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彎抹角成語故事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聽說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故事吧,故事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轉彎抹角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彎抹角成語故事
釋義
“轉彎抹角”形容行路曲折很多。也用來比喻說話不爽直。
出處
此典出自《水滸傳》第三回:“當下收拾了行頭藥囊,寄頓了槍棒,三個人轉彎抹角,來到州橋之下一個潘家有名的酒店。”
故事
中秋那天,史進邀請少華山頭領朱武、陳達、楊春前來莊上宴飲。當他們在后園飲酒敘談正高興的時候,忽聽墻外喊聲四起,火把通明。史進上墻一看,只見華陰縣縣尉引著兩個都頭及三四百士兵前來捉拿朱武等人。史進和朱武等人稍微商量了一下以后,隨即放火焚燒莊院,帶領小嘍羅并莊客殺將出去。陳達、楊春一人一樸刀,結果了兩個都頭的性命,縣尉嚇得屁滾尿流,匆忙騎馬奔逃,眾官兵四散逃命。史進、朱武等殺散官兵后,即來到少華山寨內,殺牛宰馬,賀喜飲宴。
史進在少華山住了幾天,便辭別朱武等人去關西經略府尋找師父王進。史進獨自一人,夜住曉行,半月之后已來到渭州。渭州也有一個經略府,史進想“莫非師父王教頭在這里?”史進走進一家茶坊尋問。茶坊主人并不知王教頭的去向。恰在這時魯智深走進茶坊,史進便向魯提轄施禮請問。當魯智深得知史進就是九紋龍時,非常高興,挽著史進的胳膊便要去酒店飲酒。
兩個人走出茶坊,在街上走了三五十步,只見史進原來的師父打虎將李忠在街上使槍弄棒賣膏藥,他們便邀李忠一起去喝酒。“當下收拾了行頭藥囊,寄頓了槍棒,三個人轉彎抹角,來到州橋之下一個潘家有名的酒店。”三人在酒樓上飲酒聊天,較量些槍法,氣氛很活躍。
《羅雀掘鼠》成語故事
語源
《新唐書.張巡傳》
釋義
羅:羅網;掘:挖。甩網捕麻雀,挖鼠洞找糧食。比喻用盡辦法,籌措物資。
例句
快餓死者,羅雀掘鼠,糧食罄盡,轉為溝瘠是也。(嚴復《有如三保》)
結構
并列結構
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節度使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突起兵叛亂。雍丘(今河南杞縣)縣令令狐潮以為唐朝要滅了,為了保守自己和家庭便擅自離城,向叛軍求降。
真源縣令張巡見令狐潮向叛將安祿山求降,便立即招兵買馬,組織了一支兩千人的軍隊,突然向雍丘發起了進攻。
等到令狐潮求降歸來時,雍丘已被張巡占領,妻兒已被張所殺。令狐潮極度憤怒,就調集了四萬叛軍,前來攻打雍丘。
后來雍丘東面的睢陽告急,太守許遠派人向張巡求援,張巡考慮到睢陽要比雍丘重要,便放棄雍丘,移兵睢陽,與許遠一起擔當起了保衛睢陽的重任。
睢陽城被安祿山的部將尹子奇以十幾萬之兵力團團圍住,而張巡只有三千人,即見不到援軍的到來,軍糧也快用完,形勢十分危急。
第二天,他在城頭巡視,只是發現敵軍中有騎馬的將領,就是苦于認不出尹子奇,于是他想了一條計策:將一根葦桿削成箭,向敵陣射去,他看見一個叛軍拾起射去的這支箭,向一個將領報告。那將領當即拿過箭來觀看,其他將領都朝他圍了去,張巡馬上命令在身旁的部將南霽云對他射箭,那人果然尹子奇,受傷后,叛軍為了救他,倉皇撤走。
子奇還不罷休,為了報一箭之仇,在增加了好幾萬兵力后,又來進攻睢陽。
睢陽城里的糧食很快吃光,餓死的土兵越來越多。
于是張巡下令張網捕捉麻雀,挖洞捉老鼠,尋找糧食,還把兵器上的皮革剝下來煮了吃,守城條件困難到了極點,但沒人投降叛軍,直到最后彈盡糧絕,睢陽城最終被攻破,張巡、許遠等壯烈犧牲。
欲蓋彌彰成語故事
【拼音】:yù gài mí zhāng
【解釋】: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想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更明顯地暴露出來。
【成語故事】:
欲蓋彌彰這句成語是出自“左傳”。欲是希望的意思;蓋,是掩藏;彌,是更加;彰,是明顯;“欲蓋彌彰”是指一個人本來想隱藏事實,卻反而張揚開來,更加明顯。
春秋時代,邾國的大夫黑肱,悄悄的將濫邑送給了魯國,希望魯國能給予他政治上的庇護。魯國答應了,便在史冊上將黑肱投奔魯國的事,直接用邾黑肱的名義記載了下來。魯國的正人君子看到了,就批評說:“一個人應該好好保護自己的名字,不要使它受到污辱,叛國者,罪狀永遠出現在歷史上,成為不義之人,萬世萬代都無法磨滅……有人想求名,但史冊卻不寫他的名字;有人想隱藏自己的名字,史冊反而將他的名字大書特書一番……。”上面這個故事的最后一節,原文是“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彰。”后來便成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
這個故事是勸人不要做出違背良心的事來,否則,即使是事后想掩飾,終究不能遮天,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必將為人所唾棄。所以,好好的愛惜自己的名字,不要讓它受到半點的污漬,這正是我們做人應有的道理啊!
事半功倍成語故事
事半功倍
【釋義】
比喻費力小,收效大。與“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成語故事】
戰國的時候,有個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學生。有一次他和他的學生公孫丑談論統一天下的問題。他們從周文王談起,說當時文王以方圓僅一百里的小國為基礎,施行仁政,因而創立了豐功偉業;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戰亂,以齊國這樣一個地廣人多的大國,如能推行仁政,要統一天下,與當時周文王所經歷的許多困難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說:“今天,像齊國那樣的大國,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歡,猶如替他們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給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獲得的效果必定能夠加倍。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呢
嗜痂成癖成語故事
【注音】shì jiā chéng pǐ
【出處】東邕性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嘗詣孟靈休。靈休先患炙瘡,瘡痂落在床,邕取食之,靈休大驚。 語出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十
【解釋】比喻人有怪異的不良嗜好癖。
【用法】作賓語、定語;形容怪癖的嗜好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嗜痂之癖
【押韻詞】壯心不已、挹茲注彼、又驚又喜、鴻翔鸞起、公門桃李、鶯遷之喜、跬步千里、街坊鄰里、風馳草靡、所剩無幾。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東莞人劉邕有吃人身上的瘡疤痂的愛好,他覺得吃起來像吃鰒魚一樣的味道。有一次他去拜訪孟靈休。孟靈休先患炙瘡,瘡痂落在床,劉邕拿來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嚇得孟靈休立即勸阻他不要這樣。
【成語示例】例如喜歡墨家,便連墨家崇拜鬼神都要替它辯解,或說出一番民主的意義出來,那未免近于嗜痂成癖了。 郭沫若《新陳代謝》
摘瓜抱蔓成語故事
【注音】zhāi guā bào màn
【出處】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
【解釋】比喻一掃而空。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抱蔓摘瓜
【同韻詞】油頭粉面、向若而嘆、把持包辦、一夕千念、一得之見、枝分葉散、禁暴靜亂、眼花心亂、人微言賤、一介之善。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唐高宗時期,朝政由皇后武則天代為處理,武后的野心很大,手段十分殘忍。她廢太子李忠立李弘做太子,后把太子弘毒死,立李賢為太子。他日夜憂思作《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成語示例】狡日思逞,豈僅得一青島而可以饜其欲哉?將見摘瓜抱蔓,舐糠及米,著著進逼,而無已時。
避面尹邢成語故事
【注音】bì miàn yǐn xíng
【出處】漢武帝同時寵幸尹夫人與邢夫人,詔二人不得相見。尹夫人向武帝請求見邢夫人。相見后,尹夫人“乃低頭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見《史記·外戚世家》。
【解釋】以之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見面。
【用法】作賓語、定語;多用于女性間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尹邢避面
【同韻詞】手足之情、日角龍庭、巧詐不如拙誠、冰炭不言,冷熱自明、雁歸湖濱,雞落草棚、賞信罰明、馬上功成、有機可乘、映雪囊螢、看風駛篷。
【年代】近代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漢武帝同時寵幸尹夫人和邢夫人,對他們照顧有加。為了避免她們互相傾軋,下詔書讓她們不得見面。后來尹夫人請求漢武帝讓她見一見邢夫人,漢武帝考慮再三同意了她的要求。相見后,尹夫人低頭痛苦,自嘆不如邢夫人。
【成語舉例】這等一個人,便在宦途世路上遇著了還不免弄成個避面尹邢,怎的肯引他作同心管鮑? 《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
成語故事:趁人之危
【拼音】chèn rén zhī wēi
【成語故事】
東漢時,蓋勛因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舉為孝廉,當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屬官——長史。蓋勛所在的郡屬涼州刺史梁鵠(hu)管轄,而梁鵠又是蓋勛的朋友。
當時,受涼州刺史管轄的武威太守橫行霸道,干盡了壞事,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鵠的屬官蘇正和卻不畏強霸,敢于碰硬,依法查辦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鵠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會涉及到高層權貴,連罪自己,焦慮不安。他甚至想殺了蘇正和滅口,但又吃不準這樣做是否妥當,于是打算去找好友蓋勛商量究竟該怎么辦。
也正巧,蓋勛與蘇正和是一對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將要和他商量如何處置蘇正和,并且建議他乘此機會,勸刺史殺了蘇正和,來個公報私仇。蓋勛聽了斷然拒絕說:"為個人的私事殺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現;趁別人危難的時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為。"
之后,梁鵠果然來與他商議處置蘇正和的事。蓋勛打比方規勸梁鵠說:"喂養鷹鳶(yuan),要使它兇猛,這樣才能為您捕獲獵物。如今它已經很兇猛了,您卻想把它殺掉。既然如此養它又有什么用呢?"
【典故】金城扭頭瞪他一眼:‘去你的!君子不趁人之危。’蔣子龍《開拓者,開拓者》
【釋義】利用別人有困難時加以要挾或陷害。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同乘人之危
【近義詞】趁火打劫
【成語造句】
1、我不能趁人之危逼她嫁給我。
2、曉燕蠻落寞地笑了笑,神色黯然道:"你不是嫌棄我吧。"智雄忙說:"不不不,我是不想趁人之危,那算怎么回事!"曉燕的臉色這才柔和下來,輕聲說:"你回去吧,我沒事了。"
成語故事:無出其右
漢高祖劉邦剛建立漢朝的時候,還有許多異姓的諸侯王。有一次,劉邦帶兵前往代地鎮壓陳稀的反叛。
途經趙國,趙王張敖深恐劉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許多美味佳肴,親自端著盤子,送給劉邦吃。
誰知劉邦故意大擺皇帝的威風,岔開兩腿,大模大樣地坐著。不但不回禮,而且開口就罵張敖招待不周。趙國的宰相趙午等見劉邦如此尋釁,羞辱趙王,氣憤異常。回宮后,他們竭力勸說趙王反叛劉邦,趙王執意不允,并把手指咬出血來,要大臣們不要再提。
大臣們見趙王不答應,便決定瞞著趙王去暗殺劉邦。誰知事情泄露,劉邦大怒,下令逮捕趙王及其近臣。
趙午等都自殺了,只有趙王和大臣貫高被捉去,并要把他倆押解到都城長安。許多忠于趙王的舊臣都想護送趙王去長安。劉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膽敢跟隨就滅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幾個臣子就剃掉頭發,身穿紅色衣服,用鐵圈柬住頭頸,偽裝成趙王家奴,一起去了長安。
到了長安,劉邦親自審訊貫高,要他說出趙王謀反經過。貫高把趙王如何不肯謀反,還阻止 趙王向劉邦謝恩,并請劉邦寬恕隨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劉邦一聽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見了他們。通過談話,劉邦對他們的才學過人,有勇有謀,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了解,他感慨地說:“哨:現在漢朝的臣子沒有一個能超過他們的。”
心里一高興,有意重用他們。于是有的做了郡的長官,有的做了諸侯的相國,田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漢中守。
無出其右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wú chū qí yòu
【出處】《史記·田叔列傳》:“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漢書·高帝紀下》:“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如見與語,漢庭臣無能出其右者。”
【解釋】出:超出;右:上,漢代以右為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用法】作定語、謂語;指沒有能超過他的
【近義詞】天下第一
【押韻詞】口尚乳臭、質直渾厚、援筆而就、蜂蠆作于懷袖、首尾相救、碧鬟紅袖、同惡相救、拾人牙后、人比黃花瘦、山明水秀
無出其右的成語故事點評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古代的座位排序是很有講究的哦,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時,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時,長者東向,幼者西向。賓主之間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為侍坐。在室內禮節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墻前鋪席,坐在席上面向東,即所謂東向坐。其次是在北墻前鋪張席,面向南而坐。再其次是南墻前席上面向北而坐。最卑的位置是東邊面朝西的席。
關于左尊還是右尊,各個朝代是不一樣的,古文作品中都有以左為尊也有以右為尊的。
【轉彎抹角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的成語故事05-07
成語故事05-26
成語故事07-26
關于成語故事12-15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04-02
欲擒故縱的成語故事03-03
劃粥割齏成語故事03-28
優秀成語故事09-13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