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實用的成語故事作文300字(通用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實用的成語故事作文300字(通用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1
戰國時楚國又一個貴族祭祀祖先的禮儀,參加祭祀的人們都帶了很多東西。
祭祀結束后,有一個叫楚王的人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人,以示感謝。祭酒少但人多,分著喝都不夠。
于是,有人提著它:“這真是一壺美酒,只可惜太少了。如果我們分著喝的話,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這樣誰喝都不過癮。不如這樣,我們大家在地上畫蛇,誰畫的最快,這壺酒就歸誰,讓他一個人喝個痛快。大家說,怎么樣?”其他人也都想獨享這壺美酒,就齊聲答應了。
有一人一會兒就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一看其他人都還沒畫好,就又拿起畫筆,想給畫好的蛇身上再添上幾只腳。
正當他得意洋洋地給蛇畫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個人一把把酒壺搶過去,毫不客氣地說:“蛇根本就沒有腳,你為什么要給它添上腳呢?你畫的根本就不是蛇!”說完,便端起酒壺,將酒一飲而盡。本來最先畫好的那個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到嘴邊的美酒進了別人的肚子。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2
從前有一個楚國人來到吳國游玩。一天,他突然想回家,便收拾行囊準備回家。真好他碰見一個賣劍的人就買了他的一把最鋒利的劍,這時他才發現回家的盤纏沒有了,沒辦法,只好默默的蹲在岸邊。過了一會兒,有位好心的漁夫載他上了船才救了他一命。
他這會兒才開始慢慢欣賞剛買來的劍,突然,他猛烈地揮舞著劍,沒想到漁夫用汽艇了一個大拐彎他的劍就掉入水中。漁夫急忙催他下水澇劍,可他卻不慌不忙地說:“不急,回去讓我兒子撈。”“那……”“不說了,劍是從這掉下去的吧?”“是。”那人取出短劍從船上刻畫了一道,說“走,回家去。”漁夫只好把他送回家。上了岸,他叫兒子按照畫的線下水找劍,可沒找著。
漁夫笑了,他利用楚國人再次下水的時間面對小孩,呼叫直升機上的潛水員在他們剛剛經過的地方撈劍并從過來。等楚國人一上來,漁夫和小孩相對一笑小孩又下水將潛水員遞來的劍拿好浮上水交給了爸爸,讓那個楚國人還以為自己是對的。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3
明目張膽
唐朝中期,有位大臣名叫韋仁約,字思謙。因“仁約”和武則天的父親武士矱之名偕音,為了避諱,他就廢名用字,稱韋思謙。他為人剛正,敢于直言。
唐高宗時,韋思謙擔任監察御史,負責對各級官吏的政績考察。有一次,他在考察中,了解到中書令褚遂良壓低地價、強買他人土地一事。雖然褚遂良當時位尊官高,而且深得唐高宗信任,但韋思謙毫不畏懼,仗義執言,上書彈劾褚遂良,褚遂良因此被革去中書令的職務,貶為同州刺史。褚遂良因此懷恨在心。
時隔幾年,褚遂良官復原職,重新擔任中書令。他利用職權對韋思謙打擊報復,把韋思謙貶到外地當一個七品小縣官。
大家對韋思謙的遭遇很同情,勸他以后要圓滑世故一些,不要再得罪權貴了。但是,韋思謙態度堅決地說:“大丈夫要敢于直言,敢作敢為,遇到損害國家、危害百姓的事,就決不放過,明目張膽地報答國家的恩惠。豈能碌碌無為,只圖保全妻子兒女呢!”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4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只猴子。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橡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之間竟然能交流溝通了。
幾年之后,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又碰上糧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顆改為七顆。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們商量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從今天開始,食物必須節約著吃。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四顆橡子,你們認為怎么樣呢?”
猴子們聽到老人的這番話,非常生氣,都認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紛紛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竄來跳去,貌似是在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分配情況的強烈不滿。
老人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這樣吧,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總該可以了吧?”
這群猴子們聽了,覺得早上的橡子數量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比晚上的多,就換了另一番模樣,紛紛高興得在地上翻滾起來,認為自己取得了勝利。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5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是說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語。有金石為開、狼狽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將軍、軍師。我就講金石為開這個故事。李廣有一次帶百十名騎兵碰到匈奴,李廣故意原地休息,讓匈奴以為前面有埋伏,一直不敢攻擊。這里可表現出他精神韜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戰英勇。李廣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職務,晚上行走被巡邏的軍官抓住。李廣說自己過去是將軍。軍官不賬,諷刺說:“你就是現任將軍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別說什么前任將軍。”李光就被關了一夜。等他復職了。就想方設法的把那個巡邏軍官殺了。這表明了李廣度量狹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長,你用班長的名義來害別人。還有一次,李廣去打獵,跑了一整天都沒找到一個獵物,他突然看見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氣將弓拉得如同一輪滿月,一箭射向老虎。他發現老虎沒有掙扎,走去一看,原來是石頭,穿碎了石頭。這表明做什么要一絲不茍、全神貫注,考試就考滿分!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6
一葉障木
它所說的故事是楚國有個書呆子。家里很窮。一天從書上看到,如果得到螳螂撲捉知了時用來遮身的那片葉子,就可以把自己隱蔽起來,誰也看不見,于是他就在樹林轉,尋找螳螂遮身的葉子。終于他看到了螳螂遮身的葉子了。他撲了上去,但是那片葉子掉地上和其它的葉子混在一起了,找不到那片葉子,他只好把全部葉子帶回家了。怎樣才能找到那片葉子呢、他只好一片一片放在頭上問老婆看不看的見他,最后,他老婆被問煩了,就說看不見。他樂壞了。就用葉子遮住自己,來到街上。當著店主的面拿店里的東西。店主奇怪極了。就把他送官府了,當官府知道了原因后,就哈哈大笑,把他給放了。
讀了這個故事,你是不是感到很有趣。這么一個故事用四個字就概括了,讓我們一看這四個字,就知道它是什么故事。這個成語用我們現在的解釋是指一個人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所以讓我們一起去看成語故事吧。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7
顧左右而言他
戰國中期,有一個名叫孟子(又稱孟軻)的人。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據說,有一次,他對齊宣王說:“有一個人,因為要到楚國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給他的朋友,請予照顧。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凍挨餓,那位朋友根本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你說這該怎么辦?”
齊宣王答道:“和他絕交!”
孟子又說:“有一個執行法紀、掌管刑罰的長官,卻連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說這該怎么辦?”
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最后,孟子說:“全國之內,政事敗亂,人民不能安居樂業。你說這又該怎么辦?”
齊宣王“顧左右而言他”,即望著兩旁站立的隨從,把話故意扯到別處去了。
上面這段對話,在《孟子·梁惠王》有詳細記載。原文是: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釋:看著兩旁的人,說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8
道聽途說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愛說空話的人。
這個愛說空話的人向艾子說:“有一戶人家的一只鴨一次下了100個蛋。”
“這不可能!”艾子說。
愛說空話的人說:“是兩只鴨子一次下了100個蛋。”
艾子說:“這也不可能。”
愛說空話的人又說:“大概是3只鴨子吧。”
艾子還是不信。
愛說空話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鴨子的數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說:“你把鴨蛋的數目減少一些不行嗎?”
愛說空話的人說:“那不行!寧增不減。”
這個愛說空話的人又向艾子說:“上個月,天上掉下一塊肉,有10丈寬,10丈長。”
艾子聽了說:“哪有這事,不可能的。”
愛說空話的人又說:“那大概有20丈長吧。”
艾子忍不住問道:“世上哪有10丈長、10丈寬的肉呢?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掉到什么地方?你見過嗎?你剛才說的鴨子又是哪一家的?”
這個愛說空話的人說:“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陽貨》:“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
【釋讀】道:道路;途:路途。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9
一天,農民在山上砍完柴準備回家時,發現回家的路上有一排狼的腳印,而且是朝著他家的方向去的。“不好!”農民的心一下子被提了起來了。
他把柴扔到地上,沿著狼的足跡找到了自己家的羊圈里。卻發現羊圈上破了個洞,羊圈中少了一只羊。農民嚇得癱坐在了地上,嘴巴張大得都可以塞進一個西瓜了。他逐漸平靜下來后,心里想:“還好只少了一只羊,洞也不大就不補了。”他于是就把柴拿回家里,然后睡覺去了。
第二天,當他抓魚上岸后又發現了狼的腳印,但是這次他看起來平靜多了,可能是因為他已經經歷了一次。但是他還是很緊張,生怕羊都被狼吃光了。他爬到岸上,拿著裝著魚的桶跑回了家。這次他緊張的連汗都一直在向下滴。回到了家,又少了一只羊,但是農民的想法又不一樣了:“都少了兩只羊了,狼應該不會再來了吧,洞就不補了。”
但是這次其他的村民都來勸他,想讓他把羊圈的洞補上,但是農民根本不聽他們的意見。
到了第三天凌晨的時候,那只來過了兩次的狼帶著狼群來了,他們紛紛涌入羊圈,把羊全部都吃光了。
第二天早上,農民為了以防萬一去了羊圈,卻看到了一地都是羊血,羊一只都不剩,這次農民才把羊圈補上,以后羊一只也沒有少過。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10
如椽之筆
晉朝武帝時,有個文人名叫王珣,他曾在夢中遇到一個神人,給了他一支很大的筆,那支筆的筆桿就有屋椽那么粗。醒后,很覺驚異。他對人說:“此當為大手筆事!”(“大手筆”,即大作家。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從這件事看來,我一定要成為大作家。”)不久,武帝逝世,哀冊之類的文件,全部由王珣負責起草,文采很好。后來贊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筆”、“大筆如椽”,或“如椽之筆”。
【出處】《晉書·王珣傳》,原文為:“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
【釋讀】椽:椽子,放在檁上架著屋面和瓦片的木條。如椽的大筆,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筆力雄健。用來稱頌別人的文章或寫作才能。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11
在一個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早晨,梧桐樹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油的發亮了一般,柳樹的樹枝,隨風飄蕩,在某一片葉子下,住著一只蟬。
這是一只又肥又大的蟬,它十分的快樂,只聽“知了——知了——”它還唱著歌呢!
但令蟬意想不到的是,在樹枝的最底部有著一只饞嘴的瘦螳螂。螳螂心想:我已經好久都沒有吃到食物了,這只肥蟬看的挺順眼,不如吃了它,好填飽自己的肚子,想著它便露出了自己鋒利的爪子。
這只螳螂躲在了另一片葉子下,等待一個更好的時機,等待著,等待著,蟬的身體爬到了葉子上面,螳螂用爪子把口水擦掉,慢慢地接近蟬,“砰”的一聲,蟬被行動敏捷的螳螂用刀控制住了,蟬扭動著身子不停地掙扎,但是它最后還是沒有戰勝自己的天敵——螳螂……
螳螂美滋滋地吃著皮香肉嫩的蟬,心里甜甜的,它用自己鋒利的刀割下蟬的皮,鮮美的肉一下子就暴露出來,它正在細嚼慢咽的品味。
但令螳螂也意想不到的是,在它的身后有著一只饞嘴的黃雀,黃雀想:我都觀察你們很久了,小螳螂,跟我比,你還是嫩了那么一點,哈哈,你是逃不出我的魔爪的。本來正在享受美食的螳螂,被黃雀猛的一撲,受到了驚嚇,還沒緩過神來,原本拼命掙扎的它,便在兇猛的黃雀嘴下一命嗚呼了。
正當黃雀品嘗時,樹下有一個頑皮的小男孩兒,用自己的彈弓瞄準了那只黃雀。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12
戰國時代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弱國。有一回秦昭襄王得知趙惠文王,從楚國得到一塊和氏璧,是一塊無價之玉,就寫信給趙王說愿意用15座城池交換。趙王收到后立馬讓所有大臣上朝商議。大臣有人說不能被秦王給騙了,不能給,可又有人說不給秦王會派兵來攻打的,不能不給。趙王六神無主。
這時候有人說,我很聰明,勇敢。沒錯,我就是那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藺相如。
趙王把我招進宮去,問我怎么辦?我說只要秦王愿意交出15座城池,我就會把玉璧給他,不交的話我必一定完璧歸趙。
當我帶著和氏璧來到了秦國后,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贊不絕口,可是交換城市的事,連一個字也沒有提起。這時我靈機一動對秦王說:“這璧有個小毛病,我指給您看看。”秦王就把玉璧給了我。玉璧一到我手上,我就威脅說:“我看你并不想給趙國15座城池,如今璧在我手上,如果你逼我,我就和璧一起死在這根柱子上”。秦王沒有辦法,只得應諾,用15座城池來交換。我趁機要求說要準備一個盛大的典禮才行。秦皇只好下令定下了典禮的日期。當晚,我就讓下手化妝后,把玉璧送回了趙國。當典禮的日子到了時候,我光明正大的告知秦王,玉璧已送回趙國,你若真想要,就先把城池交出來,我再派人把玉璧送來。秦王知道,殺了我也沒有用,就讓我回了國。
真是有驚無險啊!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13
燕雀處堂
秦兵大舉攻伐趙國,趙國處在危機之中,魏國是趙國近鄰,但魏國的大夫們卻并不戒備,反而認為形勢對他們有利。
魏國的國相子順責問他們有什么根據?他們說:如果秦國打敗了趙國,我們就同秦國表示和好;如果秦兵被趙國打敗了,我們就乘它危急之時出兵襲擊,可以輕而易舉取得大勝。
子順不同意這種看法,搖著頭,笑道:不見得!秦國從秦孝公上臺以來,從沒有打過敗仗,他們的將軍都是富有作戰經驗的優秀人才;此次秦兵肯定勝趙,你們必定無機可乘!大夫們又說:就算趙國必定要被打敗吧,那對我們魏國又有什么損失?鄰國倒霉,強不起來,不是正好對我國有利嗎?子順反駁說:強秦是侵略成性的貪暴之國,它滅亡了趙國,決不會就此滿足,必定要繼續東進,那時魏國就要遭殃了。為了教育開導這些糊涂的大夫們,子順講了一個故事:燕雀處屋堂,子母相哺,聚居一起,快樂逍遙,它們認為住在人家屋檐上最太平、最可靠了。不料,有一天,人家灶上的煙囪壞了,火焰突往上直冒,一會兒便燒著了屋梁,一場災難已無法避免,而燕雀們卻臉不變色,依然無憂無慮,一點兒也不想到大禍快要臨頭了。
子順講完,嚴肅地對那些大夫們說:你們沒想到吧?趙國如被攻破,大禍即將降臨到自己上,難道諸位簡直像無知的燕雀一樣嗎?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14
負重致遠
“負重致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能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處的目的地。下面來看看關于這個成語的故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龐統傳》,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東漢末,襄陽大名士龐德公有個很有才學的侄兒,名叫龐統。那時候,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常去拜訪龐德公,和龐統也成了好朋友。龐德公非常贊賞他倆的才能,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在龐德公的眼中,他倆都是當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時,龐統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龐統送葬到吳郡。吳郡很多文人早就聽說龐統的名聲,所以等他將要西歸南郡去的時候,大家都去看望他。連當時非常有名的文人陸績、顧劭、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門聚會話別,談古論今,非常歡暢。談論間,眾名士請龐統評論一下在座人員。
龐統先評江東著名學者陸績,他說:“陸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動但腳力強勁的馬,有超逸的才能。”眾名士聽了,都說他評到了點上。接著,龐統又評顧劭。他說:“顧先生好比是一頭跑得很慢的耐勞的牛,但能夠背負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有人請他評評自己,他頗為自負地說:“為帝王出謀劃策,治理天下,我還是可以勝任的。”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15
按兵不動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位于晉國東部的一個弱小國家——衛國,長期以來受著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這個時候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毅然投靠了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盟。這種做法令當時晉國的執政卿趙鞅十分惱怒,集結大軍準備討伐衛國,大軍出發前,趙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衛國,暗中調查衛國內部的情況,并約好在一個月后回來報告,可是,一個月,兩個月很快過去了,史默仍舊沒有消息,趙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況,晉國內部也開始議論紛紛,史默已經被衛國殺害,不可能再回來了。況且衛國只不過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不如干脆出兵,一舉擊破,趙鞅否定了這種說法,他認為衛國之所以敢背叛晉國投靠齊國,一定已經做好了十分充分的準備,貿然進攻,會使晉國損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聽消息回來之前,決不能草率采取行動。就這樣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終于回來了。趙鞅問他:“為什么耽擱這么長的時間呢。史默答道,經過六個月的觀察,衛靈公很有才干,國內賢臣很多,人民擁戴,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如果我們要依靠武力使衛國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經過這半年來,還是尋找不到衛國的弱點,所以我只好回來了。趙鞅聽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暫時打消了攻打衛國的念頭,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有關實用的成語故事作文300字(通用15篇)】相關文章: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