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洋興嘆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望洋興嘆成語故事850字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還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望洋興嘆成語故事85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故事內容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黃河里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
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
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
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決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主。”
故事見于《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三國演義》中的木牛流馬一直是個謎,讓無數人為之癡迷。這種獨特的運輸工具,是諸葛亮在北伐時,為解決大軍糧草的運輸而發明的,其載重量在四百斤以上,行程可達三十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運輸工具失傳了,至于木牛流馬究竟是種什么樣的工具,千百年來人們看法各異,爭論不休。
木牛流馬確實存在過,在《諸葛亮集》中便有記載,并且記有其詳細的制法和附圖。不過隨著竹簡的老化,大部分附圖喪失,字跡模糊錯位,又幾經傳抄,原文更是殘缺多誤,加之文中混有方言,更是讓后人難以理解,最終導致復原工作難上加難。
《三國演義》中對于木牛流馬簡直是神一樣的描述,它既可以不吃不喝,又能遠行。這種不符合科學規律,類似于永動機的工具,明顯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也只能當作是小說家的杜撰而已。
成語寓意
河伯看到海洋而興嘆,是他走出了自我生活的狹隘空間。同樣,人應從世俗狹隘的人間生活小天地的局限中走向無垠的宇宙自然,才能拓寬知識視野,使個人從封閉狹隘的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去認識宇宙自然的無窮奧妙。該成語還告誡人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偏正式;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運用示例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興,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望洋興嘆了。”
清·杭世駿《李太白全集序》:“書來質余,方望洋驚嘆,五體投地,而敢以一言半句相益乎!”
現代·魯迅《而已集憂“天乳”》:“《順天時報》載北京辟才胡同女附中主任歐陽曉瀾女士不許剪發之女生報考,致此等人多有望洋興嘆之概云云。”
成語出處
戰國·莊子《莊子·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后人根據上述文獻中的“望洋向若而嘆”提煉出成語“望洋興嘆”。
【望洋興嘆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望洋興嘆的成語故事08-10
望洋興嘆和曲高和寡09-17
剖腹藏珠和望洋興嘆09-17
成語故事09-10
成語故事05-15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作文09-08
【推薦】成語故事09-09
披堅執銳的成語故事09-16
成語故事:杜漸防微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