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寓言故事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故事的讀后感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源泉。"書伴隨著我成長,是我每天必補的營養品。書的格言像一首歌,時時在我的耳畔回響,在我的心海蕩漾。
在今年暑假,我興致勃勃地閱讀了《寓言故事》這本書。這本書里的故事我非常喜歡,深深地吸引了我。如《得與失》、《神童方仲永》、《龜兔賽跑》、《改錯永遠不晚》、《墨子》等。
《寓言故事》這本書深深地啟發了我,教育了我。是它,告訴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和"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些道理。是啊,在現實生活中,我是多么需要這些道理啊!
記得那是一次,黃老師發下了一張試卷。啊,我得了第一名!我心想:啊,原來我這么聰明,拿了第一名,以后考試一定難不倒我了。從此以后,我學習不認真了。我上課總是跟同學吵鬧;回家后隨隨便便寫一下作業就出去玩了。
幾天后,我們進行了一次測驗。幾天后,黃老師發下了這張測驗試卷。沒想到,我只考了八十幾分,下降了十幾分。我傷心極了,淚水不斷地在眼眶里打轉,最后終于流了下來。但是我不想被同學看見,就急忙擦去淚水。終于,一節課過去了。
下課后,黃老師找到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施嘉莉,你這次考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驕傲。'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你不該因為自己拿了第一名而驕傲。'失敗乃成功之母'.你現在可不能驕傲了,要努力學習把成績趕上去。知道了嗎?""知道了。"我含淚答道。黃老師的話使我感到十分慚愧。于是,我認真學習,提高了自己的成績。
《寓言故事》這本書像一把鑰匙,幫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幫我開啟了心靈的大門;幫我開啟了光明的大門;使我品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寓言故事》這本書像一把鑰匙,幫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幫我開啟了寓言故事》對我的幫助真大啊!
寓言故事的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好書:《寓言故事》其中有一個新編的“鷸蚌合作”,我最喜歡的就是這篇文章。故事講述的是上一回“鷸蚌相爭”,是漁夫從中得了利;這一回,鷸和蚌互相合作挽回了彼此的生命。它告訴了我一個道理: 人與人之間只有精誠合作,才能成功.
我之所以喜歡這一篇寓言,是因為這篇文章令一向不喜歡合作的我深有啟發。以前,學校舉行了一次足球比賽,我只知道一個人踢球,不知道傳球給別人,不能與別人很好地合作,結果我們班輸了。如果早點看到這篇文章,我很可能就不會做那樣的傻事。
這還讓我想起了古代的一個故事:有一年,秦國準備出兵八十萬攻打趙國。趙國的探子得到消息后立即報告趙王,趙王知道后大驚,因為趙國只有十萬兵馬,不是秦國的的對手。他的一位將軍獻計:一方面派一位能言善辯的人去鄰國————齊國游說,請他們派兵相助。另一方面,派數千人伏擊秦軍,以待援軍來助。趙王依計行事。當趙王派的大將來到國界時,有一樵夫知道國家有難,主動帶路去一險要山區埋伏。數日后秦軍果然來到此地,中了埋伏。大傷元氣,只得停戰數天。幾天后,齊國援軍趕到,在趙齊兩國的'合擊下,秦軍只得退兵。趙國免遭亡國之災。
看了這則故事,你們肯定知道合作的巨大力量了吧!故事中的探子,軍師,將軍,和士兵,樵夫他們都出了一份不可缺少的力量,少了其中的一個都不行。俗語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根籬笆三個樁”,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讓我們學會合作,走向成功!
寓言故事的讀后感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中國寓言故事》,《中國寓言故事》是由許多有趣的小故事組成的,這些故事雖然短小、簡單易懂,可是每一個故事里面都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無窮。
《中國寓言故事》里面故事很多,我看后深受啟發,《割席斷交》告訴我們真正的好朋友,應該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奮斗目標,互相促進,互相幫助,而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親熱。《畫蛇添足》使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去完成它,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對牛彈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談話、辦事都要看對象,要根據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對癥下藥,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刻舟求劍》使我明白了:事物總是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的。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根據變化來采取相應的行動。《望梅止渴》使我明白了:只有善于動腦,發揮人的想象力,就可以戰勝暫時的困難。
這本書給我啟發最大的故事是《愚公移山》,它告訴我們:愚公的.行為表面上看起來有些愚蠢,但他不怕困難,通過他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他的目標。愚公的持之以恒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在學習上也應該具有愚公精神,首先樹立我們的人生目標,然后堅定自己的信念,克服困難,勤奮刻苦地學習知識,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就能實現我們的理想。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成功一定是屬于自強不息的人。
我喜歡這本書,它教給了我許多人生道理和生活啟迪。它是我的良師益友。
寓言故事的讀后感4
我暑假中精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里面的每一個故事我都會深入思考,慢慢體會故事所要講的道理。
其中《不龜之藥》這個小故事道理令我銘記在心,使我難忘。
故事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宋朝時期有一個家族,世世代代以漂洗衣物為生,但是他們家族卻會調制一種防止手受凍而使皮膚干裂的藥方,據說效果很好。這件事不知被誰傳了出去,你傳我,我傳他,他傳她,傳著傳著就傳到一個有錢人的耳朵里。這個有錢人想:這種藥膏如果拿到街上去賣一定能賣一個好價錢,也許皇帝要用,我給了他,如果效果好,還能做個官呢!
又有人說:“這藥方絕對不能賣!這是咱們祖傳的東西,咱們老爺說過不管別人出的錢再多,也不能賣!”最后經過一翻激烈爭論還是小數服從多數,把藥方賣給了那個有錢人。
那個有錢人得到藥方以后,剛準備上街售賣時,便聽說了吳王要攻打越國的消息他想:咦還真有這樣的好事!他立刻動身到吳王那兒去毛遂自薦,吳王想:這小子的藥真行?不過現在是冬天,這次還是打水戰,就試試吧。于是吳王就讓每位士兵都涂上了藥膏。
而此時此刻,那個家族還在拼命地洗衣服,為每天的日常生活而奔波。
我想導致這個原因的根本是洗衣服的家族的藥雖然很多長處和優點,但是沒有把效果最大程度發揮出來,而那個有錢人把藥膏提供給了決定了兩國交戰的軍隊,發揮出了最大作用。我覺得我們也一樣,要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改正缺點,盡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優點發揮起來,做對社會和別人有益的事情。
如果說這個故事是一根充滿學問的竹枝,那么這本書就是用有學問的竹枝編織起的滿載著知識的搖籃!
寓言故事的讀后感5
這學期,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了,開學沒幾天,我們的新班主任陳老師在閱讀課上揚起手中一本精美的書,神秘地問:“你們看過這本書嗎?”同學們有的面面相覷,有的竊竊私語,有的.調皮蛋干脆跑到前面,看起了封面上的字。
“是《伊索寓言》!”快嘴的小偉嚷了起來。
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
“我早看過了!”同桌小杰不屑地說。
“我也看過了,里面的故事可精彩了!”
……
……
老師笑瞇瞇地聽著同學們的議論,清了清嗓子說:“今天老師就要向你們推薦這本書,希望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能去看一看,一個月后我們來開個讀書交流會好嗎?”
“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聽了同學們的議論,心急的我一放學就拉著媽媽來到新華書店,把《伊索寓言》這本書捧回了家。每天一做完作業我就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沒用一個星期,我就把這本書讀完了,我發現這本書故事有趣,情節生動曲折,還告訴我們一個個道理呢!特別是讀了里面的一則《聰明的兔子》,我的感受特別深刻。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兔子跑累了,在一棵大樹下休息,突然一陣風聲把它驚醒了,原來是一只獅子在虎視眈眈地盯著它,聰明的它繼續假睡。獅子來了發現兔子在睡覺,便想吃掉它,可是獅子又看見鹿,以為兔子在睡覺,于是跑過去追鹿了。兔子聽到獅子跑遠了,馬上就逃走了。獅子追了一會兒鹿沒追著,便跑回去看兔子,卻發現兔子早逃跑了,獅子后悔萬千。
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禁感慨萬千: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可不能像這只自以為是的獅子一樣三心二意,要做完了一件事再去做第二件事,有始有終才能辦好事。還應該向這只聰明機靈的小兔學習,遇到危險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不能做無謂的犧牲。
寓言故事的讀后感6
《伊索寓言》里有一則小故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個暴風驟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去討飯。“滾開!”仆人說:“不要打擾我們。”
窮人說,“只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么,就讓他進去了。這個可憐人,這時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是怎樣用石頭做成湯。”于是他就答應了。窮人到路上撿了塊石頭并洗凈后放在鍋里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他一些鹽,后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碎肉都放到湯里。
當然,故事講到這里,您一定能夠猜到,這個可憐人后來將石頭撈出來扔回路上,美美的喝了一鍋肉湯。
當時看完這則寓言故事,非常感慨這個窮人真是個智者;如果這個窮人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去對仆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那會是什么結果呢?從中也懵懂知道了在處理事情和問題上可以不按正常邏輯思維,用非邏輯思維來處理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使處理的事情在這種非邏輯思維前提下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際交往過程中有時候需要一些類似窮人乞湯的韌勁技巧和策略,工作和生活中有一個普遍的規律: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利用強者的同情心和好奇心,步步為營,得寸進尺的事例多如牛毛。曲線實現目標需要使用這樣的智慧和創新。營銷人員要實現銷售目標往往也可以借鑒這種非邏輯思維,不能急功近利,直指不標,欲速則不達!人際交往中的進退策略全在于是否用心!寓言中的窮人不是一般的窮人,是會用心的`窮人,他的未來不是夢。
進退自如,給自己和他人留下面子,既不卑躬屈膝,諂媚逢迎,也不死纏爛打,無理取鬧,不卑不亢,在人際交往中注意對方的感受,時時能給對方臺階下,給自己留后路,這樣的策略和思路是成熟和智慧的。
寓言故事的讀后感7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鐘”。每逢祭鐘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只羊,然后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里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鐘。”
齊宣王聽了后,看了看那頭牛,然后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鐘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么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這頭牛吧!”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
讀到題目,我的腦海中油然而生的是可愛的羊和憨厚的牛。奶奶年年養羊,從我記事的時候起一直到現在,奶奶精心地伺候著她的羊,羊給了奶奶許多的歡樂,每逢羊下了崽子,奶奶像得了寶貝似的,樂得合不攏嘴!她對羊很關心,對于我們的搗蛋——搶著喂養——她總是提醒這個不能給養吃,那個不能給養吃——尤其是懷了崽的'母羊。有一次正是五月吧,我和同事開摩托車去東海(我們習慣把東臺的東邊的集鎮成為東海),一只老黃牛正在河塘邊吃草,我不禁想起那句熟悉的詩句——牧童騎黃牛,多么詩情畫意的情景啊!
及至讀到后來,哦,原來是這么回事啊!祭鐘——同樣面對生命,無論是羊,還是牛,都值得尊重和珍愛。對另一個生命的珍愛,就是對自我生命的珍重!靈魂才干凈。我不喜歡齊宣王。
【寓言故事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寓言故事05-17
經典寓言故事06-24
經典寓言故事02-16
有趣的寓言故事12-10
中國寓言故事12-11
外國寓言故事12-16
小學寓言故事12-24
幼兒寓言故事01-08
經典寓言故事【熱】02-15
學生經典寓言故事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