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勢如破竹的兒童成語故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勢如破竹的兒童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勢如破竹的兒童成語故事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后,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并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斗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 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沖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占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故事背景
三國末年,西晉武帝司馬炎在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后,雄心勃勃地準備出兵攻打東吳,以實現統一全國的宏偉目標。這一背景下,大臣們對于是否立即攻打吳國產生了分歧,多數大臣持謹慎態度,認為吳國仍有實力,需充分準備。
主要人物與情節
杜預:西晉大將,以遠見卓識著稱。他力排眾議,認為應趁吳國衰弱之際迅速滅之,以免錯失良機。杜預的堅定主張最終得到了晉武帝的支持,并被任命為征南大將軍,負責攻打吳國。
晉武帝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有統一全國的雄心。他采納了杜預的建議,調動大軍準備攻打吳國。
戰役過程:在杜預的率領下,晉軍勢如破竹,迅速攻占了吳國多座城池。盡管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如長江水勢暴漲、將士疲勞等,但杜預憑借高昂的士氣和巧妙的戰略部署,一一克服,最終成功攻占吳國都城建業,實現了西晉的統一大業。
成語寓意
勢如破竹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作戰或工作中節節勝利、毫無阻礙的態勢。它傳達了以下幾個寓意:
勇氣和決心:面對困難和挑戰時,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氣。杜預在攻打吳國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必勝的信心和決心,最終取得了勝利。
抓住機遇:時機稍縱即逝,必須敏銳地捕捉并把握住每一個有利于自己的機會。杜預正是看到了吳國衰弱的時機,果斷建議晉武帝發動攻擊,最終實現了統一全國的目標。
持續努力: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的努力和不懈的奮斗。杜預在攻打吳國的過程中,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斗志和堅定的決心,最終取得了節節勝利。
教育意義
勢如破竹的成語故事對兒童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它告訴孩子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勇于面對挑戰、抓住機遇、持續努力;同時也強調了信心和決心的重要性。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孩子們可以學會如何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保持冷靜和堅定,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克服困難、實現目標。
【勢如破竹的兒童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兒童經典成語故事11-24
兒童成語故事范文04-28
杞人憂天兒童成語故事05-08
經典兒童成語故事:狐假虎威05-08
兒童成語故事14篇06-11
兒童成語故事15篇11-09
兒童成語故事:名不虛傳11-18
兒童成語故事(通用31個)07-09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