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問禮于老聃名人故事
孔子是個好學的人,他從來不滿足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而是不斷地搜尋資料,擴大視野,增廣見識。山東嘉祥武氏詞中的“孔子見老子”畫象(該石現存于洛寧漢碑館)對這次歷史性會晤有生動的描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孔子問禮于老聃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當時孔子年僅34歲,卻是魯國上上下下都知道的博學多才的學者。魯國有個貴族孟僖子,臨終前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南宮適)托付給孔子教育,孔子也由此結交上了貴族。為了利用這一條件拓寬自己的知識范圍,一天他對南宮適說:“我聽說在洛邑當守藏史(類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博物院院長)的老聃,是個博古通今的學者,他既通禮樂之原,又通道德倫常之理,這樣有學問的人,應該是我們的老師,能在洛邑拜訪他一次,是我生平之愿。”
南宮適向魯昭公報告了孔子的意愿。魯昭公是個明君,對孔子的想法表示贊賞。魯昭公送給孔子一輛車子、兩匹馬和一個駕車的仆人,支持他遠道求師之舉。
洛邑(今河南洛陽)離魯國國都直線800里,繞道走有1000多里,駕車要走好多天才能到。洛邑是西周初年以來周王朝的統治中心,有大量簡冊圖籍、文書檔案,是周王朝的文化薈萃之地。當時任國家守藏史的是老子。據《史記》記載:“老子,楚國苦縣后鄉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是當時德高望重、博學多才的知名學者。尤其是他所經營的文物典籍,更是國家秘藏的文物珍寶。
老子聽到魯國的孔丘不遠千里前來求教的消息后,十分高興 ,令僮仆趕快把街道打掃干凈,又令仆人套上車,親自到郊外去迎接孔子。
據記載:老子約比孔子大30歲,60多歲的人在當時已屬于年邁之人。從閱歷、學識等方面來看,老子都應比孔子高。孔子在洛陽逗留了好幾日,他觀明堂、入厲穆廟,并飽覽了周王室豐富的藏書檔案。同時,他虛心向老子求教、學到不少東西。
孫子返回魯國,臨行前,老子說:“我聽說有錢的人在送行的時候,送人的禮物是錢財或寶物;有道德的人送人的時候,送的是金玉良言。我沒有錢,那么就只好權當有道德的人來送你幾句話了。你學習古代的東西,固然很好,但不要拘泥于古代,不要生搬硬套古代的東西。通常會做生意的人,不會一開始就把最好的貨拿出來兜售;真正有學問的人,不要一開始就流露他的才學,更不要隨意議論別人,特別是別人的缺點;你要注意,做事不要做過了頭,矯枉過正是結仇的根源。做人不能出現驕氣,不要過于任性,更不要趾高氣揚地擺闊氣……”
老子的這番話,使孔子受益匪淺。他一直牢記在心,后來他在對弟子們的談話中,把老子比做天上的龍,龍能自由自在地乘風上天,使人們無法捉摸。老子的學問就和天上的龍一樣玄妙高深。
典故故事
春秋時,孔子曾問禮于老聃,請教于賢者老子等人,老子見孔子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徹夜長談之后,帶孔子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子樂律、樂理;引孔子觀看祭神之典,考查周國的教育基地和祭祀禮儀,使孔子感嘆不已,獲益不淺。在周國呆了數日。孔子向老子辭行。老子送孔子到當時的賓館之外,就說:“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先生;愿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于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于好揚人之惡也。望先生留意。”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用箭取之,至于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
時間質疑
最初記載孔子問老子的是《莊子》一書。《莊子》中提到老子的共有十六條。這十六條中有八條是記述孔子與老子之間的關系的。在這八條中,《天地篇》記述了老子跟孔子談“至道”的問題;《天道篇》記述了孔子與老子談《詩》、《書》、《易》、《禮》以及“仁義”等問題;《天運篇》記述了老子跟孔子談求道、仁義、古代典籍(六經)以及“三皇五帝治天下”等問題;《田子方》記述了老子跟孔子談“天道”(宇宙論)問題;《知北游》記述了老子跟孔子談天地萬物的自發性的問題。各種故事前后矛盾。眾所周知,《莊子》一書“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善于用寓言闡發自己的思想,因此對于書中關于孔子和老子的記載,不可信以為真。后來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禮記·曾子問》等古籍中均記載有“孔子問禮于老子”一事,但其中孔子的年齡記述差異極大。《孔子世家》稱孔子問禮于老子時,僅有十七歲至二十歲,而《天運》中卻說孔子問禮于老子時已年五十有一。孔子問禮時年齡差異如此巨大,使不少學者對孔子問禮一事產生懷疑。加之老子的身世更是撲朔迷離。學者普遍對這一事件抱有懷疑的態度。戰國中期以后,老子受到道家學派的普遍崇奉,為了神話老子,于是就創造了孔子請教老子的傳聞。因為孔子被當時人視作圣人,既然孔子請教老子,那么老子便比孔子更為高明了。這一傳聞傳播的竟是那么廣泛,以致被儒家學者所采納,有了孔子問禮的典故。不過故事中的的老子是一個謹守周禮的儒者形象,與《道德經》中否定禮的思想格格不入。事情只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孔子請教老子為偽,其二是《道德經》作者并非老聃。
【孔子問禮于老聃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孔子的故事05-19
孔子名人故事07-16
歷史名人孔子的故事11-24
孔子周游列國名人故事11-10
孔子小時候的名人故事(精選21篇)05-22
孔子與采桑娘的故事10-23
陶弘景名人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07-08
名人的故事05-24
名人的故事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