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名人故事
一般來說,我們對名人的故事總是抱有好奇之心,總在想他們有沒有經歷過有趣的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清照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覽。
李清照的名人故事1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這話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證明。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里,父親是文學家李格非,母親是狀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所以李清照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寫了很多詞。
李清照18歲的時候,手持盛開的桂花,帶著一陣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蓮,嫁給了當時著名的才子趙明誠。趙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倆過著很幸福的生活。趙明誠雖是個繡花枕頭,但也會寫一點詞,所以兩人經常交換作品來欣賞。趙明誠著有《金石錄》,而李清照就寫了《金石錄序》。序中詳細地記載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對書畫金石的愛好。她的詞多數描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真不愧為宋朝一代女詞人。她寫的詞沒有不好的。可趙明誠寫得就沒有她那么好了。他寫的詞從來就沒有得過別人的夸獎,心里十分難受。某日,他眉頭一皺,靈機一動,閉門寫詞,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夾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知道黃花就是菊花,這三句是手法極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然后就拿給友人陸德夫看。陸德夫看了之后就說:“你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趙明誠激動得渾身發抖,忙問:“哪三句?”那人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聽了,臉色發青,一言不發,轉身就走,陸德夫問他去哪里,他說:“看看本城哪座樓比較高。”“干什么?”“好讓我跳下去,就此了結殘生。”陸德夫忙勸阻。趙明誠命雖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陰影。想想也是,李清照詞寫得好,人又長得漂亮,丈夫若是個廢物,自然會覺得有點危險。李清照身材苗條,一陣風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堅強,不像是窈窕淑女。在士大夫們大力提倡封建禮教、控制婦女思想、扼殺婦女才能的時代,她不僅掌握了廣博的知識,而且敢于干預閨房以外的事情。她曾獻詩給趙明誠的父親,當權的趙丞相。趙丞相說她“炙手可熱心可寒”,所以說李清照是一個膽大包天的“花木蘭”。這是她前半生的經歷。
可是后來,金兵南侵,占據了北宋首都汴京(開封),北宋滅亡。李清照夫婦倉皇南渡,到處租房居住。不幸的是在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病故。從此,李清照單獨一人經受國破家亡的痛苦,晚年過著凄慘的生活,天天都有感時傷亂、懷舊思鄉的心情,這種心情在作品中也經常體現,如晚年所寫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后來她在孤獨寂寞中死去,死時手中握著一枝干枯的桂花,花枝上還有李清照的淚水。
李清照的名人故事2
金兵橫行中原,但是南宋王朝卻沒有絲毫抵抗的準備,宋高宗在行都揚州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公元1129年正月,金將宗翰帶兵南下,接連攻下許多城池,沿路南宋官員降的降,逃的逃,金兵前鋒很快渡過淮河,逼近揚州。
宋高宗正在揚州行宮尋歡作樂,聽到金兵打來,才手忙腳亂帶了五六名親信太監,騎上馬,一口氣狂奔到江邊,找到一只小船,連夜渡江。金兵在揚州大肆燒殺搶掠,最后放火把揚州燒成一片焦土,才滿載掠奪到的'財寶退回北方。
宋高宗逃到臨安,把黃潛善、汪伯彥撤了職,南宋朝廷發生了一場內訌。金太宗見南宋王朝腐敗可欺,這年十月,又派大將兀術大規模南侵,占領了建康(今江蘇南京)。宋高宗聽說金兵追來,又從臨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紹興),從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兀術帶兵緊緊追趕,宋高宗走投無路,就乘著海船,漂洋過海逃到溫州。直到金兵北撤,才回到臨安。
金兵南下的殘暴掠奪,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給人民帶來了說不盡的苦難,許多人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也有同樣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是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是我國著名女詞人。她父親李格非也是個文學家,在宋徽宗時期做過官,因為為人正直,又是蘇軾的學生,受到蔡京的打擊。李清照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十分愛好文學,喜歡吟詩作畫,特別是作詞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十八歲那年,她結了婚。她的丈夫趙明誠也是個官家子弟,夫妻倆志同道合,除都能詩善文外,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銅器和石碑上鐫刻的文字書畫)。這些文物既是我國古代的精湛藝術,又保存著豐富的歷史材料。
那時候,趙明誠還在京城太學里讀書。趙、李兩家雖然都擔任不小的官職,但不是豪富人家,沒有多余的錢讓他們購買文物。這并不影響他們對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趙明誠請假回家,就拿了些衣服到當鋪里去押半吊錢,到大相國寺去。
大相國寺是東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經常舉行廟會,在廟會上,擺滿著各種商品,也有出賣書籍、古玩和碑帖字畫的。趙明誠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畫,就買下來。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細細整理、欣賞。夫妻倆把這件事當作他們生活上的最大樂趣。
過了兩年,趙明誠當了官,他把所得的官俸幾乎全花在購買金石圖書上,他的父親有一些親戚朋友在國家的藏書閣里工作,那里有許多外面沒有流傳的古書刻本,趙明誠通過這些親友,千方百計把它們借來摹寫。這樣日積月累,他們家收藏的金石書畫越來越多。李清照建立了書庫大櫥,編好目錄,發現有一點污損,一定隨時整理好。經過將近二十年的努力,趙明誠完成了一部記載古代歷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錄》。
在國家動蕩的年代,要埋頭整理文物已經不可能了。東京被金兵攻陷的時候,李清照和趙明誠還在淄州(在今山東省)。不久,風聲越來越緊,李清照跟著趙明誠到了建康。他們把最名貴的金石圖書,隨身帶走了十五車。后來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幾間文物,竟被戰火燒成一堆灰燼。
到了建康以后,趙明誠接到詔令,被派到湖州當知府。那時候,兵荒馬亂,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臨走時候,李清照問丈夫說:“萬一金人再打過來,我該怎么辦?”
趙明誠堅定地說:“瞧著辦吧。實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棄了;再不行,把書畫古器丟了;但是有幾件珍貴的古代禮器,你可一定得親自保護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樣。”
想不到趙明誠這一去,就得了一場瘧疾死去了。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傷心可別提了。但是最要緊的還是繼承丈夫的遺志,把文物保護好。趙明誠有個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時候李清照身邊還有圖書二萬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帶到洪州。沒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趙明誠病重的時候,有個名叫張飛卿的學士來看望他,隨身帶著一個玉壺。李清照是善于鑒別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壺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種玉石制品。后來,張飛卿把那個壺帶走了。趙明誠死后,有人捕風捉影說趙明誠把名貴文物送給了金朝人。這種謠言使李清照大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訴,但是宋高宗的小朝廷已經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為了逃難,到處奔走。到她在紹興定居的時候,她身邊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愉,只留了一些殘簡零篇了。
國家山河的破碎,珍貴文物的散失,對李清照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她把國破家亡的痛苦寫成了許多詩詞,她的詞在藝術上有很高成就,有的還富有愛國精神。她在一首詩里表達了她對南宋統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滿。詩中說: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蘇軾是個博學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卻出了一個不小的差錯。原來黃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燒曹軍的地方。三國的赤壁在現在武漢的上游,而黃州卻在武漢下游。不過,黃州的赤壁卻因為蘇軾這一個差錯出了名。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大文學家,就稱它為“東坡赤壁”。
李清照的名人故事3
李清照(1084-1155),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能稱得上古今第一才女,人們最有可能達成共識的,可能就是李清照了;然而能稱得上古今第一女賭徒,人們最想不到的竟然也是李清照。
婉約清麗詞 慷慨悲壯詩
在詞的領域,人們大抵會首先想起蘇東坡、辛棄疾。然后,就應該想到南唐后主李煜和李清照了。其余的人,如柳永、周邦彥、姜夔、吳文英之流,恐怕都要排在后面了。
李清照的詞,風格婉約清麗,自成一家。其作品傳世不多,但佳作、佳句流傳之廣,卻不遜于任何一位大家。如膾炙人口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被后人譽為“三瘦”,李清照也因此得了一個“李三瘦”的別號。
李清照的詩傳世更少,多為感時詠史之作。為人稱道的如“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情辭慷慨,不讓須眉。能寫出如此文字的奇女子,遍數古今,可能也只有“鑒湖女俠”秋瑾差堪比肩了。
李清照的詞,讓人想到的是多愁善感的南國佳麗。而李清照的詩,使人聯想到的卻是慷慨悲歌的燕趙之士。表現了這位奇女子性格的兩個側面。而后者在她私人生活之中的表現,就是酷愛。
癡迷 “每忘寢食”
文人大多有一種癡情。李清照對的迷戀,就可稱癡迷。而且,癡迷的程度和豪氣同樣可稱壓倒須眉。傳世的李清照文字,有兩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一篇叫《打馬賦》,一篇叫《打馬圖經》。“打馬”是當時十分流行的一種博戲。李清照酷愛這種博戲,專門為之做賦,還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對“打馬”的規則做了記錄。在《打馬圖經序》中,李清照聲情并茂地敘述了自己對博戲的癡迷:“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已。自南渡來流離遷徙,盡散博具,故罕為之,然實未嘗忘于胸中也。”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李清照顛沛流離,四處遷徙,博具盡散,但胸中卻從未忘卻。只要一旦安適,舍舟車而見軒窗,就馬上想起“博弈之事”。這樣對的迷戀和坦然的態度,不輸于任何男子。其技藝之精,居然到了不論睹注多寡,從未敗北的地步。這就不僅博藝“精而已”,還應該包括賭運佳了。更重要的是,這位才女不僅酷愛,而且對博戲的源流和變化頗有研究。在《打馬圖經》中,她寫道:
“長行、葉子、博塞、彈棋(各種博戲名,下同),世無傳者。打揭、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倉、賭快之類,皆鄙俚,不經見。藏酒、摴蒲、雙蹙融,近漸廢絕。選仙、加減、插關火,質魯任命,無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戲、弈棋,又惟可容二人。獨采選、打馬,特為閨房雅戲……予獨愛依經馬,因取其賞罰互度,每事作數語,隨事附見,使兒輩圖之。不獨施之博徒,實足貽諸好事。使千萬世后,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
在這里,女詞人滿懷自豪地宣告:“千秋萬世之后,喜歡打馬的人們,你們不要忘記,打馬的規矩,是我易安居士給你們記載下來的啊。”
豪賭名人自風流
《打馬賦》是一篇精彩的駢文。文中,李清照對歷史上那些豪賭的人和事,充滿了向往之情:
“歲令云徂,盧或可呼。千金一擲,百萬十都。樽俎具陳,已行揖讓之禮;主賓既醉,不有博弈者乎!故繞床大叫,五木皆盧;瀝酒一呼,六子盡赤。平生不負,遂成劍閣之師:別墅未輸,已破淮淝之賊。今日豈無元子,明時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長沙博局之投,正當師袁彥道布帽之擲也”。
文中所述,皆為古代名人豪賭的典故,包括東晉的謝安、陶侃、桓溫、袁耽和南朝宋武帝劉裕等人。如“別墅未輸,已破準淝之賊”,說的是東晉名相謝安在淝水之戰的關鍵時刻,氣定神閑地與人下圍棋睹別墅。
文字豪氣干云,但女人畢竟是女人。李清照所“獨愛”的并不是擲骰子一類簡單的豪賭,而是費時費事、技巧性很強的“打馬”和“彩選”一類的“閨房雅戲”。這就像舊時代有閑階層的婦女,很少喜歡“呼盧喝雉”擲骰子,而偏愛打麻將一樣。其目的,還是在于排遣“更長燭明,奈此良夜”的寂寞與苦悶。在這里,我們又看到了李清照性格的另外一個側面。
是一種參與性極廣的社會文化現象。從古至今,喜愛的人遍及社會各個階層。好賭的名人同樣數不勝數。男人姑且不論,中國古代名氣最大的女人武則天、楊貴妃、慈禧太后,無不喜愛。武則天喜歡“雙陸”,楊貴妃偏愛“彩戰”(擲骰子),而慈禧太后則酷嗜麻將。
比起上述幾位貴婦人,李清照的社會地位要低很多。而筆者之所以將她稱為古今第一女賭徒,是因為她不僅酷愛博戲,凡賭皆愛,而且逢賭必勝。最重要的,她還是一位對中國博戲做過一番專門研究的女人,并且用上天賜予她的文采記述了這一切。
【李清照的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名人的故事:李清照買書06-28
名人的故事:李清照對聯招夫06-28
古代名人李清照買書的故事12-23
李清照買書的故事09-19
關于 李清照愛國的故事05-18
有關李清照愛國的故事08-25
關于李清照愛國的故事09-19
李清照的愛國故事09-04
李清照對聯招夫的故事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