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成語典故(通用13篇)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有關成語典故(通用13篇)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成語典故 篇1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閑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著于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為家里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成語典故 篇2
“城狐社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別人的權勢,為非作歹的壞人。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謝輥傳》,對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晉朝時候,朝廷上有個左將軍叫王敦,他的.長史官是謝輥,他倆常在一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對謝輥說:“劉隗這個人,奸邪作惡,危害國家,我想把這個惡人從君王身邊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你看行嗎?”
謝鯤想了一想,搖著頭說:“使不得呀,劉隗的確是個壞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貍,恐怕把城墻弄壞;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毀壞了神社廟宇。如今這個劉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貍、社廟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勢力相當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聽了謝輥的話,雖然心里不高興,也只好罷休。
成語典故 篇3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成語典故 篇4
清朝康熙年間,盱眙縣知縣朱宏祥被提升為閩浙總督。他到廣東不到半載,就使廣東全省利興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廣東以前,這里的往來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兇手,一個個都成了無頭冤案。譬如:朱肇運主仆兩命盡喪;吳學伊主仆3命盡喪;謝俊卿男女5命盡喪。這些人的死,都是兇手將他們的肚子剖開,將石頭放進他們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據說,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認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訴他上述兇殺案是老龍舡戶干的`。
朱宏祥聽到這一報告后,就到廣東東北老龍津這個地方去捉拿兇手,結果擒獲了50多名駕船人。經審訊,才知道他們是以舟渡商旅為名,誆客人登上他們的船,再通過放蒙藥或燒悶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將客人剖腹納石,沉入水底。這些船戶結幫為害,致使這個地方社會極端黑暗。
暗無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動勢力統治下社會的黑暗。
成語典故 篇5
1、老馬識途
相傳春秋時,齊桓公與大臣等仲、隰朋進攻孤竹國,回來時迷了路。管促說:老馬能識途。于是讓老馬在前面走,大家跟著,果然找到了歸路。見《韓非子說林上》。后以"老馬識途"等喻富有經驗或富有經驗的人。汪趙執信《為求書者所苦戲題長句》:"諸君且休共和談,老馬識途猶尚堪。"
2、殺馬毀車
東漢南陽人馮良,年三十時,奉命去迎接督郵。他恥于做這工作,在路上毀車殺馬,撕破衣帽,逃到犍為去從杜撫求學。妻子去找他,見路旁草中的死馬敗車和破衣服,認為已為虎狼盜賊所害,就為他發喪。過了十來年,他才學成回鄉。見《后漢書周燮傳》。后用為藏身匿跡的典故。宋蘇軾《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恭有懷子由弟》詩二首之二:"殺馬毀車從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3、盲人瞎馬
東晉桓玄、殷仲堪等人比賽說驚險的話,桓玄說:"矛頭淅米劍頭炊。"殷仲堪說:"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愷之說:"井上轆轤臥嬰兒。"殷仲堪有位參軍在座,他最后說:"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仲堪眇一目,聽后說:"咄咄逼人!"見《世說新語排調》。后以"盲人瞎馬"等比喻處境危險或冒險。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四章:"我不能叫你盲人瞎馬地去亂闖。"
4、指鹿為馬
秦權臣趙高,為試探大臣們對他的態度,在秦二世面前,指著一只鹿,硬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這是鹿。"問左右人,有的怕趙高,說是馬,有的不說話。也有說是鹿的,后者都遭到趙高的暗算。從此群臣都怕趙高。見《史記秦始皇本紀》。后以"指鹿為馬"等比喻顛倒黑白。《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東床已招佳選,何知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
5、孫臏賽馬
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用言辭打動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不同凡響,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賞識他并像對待客人一樣禮待他。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做賭。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于是孫臏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做賭,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并答應了他,與齊王和諸公子用千金來賭勝。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拿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場比賽完后,田忌一場不勝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做賭。于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后,就把他當作老師。
6、千金買骨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占了燕國的部分領土。
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后,他消除了內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號召,但并沒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國君,愿意用千金買一匹千里馬。可是3年過去了,千里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千里馬,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可是,等他趕到這一家時,馬已經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買馬骨的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并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3匹千里馬。
郭隗講完上面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里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厚的俸祿。并讓他修筑了“黃金臺”,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愿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于強盛起來,終于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占領的土地。
現在,河北易縣和定興搭界處,有一個金臺陳村。據說這個村就是當年燕昭王修筑黃金臺的地方。
7、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么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8、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杰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莊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莊南大槐樹下,二賢莊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于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托交叔寶,并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
9、伯樂相馬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成語典故 篇6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詩作。他在《白氏集后記》中說,自己的詩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詩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詩人中,他詩作的數量可算是名列前茅了。
白居易字樂天,青年時代家境貧寒,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八歲那年中進士,又經過一次考試,當了一名小官。后來官當得大了,可是因得罪了權貴,被貶到江州當司馬,最后,他官至刑部尚書。白居易認為詩必須便于世人理解和記憶。所以,他總是使自己的作品風格和語言深入淺出,平易通俗,讓人們樂于接受。據說,他的新詩要讓老婦人也能理解。老婦人說理解了,他才定稿抄錄出去;老婦人說不理解,他就進行修改,直到老婦人說理解了方才罷休。
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講述了一個她親眼看到的一件事:一天她上街,聽見有人在凄凄慘慘地哭泣,便急忙走上前去。只見一個衣著樸素的婦女抱著兩個孩子;身旁一輛馬車上,有位將軍模佯的人緊鎖著濃眉。那將軍對家丁低聲說了幾句話后,家丁便從婦女懷里強行奪走了孩子。那兩個孩子哭喊著媽媽,婦女肝腸寸斷地叫喊著孩子的名字。隨著一聲鞭響,馬車帶著哭喊媽媽的`兩個孩子遠去,那婦女邊追邊喊,最后哭倒在車輪揚起的塵埃里。老保姆和幾個路上的人,趕緊上前攙扶起婦女。經過詢問才知道,馬車里是她當大將軍的丈夫,新近因破敵有功,得到朝廷賞賜的二百萬錢,于是在洛陽新娶了一個妙齡歌女,而拋棄了自己的結發妻子;剛才是奪走了她的兩個孩子。
白居易根據這一活生生的事實,寫成著名的詩篇《母別子》。寫完后,白居易對老保姆說:“這類詩,如果街市上的人聽不明白它的意思,那么寫了也沒有意思。我且讀給你聽聽。”說罷,他將詩緩緩地念了一遍。老保姆一邊聽一邊點頭,竟然全聽懂了,白居易這才定稿。
成語典故 篇7
楊朱的鄰居丟失了羊,于是帶著他(鄰居)的親屬,還請楊朱的僮仆一起追趕。楊朱說:“哈!丟一只羊,為什么要這么多人去追?”鄰居說:“因為岔路很多。”已經回來了,楊朱問:“找到羊了嗎?”鄰居說:“弄丟了。”楊朱問:“怎么會丟了呢?”鄰居說:“因為岔路之中還有很多岔路,我不知道羊去了哪條岔路,所以就返回了。”
楊朱(聽了鄰居說的這番話)臉色變得很憂傷,很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笑容。楊朱的門徒都覺得有點奇怪,因此不解地問:“羊并不是什么值錢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這樣悶悶不樂不說話,究竟是為什么呢?”楊朱沒有回答,他的門徒也不知道他要教導什么。
成語典故 篇8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問起,現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應該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說:“有智慧的人無所不知,但要知道當前應該做的事中最急需要辦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們無所不愛的,但應先愛親人和賢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堯和舜,尚且不能認識所有的事物,因為他們必須急于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堯舜的仁德也不是愛一切人,因為他們急于愛的是親人和賢人。”接著,孟子又從反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喪期,卻對服三個月、五個月喪期的禮節很講究;在長者面前用餐沒有禮貌地狼吞虎咽,咕哆咕哆地喝湯,卻去講什么不能用牙齒咬斷干肉等等,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當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成語典故 篇9
西施有心痛病,總是皺著眉走路。村子里的人見到西施楚楚可憐的樣子,都覺得西施更加美麗了,對她的美貌贊不絕口。
村子里還有一個女子名叫東施,模樣長得非常丑陋,她看見后,認為西施那種樣子非常好看,于是就模仿著西施,也捂著心口,皺眉蹙額地走在村莊里。
可是,事與愿違,人們見了她那種怪模樣都避得遠遠的.。后來人們用“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
成語典故 篇10
事出《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此典一般以“負薪”或“負樵”的形式出現。有時,此典也用來是指未遇時的貧居生活。
成語典故 篇11
懸梁,語見《太平御覽》卷61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打瞌睡),懸頭至屋梁以自課”;刺股,語出《戰國策·秦策一》:“(蘇秦)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課。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成語典故 篇12
漢·劉向《說苑·善說》:“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于流水之上。大夫擁鐘錘縣,令執桴號令,呼誰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莊辛過而說(悅)之,遂造托而拜謁,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莊辛遷延沓手而稱曰:‘君獨不聞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極芘,翠蓋而(xi)犀尾,班麗袿(gui)衽,會鐘鼓之音畢,榜枻(yi)越人擁楫而歌。歌辭曰:‘濫兮抃草濫予,昌枑(hu)澤予,昌州州,諶(kan)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chan)秦逾,滲惿(ti)隨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試為我楚說之。’于是乃召越譯,乃楚說之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悅)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yu)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鄂君子皙親楚王母弟也,官為令尹,爵為執珪,一榜枻越人,猶得交歡盡意焉。今君何以逾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獨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進之曰:‘吾少之時,亦嘗以色稱于長者矣,未嘗遇僇(lu)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壯少之禮,謹受命。’”
成語典故 篇13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游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
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
惆悵之余,乃題詩于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后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后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成語典故】相關文章:
杯弓蛇影成語典故08-01
有關成語典故12-08
成語典故:不貪為寶08-02
不教而誅的成語典故12-30
曲高和寡的成語典故04-03
迎刃而解成語典故12-15
塞翁失馬成語典故08-01
成語典故(精選50則)12-18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08-02
關于交友的成語典故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