是政敵運作讓使者這樣匯報給趙王的,我想說的是這有可能是實情,一個曾經東討西伐的將領,到老了是不大可能完全健康的,而且老人腸胃大多數不太好,廉頗為了表現出自己還可以繼續為國效力,又吃那么多,拉得多也在常理之中。有時候我們要在上級或者朋友面前表現自己一定不要超過自己所能承受的限度,不然不僅不會使我們得到想要的結果,有時還會起相反的作用。
第二、借鑒把心放平,后來為什么會有負荊請罪,那是因為開始廉頗看不起藺相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每個人不熟悉的人給予充分尊重,因為我們不熟悉他、不深入了解他,就從外在形象上給予定位,有時眼睛是會欺騙我們的。如果后來你曾經看不起的那個人草雞變鳳凰了,你想攀龍附鳳就相當困難了,所以對不熟悉的東西要一視同仁的給予尊重。
現在廉頗說完了,我還想說個有趣的話題,我在百度貼吧上經常看到別人討論如果長平之戰是廉頗對上白起是否還會同樣結局。后來在無事時,我也想過這個有趣的話題,要是長平之戰真的是廉頗對上白起,且無論誰勝誰負,那都將是中國軍事史上的奇觀,名將對名將,嘖嘖...想想都興奮,那我們來來看看誰勝誰負吧。
戰場上的事瞬息萬變,沒有真實發生過的,其最后結局都要可能,關鍵是我們要算出來這個可能誰占得多、誰占得少。
首先、廉頗對白起不會存在一邊倒的情況,名將實力都是差不多的,區別在于他們的側重點不一樣,關鍵是要看外在的環境與條件,兩個人在戰爭經驗上應該說差別不大,廉頗公元前285年開始獨自領兵作戰,白起是公元前294年開始領兵作戰,長平之戰是在公元前261年開始的,兩個人都有二十年以上領兵打仗的經驗,其經驗方面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單兵作戰能力,白起時代的秦國與列國作戰,只要不是白起領兵,其勝負參半,可見那個時候的秦兵并不像后來王翦時代的秦兵,不比其他國家的士兵更強。而戰國,有人說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趙國的軍隊比秦國的士兵強,我說句公道話,趙國是進行軍隊改革了,而且也變強了,但那是騎兵,長平之戰要是趙國騎兵參加的,廉頗會堅壁不出嗎?要知道騎兵的作用是野戰,廉頗會這么不會用兵嗎?所以長平之戰,趙國的也是步兵,而趙國的步兵可沒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所以在這方面沒啥差別。
第三、君主方面,既然我們都假設廉頗對陣白起了,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把這方面的變化給假設掉了。
第四、糧草方面,雙方都不是本土作戰,在這方面也沒有誰是優勢。
第五、白起善攻、廉頗善守,所以一個攻一個守,最后會平局,但是白起是不正義的戰爭發起者,久攻不下,士兵會出錯,而白起方面一出錯,廉頗雖然善守、其攻的方面也不弱,他必不會放棄機會,會出兵打秦軍,而秦軍一看趙兵出戰了,會調整過來,這樣就變成了野戰,而野戰白起是很強,但是廉頗同樣不弱,看他倆的簡歷,都沒有敗過,無法在這方面比較誰強誰弱。
兩個人在能比較的方面都不占優勢,不能比較的方面無法比較,所以除非他倆真的干一場,不然真的很難取勝負。
名人故事 篇18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名人故事 篇19
高爾基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在裁縫店里,小高爾基一邊干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板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板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板晚上睡著以后,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云層后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板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基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本厚厚的書,不由得怒氣沖沖地說:“看什么看,你把我的燈油都快用沒了!”老板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小高爾在背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里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并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伙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愿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饑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講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后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為蘇聯大文豪。
名人故事 篇20
汪應銓,字度齡,清代江蘇常熟人。康熙年間曾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但他卻因此氣死了一位嫁給他的姑娘。
原來,汪應銓中了狀元后,年紀已過了40歲,他的身材雖還不錯,但臉上滿臉麻子,皮膚又黑又粗,有虎背熊腰之態,無宋玉潘安之貌。而他卻偏偏想在京城娶一個小老婆。消息傳出之后,有一小家碧玉,姓陸,年方二八,容貌姣好,粗通文墨,聽說新中的.狀元要娶妻,她受那些小說、戲曲的影響,滿以為狀元都是翩翩美少年,這正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于是托人作媒,愿意嫁給汪狀元作小老婆。
新婚之夜,洞房花燭之下,陸小姐一見汪狀元的尊容,真是大失所望,懊喪不已。但因名份已定,木已成舟,只好自認命苦,徒嘆息而已。新婚之夜有鬧新房的習俗,汪狀元同學同事不少,勸酒的更多,這位狀元竟一點沒覺察到新娘的煩惱,猶自狂飲狂歡,結果一醉而睡,根本談不上去溫存新娘。新娘本已心中不快,又覺新郎不解風情,一味貪杯,心中痛苦更增幾分。到了半夜三更,新郎突然大吐大嘔,枕頭被套皆被污,穢氣彌漫,令人作嘔。新娘見此,心中痛苦萬分。輾轉反側,不能成寐,越想越氣憤,遂產生輕生念頭,而汪狀元仍酣聲大作。于是,這位陸家的碧玉,汪家的新娘,竟自縊而死,風流未試,情債已了。可憐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姐,竟被不解風情的汪狀元活活氣死了。時人聽了這一消息,曾作詩一首說:國色太嬌難作婿,狀元雖好卻非郎。
名人故事 篇21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而且廣招門生獎掖后進,運用著名的啟發談話啟迪青年智慧。每當人們贊嘆他的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被人們稱頌為"力學之父"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上,他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定理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于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見的比笛卡爾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只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揚名于世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謙虛地說自己"只學會了幾個音符"。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自己"真像小孩一樣的幼稚"。
法國化學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學成就時,他對慕基人之一。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歐文斯學院專門為他設立了有機化學的新教授職位,格拉斯大學選他為名譽博士,這許多榮譽絲毫沒有改變他的謙虛為人。
肖萊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稱他:"是世界上最謙虛的人。"
名人故事 篇22
2021年11月22日,第一次跨界出演的馮小剛憑六爺一角獲得臺灣金馬獎影帝。頒獎晚會上,導演管虎替他領獎時透露:馮小剛在其逼迫下,下午四點半才用手機發來獲獎感言。
接著他照本宣科道:"管虎導演臨行前,讓我一定寫一個獲獎感言,說萬一得了獎,我上臺總得代你說點什么。提前寫獲獎感言是件很奇怪的事兒,你可以在心里打個腹稿,但寫出來就變成了笑話;還有就是本來沒有期待,寫了心態就會有些變化,這種感覺很不好;但虎子苦苦相逼就斗膽寫了。說句得了便宜又賣乖的話,我應該拿最佳新人獎的,直接給我最佳男主角,往后就沒有進步空間了。要感謝評委們不問出身的肯定,我之前得到過一尊金馬,這次梅開二度再得一尊,剛好我姓馮,二馬馮,兩匹馬。"連線時,馮小剛又幽默地說:"對專業演員很抱歉,說一聲得罪了,以后不演了。"聞此,臺下又是一片笑聲。
這提前準備的獲獎感言,先是十分坦誠地說出寫的原因和寫時的心理感受;而就在聽眾剛剛進入其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他卻又祭出其慣有的.幽默詼諧,巧引"得了便宜又賣乖""梅開二度"等俗語后,再妙用拆字之法,以一種自我褒揚的方式,來表達對評委們的由衷感謝;而連線時,他仍然"得了便宜又賣乖",這自讓人滋生出倍感意外的驚訝和驚喜。
名人故事 篇23
他的第一本詩集印了1000冊,但很可惜,一本都沒賣掉,他只好把這些詩集全都送了人。當時,已功成名就的美國著名詩人郎費羅、洛威爾和霍姆斯等人,對這本小冊子根本不屑一顧,而大詩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丟進了火爐里,因為在他們眼中,一個木匠的兒子,根本就不配寫詩。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罵聲,像寒冬的北風一樣襲來,他的心頓時凍成了冰塊。就在他幾近絕望時,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詩人的回信,那人對他的詩集大加贊揚,并說:“我認為它是美國至今所能貢獻的最了不起的聰明才智的精華。”這真誠的夸獎和贊譽,使他猶如在瀕死的邊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從此堅定了自己寫詩的信念。多年后,他成為美國甚至全世界公認的偉大詩人,他惟一的詩集也成了美國乃至人類詩歌史上的經典。他就是華爾特·惠特曼,那部詩集的名字叫《草葉集》,而當年那位寫信對他予以贊美和鼓勵的詩人,乃是當時英國文壇的'名宿愛默生。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行走,受到別人的非議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千萬不能被批評的唾沫淹沒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鎖萌動的激情,因為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無邊無際,但總有一盞燈火能為你點燃,為你驅散心靈上的陰霾,給你溫暖,給你慰藉,給你信心和勇氣,哪怕,那僅僅是一點微光。
名人故事 篇24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名人?我就知道許多,比如笛卡爾、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狄更斯……今天,我想聊聊我喜歡的科學家——伽利略。
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薩城。他從小就才智過人。他酷愛畫畫,愛好音樂,老師們都十分喜歡他。他總是不停地思考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他還喜歡窮根究底。伽利略17歲那年考入了比薩大學的醫學院,可是在1595年,因為家庭貧困而不得不退學,而去當家庭教師。但他仍然在家堅持自學。1589年受聘為比薩大學的`講師,1592年到帕多瓦大學任教,1624年后,伽利略因宣傳“日心說”在羅馬宗教裁判所受審,并被判處終身監禁。
在伽利略的一生之中,還有一項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證明了自由落體定律。人們都認為:如果把兩件東西從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輕的后落地。可伽利略卻不這么認為。他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個試驗:他將一個小鐵球和一個比小鐵球重十倍的大鐵球,從塔上扔向地面,結果兩只球竟然同時落地。在樓下等待結果和譏笑伽利略的人都驚得目瞪口呆,發出了一陣陣的尖叫。
這個故事,我三歲就聽爸爸講,后來又自己獨立閱讀,直到現在。我從中懂得了,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付出的努力比別人都多得多。世界的規律無窮無盡,只要你細心觀察,總會有收獲。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大家只要從小開始努力,長大都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名人故事 篇25
開心明理,內養外濟
鄭板橋的曠世奇才被世人稱道,這得益于他一生勤奮讀書。然而他認為,讀書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開心明理,內有養而外有濟也”,能“用以養德行,壽考百歲期”。這是非常重要的養生方式。
有道是落筆養氣、讀書生神。讀書時,身心沉浸于書卷中,摒棄雜念,抱元守一,雖未刻意以治病健身為目的,而潛移默化中已然啟迪心智,慰籍心靈,進而能夠達到調和陰陽,修身養性、健腦益智、祛病延年的功效。
鄭板橋讀書,率性自主,不拘成規,舟車中、馬背上、被子底下都是他讀書的'場所,曾經“日與上人作西山游,夜則挑燈煮茗,聯吟竹屋,幾忘身處塵世,不似人海中也。”鄭板橋讀書還有著自己的主張,他認為讀書須有取舍,否則便“如破爛廚柜,臭油壞醬悉貯其中”。他還告誡弟弟要善于讀書,要“知書中有書,書外有書,則心空明而理圓湛”,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不能機械模仿,人云亦云。
翻開書本,他可以將人世的困苦煩惱暫時拋于腦后,在蕩滌心靈中不斷開闊胸襟。在他眼里,世間百態和人情冷暖,也是可讀之書,同樣能夠使他胸懷淡泊、坦蕩達觀、疏泄解郁、百病難侵。正如現在央視公益廣告中所說:“要過日子,也要放飛靈魂。閱讀,與后者有關。”的確,讀書不僅可以讓我們豐富知識,增長見聞,更有助于我們形成獨立的人格,開闊視野和胸襟。
名人故事 篇26
大家一定都很熟悉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然而,作為一個如此偉大的科學家,他有時并不明白。
牛頓小時候養過兩只貓,一只大,一只小。牛頓在門上開了兩個洞,一個大,一個小,以便讓貓自由進出。一天,他的鄰居看到他,對他說:“你為什么要開兩個洞?就一個大的。”
牛頓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對的,真的是太有才了!但是我想不出這么好的主意。
牛頓一生都是單身漢
英國天才科學家艾薩克米德多;牛頓(1642 1727)我從小就迷上了書和宇宙,沒有時間修剪頁邊距。往往領帶不系,吊襪帶不系,馬褲不扣。
他不修邊幅的行為讓他在愛情上受挫,從此沒有結過婚。
牛頓年輕的時候也談戀愛了。有一次,這位年輕的科學家熱情地向一個他認識的女孩求婚。一個女孩子被這么年輕的'書生所愛,自然感到幸運。牛頓輕輕地握著她的手,深情地看著這個美麗的女孩。她害羞地低下頭,兩團紅云在她臉頰上飛舞。然而,在這愛的時刻,牛頓的思緒突然跑到了另一個世界,充滿了符號和公式,完全忘記了身邊的戀人。他的手抓住他愛人的一根手指,誤認為是煙斗棍,塞進他的煙斗,導致女孩痛得大叫。牛頓跳出了數學的王國,知道自己犯了大錯,趕緊向她道歉說,親愛的,原諒我吧!我知道,這樣不行。看來我要單身一輩子了。牛頓的一生真正回應了他的話,他一生光棍。
名人故事 篇27
你看我像—座山峰嗎?我這個人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沒有—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們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頂的人!
有—次,愛因斯坦在—所大學演講,—位女生站起來問:“你被譽為科學界的巨人,你認為自己是巨人嗎?”
愛因斯坦微笑著說:“巨人并不是長的高大的人,大家看我如此瘦小,怎么能有巨人的形象呢?也許我看的`遠—些,那也只是因為我站的高—些而已!”
—個男生接著問:“您提到比別人站的高—些,我想起不久前您在阿爾卑斯山的高峰之巔曾和—位女士長談過—次。我不想問您談話的內容,只想知道站在山頂的那—刻,您有沒有意識到在科學史上自己也已站成—座山峰呢?”
愛因斯坦仔細的看了看發問的人,問:“你看我像—座山峰嗎?我這個人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沒有—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們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頂的人!”
說著,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行字:站在山頂,你并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
“最后我可以告訴大家—句話,這句話也是我在阿爾卑斯山絕頂之上對那位女士講的最后—句:‘任何—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從無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
臺下掌聲—片。當年在阿爾卑斯山聆聽愛因斯坦教誨的那位女士,正是居里夫人。
名人故事 篇28
王充小的時候,是個文靜的孩子。他不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追逐嬉戲,而是經常一個人坐著發呆。他的父親見他這樣呆板,完全沒有小孩子該有的生機與活力,很是生氣,就對他說:"你看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兒得多愉快呀,你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兒呢?"
王充低著頭說:"他們總是上樹逮鳥,要不就是捉蟬,盡傷害它們,我不喜歡。看它們多可憐呀!"
"那你想做些什么呀?"
"我想讀書寫字!"王充一反常態大聲回答。
父親聽了很高興,不久就送他進書館去讀書。書館里有一百多個學生,對于那些調皮或者完不成老師的背書任務的,都要被先生狠狠地用戒尺敲打手心。其余的同學幾乎都挨過打,唯獨王充是一個例外。他因為勤奮好學而倍受老師的喜歡。結果,同樣的時間和年齡,王充比其他同學學的'知識多了許多。有一次,老師給他講《論語》等兩部古書。講完以后的第二天,老師就讓他背誦,他背得既快又準。老師又驚又喜,問他:"別的學生都覺得這兩部書難背,你怎么這么快就背下來了?"
王充回答說:"您講一段,我就背一段。所以您講完,我也就背下來了。"
小小年紀的王充,竟能這般用心,老師不禁對他刮目相看。十五歲的時候,他就被推薦到了京城最高學府太學,當了一名"少年太學生"。
名人故事 篇29
拿破侖的“理想之星”
在拿破侖還是一個單純的小朋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的叔叔問拿破侖,將來長大想要做什么?拿破侖在聽叔叔這樣問他之后,馬上滔滔不絕地發表了心中構想已久的偉大抱負。小拿破侖從他立志從軍開始,一直說到想帶領法國的雄兵,席卷整個歐洲,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大帝國,并且讓自己成為這個大帝國的皇帝。
不料,叔叔聽完小拿破侖的抱負之后,當場大笑不已,指著小拿破侖的額頭,嘲諷道:“空想,你所說的`一切全都是空想!想當法國皇帝?那是不可能的!依我看,你長大之后,還是去當一個小說家,反倒更容易實現你的皇帝迷夢——”小拿破侖被叔叔這一陣搶白,非但沒有動怒,反而靜靜地走到窗前,指著遠處的天邊,認真地問道:“叔叔,你看得到那顆星星嗎?”
這時還是正午時分,拿破侖的叔叔詫異地走到窗前,茫然地答道:“什么星星?現在是中午,當然看不到啊!孩子,你該不會是瘋了吧?”再次面對叔叔的質疑,小拿破侖卻是依然鎮定而冷靜地說道:“就是那顆星星啊!我真的看得到,它依然高掛在天邊,不分日夜,一直為了我而閃爍著,那是屬于我的希望之星;只要它存在一天,我的夢想就永遠不會破滅——”
事實上,那顆希望之星從未高懸天際,它一直躲藏在拿破侖的內心深處,憑借內在希望之星的引導,終于使得拿破侖成為真正的法國皇帝。
名人故事 篇30
明朝的著名大臣李東陽從小就有神童的美譽。他四歲時就能寫一尺的楷體大字,還善于對對子。有一天,李東陽的`老師出了一個上聯:“硯向石邊見口。”這是拆字聯,將“硯”字拆為“石”和“見”。李東陽應聲對道:“笙從竹下生聲。”把“笙”字拆成“竹”和“生”,對得很是工整。還有一次,父親李淳給李東陽出聯:“虎豹關中,不是關中虎豹。”李東陽略加思索,對道:“麒麟閣上,皆非閣上麒麟。”小東陽因為天資聰穎,被視為神童舉薦給當時的皇帝朱祁鈺。皇帝召見他時,因為李東陽太矮小,只能由太監扶著他邁過皇宮的門檻。
皇帝打趣道:“神童腿短。”李東陽應聲對道:“天子門高。”皇帝大喜,又讓他寫“麟”“鳳”“龜”“龍”等十余個大字。當小東陽寫到“龍”(繁體字為“能”,筆畫很多)字時,手腕乏力,最后一勾便用自己的小靴子沾墨水印上。皇帝看了很高興,將他抱到膝上坐著,把上林苑的珍果賞賜給他吃。
當時李東陽之父已站起身來,在臺階下等候命令。皇帝又出了一個上聯打趣道:“子坐父立,禮乎?”意思是說:“兒子坐著,而父親卻站著,這合乎禮法嗎?”李東陽不假思索地應答:“嫂溺叔援,權也。”意思是:“嫂子掉進河里,小叔子去拉她,這是權宜之計。”皇帝聽罷,連連點頭,微笑著說:“真不愧是神童!這孩子將來一定能當宰相。”
【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陶弘景名人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07-08
名人的故事05-24
名人的故事11-29
名人的故事05-09
名人故事05-19
經典名人故事09-07
聶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01-17
世界名人故事10-27
名人讀書的故事12-04
李時珍名人故事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