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漆身吞炭的成語故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于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漆身吞炭的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漆身吞炭的成語故事1
【注音】qī shēn tūn tàn
【出處】豫讓又漆身為厲,滅須去眉,自刑以變其容。……又吞炭為啞,變其音。 《戰國策·趙策一》漆身為厲(癩),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 《史記·刺客列傳》
【解釋】漆身:身上涂漆為癩;吞炭:喉嚨吞炭使啞。指故意變形改音,使人不能認出自己。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豫讓吞炭、吞炭漆身
【同韻詞】乘疑可間、口含天憲、抬頭不見低頭見、懷鉛提槧、連綿不斷、窮極則變、把持包辦、盛筵必散、精神渙散、玉樓金殿。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春秋末期,晉國內亂,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家將豫讓發誓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把他放了。第二次他把全身漆成癩子,然后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成語舉例】故豫讓以眾人報范中行,而漆身吞炭以復趙襄子之仇。 唐·李翱《與本使李中丞論陸巡官狀》
漆身吞炭的成語故事2
春秋末期,晉國國君權力大大削弱,大權落到了少數幾個大夫手里,這些大夫又彼此爭斗。后來,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分掉了他的封地,又滅了他的宗族。
智伯有個心腹家將名叫豫讓,智伯對他十分信任。智伯被趙襄子殺死以后,豫讓發誓一定要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他改名換姓,裝扮成囚徒,身上藏了匕首,潛入趙襄子宅內的茅廁里,準備乘趙襄子上廁所的時候刺殺他。 這天,趙襄子上茅廁,忽然聞到有一股生人味,立即命令左右搜查,結果發現了豫讓。
趙襄子問:“你是什么人,竟敢身藏匕首前來行刺?”
豫讓說:“我是智伯的家將,我要為我的主人報仇!” 左右聽說他是刺客,都要趙襄子殺了他。趙襄子擺擺手,說:“智伯沒有后代,現在豫讓為他報仇,是一位義士,不能殺他,放了他!”
趙襄子放了豫讓后,問他:“我放了你,你是否能釋前仇?”
豫讓說:“你放了我,這是你對我的恩德。我為主人報仇,這是我的大義!”
豫讓回到家里,整日想著報仇的事。他知道趙襄子會注意自己,便決定改容,讓趙襄子認不出自己。為此,他剃去胡須和眉毛,又把頭、臉、身子漆成生滿疥瘡的樣子,到市中去乞討。他的妻子到市中尋他,聽到他乞討的聲音,以為是豫讓,追上前去一看,發現并不是他,只好離去。等妻子離開后,豫讓知道自己的容貌已改變得很成功,但聲音還能被妻子及熟人聽出來,于是,他又吞下燒紅的炭,使自己的聲音變啞。這樣一來,就是他妻子見了,也聽不出他的口音。
豫讓又來到了趙襄子那里,等候機會。一天,他打聽到趙襄子出行必定要經過赤橋,便又藏了匕首,伏在橋下準備行刺,不料又被趙襄子搜獲。盡管豫讓的聲音和容貌都改變了,但趙襄子還是認出了他。
趙襄子罵道:“上次我放了你,今天你又來行刺。我不能再放你了。把他拉下去斬了!”
豫讓放聲大哭,哭得眼睛中血都流了出來。
趙襄子手下的人問他說:“你哭什么,難道你怕死嗎?”
豫讓說:“不是我怕死,而是想到我死了以后,再也沒人替智伯報仇了!”
趙襄子聽了非常感動,解下佩劍,嘆了口氣說: “你心如鐵石,我不再赦免你,你自盡吧!”
豫讓接過劍,向趙襄子請求說: “我兩次行刺都沒有成功,憤恨之情無法宣泄。如果大夫能脫下外面的袍子讓我砍幾劍,借以寄托我為主人報仇的情意,那末我死也暝目了!”
趙襄子很贊賞豫讓的志節,當即脫下錦袍遞給豫讓。
豫讓把錦袍放在地上,上前猛砍三劍,叫道: “智伯,我到九泉之下來見你了!”說罷,他立即揮劍自殺。
漆身吞炭的成語故事3
趙襄子滅了智伯之后,老是提心吊膽地怕有人給智伯報仇。有一天,他上廁所,剛到門口,眼前有個黑影一晃。他覺得好像在地下蹲得工夫大了突然站起來就眼花繚亂似的。他有點懷疑,叫手下的人先上廁所瞧瞧去。果然逮著了一個刺客。趙襄子一瞧認得他是智伯的家臣豫讓,就問他:“你干什么來了?”豫讓說:“我來給智伯報仇!”兩邊的人把他捆起來,讓趙襄子殺他。趙襄子反倒說:“智伯的一家子全都滅了,豫讓還想替他主人報仇。就算成了,也立不了功,得不到賞。他真是個義士。把他放了吧!”手下的人只得放了他。豫讓剛要往外走,趙襄子問他,說:“我這回好好兒地放了你,咱們的仇總算解了吧!”豫讓說:“您放我是私恩,我報仇是大義!”他們又把豫讓捆上,對趙襄子說:“這小子太沒有良心,您要是放了他,趕明兒準出麻煩。”趙襄子說:“我已經說過放他,不能說了不算。”
豫讓回到家里,天天想著行刺的法子。他的媳婦兒說:“你這是何苦吶?智家已經沒有人了,你就是報了仇,誰領你的情吶?你去投奔韓家或魏家不是一樣能夠得到富貴嗎?”豫讓聽了,賭著氣撇下他的媳婦兒出去了。后來聽說趙襄子住在晉陽,他打算上那邊去。可是趙家已經有不少的人認識他,他不能再露面。他想出個法子,把頭發和眉毛都剃了,然后在臉上、身上涂上點油漆,活像個渾身長癩瘡的人,身上披上一件破破爛爛、邋里邋遢的衣裳。他到了晉陽城里,躺在街上要飯,自以為沒有人認得他了。哪兒知道他說話的聲音給一個朋友聽出來了。那個人偷偷地對他說了幾句話,拉他上他家里去喝酒。喝酒之間,那位朋友勸他:“你要報仇,就得想個計策。比方說,你去投降趙家。他知道你的才干,準能用你。碰巧了,你再下手,不就容易嗎?”豫讓不贊成這個主意,他說:“我最恨的就是這種人!既然投了人家,就該效忠,要是回頭又害人家,這是最不忠實的了!我替智伯報仇,就為的是給那些反復無常、心懷二意的人瞧瞧,讓他們聽到我這種作風,好覺得害臊!”
這回豫讓給他朋友聽出了聲音來,他知道光是打扮成這個樣子還不行,就吞了幾塊炭,把嗓子弄壞了。打這兒起,這個啞嗓子要飯的天天候著趙襄子。
趙襄子因為智伯已經挖了一條河,他一想有條河也挺方便,所以他不但沒把它填上,反倒在河上修了一座橋。橋修好了之后,趙襄子先要上去瞧瞧。他正要上去的時候,就瞧見一個尸首在旁邊倒著。他想:“橋剛修好,哪兒來的尸首吶?別是豫讓假裝的吧。”他立刻叫手下的人細細地察看察看。他們過去一瞧,回報說:“是個路倒。”趙襄子說:“搜搜他身上!”果然在他身上搜出一把匕首來!一下子就把他抓起來。喝,不是豫讓是誰吶?趙襄子罵著他說:“上回我曉了你,這回又來行刺,可見你是人容天不容啊——把他砍了吧!”豫讓啞著嗓子,沖著天哭號,眼淚和血流了一臉。兩旁的人問他:“你怕死嗎?”豫讓說:“我死之后,再沒有替智伯報仇的人了。我是為了這個哭的。”趙襄子對他說:“你早先是范氏的家臣。范氏給智伯滅了,你就投降了智伯。你怎么不替范氏報仇吶?如今智伯死了,你非要替他報仇不可,這是什么意思?”豫讓可有他自己的主張,他不管智家和趙家到底是哪一家理對,哪一家理虧,這些他都不管。他也不管主人是誰,只要哪個主人待他好,他就替哪個主人賣命。他說:“君臣之間要看情義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君對臣如手足,那么臣對君如心腹;如果君對臣如牛馬,那么,臣對君就如過路人。范氏拿我當個普通人看待,我也就拿普通人的態度去對付他;智伯拿我當作全國杰出的人看待,我當然要像全國杰出的人去報答他。”趙襄子見他挺倔強,就拔出寶劍,叫人遞給豫讓,叫他自殺。豫讓拿著寶劍,懇求著趙襄子,說:“上回您沒處治我,我已經感激萬分了。今天我當然不想再活了。可是我兩回報仇都沒報成,心里的怨恨沒處撒散去。您是個明亮人,總能體會到我的苦楚。我央告您把衣裳脫下來,讓我砍三刀。我死了口眼也就閉了。”趙襄子很討厭豫讓,可是他確實希望自己的臣下都能像豫讓那樣肯替他賣命。他就脫下外衣叫人遞給他。豫讓拿過來,一連氣砍了三刀,笑著說:“我現在可以去見智伯了!”說著就自殺了。
他哪兒知道一個人為國為民為正義而死,死才重如泰山。為了個人的恩怨,不管怎么死,只能是輕如鴻毛。
漆身吞炭的成語故事4
春秋末期,晉國內亂,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門客豫讓發誓要殺趙襄子為其主報仇,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把他放了。第二次他用漆涂身,為有癩疾的人;又吞吃火炭,使嗓子嘶啞,伏于趙襄子所過的橋下想再次動手,結果行刺未成又被抓。
在自殺前,他要求趙襄子解下外衣,然后他對衣拔劍猛砍,以示報仇之心。見《史記.刺客列傳》中訊。后來就指忍辱含垢、矢志復仇,亦用以形容音容衰枯。唐.李翱在《與本使李中丞論陸巡官狀》詩中寫有:“故豫讓以眾人報范中行,而漆身吞炭以復趙襄子之仇。”
亦作“漆身”。黃雀銜環:在很久很久以前,九歲的楊寶到華陰山時,將一只與老鷹搏斗而受傷掉到地上的黃雀抱回了家,傷好后的黃雀羽毛長成就飛走了。當晚楊寶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說是王母娘娘的的黃衣小童為他送來四只玉環。
第二天在院內果然見到了玉環。見南朝.梁.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訊。后來就指報恩。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三回中寫有:“在海中取參,見一大蚌,特取其珠,以為黃雀銜環之報,望恩人笑納。”
成語簡介
漆身吞炭(拼音:qī shēn tūn tà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一》。
漆身吞炭(漆身:身上涂漆為癩;吞炭:喉嚨吞炭使之變啞)指故意變形改音,使人不能認出自己,在句中一般做謂語、定語、書面語。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一》:“豫讓又漆身為厲,滅須去眉,自刑以變其容。又吞炭為啞,變其音。”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漆身吞炭”。
成語寓意
雖然豫讓最終并沒有成功殺掉趙襄子,但豫讓為了報仇不惜漆身吞炭的事跡令整個趙地的有志之士為其動容。成語告訴人們,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有策略和計謀。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想要成功,就要做一個有志者,一個苦心人。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漆身吞炭”指故意變形改音,使人不能認出自己,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書面語。
運用示例
唐·李翱《與本使李中丞論陸巡官狀》:“上之所以禮我者厚,則我之所以報者重。故豫讓以眾人報范中行,而漆身吞炭以復趙襄子之仇。”[4]
明·朱鼎《玉鏡臺記·新亭流涕》:“我自愿漆身吞炭,嘗膽臥薪,同心協力期雪恥,須歃血為誓,歃血為誓。”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我這番行動,也就如古人的臥薪嘗膽、吞炭漆身一般。”
【漆身吞炭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05-15
(優)經典成語故事10-19
《成語故事》教案11-02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3-04
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04-19
刻舟求劍成語故事04-22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04-29
有關成語故事11-20
兒童經典成語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