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300字(通用5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成語都不陌生吧,成語的語言文字是非常深奧的,含義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成語故事3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語故事 篇1
最近我讀了一些成語故事,我就給你們講一些,先講《掩耳盜鈴》吧!
里面說了:“一個小偷去范氏家偷東西,他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小偷決定把大鐘敲碎,然后一塊一塊搬回家,于是他找來一把大鐵錘,拼命向大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他嚇了一跳:說‘這不是告訴別人我在這嗎?’他就想啊!想啊!就想到一個辦法,找來兩個棉花團把耳朵塞住,他想,這下誰都聽不見了吧。可是他以為自己聽不見了,別人就聽不見。其實只有他自己聽不見,這就叫愚蠢自欺,最后還是被別人抓住了。”
還有一個故事叫《買櫝還珠》也很好看!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珍貴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里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人來買。
一會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是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的'啊!
這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不光看外表其實里邊比外表更值錢。這兩個故事也其中告訴我同樣的道理:做事要先考慮周全!
成語故事 篇2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只猴子。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橡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之間竟然能交流溝通了。
幾年之后,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又碰上糧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顆改為七顆。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們商量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從今天開始,食物必須節約著吃。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四顆橡子,你們認為怎么樣呢?”
猴子們聽到老人的這番話,非常生氣,都認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紛紛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竄來跳去,貌似是在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分配情況的強烈不滿。
老人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這樣吧,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總該可以了吧?”
這群猴子們聽了,覺得早上的`橡子數量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比晚上的多,就換了另一番模樣,紛紛高興得在地上翻滾起來,認為自己取得了勝利。
成語故事 篇3
從前有一窩兔子,不過近來正在發愁,因為有一只兇猛的狼,一直在他們家附近晃悠,想找機會吃掉他們,就因為這件事,兔子家已經好久沒出門了,家里的.糧食已經吃光了。
“如果再不去找糧食,我們就會被餓死的。”兔爸爸說。“我要去找吃的了,你們等著。”說完,兔爸爸就走了。
兔爸爸很怕茂密的叢林,一直提心吊膽,看見草動了,以為是狼來了,就拼命地往前跑,結果一頭撞在樹樁上,死了。
一個農民從田地里回來,看見了這只死兔子,于是就拿回家吃了,老婆見了,問:“兔子哪里來的?”農民把一切都告訴了她,她說:“盡有這等好事,我們在等等,一定會有更多兔子上鉤的。”于是,他們每天等呀等呀,的確等來了一只兔子,那就是兔媽媽。話說兔媽媽等不到兔爸爸,于是就自己出來,結果也撞到樹樁上了。夫妻倆看見又來一只兔子,高興得不得不得了,于是就在這里蓋了房子,連田地都不管了。
但是,從這以后,再也沒有兔子撞上樹樁了,于是,夫妻倆就被餓死了。
成語故事 篇4
東漢和帝時,竇太后親臨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長竇憲掌握大權,官員們爭著逢迎巴結,因此政局混亂不堪。
竇氏家族仗勢橫行鄉里,魚肉百姓,沒有人敢揭發他們的惡行。當時的司徒(相當丞相)丁鴻借著日蝕出現的機會,向和帝密奏說:"太陽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蝕出現,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奪君王的權力,陛下千萬要小心。在歷史上記載,日蝕出現了三十六次,國君被臣子殺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為臣子的權力太大了!"他控訴竇憲仗著太后的權勢,包攬朝政,獨斷專行,連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接著他又說:"日蝕的出現,是上天在警誡我們,我們就應該注意危害國家的災禍發生。穿破巖石的水,一開始都是涓涓細流,長到天上的大樹,也是由剛露芽的'小樹長成的。人們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禍患。如果陛下能親自處理朝政,從小地方著手,在禍患還在萌芽的時候消除它,這樣就能夠安定漢室王朝,國泰民安。”
漢和帝聽從了丁鴻的建議,革掉竇憲的官職,消減竇氏家族的勢力。朝廷除去了隱患,國勢便開始有了好轉。
成語故事 篇5
公元前549年,魯國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晉國去訪問。晉國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與他交談起來。范宣子問穆叔道:“古人有話說:‘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說的是什么嗎?”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沒有馬上口答。范宣子以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說:“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龍氏,在商朗是象韋氏,在周朝則是唐社氏。周王室衰敗以后,由晉國主持中原的盟會,執政的是范氏。所謂‘死而不朽’,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穆叔聽他這樣說,覺得很不入耳,便說:“據我所聽到的,這叫做世祿,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祿位,而不是‘不朽。魯國有一位已經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種。死了以后,他的`話世世代代沒有被人們廢棄。所謂‘不朽’。說的是這個吧。”他接他又說:“我聽說,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樹立功業,再其次是樹立言論。如果能做到這樣,雖然死了也久久不會被人們廢棄。
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來守住宗廟,世世代代不斷絕祭祀,那是每個國家都有的,不能說是不朽。
成語故事 篇6
我國古時有一位善歌者韓娥,韓國人。一次她經過齊國,因路費用盡,便在齊國都城(臨淄,今屬山東)的雍門賣唱籌資。韓娥聲音清脆嘹亮,婉轉悠揚,十分動人。這次演唱,轟動全城。唱完以后,聽眾還聚在雍門,徘徊留戀,不肯散去。有人便到旅店去找韓娥,請她再來演唱。
可是旅店老板卻對韓娥很不禮貌,韓娥忍不住放聲大哭。哭聲悲傷凄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動得流下淚來。由于韓娥的歌聲,婉轉動聽,唱完以后兩三天,似乎還有遺留的.歌聲,在屋梁間繚繞飄蕩,一連三天,大家都難過得吃不下飯。當人們聽說韓娥已經出城離去時,立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韓娥不便違拗百姓的要求,便回來為大家繼續演唱了一次。聽眾很高興,幾天來的悲傷情緒一掃而空。《列子·湯問》在描寫這一情節時說“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從此,人們稱贊歌聲或音樂的美妙,余音不絕,就常用“繞梁三日”來比喻。
成語故事 篇7
小猴子在樹洞邊玩耍,不小心掉進了樹洞,他自己怎么也出不來,老猴子連忙趕過來救他,不料卻把小猴子給淹死了。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有一天,老猴子到河邊去喝水,看到兩個小朋友在玩兒皮球,突然,其中的一個小朋友奮力一擲,皮球掉進了樹洞里。但他們并不急躁,馬上去拿了桶到河邊盛了水,再倒進那個樹洞里,一會兒,水倒滿了,皮球也浮了上來,他們拿到皮球,開開心心的到旁邊去玩了。
老猴子認為這是一個救小猴子的好辦法,于是,就像他們一樣把水倒進了樹洞里,小猴子果然浮上來了,可是他已經死了。老猴子怎么也沒想到,他的方法把小猴子給害死了。他悔恨極了,悲憤的大哭起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如法炮制。就像皮球和小猴子,他們的體積不同,質量不同,受浮力狀態也不同,最終導致,皮球順利的撈出來了,小猴子卻淹死了。
成語故事 篇8
這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是說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語。有金石為開、狼狽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將軍、軍師。我就講金石為開這個故事。
李廣有一次帶百十名騎兵碰到匈奴,李廣故意原地休息,讓匈奴以為前面有埋伏,一向不敢攻擊。那里可表現出他精神韜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戰英勇。
李廣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職務,晚上行走被巡邏的軍官抓祝李廣說我過去是將軍。軍官不買賬,諷刺說:“你就是現任將軍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別說什么前任將軍。”李光就被關了一夜。等他復職了。就想方設法的把那個巡邏軍官殺了。這證明了李廣度量狹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長,你用班長的名義來害別人。
還有一次,李廣去打獵,跑了一整天都沒找到一個獵物,他突然看見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氣將弓拉得如同一輪滿月,一箭射向老虎。他發現老虎沒有掙扎,走去一看,原先是石頭,穿碎了石頭。這證明做什么要一絲不茍、全神貫注,考試就考滿分!
成語故事 篇9
唐朝中期,有位大臣名叫韋仁約,字思謙。因“仁約”和武則天的父親武士矱之名偕音,為了避諱,他就廢名用字,稱韋思謙。他為人剛正,敢于直言。
唐高宗時,韋思謙擔任監察御史,負責對各級官吏的政績考察。有一次,他在考察中,了解到中書令褚遂良壓低地價、強買他人土地一事。雖然褚遂良當時位尊官高,而且深得唐高宗信任,但韋思謙毫不畏懼,仗義執言,上書彈劾褚遂良,褚遂良因此被革去中書令的職務,貶為同州刺史。褚遂良因此懷恨在心。
時隔幾年,褚遂良官復原職,重新擔任中書令。他利用職權對韋思謙打擊報復,把韋思謙貶到外地當一個七品小縣官。
大家對韋思謙的`遭遇很同情,勸他以后要圓滑世故一些,不要再得罪權貴了。但是,韋思謙態度堅決地說:“大丈夫要敢于直言,敢作敢為,遇到損害國家、危害百姓的事,就決不放過,明目張膽地報答國家的恩惠。豈能碌碌無為,只圖保全妻子兒女呢!”
成語故事 篇10
從前。有一口很深的井。里面住著兩只青蛙。一只叫小綠一只叫小黃。他們從來沒有出過這口井。天天看著和井口一樣大的天。常常幻想著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終于有一天。來了場暴風雨。雨水把井填滿了。他們趁著這個機會跳岀了井去。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副美麗的畫面。在這里有花,有樹,有河,有草。他們覺得非常驚奇,于是他們決定到其他地方去看看,闖一闖。小綠去了一片森林。這里有小鳥,小蟲,小鹿還有許許多多它的同類,讓小綠交了許多朋友,非常開心。于是小綠在這里住下了。而小黃去的'地方。卻是另外一個世界。他來到一個有高樓,有大廈,有房子,有飛機的地方。他來到這城市。這里有很多的人。非常喜歡吃野味兒。比如說"青蛙"。它害怕自己有一天也變成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還不如井里安全。于是。她就想回到井里。從此井里只有一只青蛙了。
成語故事 篇11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后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能力,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成語故事 篇12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夸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這——”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成語故事 篇13
謝靈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的詩多描寫垓下、永嘉、廬山等景點,善于描繪自然風光,從而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他的詩很有藝術性,特別注重形式美,很受學者和學者的歡迎。詩一出,人們爭先恐后地去抄,廣為流傳。宋文帝很欣賞他的文采,特地把他召回京都工作,稱他的詩和書法為“二寶”,還經常讓他在等酒席的時候寫詩寫作文。一向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在受到這種禮遇后,變得更加囂張。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夸口說:“魏晉以來,天下的`文才都有一塊石頭(一個容量單位,一塊石頭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占八斗,我得斗,天下其他人共享一斗。”從他的話里可以看出他很佩服曹植,但是別人的才華不在他眼里,他的自己評價很高。
“有才能的人”也被稱為“八斗之才”
成語故事 篇14
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打仗,趙國敗了,趙國的平原君想挑選二十個門客與自己一同前往楚國求援,結果挑來挑去,還少一個。這是有個叫毛遂的門客向平原君推薦了自己,他說:“既然人數不夠,先生不如帶上我出發吧!”平原君經不住毛遂再三懇求,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從上午談到中午,也沒有談妥派援兵結盟這件事,毛遂不耐煩地沖上殿去,楚王斥責他:“我和你的主人在說話,哪里輪得到你放肆?”毛遂拿著劍對楚王說:“十步之內,你的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來真的,便不敢輕舉妄動,豎起耳朵聽他發表“高見”。于是毛遂把出兵援趙有利于楚國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終于撤退了。
成語故事 篇15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以后,準備拓展外城。他來到朱雀門前,抬頭看見門額上寫著“朱雀之門”四個字,覺得別扭,就問身旁的大臣趙普:“為什么不寫‘朱雀門’三個字,偏寫‘朱雀之門’四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么用呢?”趙普告訴他說:”這是把‘之’字作為語助詞用的。”趙匡胤聽后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這些虛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后來,在民間便流傳一句諺語:“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出處文瑩《湘山野錄》
古漢語的`文言虛詞,借為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不講實際。
宋·文瑩《湘山野錄》中卷:(太祖)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普對曰:“語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成語故事 篇16
湖廣襄陽府棗陽縣有個叫蔣興哥的男子,娶了本縣王公的女兒三巧兒,兩人婚后十分恩愛。有一回蔣興哥到外面去收賬,一年多沒有回家,三巧兒在家等啊等啊。心里很是焦急!于是就請算命先生算卦,算命先生說:“別急,你的丈夫過幾天就會回家了。”三巧兒聽了高興萬分。由于一心盼著丈夫回家,便每天出外翹首以盼,脖子都望酸了。
由于三巧兒長得漂亮,在外東張西望時惹來了一個叫陳生的外地人,他用銀子收買了賣珠子的薛婆,讓她幫忙引薦自己和三巧兒相識。薛婆收了陳生的.銀子便不時在三巧兒面前說陳生的好話,最終,陳生硬是從中作梗,拆散了蔣興哥和三巧兒。一樁好姻緣就這么沒有了。后來人們便用“東張西望”這個成語,來形容心神不寧地到處看。
成語故事 篇17
謝安在年輕時就很出名,揚州刺史庾冰多次誠心請他去做官,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謝安在那里勉強應付了一些時日,但是沒到一個月,他又回家了。
后來朝廷幾次讓他做官,他都拒絕不去。實在沒辦法,他前往會稽(今天的浙江紹興)的東山,做了隱士。
朝廷仍然沒有放棄讓他做官的.念頭,謝安不得已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但謝安在做了大官后還在想著過隱士的生活。
《謝安傳》里記載著:“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其中的“始末不渝”,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始終不渝”。
成語故事 篇18
唐朝時有一個叫趙嘏的人,他的詩寫的很好。曾因為一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得到一個“趙倚樓”的稱號。那個時候還有一個叫常建的人,他的詩寫的也很好,但是他總認為自己沒有趙嘏寫的好。
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要到蘇州游玩,他十分的高興。心想,“這是一個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可是用什么辦法才能讓他留下詩句呢?”他想,“趙嘏既然來到蘇州,肯定會去靈巖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廟里留下半首詩,他看到以后一定會補全的。”于是他就在墻上題下了半首詩。
后來趙嘏真的`來到了靈巖寺,在他看見墻上的那半首詩后,便提筆在后面補上了兩句。常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詩,換來了趙嘏的精彩的詩。后來人們說,常建的這個辦法,真可謂“拋磚引玉”了。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先把自己的不是很好的觀點或文章介紹給大家,目的是為了引出別人的高論或佳作。是一個表示自謙的說法。
成語故事 篇19
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家能夠打消攻打的念頭。
其它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并不想得罪晉國,于是紛紛決定退兵。
為了答謝晉國,于是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作為賀禮。
收到這份禮物之后,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這件事的大功臣魏絳。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并且勸晉悼公說:“現在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才會先做準備,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發生。”
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之后,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成語故事 篇20
葉公好龍的故事:春秋時期,有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門窗上都雕刻著龍的圖案,墻上也繪著龍。傳說天上的真龍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動,專程到葉公家里來,把頭從窗口伸進屋子里,把尾巴橫在客堂上。
葉公看到后,嚇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原來他并不是真正喜歡龍。他愛的是假龍,怕的是真龍。這個成語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一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它,甚至是畏懼它。
葉公好龍的寓意: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
成語故事 篇21
西漢時,有個名叫牽秀的讀書人,年輕時就有些才氣,也能說會道。后來被權貴看中,任為司空從事中郎,當上了皇帝的侍從官。
牽秀好說大話,常把自己夸得了不起。有一次竟對人說,他如果能居于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沖除臟水、浮上清水那樣除掉惡人,獎勵好人;如果能擔任軍事要職,就一定會建立將帥的功勛。但是,他不過是說說而已,實際上沒有照這樣去做。公元二九○年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他的兒子司馬衷繼位,史稱晉惠帝。司馬衷患有癡呆癥,第二年起,皇族之間為了爭奪政權,發生了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
當時牽秀擔任尚書,但他對諸王專權、惠帝淪為傀儡,從不敢反對。相反,他見哪個有勢力,就去投靠哪個。他先是為長沙王司馬義效力,接著又投奔成都王司馬穎,后來再投靠河間王司馬。最后,牽秀在這場皇族大混戰中,被司馬颙的部下殺死,以致他根本就沒有做到自己說的,像沖除臟水、浮上清水那樣除掉惡人,獎勵好人。
成語故事 篇22
如魚得水的成語故事,我們時常能用上,指的是活得瀟灑自在,像魚兒活在水中游。那么這個成語背后有什么樣的故事呢?
三國時期,曹操的實力很強大,劉備在還沒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親戚劉表的麾下,并且駐守新野這地方。可是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長久寄人籬下,只做別人的軍師。正好這個時候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是個難得的好人才,徐庶勸劉備一定要網羅劉備。
為了請諸葛亮協助自己獲得天下,劉備曾經三次親自到他住的茅盧拜訪他,諸葛亮看到劉備這么非常誠懇,最后才同意與劉備見面。劉備向他請教許多治理國家的.方法,諸葛亮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勢,建議劉備先占據荊州,這樣才能有機會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見解,而且和諸葛亮的感情逐漸加深,高興的劉備甚至對結拜兄弟關羽及張飛兩人說:“我得到孔明的輔助,就好象魚得了水一樣非常快。”
成語故事 篇23
此典出自漢代孔融《與韋端書》:“前日元將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
昨日仲將復來,懿性貞實,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
東漢時期,有一個姓韋名端的大將,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的叫元將,二兒子的叫仲將,他們都是十分優秀的`人,和孔融都是世交好友。孔融是當時的一位有名人物,在文學上很有地位。
有一次,孔融寫給韋端一封信,里面有這樣幾句話:“前天元將到來,我看他那一套高深的學問,透徹明快,才華豐富;他胸懷寬廣,意志又堅強;將來必然是一個有大本領,能夠創建大事業的人才。
昨天仲將又來,我看他在學問和做事方面有條不紊;資質聰明,才華豐富;心里敏捷;性情敦厚老實,熱誠懇切;將來一定是個能繼承家業的好子弟。
想不到這一對寶貴的珍珠,就在一對老蚌的身上產生出來!”當時韋端的年紀也很大了,所以孔融就用老蚌來比擬他夫妻兩人,又用兩顆珠來比擬他那兩個優秀的兒子。
成語故事 篇24
東晉時期,十六國中后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皇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
“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夸張了點吧!”石勒聽后笑著說,“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并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意思是說,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
“逐鹿中原”的成語便由此引申而來。后來,人們用“鹿死誰手”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里,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
——《晉書·石勒載記下》
【求解驛站】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現泛指整個中國。
成語故事 篇25
從前,在一個名叫杞的小國里,有一個膽子特別小,經常怕這怕那的人。有一次,他呆呆地望著天空,忽然心頭涌上巨大的恐懼。他想,如果有一天,這天突然塌了下來,大地也崩裂了,我沒了安身的地方,該怎么辦呢?
他越想越害怕,整天憂心忡忡,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有個朋友擔心他這樣下去對身體非常有害,便跑來勸導他說:“天只不過是聚積起來的氣體,這氣體到處都是。你在這氣體里呼吸、活動,就是在天里面生活,難道還要擔心這天會塌下來嗎?”
杞人問:“天如果真的是聚積起來的氣體,那么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來了?”
朋友繼續勸導他說:“日月星辰也都是聚積起來的`氣體,只是它們能發出耀眼的光。因為它們都是氣體,所以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到人的。
杞人又問;“那么大地崩裂,然后陷下去,又怎么辦呢?”
朋友再勸導說:“大地其實是一些聚積的土塊,填滿了四方,到處都是。你在它上面走、跑、跳躍,一直與這土地完全連在一起,難道還用得著擔心它舍崩裂嗎?”
杞人聽了這些勸導,終于放心了。而他的朋友也開心地笑了。
成語故事 篇26
戰國中期,有一個名叫孟子(又稱孟軻)的人。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據說,有一次,他對齊宣王說:“有一個人,因為要到楚國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給他的朋友,請予照顧。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凍挨餓,那位朋友根本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你說這該怎么辦?”
齊宣王答道:“和他絕交!”
孟子又說:“有一個執行法紀、掌管刑罰的長官,卻連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說這該怎么辦?”
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最后,孟子說:“全國之內,政事敗亂,人民不能安居樂業。你說這又該怎么辦?”
齊宣王“顧左右而言他”,即望著兩旁站立的隨從,把話故意扯到別處去了。
上面這段對話,在《孟子·梁惠王》有詳細記載。原文是: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釋:看著兩旁的人,說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
成語故事 篇27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腳下住著一個農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里干活,特別辛苦。
有一天,農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從草叢里跑了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顆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在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么專心了。
他干了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該鋤的地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里的'苗因為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成語故事 篇28
東漢和帝時,竇太后親臨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長竇憲掌握大權,官員們爭著逢迎巴結,因此政局混亂不堪。
竇氏家族仗勢橫行鄉里,魚肉百姓,沒有人敢揭發他們的惡行。當時的司徒(相當丞相)丁鴻借著日蝕出現的機會,向和帝密奏說:"太陽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蝕出現,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奪君王的權力,陛下千萬要小心。在歷史上記載,日蝕出現了三十六次,國君被臣子殺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為臣子的權力太大了!"他控訴竇憲仗著太后的權勢,包攬朝政,獨斷專行,連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接著他又說:"日蝕的出現,是上天在警誡我們,我們就應該注意危害國家的災禍發生。穿破巖石的水,一開始都是涓涓細流,長到天上的大樹,也是由剛露芽的小樹長成的。人們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禍患。如果陛下能親自處理朝政,從小地方著手,在禍患還在萌芽的時候消除它,這樣就能夠安定漢室王朝,國泰民安。”
漢和帝聽從了丁鴻的建議,革掉竇憲的官職,消減竇氏家族的勢力。朝廷除去了隱患,國勢便開始有了好轉。
成語故事 篇29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承包了一塊土地,他在那塊土地上撒了許多農作物的種子,他想著這些農作物成熟后,自己不僅可以吃剩下的,還可以拿去賣了,于是每天都勤勞的耕作。
果然,這個人的努力并沒有白費,田地里的苗開始長高了,他看到后便更加勤奮的勞動了,每天天還不亮就出門了,直到天完全黑了,也沒有回來,在妻子和兒子還以為這個人出什么事了呢?于是,這個農民的妻子和兒子邊滿大街的尋找這個人,沒想到他竟然在農田里認認真真地勞動。
第二天早晨,這農民又和以前一樣出發勞動了,可是他在想到底有沒有讓農作物快速生長的`方法呢?這不,他就想到了。
傍晚,這個農民回家時對他妻子和兒子說:“你們都聽好了,從此以后我種的菜不一會兒就可以成熟了。”
他的兒子還以為他的爸爸又在說什么瘋話了,急忙跑向田中,發現苗都被拔出了一大截,到明天就會全死光的。
這個農民聽了兒子的話后,從此老老實實的種菜,不再想任何鬼主意了。
成語故事 篇30
一天,農民在山上砍完柴準備回家時,發現回家的路上有一排狼的腳印,而且是朝著他家的方向去的。“不好!”農民的心一下子被提了起來了。
他把柴扔到地上,沿著狼的足跡找到了自己家的羊圈里。卻發現羊圈上破了個洞,羊圈中少了一只羊。農民嚇得癱坐在了地上,嘴巴張大得都可以塞進一個西瓜了。他逐漸平靜下來后,心里想:“還好只少了一只羊,洞也不大就不補了。”他于是就把柴拿回家里,然后睡覺去了。
第二天,當他抓魚上岸后又發現了狼的腳印,但是這次他看起來平靜多了,可能是因為他已經經歷了一次。但是他還是很緊張,生怕羊都被狼吃光了。他爬到岸上,拿著裝著魚的桶跑回了家。這次他緊張的`連汗都一直在向下滴。回到了家,又少了一只羊,但是農民的想法又不一樣了:“都少了兩只羊了,狼應該不會再來了吧,洞就不補了。”
但是這次其他的村民都來勸他,想讓他把羊圈的洞補上,但是農民根本不聽他們的意見。
到了第三天凌晨的時候,那只來過了兩次的狼帶著狼群來了,他們紛紛涌入羊圈,把羊全部都吃光了。
第二天早上,農民為了以防萬一去了羊圈,卻看到了一地都是羊血,羊一只都不剩,這次農民才把羊圈補上,以后羊一只也沒有少過。
成語故事 篇31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只猴子。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橡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之間竟然能交流溝通了。
幾年之后,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又碰上糧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顆改為七顆。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們商量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從今天開始,食物必須節約著吃。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四顆橡子,你們認為怎么樣呢?”
猴子們聽到老人的.這番話,非常生氣,都認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紛紛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竄來跳去,貌似是在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分配情況的強烈不滿。
老人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這樣吧,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總該可以了吧?”
這群猴子們聽了,覺得早上的橡子數量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比晚上的多,就換了另一番模樣,紛紛高興得在地上翻滾起來,認為自己取得了勝利。
成語故事 篇32
看完《眾志成城》,主角周闊的一句成語“眾志成城”,深深打動了我,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春秋時期,周打算鑄一口大銅鐘,大臣反對,周不聽,鑄了一口大銅鐘。他請樂手到很遠的地方演奏,樂手說:“這個大鐘的聲音很美,很悠揚。”聽到這個消息,周靜國王非常高興。請音樂人每天給他演奏。有一天,司馬觀舟鴿對他說:“你投的.大鐘,如果人民喜歡,和諧悅耳。任何不認同人民的人都會失敗,一顆心強于城市!”
看了這個故事,想學習一下國鴿的優良品質,遇到困難想和別人一起解決困難。有一次我們班有兩個人三腳跑的比賽。我和小明是一個組的,小明之前處理的比較多,但是我們繞著障礙物走的時候思想不統一,總是摔倒。雖然一開始是跑第一名,但是被一群同學追上了,最后還是拿了第二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同心協力,取得了世界第一。
看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再難,也是可以解決的。
成語故事 篇33
有一天,我看了一本叫《成語故事》的書。是指一些故事引發的成語。他們是有名的將領和軍事家,心慌意亂帶頭。我來講講金和石的`故事。
李光有一次帶著數百騎兵去迎擊匈奴,李廣故意在原地休息,讓匈奴人以為前面有埋伏,再也不敢進攻。那里可以展示他的精神和戰略,善于戰斗,勇敢戰斗。
李廣又一次被免了職,晚上走路被巡警抓住,心想李廣原來是將軍。軍官不買,諷刺道:“你當不了現任將軍。你晚上會被拘留,更別說前將軍了。”李光被關了一夜。他復職后。他想盡一切辦法想殺死那個巡警。這就證明了李廣的窄測意味著你是班長,你是以班長的名義害人。
還有一次,李廣去打獵,跑了一天也沒找到獵物。他突然看見一只老虎。他拿出弓和箭,搭了一箭,用盡全力像滿月一樣拉弓,向老虎射出一箭。他發現老虎沒掙扎,就去看原來是石頭,但是石頭已經磨破了。這證明,如果你一絲不茍,專心致志,考試一定會得滿分!
成語故事 篇34
戰國時楚國又一個貴族祭祀祖先的禮儀,參加祭祀的大家都帶了大量東西。
祭祀結束后,有一個叫楚王的`人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人,以示感謝。祭酒少但人多,分著喝都不夠。
于是,有人提著它:“這真是一壺美酒,只可惜太少了。假如大家分著喝的話,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這樣誰喝都不過癮。不如這樣,大家大家在地上畫蛇,誰畫的最快,這壺酒就歸誰,讓他一個人喝個痛快。大家說,如何?”其他人也都想獨享這壺美酒,就齊聲答應了。
有一人一會兒就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一看其他人都還沒畫好,就又拿起畫筆,想給畫好的蛇身上再添上幾只腳。
正當他得意洋洋地給蛇畫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個人一把把酒壺搶過去,毫不客氣地說:“蛇根本就沒有腳,你為何要給它添上腳呢?你畫的根本就不是蛇!”說完,便端起酒壺,將酒一飲而盡。本來最先畫好的那個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到嘴邊的美酒進了其他人的肚子。
成語故事 篇35
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莊,一位年邁的奶奶和她的孫子相依為命,后來,孫子考上了大學,離開了奶奶,來到了大城市。
奶奶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孫子,寒假到了,孫子終于回來了,他跟奶奶講了許多許多城里的故事,有的奶奶從未聽說過,比如現在我們買東西,不需要帶錢,只要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付錢;還有現在你足不出戶,只要在網上下單,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都有人隨時給你送到家里;還有那穿梭在城市地下的地鐵,高六百多米的摩天大廈,時速每小時三百多公里的高鐵,聽的奶奶瞠目結舌。
后來孝敬孫子利用打工掙來的錢,帶奶奶坐了他從未坐過的高鐵,看了摩天大樓,體驗了穿梭在地下的地鐵,奶奶激動得滿臉淚花。
回到家,奶奶感慨的對孫子說:“祖國的變化這么大,可我們世代生活在這大山里,猶如‘井底之蛙’,你可要好好學習,走出‘這口井’,不要再做‘井底之蛙’了。
成語故事 篇36
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叫《土豆俠》的武俠動畫片,今天我為土豆俠編了一個成語故事,就是《刻舟求劍》。
土豆俠是一個很厲害的武林俠客,他的武功招式橫掃千軍,沒有人可以打敗他。有一次土豆俠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舞林大會,眼看著時間不多了,他快趕不上大會的開幕式了。但是他卻遇見了一個慢性子船夫,土豆俠一直跟他說:“能不能劃快點,我不能遲到啊”!就在說話的時候,突然船被一股浪拍了一下,土豆俠嚇了一跳,趕緊躲避浪花,結果他的兵器麒麟快寶劍掉進了水中。
船夫慌忙說:“對不起”。可是土豆俠卻不急不慢的在船上刻了一個記號對船夫說:“等到靠岸了,我再把麒麟快撈起來,不礙事的'”。船夫暗自偷笑,原來土豆俠是個笨蛋呢!
船靠岸了,土豆俠順著記號的方向,把手一伸,便撈出了麒麟快,原來土豆俠是用法術召喚出了他的寶劍,船夫傻眼了,土豆俠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是我為土豆俠編的故事,朋友們說說,編的好不好呢?
成語故事 篇37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問:“老婆婆,你在做什么?”:“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頭繼續磨。李白問:“可是這個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可以磨成針呢?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以后再也沒有逃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前史的詩仙。
成語故事 篇38
西漢時期,有一個名將李廣。他精于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為“飛將軍”。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著一只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么大的力氣,于是想再試一試。他往后退了幾步,張弓搭箭,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
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
成語故事 篇39
看到某人在蛇身上添上兩足,一人皺起眉頭,心想,還是大師哩,竟然有這樣的敗筆。可還沒等說出來,便聽到有人大呼:“啊,大師到底是大師,大師不愧為大師,想像力就是與常人不一樣。”又有一人說:“蛇有足,而畫上蛇足,那算不上什么能力,初學畫畫的人也能做到。蛇無足,而能畫上蛇足,那就需要有驚人的`想像力。”再有一人說:“再過若干年,此畫將價值連城。”接著一人說:“什么再過若干年價值連城?現在就價值連城。我愿意出10兩黃金將它買下。”“你想用區區10兩黃金就將它買下,太小看它的價值了吧?我愿意出100兩黃金將它買下。”此時,正好某電視臺的記者來到現場,便將話筒湊近大師的嘴,大師一口氣說了42分鐘,大談一個畫家如何才能有豐富的想像力,如何大膽地進行藝術創新。
成語故事 篇40
我想,許多人都看過《成語故事》吧!《成語故事》里有著豐富的知識和道理等著我們去學習,比如說《拔苗助長》,它告訴我們不能不顧事物發展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楊》,它告訴我們不能驕傲自大。還比如說《井底之蛙》,它告訴我們不能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囊螢夜讀》,這個故事中的車胤因為刻苦讀書,努力學習,之后成為了有名的大問學家。回想起此刻的我們,真是慚愧不已!我們有良好的環境,卻要在大人的`監督下才看書、讀書,盡管這樣,我們讀書時還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女生,愛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愛打架,整天玩,大人怎樣教也教不會。富裕點的孩子那個不要,這個不要,嬌氣得不得了,你說和車胤比我們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必須要向車胤學習,做個勤奮好學的人。
自從讀了《成語故事》之后我深有感觸,不禁對文中的詩人、文學家肅然起敬。
成語故事 篇41
從前。有一口很深的井。里面住著兩只青蛙。一只叫小綠一只叫小黃。他們從來沒有出過這口井。天天看著和井口一樣大的天。常常幻想著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終于有一天。來了場暴風雨。雨水把井填滿了。他們趁著這個機會跳岀了井去。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副美麗的畫面。在這里有花,有樹,有河,有草。他們覺得非常驚奇,于是他們決定到其他地方去看看,闖一闖。小綠去了一片森林。這里有小鳥,小蟲,小鹿還有許許多多它的同類,讓小綠交了許多朋友,非常開心。于是小綠在這里住下了。而小黃去的'地方。卻是另外一個世界。他來到一個有高樓,有大廈,有房子,有飛機的地方。他來到這城市。這里有很多的人。非常喜歡吃野味兒。比如說"青蛙"。它害怕自己有一天也變成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還不如井里安全。于是。她就想回到井里。從此井里只有一只青蛙了。
成語故事 篇42
從前有一個楚國人來到吳國游玩。一天,他突然想回家,便收拾行囊準備回家。 真好他碰見一個賣劍的人就買了他的一把最鋒利的劍,這時他才發現回家的盤纏沒有了,沒辦法,只好默默的蹲在岸邊。過了一會兒,有位好心的漁夫載他上了船才救了他一命。
他這會兒才開始慢慢欣賞剛買來的`劍,突然,他猛烈地揮舞著劍,沒想到漁夫用汽艇了一個大拐彎他的劍就掉入水中。漁夫急忙催他下水澇劍,可他卻不慌不忙地說:“不急,回去讓我兒子撈。”“那……”“不說了,劍是從這掉下去的吧?”“是。”那人取出短劍從船上刻畫了一道,說“走,回家去。”漁夫只好把他送回家。 上了岸,他叫兒子按照畫的線下水找劍,可沒找著。
漁夫笑了,他利用楚國人再次下水的時間面對小孩,呼叫直升機上的潛水員在他們剛剛經過的地方撈劍并從過來。等楚國人一上來,漁夫和小孩相對一笑小孩又下水將潛水員遞來的劍拿好浮上水交給了爸爸,讓那個楚國人還以為自己是對的。
成語故事 篇43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征,并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只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伯樂看了看兒子手里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成語故事 篇44
今天,我們學了生字“心”,媽媽說“心”字可以組成很多成語,可我一著急一個也拼不出來。媽媽有點生氣了。唉……
媽媽看著心急如焚的我說:“算了吧,我心潮澎湃也沒用,你自己要心中有數,學習可不能心不在焉,心神不定的,而要心口如一。你認真時,媽媽看了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你的表現也令我們心花怒放。我呢也應該心平氣和的和你說話,我生氣并不是對你拼不出成語心灰意冷了,更不會心膽俱裂,媽媽只是有點心直口快,我想我們是心心相印、心照不宣的,所以媽媽的.意思寶寶一定能心領神會。雖然有時候你不是那么心甘情愿、心悅誠服的,但是媽媽不希望你有心高氣傲的表現,而要成為一個心明眼亮、心靈手巧的寶寶。如果你能理解上面一半的意思,我就心滿意足了”。
唉,爸爸也說為了不讓媽媽心煩意亂,我又能心安理得地得到表揚,那就只有自己努力吧!看來爸爸和媽媽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哦,我心悅誠服!
成語故事 篇45
古時候有個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的快點,天天到田邊去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也沒有長高。他就在田邊焦急的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的說:“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一天,他終于想到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當他回到家里時,一邊喘氣一邊對兒子說:“可把我累壞了,力氣沒白費,禾苗都長了一大截。”他的兒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發現禾苗都枯死了。
這是我們小時候的聽的'故事,當時只是覺得好笑,現在看來,很多事情往往你認為只要方向對了,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些,成功就只是時間問題。但往往有些事情欲速而不達,就像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恨不能一日千里,鶴立雞群。結果適得其反,你著急又上火。孩子反而不溫不火,自有節奏。由此,還不如順其自然,萬物自有其宗。
成語故事 篇46
從前,有兩個細菌,一個叫旺財,一個叫富貴。它們天天盼著能有一個家,還幻想著能不勞而獲。于是,這兩個細菌躲進了一包已拆開的零食里。這包零食的主人是一個名叫小明的小男孩,當他開始往嘴里倒零食時,青青和紅紅趁機混了進去。
兩個細菌開始在樂樂的大門牙上蛀了兩個洞洞,因為洞很小,所以樂樂沒感覺。每當晚上,樂樂都要吃零食,吃完后還不刷牙,所以牙縫里留了些零食。這可把旺財和富貴樂壞了,它們吃得飽飽的,這小洞可再也容不下它們了,于是它們就把洞一倍一倍的擴大。
終于有一天,樂樂的牙齒突然劇疼痛起來。忽然,他發現洗手間的'臺面上有一支站立的牙刷和一支牙膏。“請讓我來幫你消除疼痛吧!”牙刷一邊說,一邊用輕柔的聲音安慰他。接著牙刷用身子上下滾動,并用牙膏刷出豐富的泡沫,再用水沖洗,這時細菌抵擋不住水流的沖擊,和牙膏沫一起被沖走了。連續刷了幾天,小明的牙齒不疼了。
小明吸取了教訓,以后愛上了刷牙。
成語故事 篇47
南朝宋國有謝靈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的詩,大都描寫會(kuài)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于刻畫自然景物,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他寫的詩藝術性很強,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詩篇一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并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自夸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里,自己評價非常高。
“才高八斗”又作“八斗之才”
成語故事 篇48
小猴子在樹洞邊玩耍,不小心掉進了樹洞,他自己怎么也出不來,老猴子連忙趕過來救他,不料卻把小猴子給淹死了。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有一天,老猴子到河邊去喝水,看到兩個小朋友在玩兒皮球,突然,其中的一個小朋友奮力一擲,皮球掉進了樹洞里。但他們并不急躁,馬上去拿了桶到河邊盛了水,再倒進那個樹洞里,一會兒,水倒滿了,皮球也浮了上來,他們拿到皮球,開開心心的到旁邊去玩了。
老猴子認為這是一個救小猴子的.好辦法,于是,就像他們一樣把水倒進了樹洞里,小猴子果然浮上來了,可是他已經死了。老猴子怎么也沒想到,他的方法把小猴子給害死了。他悔恨極了,悲憤的大哭起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如法炮制。就像皮球和小猴子,他們的體積不同,質量不同,受浮力狀態也不同,最終導致,皮球順利的撈出來了,小猴子卻淹死了。
成語故事 篇49
我看過很多成語故事,有《拔苗助長》,有《畫蛇添足》,還有《鐵杵磨成針》,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補牢》。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人養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丟了幾只。鄰居好心勸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丟羊,可他卻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時,又少了兩只羊。這時他才后悔沒聽鄰居的勸告,趕忙修好了羊圈。從此這個人再也沒有丟過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及時糾正錯誤,聽取勸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這則成語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級的事情。那時我的口算成績非常差,可我漠不關心,總認為只要認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沒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勸我:“趕緊練習口算吧!別再讓口算成績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紅燈,我才抓緊練習口算,終于又取得了好成績。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時糾正錯誤,還要聽取別人的勸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錯就改。
成語故事 篇50
小青蛙坐在井底的家里正在聚精會神地上網,嘴里還哼著流行歌曲。小青蛙正哼得起勁,一只來覓食的小麻雀降落在井口。它低頭往井底四處張望,看見悠閑自在的.小青蛙。小麻雀便喊道:“小青蛙,小青蛙,你怎么不到井外面來看一看呀,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麗,多么繁華,多么精彩!”小青蛙聽了小麻雀的這番話,忍不住笑了起來。小青蛙說:“我覺得井底比外邊的世界更好。”小麻雀反問:“小青蛙你怎么會這樣想呢?!我們從小就聽過《坐井觀天》的故事,難道你想當故事里的‘井底之蛙’嗎?”“小麻雀,做井底之蛙不好嗎?你看看我家里有筆記本電腦、電話、手機、電視機,還有不計其數的書籍。我用電腦上網查資料,在網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查不到的。還可以在網上和QQ好友視頻聊天。用固定電話和手機可以和外界暢通無阻地保持聯系。通過看電視我能及時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新聞事件。我博覽群書,學習了很多知識,所以一般人叫我蛙博士。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小麻雀聽得入了迷,驚訝地說道:“小青蛙,現代科技給你帶來這么大的方便啊!”
成語故事 篇51
戰國時期,魏國有個叫范雎(jū)的人,因為家境貧窮而在大夫須賈門下當食客。有一次,范雎跟隨須賈出使齊國,齊王非常欣賞范雎的才華,就暗中送他許多金銀珠寶。雖然范雎婉言拒絕了齊王的禮物,但是須賈仍然懷疑他與齊國有勾結。所以回國之后,須賈就向朝廷通報了這件事情,范雎因此被逮捕并遭毒打。范雎被打得昏死過去,須賈便讓人用草席把他卷起來,扔到廁所里,讓人好好看守。范雎醒來之后,發現看守他的人正是他的好朋友。在朋友的`幫助下,他逃了出來,并躲到好朋友鄭安平家,改名張祿,準備找機會逃往國外。
不久,秦昭王派使者出使魏國,范雎便趁機偷偷跟隨秦使到了秦國。在秦國,化名張祿的范雎很快就得到了秦王的賞識,沒多久就被任命為相國,地位十分顯赫。
公元前220年,秦國企圖攻打韓、魏兩國。魏國忙派須賈去秦國求和。須賈到了秦國,首先去拜訪秦國的丞相張祿,希望張祿能夠說服秦王。當他來到丞相府,看見丞相張祿竟然就是當年差點被他害死的范雎時,嚇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賈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意思是說,沒想到您還活著,并且置身于青云之上,已經有了如此高的地位。
成語故事 篇52
齊大非耦[qí dà fēi ǒu]
舊時凡因不是門當戶對而辭婚的,就是指戀愛、婚姻里一方的背景和另一方相距甚遠,高攀了的.意思。常用此話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齊國是春秋時代的大國,有次北方山戎國舉兵侵入齊邊境,情形相當危急。因此向各國討救兵,希望合力把敵軍打敗。
不久鄭國接到消息,馬上派忽率大軍援救。忽年輕善戰,打的山戎抱頭鼠竄,贏得空前大勝利。
齊國國君對忽感激萬分。原本三年前齊國國君第一次見到他時,有意將自己女兒文姜許配給他,但卻被他拒絕了。
忽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合適的配偶,而齊國是個大國,對于小國的忽而言實在不適合。
三年后忽幫齊國打退強敵,齊國國君又舊事從提,但太子忽仍然拒絕說:“三年前我們之間沒任何關系時,都不敢娶齊國公主了。如今,我因替你們打倒山戎國,而娶公主回去,百性豈不是以為我帶兵援救你們,只為了娶公主呢?”
根據《左傳》中的這一段記載,公子忽引用了《詩經》中“自求多福”的詩句,即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會得到更多的福佑。公子忽認為為自己將來的統治在于自己,無需通過聯姻依靠大國。也許說門不當戶不對只是一個借口噢!
成語故事 篇53
像膠和漆那樣粘結,形容感情難舍難分,多指夫妻恩愛。
在漢朝的時候,有一對學問很好的朋友,一個叫雷義,一個叫陳重。
他們一塊到京城去考試,結果雷義上榜了,陳重卻名落孫山。
雷義覺得陳重的學問其實比他好,卻沒有考中,很替朋友不平,就向刺史要求把自己的功名讓給陳重。
刺史當然不會答應;雷義就躲在家中裝瘋,不去上任,刺史只好把他除名解職了。
過了幾年,雷義和陳重又去考試,這回兩人同時都考中了,而且一起被皇帝選為尚書郎,而成為同事。
當然,鄉人見到兩人的友誼深厚,都贊嘆的說:“膠和漆合在一起,可以說是十分的牢固,但卻比不上雷義和陳重的情誼呀!”
知心朋友是非常難得的',保持這種珍貴的友誼,更是重要。膠和漆投在一起,它的堅牢是不可言而喻的,雷義和陳重深厚的友誼,比膠漆還要堅牢,實在是令人羨慕!于是,后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膠漆相投”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友誼的牢固,如膠似漆,不能分離,就像古詩中曾經說道:“把膠投到漆中,有誰還能把它們分開呢?”
成語故事 篇54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里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雨雪,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
日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當人們夸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cháo)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成語“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成語故事 篇55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事先楚國那么壯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碰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后,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減緩得來。之后,他們便請伯犁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于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后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非常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于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于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造孽的事兒,知道罪有應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于是暗地里進行行賄,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下其手”了。
成語故事 篇56
“開誠布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布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業留給后代。
成語故事 篇57
唐朝時期,唐高祖李淵稱帝后,大將軍李靖建議將在長江中游稱帝的蕭銑拿下。于是唐軍抵夔(kuí)州(現四川省奉節)。當時蕭銑以為秋汛時節江水上漲,唐軍不敢輕而易舉的貿然進犯,疏忽大意沒有防備。而唐軍最初也認為水漲時渡江危如累卵,但是李靖的`看法卻是兵貴神速,機不可失。經過來來回回的戰斗,唐軍終于包圍了江陵城,蕭銑也束手就擒。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他李靖率領十萬大軍,討伐背叛唐朝的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頡利可汗不堪一擊便被唐軍打敗,頡利可汗求和。但是唐太宗看出他不是真心誠意的想要投降,而只是茍延殘喘等待機會,因此他也虛情假意地答應講和,還派人到軍營中去撫慰頡利可汗。李靖心領神會唐太宗的心思,他與副將張公謹商議,用突然襲擊的方法將頡利可汗一舉殲滅。張公謹說皇上答應講和怎能再去襲擊。李靖開誠布公地回答說:“用兵在于變幻莫測,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以免打草驚蛇。當年韓信抄項羽的后路破齊,就是的例子。”李靖率領騎兵風塵仆仆遠道奔襲,大破東突厥兵,殲敵一萬多,俘敵十余萬,其余的東突厥兵也如驚弓之鳥四散而逃,頡利可汗也被活生生地擒拿了。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11-19
經典成語故事11-04
成語故事05-26
成語故事大全02-25
簡短的成語故事03-10
有關成語故事11-20
動物的成語故事11-22
兒童經典成語故事11-24
推薦成語故事11-27
中華成語故事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