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精選2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故事 篇1
我學過《三字經》、《論語》,最近,我喜歡上了一套新的國學經典——《成語故事》,這是一套有聲電子書,是爸爸前段時間從網上下載來的.,它可以手動翻頁,也可以自動翻頁;還可以自己讀看,也可以聽。它里面收錄了200條成語典故。
爸爸下載后,當天晚上便放在我枕邊讓我聽。聽著這些成語典故,我慢慢地就睡著了。
從那以后,我喜歡上了這套《成語故事》,不僅每天晚上睡覺時聽兩到三個成語典故,而且吃飯時邊吃飯邊聽,有時休息時也聽或看,這些成語典故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對它們越來越感興趣。
我在聽讀看成語故事時,爸爸不時地教我靈活運用。有一次,我聽到“外強中干”這個成語時,爸爸笑著說:“李佳梁外強中干,看上去很健康,但老是生病,說明你身體抵抗力差。”我不甘示弱,反擊爸爸,說:“你真是東施效顰,沒有音樂感還大聲地學別人唱歌,制造噪音。”說完,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通過聽讀看《成語故事》,我增加了許多新的成語,也知道了許多成語的來歷,甚至成語的變化。雖然我還沒有看完這套書,但是爸爸已和我一起制訂了一個學習計劃,每兩天熟記一個成語典故,我要堅持做下去,絕不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 篇2
在我沒上小學的時候,有次媽媽帶我去爬山。當我爬上座山峰時,我自豪的對著天空大喊:“我爬上世界最高的山了!”
媽媽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你真是只井底之蛙,世界上比這高的山多的是。”媽媽的話音剛落,我就接著問:“井底之蛙是什么?”媽媽回答說:“是只井底的小青蛙呀!”我好奇的問:“我明明是人,你為什么說我是青蛙呢?”媽媽笑著說:“井底之蛙是個成語,形容個人沒有見識。”我又問:“成語又是什么呢?”“這個……你還把我問住了,我們去買本成語故事看看吧!”媽媽說。
后來,媽媽真的`給我買了本《中華成語故事》。每天晚上,媽媽都要給我講幾個成語,故事生動又好聽,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成語故事里有填海的精衛和追日的夸父,還有畫蛇添足的人和守株待兔的人……
現在,我長大了,是名二年級的小學生。我已經可以自己閱讀《中華成語故事》了。慢慢地我明白了:個成語就是個故事,個成語給我講述了個道理。不知不覺地我學會了好多成語,它就像條船樣帶著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我們中國有這么多成語故事,中國真了不起呀!本《中華成語故事》可以讓我更多的了解中華文明。
成語故事 篇3
弄巧成拙
北宋時期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一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托,畫一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只剩下著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去他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一會,覺得還算滿意,便對弟子們說:“這幅畫的線條我已全部畫好,只剩下著色,你們須小心些,不要著錯了顏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來時,希望你們畫好。”
孫知微走后,弟子們圍住畫,反復觀看老師用筆的技巧和總體構圖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說:“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態多么逼真,長髯飄灑,不怒而威。”
還有的.說:“菩薩腳下的祥云綜繞,真正的神姿仙態,讓人肅然起敬。”
其中有一個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時專門賣弄小聰明,喜歡嘩眾取寵,只有他一個人裝模作樣地一言不發。
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說話,莫非這幅畫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說:“水暖星君身邊的童子神態很傳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點東西。”
眾弟子說:“沒發現少什么呀。”
童仁益說:“老師每次畫瓶子,總要在瓶中畫一枝鮮花,可這次卻沒有。也許是急于出門,來不及畫好,我們還是畫好了再著色吧。”
童仁益說著,用心在瓶口畫了一枝艷麗的紅蓮花。
孫知微從朋友家回來,發現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蓮花,又氣又笑地說:“這是誰干的蠢事,若僅僅是畫蛇添足倒還罷了,這簡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來降服水怪的鎮妖瓶,你們給添上蓮花,把寶瓶變成了普通裝花的瓶,豈不成了天大笑話。”說著,把畫撕個粉碎。
眾弟子看著童仁益,默默低頭不語。
【出處】宋·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釋讀】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成語故事 篇4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是說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語。有金石為開、狼狽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將軍、軍師。我就講金石為開這個故事。李廣有一次帶百十名騎兵碰到匈奴,李廣故意原地休息,讓匈奴以為前面有埋伏,一直不敢攻擊。這里可表現出他精神韜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戰英勇。
李廣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職務,晚上行走被巡邏的`軍官抓住。李廣說自己過去是將軍。軍官不賬,諷刺說:“你就是現任將軍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別說什么前任將軍。”李光就被關了一夜。等他復職了。就想方設法的把那個巡邏軍官殺了。這表明了李廣度量狹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長,你用班長的名義來害別人。還有一次,李廣去打獵,跑了一整天都沒找到一個獵物,他突然看見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氣將弓拉得如同一輪滿月,一箭射向老虎。
他發現老虎沒有掙扎,走去一看,原來是石頭,穿碎了石頭。這表明做什么要一絲不茍、全神貫注,考試就考滿分!
成語故事 篇5
宋國有個農夫,是個急性子,他種了一大塊地,經常去田里干活,巴望著禾苗長得快一些,他一天又一天的去田邊看,覺得禾苗一點也沒有長高,心里非常焦急。
他在家里走來走去,想:怎樣才能讓禾苗在最短時間長高呢?絞盡腦汁想遍了所有的辦法都覺得不好。一天,他靈機一動,想出來了一個好主意,就興沖沖的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他看到拔過的'禾苗都張高一截,越拔越高興,盡管累得滿頭大汗,也不肯休息一下,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干得他筋疲力盡總算干完了,才樂呵呵的回到家里。
回到家里,他興致勃勃地對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不過力氣沒有白費,咱們家的禾苗棵棵都長高了一大截,我們家一定能早點收獲糧食。”
他的兒子很納悶,心里想:老爺子究竟有什么高招啊?可以讓禾苗很快長高,明天我一定要去田里看個究竟。第二天,兒子來到田里一看,原來綠油油的禾苗現在都無精打采的枯萎了。看到這個情景,兒子急忙跑回家里告訴他爸爸說:“爸爸,你怎么搞的呢?咱家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農夫聽了不相信,說:“你不要瞎說,我昨天明明看見都長了一大截。”兒子說:“你現在快去田里看看吧!”
農夫趕忙來到田里,果然看見禾苗都橫七豎八的倒在地里,他急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呆呆地說:“怎么會這樣呢?”目光里一點表情也沒有,他兒子說:“你把禾苗的根從土壤里拔起,這樣根就不能再吸收水分和營養,不枯死才怪呢!”農夫快要哭了,他說:“禾苗都枯死了,收不下糧食,我們全家可吃什么啊?”
成語故事 篇6
南朝宋國有謝靈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的詩,大都描寫會(kuài)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于刻畫自然景物,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他寫的詩藝術性很強,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詩篇一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并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自夸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評價非常高。
“才高八斗”又作“八斗之才”
成語故事 篇7
精彩的“成語故事大賽”開始了。
我們班上的小主持人謝雯琪走上講臺,宣布三(六)班“成語故事大賽”現在開始。接著,同學們紛紛舉起小手,踴躍參加。第一個上場的是肖涵,她講得成語故事是《濫竽充數》,獲得了滿堂喝彩,她可是上一次的成語故事大王呀!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對李老師說:“我好緊張,心跳得好快。”老師鼓勵我說:“離你上場還有很久,要好好做好準備哦!”我又溫習了一下我的'參賽成語,心想:“做好準備就一定會成功的!”好的成語故事一個接著一個,有的講《拔苗助長》、有的講《葉公好龍》、還有的講《此地無銀三百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黃波霄講的故事,她輕松地走上講臺,有感情地講故事,同學們都被吸引,聚精會神地聽著聽著。終于輪到我了,我鼓足勇氣,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向講臺,我講的成語故事是《黔驢技窮》,不知不覺我投入到成語故事的角色里,講得也很流利……
比賽結束后,評選結果出來了,我獲得三等獎,但我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下次一定要好好表現,爭取能成為班上的“故事大王”!
成語故事 篇8
從前有一窩兔子,不過近來正在發愁,因為有一只兇猛的狼,一直在他們家附近晃悠,想找機會吃掉他們,就因為這件事,兔子家已經好久沒出門了,家里的糧食已經吃光了。
“如果再不去找糧食,我們就會被餓死的。”兔爸爸說。“我要去找吃的了,你們等著。”說完,兔爸爸就走了。
兔爸爸很怕茂密的叢林,一直提心吊膽,看見草動了,以為是狼來了,就拼命地往前跑,結果一頭撞在樹樁上,死了。
一個農民從田地里回來,看見了這只死兔子,于是就拿回家吃了,老婆見了,問:“兔子哪里來的?”農民把一切都告訴了她,她說:“盡有這等好事,咱們在等等,一定會有更多兔子上鉤的.。”于是,他們每天等呀等呀,的確等來了一只兔子,那就是兔媽媽。話說兔媽媽等不到兔爸爸,于是就自己出來,結果也撞到樹樁上了。夫妻倆看見又來一只兔子,高興得不得不得了,于是就在這里蓋了房子,連田地都不管了。
但是,從這以后,再也沒有兔子撞上樹樁了,于是,夫妻倆就被餓死了。
成語故事 篇9
舊的龜兔賽跑,大家可能都聽說過,由于兔子的驕傲自大,導致他的可悲下場。
早晨,太陽公公邁著輕盈的步子爬上山頭,把光和熱送給大地媽媽,小白兔蹦蹦跳跳來到小河邊散步。動物們也紛紛來到河邊,唱的唱,跳的跳,跑的跑,叫的叫……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既像街上賣菜的市場亂紅紅的,又像斗牛的'訓練場,緊張有序。
烏龜挺胸抬頭,慢條斯理的從小白兔面前走過,還踩了小白兔一腳。按理說他應該向小白兔道歉,可他面不改色,還大聲嚷嚷:“擋住我的去路了,還不快滾開!”小兔子很生氣,說:“你別驕傲,有本事我們來場比賽如何?”“比就比,誰怕誰!”烏龜爽快的答應了。
第二天烏龜和兔子找來了小馬做裁判,小馬喊:“預備——開始!”小兔已經跑的很遠了,烏龜還在慢慢的爬著。過了好一會兒,烏龜問兔子你跑這么遠了,怎么還沒見那棵樹呢?兔子聽了想烏龜會不會騙我呢?可他喊的聲音很著急。于是兔子停了下來,也對烏龜喊:“是啊,我跑那么遠了,怎么沒見那棵樹呢?”于是兔子和烏龜一起尋找那顆樹,找了很久,他們也沒有發現,卻發現一個個枯樹樁。原來樹都被人砍掉了,他們只好傷心的離開了那熟悉的地方,回了家。
但是烏龜和兔子和好了,他們決定永遠都不比賽了,而是要一起保護森林的每一棵樹。
成語故事 篇10
出處:宋·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來自成語大全
釋義:比喻對人材的使用不當。
故事: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父親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撫養成人。辛棄疾曾拜當時著名的田園詩人劉瞻為師,并和黨懷英兩人是劉瞻最得意的學生。有一次,劉瞻問他們兩人道:“孔子曾經要學生談各人的志向,我也問問你們將來準備干什么?”黨懷英回答說:“讀書為了做官,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隱居,學老師的樣子寫田園詩。”
劉瞻聽了很高興,連連稱好,認為他的志向很高潔。辛棄疾卻回答說:“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詞寫盡天下的賊,用劍殺盡天下的賊!”劉瞻聽了大吃一驚,要辛棄疾今后不要再說這樣荒唐的話。此后,辛、黨兩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棄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戰場上去,以愛國詞人著稱于世;而黨懷英則混跡于金人統治集團,為金人作了一些幫閑乃至幫兇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棄疾組織了兩千多人的隊伍在故鄉起義。后來,又率領隊伍投奔濟南府農民耿京組織的起義軍。不久,起義軍接受朝廷任命,與朝廷的軍隊配合作戰,打擊南侵的金軍。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辛棄疾后來曾長期閑居在江西上饒一帶。1203年春,才被任命為紹興府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這一年,辛棄疾已經六十四歲了。紹興西郊有一處地方叫三山,當時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就在那里閑居。陸游比辛棄疾大十五歲,當時快八十歲了,他的愛國詩句早已為辛棄疾所景仰,因此辛棄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訪了這位前輩,兩人一起議論國家大事,相見恨晚。陸游聽了辛棄疾對形勢的分析和統一、全國的設想,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次年春天,宋寧宗降下圣旨,要辛棄疾到京城臨安去,征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辛棄疾把這件事告訴陸游,陸游覺得這是辛棄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機會,為他感到高興。為了鼓勵辛棄疾發揮自己的才能,陸游特地寫了一首長詩贈給他。詩中寫道,“辛棄疾是古代大政治家、軍事家管仲、蕭何一流的人物,現在當浙江東路安撫使,實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處;鼓勵他為恢復中原而努力,千萬不要因為受到排擠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歲那年,這位始終是被大材小用的愛國英雄,終于在憂憤中去世。
成語故事 篇11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里,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于想出一條妙計。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里。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想想,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后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鉆進甕里吧。”周興一聽,手里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于《資治通鑒·唐紀則tian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由此而來,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請君入甕,中國成語,喻指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
成語故事 篇12
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蕭何是他的可靠助手。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任相國。論功行賞,蕭何第一,首先封為侯,食邑八千戶。
對這一封賞,有些功臣不服氣,便說:“我們拼死拼活,身經百戰,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連戰場都沒上過,只會耍筆桿,發議論,封賞為什么反在我們之上?”
劉邦則回答說:“你們都打過獵,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巢穴、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而蕭何指揮沖殺,是‘功人’。并且,你們雖然勇敢,卻多數是單身跟隨我出戰,而蕭何一家幾十口人都參加軍隊作戰,這你們又怎么能比呢?”
這些人聽了劉邦的話,心里才服氣,不再發牢騷。
走馬看花成語故事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詩人孟郊。他出身貧苦,從小勤奮好學,很有才華。但是,他的仕途卻一直很不順利,從青年到壯年,好幾次參加進士考試都落了第。他雖然窮困潦倒,甚至連自己的家屬都養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權貴之門。他決心刻苦攻讀,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叩開仕途的大門。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參加了一次進士考試,這次,他進士及第了,孟郊高興極了。他穿上嶄新的衣服,扎上彩帶紅花,騎著高頭大馬,在長安城里盡情地游覽。京城美麗的景色使他贊嘆,高中進士的喜悅又使他萬分得意,于是,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登科后》詩:
昔日齷齟不足夸,
今朝曠蕩恩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把詩人中了進士后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千古名句。
成語故事 篇13
據《世說新語》記載:“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段話的大概內容如下。
有一天,桓玄(即桓溫的兒子,篡奪東晉帝位,被劉裕趕下臺,并因此結束兩晉進入南北朝,也算是中國歷史轉折點上的一個關鍵人物了),殷仲堪(荊州官員),還有顧愷之(博學多才,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三個人在一起閑坐無聊,就做了個小游戲,要求根據一個字,說一句話,這句話必須能體現這個字的意思。
第一個字,是“了”語。顧愷之先想到了,說道:“火燒平原無灰燼”。桓玄接著說道:“白布纏棺幡旗飄”。此時殷仲堪也有了,說道:“投魚深淵放飛鳥”。三人笑成一團。
于是,又繼續出第二個字。這一次是“危”字。桓玄先想到,于是說道:“矛頭洗米劍頭炊”,殷仲堪笑了笑,說道:“百歲老頭攀枯枝”,顧愷之接著說道:“井上轆轤臥嬰孩”。
顧愷之剛說完,此時殷仲堪有一個參軍坐在邊上,一時技癢,脫口而出,說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參軍純屬一時興起,沒想到,卻不小心觸到了殷仲堪的.傷心事。原來呀,殷仲堪瞎了一只眼。只聽見被惹火了的殷仲堪一聲斥責:“咄咄逼人!”
成語故事 篇14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而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故事 篇15
東漢時,漢章帝的母親馬太后是一個非常明理的老太太。有一年,漢章帝準備根據漢朝的舊制,對他的母親馬太后的弟兄們加官晉爵,但是馬太后不同意。
第二年夏天,全國發生了特大旱災。
一些迷信的大臣就認為,這是皇帝不給馬太后的兄弟們加官晉爵所帶來的后果,因此,很多官員再次提出了封官的'事情。
馬太后仍然不同意,她義正詞嚴地說:“提出要對我的兄弟們封爵的人,都是想討好我,以達到為自己撈取高官厚祿的目的。我身為太后,平時節衣縮食,周圍伺候我的人也很簡樸。我這樣做正是要用自己的行動為下面的人做個好樣子,我以為我娘家的人知道后也能像我這樣。但是,他們卻不以為然,還嘲笑我。前幾天,我路過我娘家,看到去家里請安問好的人多得不得了,車馬來往不斷,像流水游龍一樣,十分熱鬧繁華。家里的傭人,衣服考究得連給我駕馭車子的馬夫都自嘆不如。我對他們實在是太了解了。他們只顧著自己享樂,根本不關心國家的安危,我怎么能同意給他們加官晉爵呢?”
聽了這些話,那些主張給他們加官晉爵的人就再也不敢提這回事了。
后來,人們便以“車水馬龍”作為成語,用來形容繁華熱鬧的景象。
成語故事 篇16
戰國時代,各諸候國之間為了爭奪土地,經常發動戰爭。秦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占領了韓國的一塊土地野王。在野王鄰近有另一塊土地上黨,他們的地方官員看到野王輕易地就被秦軍攻下,怕上黨也守不住,就寫信給趙國,表示愿意歸順,希望得到趙國的庇護。
趙國的君臣們對于要不要接受上黨的歸順,意見不一,大家展開激烈的爭論。平原君趙勝說:“上黨這么大塊的地方,我們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為甚么不要呢?”平陽君反對說:“就是因為不花力氣得到好處,輕易要了,恐怕會招來大禍。”趙王因為不想失去這塊到嘴的肥肉,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張,并且派他去接收上黨,把它劃為趙國的領地。秦國知道后,認為趙國存心和自己作對,就命令白起率大軍去攻打趙國。結果趙國的四十萬大軍全部被秦軍殲滅,國都邯鄲也被圍困,后來平原君帶毛遂去楚國,說服楚王聯趙抗秦,最后楚國出兵,才解除了趙國的邯鄲之圍。
趙王和平原君因為貪圖眼前可以獲得上黨土地的利益,而差點導致趙國滅亡。后人便形容他們的行為是“利令智昏”。
成語故事 篇17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后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成語故事 篇18
【熄滅的爐灰重新燃起來,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例﹔決不能讓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西漢武帝時,有個叫韓安國的官員,因犯法被送進監獄。獄吏田甲常常侮辱他。韓安國氣憤地說﹔”誰能料定死灰就不能重新燃起來呢﹕”田甲聽了說﹔”燃吧,如果再燃起來,我就撒泡尿澆滅它。”
不久,韓安國被釋放出獄,重新做了官。田甲得知后,怕受到報復,逃走了。這時,韓安國揚言﹔”田甲若不趕快回來,我就要把他全家殺掉。”田甲只好出來自首﹐見到韓安國時嚇得面無人色,連連叩頭求饒。韓安國說﹔”起來吧﹖像你一樣的`人,才不值得報復呢﹖”出自《漢書》
成語故事 篇19
成語利令智昏出處: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趙世家》。
利令智昏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趙世家》。戰國時,秦國派大將白起,帶領人馬,攻伐韓國,占領了韓國的野王。野王位于韓國的上黨同韓國內地之間的重要通道。野王被占,上黨就孤立了。上黨的地方官馮亭,準備歸附趙國,希圖得到趙孝成王的保護。
趙孝成王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平陽君”趙豹不同意,他說:“無故受利,會招致禍殃的`,不如不要”。“平原君”趙勝說:“不要白不要,如此一大塊好地方,不費任何代價,送上門來還不要嗎!”趙王贊成趙勝的意見,就派他去接收上黨,并封馮亭為“華陽君”。
可是這一來,把秦國激怒了。秦國又派白起去打趙國。在這次戰爭中,趙國大敗,四十萬趙軍,全部覆沒。
司馬遷對此評論說:“平原君”趙勝,在當時雖然也算是個著名人物,但是他的眼光到底還是太短淺了些,因為貪圖私利,而使頭腦發昏,理智不清,這就是所謂“利令智昏”啊。
成語故事 篇20
一鳴驚人,一飛沖天。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的故事。楚莊王登基后,為了觀察朝野的動態,也為了讓別國對他放松警惕,當政三年,沒有發布一項政令,每天不是出宮打獵游玩,就是在后宮里和妃子們喝酒取樂,并且不允許任何人勸諫,他通令全國:“有敢于勸諫者,以死罪論處!”朝野上下都為楚國的前途擔憂。當時主管軍政的右司馬以他的`機智,委婉的用猜謎方式勸諫了莊王:“臣在南方時,見到一只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不鳴叫,沉默無聲,這只鳥叫什么名啊?”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度。這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此后,楚莊王整頓朝綱,重振君威,沒過多久把楚國治理得國富兵強。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11-19
經典成語故事11-04
強弩之末成語故事10-14
釜底抽薪成語故事10-13
論黃數白的成語故事04-20
數米而炊的成語故事09-08
冬裘夏葛的成語故事10-13
鹿走蘇臺的成語故事10-25
簡短的成語故事03-10
幼兒成語故事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