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開門揖盜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為大家帶來成語典故:開門揖盜,快來看看吧。
“開門揖盜”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引進壞人。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吳書》,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公元221年,吳郡太守許貢因見孫策在江東的勢力日大,便寫信給漢獻帝,請求將孫策調走。不料,信被截獲,許貢被殺。許貢的三個門客,決心為許貢報仇。他們利用孫策打獵的機會,用箭射傷了他。
從打獵場回來,孫策傷勢加重,臨死之前他把長史張昭和弟弟孫權找來,囑托后事,將印綬授給孫權。
孫策死后,孫權十分傷心,悲痛不止。張昭勸他說:“現今奸邪作亂,互相爭奪,豺狼當道,如果只顧悲哀,而不去考慮大事,這就好像開著門請強盜進來一樣,豈不自招禍患。”
聽了張昭的勸說,孫權止住悲傷。張昭請孫權換上衣服,扶他上馬視察軍隊。東吳有了新主,人心穩定。后來與蜀、魏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開門揖盜的成語故事
【漢字書寫】:開門揖盜
【漢語注音】:kāi mén yī dào
【成語出處】: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孫權傳》:“況今奸究竟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成語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貶義;強調“揖”,這里偏重于指歡迎壞人。
【開門揖盜的意思】:揖:拱手作揖;盜:盜賊;開門請盜賊進來。比喻引進壞人,給自已招來禍害。
【開門揖盜的近義詞】:自討苦吃、養虎遺患、引狼入室、惹火燒身;
【開門揖盜的反義詞】:拒之門外、敬而遠之、如臨大敵;
【開門揖盜的故事】
東漢時期,孫策的權勢范圍都在江東附近,管轄吳郡的太守許欺貢因為忠于漢室,所以暗地里叫使臣送信給漢獻帝,信里說應該把孫策調離,否則以后可以后患無窮。不斷這件事情卻被孫策知道了,他馬上下令把許貢給絞死了。許貢有三個門客因此下定決心要為許貢報此仇。有一次這三位門客聽說孫策要去西山打獵,于是便悄悄地一路跟蹤,孫策騎著馬跑得很快,一路飛沙轉石,把其他跟隨的人都丟在了后面,這時三位門客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突然向孫策發起攻擊,孫策沒有一丁點兒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臉上中了一箭,隨后趕來的'隨從把三個門客殺掉。孫策因為傷勢嚴重無法救治,臨死前他把印綬交給了孫權。孫策的死對孫權的打擊很大,非常的傷心。張昭這時勸孫權道:“現在局勢混亂,爭權奪利的人大有人在,到處都是社鼠猛狗,如果現在只顧傷心而不積極的處得好大事,難道不是‘猶開門而揖盜’嗎?”接著張昭請孫權換好衣服,騎著馬四處視察。看到東吳有了新的主人,人們的心里這才安定下來。從此以后三國鼎立吳、蜀、魏的格局便形成了。
【開門揖盜例句】
唐.姚思廉《梁書.敬帝紀》:“魏徵曰:‘見利而動,愎諫違卜,開門揖盜,棄好即仇。’”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犬戎豺狼之性,不當引入臥闥。申公借兵失策,開門揖盜,使其焚燒宮闕,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
清.魏源《籌海篇.議守上》:“所謂誘賊入內河者,謂兵炮地雷,水陸埋伏,如設穽以待虎,設罾以待魚,必能制其死命,而后縱其入險,非開門延盜之謂也。”
徐鑄成《報海舊聞》三一:“自相殘殺,等于開門揖盜。”
【成語典故:開門揖盜】相關文章:
開門揖盜的成語故事08-04
有關成語開門揖盜的故事10-27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成語典故素材12-24
成語典故07-25
成語典故05-22
不教而誅的成語典故10-07
斷齏畫粥的成語典故02-10
杯弓蛇影的成語典故03-10
諱疾忌醫的成語典故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