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情的成語故事大全
導語:春暖花開的明媚早已淡去,夏日炎炎的熱烈也不見了蹤影,"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四季的馬車就在這《秋風詞》的聲聲哀婉中幾近深秋。
紅豆相思
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一種傳說是:
相傳有一位美麗的姑娘,為盼望尋找幸福泉而出走的伴侶,每天在山坡上遙望遠方哭泣,淚珠灑到樹枝上便長出一顆顆純紅色“心中有心”的紅豆豆,人們把這種紅豆叫做相思豆,當親人朋友遠行離家時總要給親人帶上一顆相思豆,以此寄托相互的思念,相愛的情人也把相思豆當作愛情的信物相互贈送。
另一種傳說是:
傳說在遙遠的古代,紅豆樹生出的果子是白色的。后來一對在此居住的恩愛夫妻被戰爭拆散,丈夫被召邊關服役,妻子晝夜思念,日日在紅豆樹下眺望遠方。日復一日,丈夫卻杳無音信,最后妻子哭出了血淚,滴入泥土滲入樹根,從此紅豆樹長出紅色小果。世人皆傳是該女子的相思血淚染紅了紅豆,“紅豆寄情”一說大概也是源于此吧。
天荒地老
唐憲宗時期,詩人李賀到長安應試,因避父親名諱被取笑參考資格,他在酒店里十分痛苦,借酒消愁。主人給他講西漢主父偃和唐朝馬周的故事,他即興作《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青梅竹馬
李白是唐朝最有名的大詩人,他有一首詩,是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機的情形;其中有兩句是這么說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兩句詩中得來的。它的意思是說:小孩子們聚在一起,感情很好,很少發生過打架、吵架的事情。
小朋友,當我們在引用這句成語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到描述的對象是誰,如果是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姊妹,或者是已經成年的知己朋友,就不太適合了。那么,“青梅竹馬”到底用在什么人身上最適合呢?它通常是指男女各一人,在孩童時代就已經奠定很好的友誼,等到雙方都長大了,由于常有機會接近的緣故,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情愛的事情。這句成語,也可以用來追述兩個成年人以往的感情,雖然他們都已經是成年人了,但是因為是追述他們的童年往事,所以,仍然可以引用。其實,廣泛一點來說,這句成語對于人數和性別,并沒有嚴格的限制,例如:有一群小孩子,大家聚在一塊兒,彼此都很好,這樣就可以說是“青梅竹馬”,而不必特別去理會是男是女,或者是人數的多少了。
郎才女貌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臺,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臺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
英臺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臺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沒有特別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臺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臺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英臺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臺許配給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臺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召為鄞縣(今奉化縣)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
英臺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臺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臺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啟示
關于兒女癡情、男女關系,古往今來有多少討論,但是梁祝的故事不需要這種討論。我一直認為,有默契的關系,命中注定的知己,是根本不需要追求、表白、權衡這樣的過程的,完美的感情就是兩情相悅,一拍即合,所有的情話都是廢話。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風清月思
南宋初年,有一對青年男女,男青年名潘必正,女青年名陳嬌蓮。他們曾由父母指腹聯姻,雙方交換碧玉鸞簪和白玉扇墜,作為定婚信物。
嬌蓮父親早亡,嬌蓮同母親清貧苦守。靖康之變,金兵南侵,逃難之中,陳氏母女失散。嬌蓮逃至金陵城外,走投無路。經張二嫂引進女貞觀,拜觀主為師,取法名妙常,從此暫在觀中安身。潘必正長到十七歲,赴京應試,不料因病下第。他羞于歸家,因他姑母是金陵女貞觀觀主,故特來金陵相投。姑母將他安置在東首碧云樓上攻習詩書,以待下科上京赴選。
一天,潘生在姑母處遇到了陳妙常,見她生得光彩艷麗,竟被吸引住了,盡日思戀懷念。一天妙常煮茗焚香,相邀潘生談話。二人飲茶敘談,潘生憐惜妙常獨守空門,妙常心有所感,又違心地表示: 不勞相公費心。潘生自此相思有增無減。
再日,潘生散步遣悶,忽聞一陣凄楚的樂聲傳來,原來是妙常在那里彈琴。他循聲而去,妙常請潘生彈一曲。潘生隨手彈吟一曲。妙常聽出他彈的是《雉朝飛》。潘也請教陳一曲,陳即彈吟了一曲《廣寒游》。兩人都聽出各自在曲中所寄之情。潘生回到書齋,竟然相思成疾。妙常探病后回到自己房內,一心想念潘生,徹夜輾轉難眠,便起來填了一首詞,聊以寄托自己的春情。
潘生的病終于好了,病后無聊,信步來到妙常臥房,見妙常正在小睡,便隨手翻閱桌上的經書,無意間發現那首詞稿,不覺大喜過望,以為天賦姻緣。他揭開羅帳,把妙常抱在懷里。妙常驚醒大怒,要到觀主前告他竊玉偷香。潘這回不怕告狀了,他嘻皮笑臉地把詞意翻說一遍。妙常急尋詞稿,已經不見,自知內心秘密已經暴露,只得半推半就,將終身托付于他。兩人海普山盟,了卻了相思孽債。
啟示
一個落第才子,一個妙常尼姑,潘必正與陳妙常沖破封建藩籬,追求純真愛情的故事讓我贊嘆這份勇氣和執著。“京兆府當年指腹,女貞觀重會玉簪。慢寫出風情月思,畫堂前侑酒承歡。”
舉案齊眉
東漢人梁鴻,字伯鸞,原籍平陵(今陜西咸陽市西北),年輕時家里很窮,由于刻苦好學,后來很有學問。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勞動,過著儉樸而愉快的生活。
梁鴻的妻子,是和他同縣孟家的女兒,名叫孟光,生得皮膚黝黑,體態粗壯,喜愛勞動,沒有小姐的習氣。據說,孟家當初為這個女兒選對象,很費了一些周折。三十歲了還沒出嫁。主要原因倒不在于一般少爺嫌她模樣兒不夠嬌,而在于她瞧不起那些少爺的一副嬌模樣。她自己提出要嫁個象梁鴻那樣的男子。她父母沒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鴻說親。梁鴻也聽說過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
孟光剛嫁到梁鴻家里的時候,作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鴻一連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夭,孟光挽起發髻,拔去首飾,換上布衣布裙,開始勤勞操作。梁鴻大喜,說道:“好啊,這才是我梁鴻的妻子呢!”
據《后漢書·梁鴻傳》載,梁鴻和孟光婚后,隱居在灞陵(今陜西長安縣東)的深山里。后來,遷居吳地(今江蘇蘇州)。兩人共同勞動,互助互愛,彼此又極有禮貌,真所謂相敬如賓。據說,梁鴻每天勞動完畢,回到家里,孟光總是把飯和菜都準備好了,擺在托盤里,雙手捧著,舉得齊自己的眉毛那樣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鴻面前去,梁鴻也就高高興興地接過來,于是兩人就愉快地吃起來。
【愛情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05-15
(優)經典成語故事10-19
《成語故事》教案11-02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3-04
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04-19
刻舟求劍成語故事04-22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04-29
有關成語故事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