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岳飛學藝的名人故事(通用7篇)
你知道岳飛嗎?你聽過他的什么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有關岳飛學藝的名人故事,僅供參考!
岳飛學藝的名人故事 1
岳飛是南宋的一名愛國將領,他背負著母親“精忠報國”的刺字率領著岳家軍一次次痛擊外來侵略者。要了解岳飛,還要從他小時候拜師學藝的故事說起。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那是在—個冬天的下午,外面吹著寒風,突然在—個農居的小房子里傳出—陣又—陣嬰兒的哭聲,岳飛就在這天下午出生了。岳飛在媽媽懷里不停地哭著,小臉漲得通紅,岳飛的爸爸在旁邊來回走著不停地拍著腦門,哎,該給這孩子取個什么名字呢?正好這時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只大鳥嘴里哇哇叫著飛了過去,岳飛的爸爸臉上露出了微笑:對,就把這孩子叫做岳飛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鳥—樣展翅高飛。
在岳飛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時候,這天早上岳飛爸爸要到鎮上去辦事,突然黃河發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個張著大嘴的魔鬼,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呼嘯而來,吞沒了—個又—個村莊。當洪水來到岳飛的家門口時,岳飛的媽媽急中生智,抱著岳飛跳進了—個大大的水缸,就這樣,洪水就載著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圍已經不見了村莊,全是黃黃的洪水。
終于,幾天過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飛和媽媽也漂到了—個小鎮上。岳飛和媽媽便無家可歸了,于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上安家落戶了。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貧窮,所以他很早就跟隨媽媽到田里勞動,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飛的身上,可是小岳習卻—點都不怕,因為他是—個非常堅強的孩子。岳飛還非常喜歡看書,喜歡學習。他常常看書到深夜。岳飛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說要尊老愛幼,要懂禮貌。他還非常喜愛看打仗的書,他想長大以后做—個大將軍,率領—支軍隊去保家衛國,去幫助國家不受到別人欺負。
由于經常參加勞動,小岳飛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吃飯—次就能吃三大碗,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干活,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
岳飛學藝的名人故事 2
“磚壙蘿卜不用油,筷子夾起兩頭流。”它肉質脆嫩,水汪透亮,生食清甜爽口,熟食細膩柔軟,香噴噴,甜津津,確實名不虛傳。說起來,它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
傳說南宋時期,民族英雄岳飛,曾率領十萬人馬路過祁東磚壙。這一年久旱不雨,號稱“水鄉澤國”的湖南田土,競也干裂得象烏龜殼一樣。唯獨那磚壙三里見方的地方,蘿卜卻長得十分青翠。岳飛巳三天沒進湯水了,肚子里咕咕咕地直叫。他想:如今胡虜橫行,災荒連年,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而皇上茍安江南,這十萬人馬北上驅胡,朝廷競然糧草不濟,卻如何是好?他東尋西覓,半天連一滴水珠兒也沒發現,他撿起團土塊用力一提,頓時化成了飛揚的塵末。他真不明白這蘿卜為什么長得這樣旺盛?連忙在大路口豎起了一塊木牌,用手指蘸著朱紅在上面寫了幾個大字;“蔬菜如寶,將士當心;若有損害,一律嚴懲。”寫畢,他才放心地離開了菜地。
岳飛才剛坐定,一個士兵就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元帥呀!不知是哪個該死的競把您豎的字牌竊走了,又另立了一塊牌。”“啊?”岳飛吃了一驚,忙問;“那牌上寫了些什么?”那士兵說:“聽人家說,那上面寫的是什么‘磚壙蘿卜,吃了飽肚;愿吃就吃,何必攔阻?’”岳飛聽了,怒發沖冠;“胡說!是誰違抗軍令,毀我軍紀,墮我士氣,這、這、這……”他急忙來到了大路邊,一看,果然不假。他正要揮劍向木牌砍去,卻又很快地把揚起了的寶劍收了回來。原來,他發現在字牌的左下方還有一個落款:“磚壙百姓敬啟”。
岳飛正在猶疑,迎面走來一個挑著柴禾的中年漢子,哼著山歌:“荒年蘿卜不用愁,扯個蘿卜哪算偷?磚壙蘿卜吃不盡,蘿卜年年爛地頭。”岳飛聽得,自言自語地說:“這般災荒之年,百姓連野菜都找不著,哪里還有夢卜年年爛地頭的?……”那中年漢子倒也耳利,他見這人濃眉大眼,氣度非凡,放下柴禾,急急上前拱手施禮:“大人!這蘿卜要不是每年外地人來幫忙吃點,我們就只好讓它一年年長著。你看,那地里有的不是長得齊人高了么?”“可你們吃的'是……”那中年漢子沒等岳飛把話說完,就哈哈大笑起來:“這個請大人不必擔心!我們這里能吃的東西多啦!”岳飛沉吟了半晌,然后,把臂一揮。“嗯,既然如此,請你回村商量商量,這蘿卜我們就按價買了罷!”
老百姓聞聽岳飛要買蘿卜,都爭先恐后地抬著一簍簍又白又嫩的蘿卜來到了兵營。不一會兒,蘿卜竟堆得象小山一樣高了。末了,老百姓還打鑼鼓鼓,特地給岳飛拾來了一個“蘿卜王”。岳飛隨手掂了掂,咦喂!這足有百來斤呢!于是大家圍著一堆一堆的蘿卜,橫啃豎咬,個個吃得飽飽的。
軍營里,唯獨主帥岳飛沒有吃。一個偌大的“蘿卜王”擺在那兒。他搔了搔兩鬢的華發,心想:老百姓把蘿卜全部獻給了我們,難道他們真的是不吃蘿卜么?于是派了一個士兵前去察看。工夫不大,這個士兵回來稟報:“元帥呀!我見家家鍋里出白氣,戶戶灶里冒炊煙,看來他們吃的并不差啦”!岳飛又問:“那他們究竟吃的是什么”?那士兵張口結舌。岳飛再令兩個士兵前去察探。過了好一會兒他們回來了,這回看見的卻是另外一種情形:“元帥容稟,我們打開老百姓的鍋蓋一看,啊喲──原來老百姓盡用蘿卜葉子熬湯喝呢!”這時,岳飛完全明白了百姓們的一番苦心好意。他們讓出了這救命的蘿卜,正是顯示了他們盼望驅除胡虜、一統神州的迫切心愿啊!
岳飛激動得熱血沸騰,他疾風似地爬上一座山坡,極目遠眺,情不自禁地呼喊起來:“不負眾望!還我河山!……”岳飛一定要把這“蘿卜王”切成百份,和老百姓一同分著吃。全軍將士和老百姓無不深受感動。
直到現在,這里每年照例要拔出一個“蘿卜王”來,十戶百家的一同分著吃,以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磚壙蘿卜的美名,也就代代相傳,遠近聞名了。
岳飛學藝的名人故事 3
岳飛(1103~1142年)字鵬舉,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1-2]。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帥,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位列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南宋抗金英雄岳飛背刺“盡忠報國”四字,昭示愛國心跡,歷來為人稱道。但是岳飛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沒有詳細記載,民間流傳有多種版本,一種說法是岳母刺字,激勵岳飛報效國家。也有人考證說,岳飛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岳飛背上的“盡忠報國”究竟從何而來,歷史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岳飛背上刺有“盡忠報國”,歷史上確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勵兒子上戰場的意愿,但不是岳母親手所刺
《宋史·岳飛傳》有記載,當岳飛入獄之初,秦檜等密議讓何鑄審訊。岳飛義正詞嚴,力陳抗金軍功,愛國何罪之有?并當著何鑄面“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里”。浩然正氣,令何鑄汗顏詞窮。
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游彪認為,岳飛的母親姚氏是一個農家婦女,識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親手在岳飛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字。但極有可能的是,他母親為了鼓勵他放心去戰場打仗,請人在岳飛背上刺的。
宋代實行募兵制,為了加強對士兵的管理和控制,要求“刺字為兵”
關于岳飛背部刺字還有一種說法,岳飛久懷報國之志,曾三次從軍抗金殺敵。他于宣和四年(1122年)19歲時第一次應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約是此時所為,因為北宋末年“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貫徹執行。所以岳飛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
游彪教授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通過分析宋代的兵制,可以推斷岳飛背上的字不是因為他當兵才刺的。
兩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國家正規軍完全靠募兵的時代。漢唐和元明清都是實行征兵制,所謂征兵就是一種兵役,只要是國家的公民,都要被強行服兵役。
兩宋的募兵制則是國家從老百姓中招募士兵,國家出錢雇傭他們。所以宋代的軍隊都是國家花錢養的雇傭兵,人員來源比較復雜,游民、饑民和犯過法的人都可以應募入伍,這就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為了加強對軍隊的管理和控制,“刺字為兵”就成為了一種規范運作的制度,只要是應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為標記。趙匡胤認為應該把兵和民分開,兵民分開控制,有利于國家的穩定,有利于皇帝的統治。南宋人牛弁《曲洧舊聞》也說:“藝祖(即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刺字以為兵。”據古書零星記載,一般是取“松煙墨”,入管針(類似于管狀針頭)畫字于身,直刺肌膚,涂以藥酒即成。
岳飛刺字的內容和部位都不符合宋代士兵刺字的規定
宋代有兩種軍隊需要刺字,一種是禁軍,就是國家的作戰部隊;一種是廂軍,相當于現在的工程兵,國家的大型公共工程,比如修橋補路等,都是由廂軍來完成。禁軍和廂軍都有各自固定的番號,為了便于識別和管理,士兵刺字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屬部隊的番號,不會是其他的內容。這樣使得士兵不能隨心所欲地流勸和逃跑。
還有牢城兵,比如說水滸傳里面的林沖。他犯罪之后被發配到滄州當兵,這種兵是帶有徭役性質的,也會刺上諸如牢城第幾指揮之類的標記。
所以游彪教授說,從岳飛背部刺字的內容——“盡忠報國”來分析,不可能是他應募當兵的時候刺上去的。而且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代的規定,宋代給士兵刺字叫做黥面,最開始刺在臉上,人為地把士兵和社會普通階層分開,這對士兵是一種歧視。
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社會,武將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文官尤其是進士出生的人,社會地位都很高的,武官都受到嚴重的社會歧視。因為當時就是一個尚文的時代,連軍官都受到歧視,更不用說普通的士兵了。當然也不乏有開明的士大夫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這種歧視士兵的做法并不太好,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調整。后來有很多刺字就改刺在手臂、手心、手背或者是虎口上了。
而且給士兵刺字的目的是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便于管理和控制,所以才會選擇刺在臉上和手心手背這些相對明顯的地方。如果像岳飛那樣刺在背上,太隱蔽了,根本沒有任何標志作用。所以這也說明岳飛背部的`“盡忠報國”不符合“刺字為兵”的募兵制度。
“盡忠報國”為什么后來誤傳成為了“精忠報國”?
現在也有一些關于岳飛的史料記載,把“盡忠報國”寫作了“精忠報國”。游彪教授認為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關系。
岳飛在對抗金兵入侵的戰斗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了表彰岳飛,當時的皇帝宋高宗御賜了“精忠岳飛”四個字給岳飛,并且讓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寫有“精忠岳飛”的旗幟。以后凡是岳飛出征的時候,都會帶上這面寫有“精忠岳飛”的大旗幟。到了明清以后,“盡忠報國”就變成了“精忠報國”,這實際上是明清人的誤解。
游彪教授說,明清時期,把“盡忠報國”變為“精忠報國”,更多的是在宣揚一種帝權,因為“精忠”這兩個字是宋高宗御賜的。想要激勵當時的老百姓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發揚這樣一種精忠報國的精神。實際上,在元朝的時候,蒙古人占統治地位,漢人的社會地位相對低下。到了明朝,盡管朱元璋建立起漢人統治的政權,但實際上明朝時期,外患仍然很嚴重,北方的蒙古勢力很強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全體老百姓用這種“精忠報國”的精神來鞏固和捍衛漢人的政權。所以“盡忠報國”就慢慢流傳成了“精忠報國”。
岳飛學藝的名人故事 4
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岳飛遇害后21年,宋孝宗趙慎為順應民意,特降旨為岳飛澄冤昭雪,并以500貫白銀尋找岳飛遺體。隗順的兒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為此,宋孝宗特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謚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這便是今日杭州西湖畔的“宋岳鄂王墓”。
岳飛被害前,在風波亭中寫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他因為精忠報國而名垂千古。
而隗順,則因為保存了英烈的尸體也留名青史。
眾所周知,民族英雄岳飛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對此,《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飛傳》的記載是:“歲暮,獄不成,檜手書小紙付獄,即報飛死,時年三十九。云棄市。籍家貲,徙家嶺南。幕屬于鵬等從坐者六人。”那么,岳飛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千百年來,這一直是一個謎。迄今為止,共有“打死”、“勒死”和“毒死”等說法。
1、被打死
據《說郛》卷二十九《朝野遺記》記載,岳飛之死是“其斃於獄也,實請具浴,拉脅而殂。“拉脅”,就是用鈍器打折肋骨,輕的就是打個骨折,不會死;重的就是打折肋骨,刺進心肺,而后致死。由此,“拉脅而殂”就是摧折致死的意思。在古代文獻中,這是一種保留全尸的.刑法,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實施過。岳飛若是被“拉脅”而死,則死得痛苦萬分,一點不亞于千刀萬剮。
2、被勒死
《說岳全傳》里說,岳飛是被勒死的。千百年來,這一向被視作是小說家言,空無真憑。但20xx年3月間,河南省長葛市發現的一通清代墓碑,上面記載著岳飛是被“勒死”的。具體地說,其中一塊石碑上刻著《岳氏族譜》,在《岳氏族譜》碑上,起首一句是“吾族原湯陰人也”,緊接著是關于岳飛身世、事跡、死因的介紹。上面記載,朝廷連發12道“金牌”令岳飛退兵,岳飛回到南宋都城臨安死在獄中。至于死因,其中有“十二月二十九日將王勒死”的字樣。岳飛若是被勒死,則不會死得太痛苦。
3、被毒死
據《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零七《岳侯傳》言:“侯中毒而死,葬於臨安菜園內。”具體地說,岳飛死后,獄卒隗順將岳飛的尸體秘密埋葬,20年后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時,“隗之子始上告官。悉如所言,時無它珠玉為殯,而尸色如生,尚可更斂禮服也”。既是“尸色如生”,就說明尸體沒有全腐爛,這間接證明了中毒而死的假設。岳飛若是被毒死,也不會死得太痛苦。
無論哪種死法,岳飛當時是被留了全尸。而這,也是因為趙構在批準處死岳飛的懿旨上注了“賜死”兩個字。
岳飛的尸體能保存下來,還得感謝隗順(生死年均不祥)。具體地說,岳飛被害后,隗順冒了生命危險,將岳飛的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為了日后辯識,他把岳飛佩帶的玉環系在其遺體腰下,還在墳前栽了兩棵桔樹。臨死前,他將此事告訴兒子,并交待說:“異時朝廷求而不獲,必懸官賞,汝告言曰,棺上一鉛,有棘寺(大理寺)勒字,吾埋殯之符也。”(祥見明萬歷十年刊本《湯陰精忠廟志》)
岳飛學藝的名人故事 5
岳飛是南宋的一名愛國將領,他背負著母親“精忠報國”的刺字率領著岳家軍一次次痛擊外來侵略者。要了解岳飛,還要從他小時候拜師學藝的故事說起。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那是在—個冬天的下午,外面吹著寒風,突然在—個農居的小房子里傳出—陣又—陣嬰兒的哭聲,岳飛就在這天下午出生了。岳飛在媽媽懷里不停地哭著,小臉漲得通紅,岳飛的爸爸在旁邊來回走著不停地拍著腦門,哎,該給這孩子取個什么名字呢?正好這時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只大鳥嘴里哇哇叫著飛了過去,岳飛的爸爸臉上露出了微笑:對,就把這孩子叫做岳飛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鳥—樣展翅高飛。
在岳飛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時候,這天早上岳飛爸爸要到鎮上去辦事,突然黃河發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個張著大嘴的魔鬼,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呼嘯而來,吞沒了—個又—個村莊。當洪水來到岳飛的家門口時,岳飛的媽媽急中生智,抱著岳飛跳進了—個大大的水缸,就這樣,洪水就載著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圍已經不見了村莊,全是黃黃的洪水。
終于,幾天過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飛和媽媽也漂到了—個小鎮上。岳飛和媽媽便無家可歸了,于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上安家落戶了。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貧窮,所以他很早就跟隨媽媽到田里勞動,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飛的身上,可是小岳習卻—點都不怕,因為他是—個非常堅強的.孩子。岳飛還非常喜歡看書,喜歡學習。他常常看書到深夜。岳飛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說要尊老愛幼,要懂禮貌。他還非常喜愛看打仗的書,他想長大以后做—個大將軍,率領—支軍隊去保家衛國,去幫助國家不受到別人欺負。
由于經常參加勞動,小岳飛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吃飯—次就能吃三大碗,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干活,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
岳飛學藝的名人故事 6
這是一個嚴冬的早晨,接連三天大雪過去,雪住以后,天卻更冷起來。西北風又大,田野里二尺光景的積雪已凍成了冰。遠近樹枝上的凌花,吃狂風一吹,卷起一蓬接一蓬的雪沙,滿空飛舞而下,打在地上,沙沙亂響。風中不時發出一種凄厲的哨聲,聽去刺耳。
大地上一片純白,銀光耀目,通看不到一個腳印,也聽不到一點雞犬的聲音。剛出來的太陽,成了一團暗無光華的白影,使這一處農村景物,更顯荒寒。村中只有十多戶人家,多半都是敗屋號風,頹垣不掩,茅檐雪壓,冷灶無煙,看去十分殘破。
西首一家,同樣也是土屋,那積雪下面露出來的茅頂,由于多年的雨淋日曬,大部分已成了灰黑色。但是草鋪得相當厚,上面還蓋有一層半新的茅草,左右墻腳還支住兩根樹樁。只管墻上土色新舊不同,好似修補過多次,比其他人家卻較干凈一些;門外的雪,也似經過多次打掃,只積有薄薄一層。一望而知這是一家勤謹的人家。
跟著便見板門開處,走出一個年約十二三歲的幼童,穿著一身兩袖和膝蓋都打著補丁的舊棉襖褲,頭上一頂舊氈帽,冒著寒風,開門出來。因風力太大,一回手先將門搭絆抓緊,用力往外一拉,聽得里面有了落閂的聲音,又往里推了推,方始離開。動作靈巧而穩練,人雖小,看去頗有力氣,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亮晶晶的顯得目光很敏銳。一上路,行動便快了起來,仿佛去心甚急。
雪深天寒,那撲面吹來的西北風,一陣緊似一陣,道路又滑。幼童頂著風,踏著雪,高一腳,低一腳,連蹦帶跳朝前急馳。剛出村口,忽然一陣狂風迎面吹來,那隨風而來的碎雪,打得滿頭滿臉都是,奇寒刺骨,逼得人連氣都透不轉。他并沒有因此膽怯,只屏著氣將身子側轉,稍微停了停,依舊頂風前進,后因風力太大,實在冷得難當,才將兩只凍紅了的小手連袖口籠在耳朵上,以背當風,倒退著往前走。風力稍小,再回身向前,順著地形高低,連滑帶躥,往前跑去。
這是河南相州湯陰縣永和鄉的一處農村。幼童姓岳名飛,字鵬舉,因為從小喜歡讀書習武,只是家境寒苦,無力延師。以前全仗母親姚氏找了幾本舊書教讀,無錢買紙筆,便在沙上畫字教他寫。那年春天,幫助父親岳和做完了田里的事,又去砍柴,回來路過麒麟村,發現村側柳林后面,開了一所學館。因聽老師書講得非常好,向人一打聽,才知老師周侗是陜西人,年已六十多歲,人很精神,非但書教得好,還會教學生騎馬射箭和諸般武藝。
周侗教書的方法也和尋常不同,最重要的是講解和師徒間的互相問難。特別是對于兵法和行軍打仗之學,講起來有聲有色,使人聽而忘倦。這時趙佶(宋徽宗)正信任六賊(童貫、蔡京、梁師成、李彥、王黼、朱勔),搜刮全國財富以供他君臣的荒淫享受。鬧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水旱頻仍,怨聲載道。由于民間所受災害的嚴重,必然地招來了外患的侵襲。百姓們在這雙重暴力夾攻之下,所受的苦難真是一言難盡!
岳飛恰恰生在這個時代里(岳飛生于宋徽宗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從小就聽父老鄉人們談起朝廷無道、外患日深和敵人的`殘暴,家庭又是那么寒苦,不覺激起了愛國愛民的心志和對敵人的仇恨,讀書習武的愿望也就日益迫切。無奈這位周老師是當地幾家財主費了許多心力聘請而來,學錢還在其次,最主要是老師的脾氣很古怪,所收學生均要經過他的選擇。如果看不上,不管學生的家長有多大財勢,送他多少束脩,說不收就一定不收,托誰也沒有用。岳飛剛想附讀,便受到旁人的譏嘲,說他不知自量,家況寒苦,出不起學錢。學中多是富家子弟,穿得好,吃得好,來去都有人接送,貧富懸殊,如何能與為伍?附學之念雖被打消,可是在門外偷聽了幾次講書之后,越聽越愛,老是放它不下,一天不去,寢食不安。
農村中的孩子是要幫助父兄下地的,岳飛又深知家庭困難,平日刻苦耐勞,所做的事甚多,一身不能兼顧。仗著聰明會算計,幾次去過,聽出周侗講書是在清早和黃昏前,單日習文,雙日習武。柳林以內就是演武場,還可暗中偷看,學些武藝。便把聽讀和砍柴下田做雜事的時間,仔細盤算。調配了一下,再和岳母說好,按時前往。由當年三月初便成了周家學館門外的旁聽生。
學館靠近一片柳林,有十多間房、一個大院子,地勢很幽靜。書房兩面皆窗,沒有外墻,旁邊有一小門,學生都由此出入。窗外花木扶疏,有松有石,掩在一旁,聽得十分真切。每到雙日的下午,眾學生必往柳林習武射箭,岳飛便掩在樹后偷看,暗中學練。先見眾學生都是按時自習,老師從不在旁傳授,心中奇怪。后才聽說,周侗傳授武藝,都是當日一清早,在書房后面的院子里,輕易不肯出門一步。
師座靠近里窗,平日只聞其聲,不能見人。外面窗臺又高,不便爬窗窺看。幾次留心守候,想看看周侗是個什么樣的人,均未如愿。剛起頭的十多天,還常受到各家豪奴的呵斥。這日正與對方爭論,窗內忽有一少年將兩個豪奴喊了進去,以后便未再受閑氣。似這樣秋去冬來,不覺到了年底,忽然連下了三天大雪。
岳飛先還想前去聽讀,岳和夫婦因天太冷,想起周家學館里面爐火熊熊,溫暖如春,還有書僮下人到時與學生們送飯添衣,服侍周到,自己的孩子只能在外面凜冽寒風中,凍手凍腳地顫抖著偷聽人家讀書,連門都不能進。這一門之隔,溫暖酷寒,相去天地,稍不留意,這可憐的孩子還要受到人家的呵斥。都是人生父母養的孩子,只為家貧,便隔著這么大的界限!心里一酸,再三以溫言撫慰,不讓他去,岳飛先還力請,后恐父母傷心,只得罷了。
第三天晚上,他冒著寒風到門外掃雪,見雪不再下,好生高興,進屋又向父母婉言求說,才得到允許。次日一早,把隔夜的冷麥餅吃了半塊,便往周家學館趕去。只管雪后天寒,那迎面吹來的雪風吹到臉上,和刀刮一樣,刺得生疼,雪深路滑,又極難走,并沒有擋住他求學的勇氣。一路沖風急馳,快要到達,眼前倏地一亮。
原來日邊陰云業已全消,萬里晴空,只有三兩團白云,銀絮也似,浮在空中飄動。陽光照在那一白無垠的積雪上面,真和銀妝世界一樣。剛脫口喊得一聲“好”,又是一陣狂風裹著大片雪沙,和暴雨一般劈面打來。當時只覺冷氣攻心,周身血脈皆似凍凝,逼得連往后退了兩步。忙把身子一折,將背擋風,緩了緩勢,再一鼓勁,用手捂著小臉,又往前跑。
路上岳飛想起快下雪的那天,聽周老師講用兵之法,講的是十倍而圍,五倍而攻;必勝始戰,戰必收其全功;見不能勝則退,退必保其全師。他把孫子兵法和他多少年來的苦心研究聯起來講,說得頭頭是道。后來又講到以少勝多的戰法,還沒有講完,天便黑透。跟著風雪交加,學生們也各放學回家。接連三四天沒來,想已早講過去。兵法中最緊要的一段偏被錯過,實在可惜,也不知以后還講不講?心正盤算,不覺到了周家門外。
岳飛見學館門窗緊閉,靜悄悄地一點聲音也沒有。怕人誤會,不敢去到窗口窺探,在寒風中立了一會。剛覺出里面不像有人,忽然發現由旁邊小門起,有一列腳印,像是去往柳林一面;眾學生平日來往的兩條路并無人跡,越往后越覺冷不可當,又不便叩門打聽,實在煩悶無奈,便往柳林走去。
柳林就在周家附近,林外有一小溪,溪水早已冰凍,上面布滿了積雪。沿溪都是古柳高槐,本來寒林聳秀,只剩空枝,經過這場大雪,都成了玉樹銀花,繽紛耀眼,朝陽光中,清麗無倫。岳飛一面賞玩著雪景,信步前行,先以為這時候不會有人在林中練武,不過試看一下。走著走著,忽聽錚錚搶地、金鐵交鳴之聲。忙掩向樹后一看,原來林中畝許方圓的空地上,有兩人正在比武,內中一個正是周侗之子周義,另一少年貌相英偉,關中口音,不曾見過。二人雙槍并舉,打了個勝敗難分。正看到好處,忽聽“錚”的一聲,一條人影業已縱出丈許遠近,隨聽笑說:“到底還是世弟,整天跟著老世叔,長進得多,再打下去,我就不是對手了。”
周義笑說:“楊大哥,沒有的話!我這套槍法剛學不久,如何能和你比?難得同學們都回家過年去了,今天我還要隨大哥再練一回呢。”跟著一看天色,又道:“原來天已不早,難怪大哥不愿再練了。”二人便收了兵器,互相說笑著往回走。
岳飛見二人又說又笑,十分親熱,方想:“看他們多好,我就沒有這樣的朋友。”周義同了姓楊的少年已由樹旁走過。岳飛心中想事,忘了閃開,正好對面,互看了一眼。后見二人走在路上交頭接耳,似在談論自己。姓楊的忽然停步,把頭一偏,看神氣想要回身,被周義拉住,又回望了一眼,然后一同走去。想起以前因在學館門外偷聽讀書,兩次受到惡奴的氣,全仗此人出來說話,除此無人過問,心中感激,想和他說話,他又裝著沒有看見一樣,神情甚傲。似這樣兩次過去,也就不作交談之想。今天姓楊的偏又被他攔住,明是看人不起。
正在氣悶,忽聽樹枝上微響,一片雪花恰打向頭上,冷冰冰的。抬頭一看,樹上還有一個烏巢,里面伏著一只烏鴉,看神氣已快凍僵。暗忖:“你此時正和我一樣,可是天氣一暖,你便羽毛豐滿,海闊天空,任你飛翔了,我呢?”心念才動,跟著又是一陣風來,又灑了一頭碎雪,因學生們都已回家過年,聽兩少年后來口氣,飯后不會再來,只得無精打采地往回走。
離家還有半里多地,瞥見山坡上伏著兩只山雞,右邊一只長尾巴上還附得有冰雪。知道這時候的山雞又肥又嫩,這東西最愛惜它的羽毛,尾巴上有雪便飛不快,正好都打回去孝敬父母。便把身邊軟弓竹箭取出,扣上弦,先朝左邊一只射去,正好射中那只頭部,只蹦起丈許高下,連翅膀都沒張開,便落了下來。右邊一只剛剛驚起,岳飛早打好了主意,頭一箭剛發,第二箭也相繼射出,當時穿胸而過,兩只山雞全被射中。忙趕過去,連雞帶箭全拾起來,往家飛跑。
到家一看,門前大片積雪已被父母掃光,只有兩片平整的雪地未動,剛喊得一聲,“娘!”岳母已由里面趕出,將雞接過,笑說:“你臉都凍紫了,還不快到炕上去暖和一會兒!你看那兩片雪地,想留給你寫字,還舍不得掃呢。”
岳飛忙喊:“娘!兒子不冷。今天人家放學,書沒聽成,正好練字。”說罷,就往屋里跑。放下弓箭,把平日畫沙的筆取了出來。迎頭遇見父親岳和,遞過一杯熱水,笑說:“外面太冷,明天再寫吧。”岳母接口笑說:“五郎(岳飛乳名)不怕冷,趁這時候有太陽,就讓他去寫吧。”岳和微笑點頭。因那山雞格外肥大,不舍得就吃,離年又近,想再打兩只一起腌了過年。兩夫妻同到后面收拾去了。
岳飛拿了木筆畫雪練字,連畫了兩個時辰,見日已偏西,正打算去到后面生火煮飯,忽聽有人笑說:“果然難得!”回頭一看,身后站著一個年約五旬的老頭,穿著一身粗衣布服,上下卻極整潔。
岳飛幼承母教,謙和知禮,對于老人素來敬重,忙即站起,剛拱手為禮,笑喊了一聲“老大爺”,忽聽門內喊了一聲“四哥”。岳和己趕了出來,先把人讓到家中,再命岳飛上前拜見,笑說:“這是你四大爺,以前就在本村教館,后來出門游學趕考,便無音信。走的那年,你還未生呢。”
老頭笑說:“你父親和我是共貧賤共患難的知己。上月我帶了你世妹,告老回來,一到就去尋你父親。沒想到那年一場大水,會把你們沖跑,也沒找見。昨天往麒麟村找房子,無意中聽人談起你家避難之事,才尋了來。你不是想讀書習武嗎?教武我不會,教書卻是我的舊行當。我同你父親分手后,在江南做了幾年小官,雖然兩袖清風,卻帶了十幾箱書回來。等我安排好了家,你找我去。”
岳飛早聽父親常時念叨,有一同村好友李正華,為人正直而又善良,與父親是總角之交,并還共過患難,可惜一別多年,杳無音信等語。聞言大喜,忙即上前拜謝。雙方良友重逢,都是依依不舍。岳和家無余糧,哪有酒菜待客?岳母只得把山雞燒熟,連同僅有的一頓大麥飯,端了出來。先還覺著正華在江南魚米之鄉,為官多年,這類粗糲之物,恐難下咽。哪知正華吃得很香,仍和當年作窮秀才時一樣。吃完談到天黑了好一會,才由李家來人接走。行時送了岳和十兩銀子,岳和也沒作客套,照實收下。
第二天一早,李正華又令人送來好些糧、肉、布匹和江南的土物,還送了一些筆墨紙硯和十幾套書與岳飛。這時岳家已快斷糧,眼看明春絕難度過,不料多年良友雪里送炭,感激欣慰自不必說。岳飛有了書讀,喜出望外。最高興是李正華常到岳家來看岳飛讀書,殷勤指點,不厭求詳。岳飛所讀斷簡殘篇,也都補上,又常把岳飛喚到家中去講解,一面仍令習武,不使中斷。
正華常談起周侗文武全才,收徒不論貧富,更不計較束脩,但求學的人天分要好,心志還要堅定,能耐勞苦。單學讀書還有商量,若是兼帶習武,必須性之所近,還要不廢讀書,才肯傳授,上來先是耐心講解,最后才教。平日功課,多由大的帶小的,會的帶不會的,老師從旁指點糾正。專一培養幼童的羞惡之心,使從學的人都以不能學好為恥,好學用功,全出自愿,對于學生從無疾聲厲色。因此,老師有時出游不歸,學生照樣用功長進,師徒之間,真比家人父子還親。
岳飛幾次向正華請求,要拜周侗為師,正華總是微笑點頭,答以人已他往,過些日子再說。聽口氣,李、周二人好像很熟,再一追問,答話又含糊起來,心中老大不解。正華只有一女,名叫李淑,幼讀父書,聰明能干。雙方本是通家之好,年紀又小,岳飛有時也曾見到,并不回避。岳飛每逢雙日,仍往柳林偷習武藝,只是從開頭起,所見到的都是一群學生,所想望中的周侗,從未見過。平日一提起周侗,正華就拿話岔開,也不知人回來沒有?
第二年的春天,正華要出門訪友,給岳飛上了些生書,便自別去。岳飛仍是每隔一天,往柳林去一趟。這時村中老百姓日子越發窮苦,岳家全仗李正華常時周濟,加上本身勤苦耕作,才能度日。因正華行時再三囑咐,要岳飛專心一意讀書習武,沒有叫他下地。
這日,岳飛去往野外練習弓箭,先趕上一伙由城里出來的富家子弟,拿了彈弓在那里打鳥玩,便躲了開去。無意中又走到了七里溝周家附近。柳林中設備齊全,單箭靶有好幾個,還有各種兵器陳列在那里。岳飛恐引起對方不快,從來不曾拿人家的東西練習過。又知當天不是練武的`日子,正想另換一個地方,不料遠空中飛來一行雁陣。一時技癢,想試試新練的連珠射法,忙取身后短箭,迎頭射去。口中低喝:“先射第二,再射第三,都要中頭!”
隨聽樹后有人接口笑說:“可惜還差一米!”聲才入耳,還未聽清,雙雁業已帶箭落地。忙趕過去拾起一看,箭都射中雁的頭頸。心方一喜,瞥見來路桃花樹后閃出一人,正朝自己含笑點頭。正想方才射雁時曾聽有人答話,不知說的是誰?那人業已緩步走來。岳飛見那人是個老者,慈眉善目,舉止安詳,衣冠樸素,從來不曾見過。心疑有事,便迎上前去。未容開口,來人已先笑問:“你這娃的箭,是誰教的?”
岳飛方一遲疑,老者接口又說:“你頭一箭還好,第二箭就差得多。若非那雁往側群飛,自湊上來送死,你又順風迎頭而射,就射不中了。不信?你看,這第一只雁,你正中它的咽喉要害,射得頗準。這第二只雁,你就是由它左肩向上,斜穿頭頸而出。這只能算是湊巧碰上,還不能算射中,你知道嗎?”
岳飛一面賠笑應“是”,忙將死雁提起一看,果然說得不差。暗忖:“這一群雁飛得甚高,我初射時,這位老人家便在旁發話,說是差了一米,只這目力已是驚人,定是此中高手無疑。”忙即恭恭敬敬上前求教,并問:“老前輩貴姓?”
老者笑說:“你先不必問我姓什么,也不談別的,只問你有沒有恒心,能不能下苦吧?”岳飛恭答:“小子不怕吃苦,也有耐心。”
老者笑說:“好!由明天起,你未明前起身,去到七里溝山坡無人之處,在相隔百步之內,掛一竹竿,上面掛著大小三個帶有風葉的竹圈。你對著初升起來的太陽,朝那竹圈注視,看它隨風的轉動次數,每一個圈都要數到三百為止。竹圈大小不等,被風一吹,轉動起來,有快有慢。除大風外,必須三個轉數都要同時記清。稍微有點含糊,就得重數。等陽光射到臉上,你已睜不開眼睛時,再閉目養神。過一會回家,明早再來。隔四五天,你把竹竿移遠兩三步,直到三百步左右為止。這件事說起來并不希奇,但非有恒心毅力不可!練過百日以后,不管風怎樣吹,你能夠在三百步遠近,把這大小三個竹圈轉數記清,才算是有了根基,再練下去就百發百中了。你這副弓箭,還不合用,到時我再給你打主意吧。”
岳飛聞言大喜,忙要行禮拜師,老者一手拉起,笑說:“我還不一定教你呢,你忙什么?單學射箭,用處還不甚大,只要真能下苦用功,沒有學不成的事情。我這徒弟不容易收,你這師也不容易拜呢。”
岳飛覺著老者表面上言語溫和,藹然可親,暗中好似別具一種威嚴,使人自生敬意。不敢多說,只得諾諾連聲,恭敬稱謝。
老者又對岳飛說:“你不必尋我,到了百日期滿,我會尋你。”說罷,轉身走去。
由此起,岳飛便照老者所說去練。未明前起身,尋到當地,把竹竿橫插樹上,掛上三個大小竹圈,面對陽光,定睛注視,一天也沒斷過。開頭一個多月,感覺到非常難耐,那三個竹圈的轉動次數,首先數不過來。稍微一晃眼,覺著沒有數對,便要重數,一回也沒有數滿,就到了無法睜眼的時候,風大時尤其麻煩。
四五月間的陽光,一天比一天強烈,岳飛用功又勤,每日不被陽光射得眼睛睜不開,絕不肯走。似這樣由漸而進,約有兩個多月光景,老者始終不曾再見,兩只眼睛卻被陽光射得又紅又腫,練的時間比初練時也增加了一倍以上。且喜父母不曾勸阻,依然堅持下去。
到了第三個月的下旬,心性越來越靜,所定竹圈轉動的次數,居然能夠數完。兩眼紅腫逐漸消退,陽光也不像以前那樣刺眼了。正想一百天的約會快到,眼看就有拜師之望;李正華忽然回家,將岳飛喊去,問知前事,笑說:“你不是要拜周侗為師么?再過十來天,我領你去。”
岳飛雖然仰慕周侗已久,但因那日射雁時所遇的人曾經當面接談,對他慰勉甚殷,看出是位高明人物。尤其是經過三個來月的苦練,有了成效,目力首先比以前強了許多,由不得心中感佩。眼看百日期滿,正華引進去見周侗的日期,又正是那人所約的一百天頭上。不答應不好,答應又恐失信,便和正華說,打算過了那人約會再作打算,以免辜負對方盛意。
正華道:“我已托人和周老師說好,就這一天見面,如果他看你是個材料,當時就可收你為徒。約好不去,此老脾氣古怪,以后求他,恐怕難呢!”
岳飛慷慨答道:“侄兒因為家貧,無力從師,在周家門外偷聽了一年,并無一人理我。偶因射雁,遇見這位素不相識的老人家,對侄兒那樣殷勤指點,再三勉勵,倘若失約,非但辜負老人家美意,侄兒當初所說的話,豈不成了假的?人生世上,重的是信義二字,伯父與周老師的約會,侄兒先并不知,并非有意失約。周老師知道此事,也必原諒侄兒求學苦心,未必見怪。還望伯父成全,向周老師婉言相告,等侄兒向那位老人家學了射法,再去求見拜師吧。”
正華又說:“這位周老師乃今之奇士,名滿關中。拜他為師,不是容易,你不要錯過機會。”
岳飛毅然又答:“周老師文武全才,侄兒心中仰慕已非一日。不過侄兒覺著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肯下苦功,終有學成之日。倘若周老師因為沒有按照他所指定的日子前去,不肯收歸門下,侄兒也決不敢失信于知己!”
正華笑道:“你小小年紀,居然有此志氣,我也不再勉強。只是改期的話,不大好說,暫時作罷,將來再打主意好了。”
岳飛聽正華口氣,以后再想拜師,決非容易。心想:“周老師雖然本領高強,如果氣量這樣狹小,也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高明的人了。”
當下和李氏父女談了談別后所讀的書,便自別去。到家之后,想起周侗的本領,又舍不得,心里很亂,拿著書也讀不下去。可是怎么想也不應失信于人,決計先去赴約,學箭之后,看事而行,方始入睡。
第二天照舊到七里溝旁山坡之上,對著初升起來的太陽,苦練目力。到時,天還未亮,疏星殘月,仍點綴著大片天空,只東方天邊微微現出一點紅影。跟著,日輪漸漸冒出地面,朝霞散綺,好看已極。
這正是夏天空氣最清新也最涼爽的時候。岳飛照例蹲著一個騎馬式,面對朝陽,默數那隨風轉動的竹圈。開頭陽光一點也不刺眼,不消片刻,那輪紅日由地平線上漸漸升起,放射出萬丈光芒,映得東半天都成了紅色。岳飛業已看慣,仍不怎樣,那三個竹圈也早數過了三百。數到后來,那伏天的太陽,仿佛億萬銀針也似,斜射過來,光芒耀眼,強烈已極。岳飛經過多日苦練,有了經驗,知道練時不能勉強,稍微覺著眼睛有些刺痛,便避免和太陽直對,或是合上眼睛一會再數;雖不像以前那樣橫來,但因百日期近,格外用心。等最后一次數完竹圈以后,覺著當天又有長進,打算少停再試一下。
無意中把頭一偏,先瞥見相隔不遠的地面上,現出兩個又長又大的人影,正往自己身前移動。抬頭一看,由東面野地里走來兩人,相隔還有十來丈。因是背著日光對面走來。太陽又剛升起不久,人還未到,人影已先投到了地上。目光到處,首先認出內中一人是李正華,另一人也似見過。揉了揉眼,定睛一看,不禁大喜,原來另一人竟是那日射雁時所遇的老者。忙即站起,待要迎上前去,忽又瞥見左側人影一閃,一個身穿黃葛布褂的少年已由旁邊崖坡上縱落,向來人飛馳而去,又是一個常見的熟人。隨聽正華高呼:“賢侄快來!”
等到走近,剛剛行禮,還未開口,正華已先笑說:“這位就是你朝夕盼望想要拜師的周侗老先生!”岳飛這一驚喜真非同小可,忙即跪倒,口稱“老師”。周侗一手拉起,連說“孺子可教”,隨令和那少年相見。岳飛早認出那是周侗之子周義,連忙行禮,叫了“師兄”!
周義笑說:“師弟真肯下苦,我奉家父之命,見了你面,故意不理,前后一年多了,真怪不過意的,你千萬不要見怪。”岳飛已然明白,非但周侗父子有意磨練他的志氣,最近半年,連正華也都參與在內。心中歡喜,感激不盡!急切間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周侗對周義笑說,“有話到家再談,你那些師弟們還都等著跟他見面呢。”說罷,老少四人一同轉身,順崖坡繞過柳林,往周家走去。岳飛同了周義,跟在二老后面,走不幾步,忽覺周義暗中拉了一下,剛一停步,想問何事。
周義低聲悄說:“岳師弟,我真愛你極了。當你風雨無阻,連大雪寒天也必去我家門外聽讀書的時候,我們真恨不能把你當時接了進去。因家父說,一個能成大事業的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再多受一些折磨苦難,才能有望,這才遲了多半年。他老人家看似中年,實則年已六十五了,所收徒弟并不多,像你這樣暗中考查最久才收的還是頭一個。莫以為他老人家心腸狠,對一個未成年的幼童全無憐惜;若非格外看重,想把平生所學,連文帶武和他所知道的山川險要、關河形勢,一起傳授給你,他也不會這樣了。去年臘月底,我和楊再興師兄柳林比槍,回去不多一會,家父便回了家。我們再三代你求說,家父知道你家貧苦,已打算和你見面,就便送些銀米。李四叔恰在此時來訪,二位老人家一商量,又改了主意。先由李四叔教你讀書,隨時考查你為人心性,等家父試驗出你的恒心毅力,然后收你到門下來。我每天清早,也去那邊崖上練功,不過練的方法不同,藏處你看不見罷了。你練得怎么樣,我雖看不出來,只見你從來沒有絲毫懈怠。有時看出你眼睛疼得厲害,又不便在這時候見面,心真代你著急。回去又向家父說了。他老人家第二天一早便趕了來,一直看到你練完才走。我見他臉上神氣很高興,知道無妨,才放了心。家父教射箭,單是目力就要練習上一年。這一百天只是頭段,你居然忍受勞苦,不怕艱難,人還沒有進門,就這短短不到一百天的工夫,先把那百步穿楊的目力練好,真叫人佩服極了。”
岳飛見周侗父子對他那樣熱情,自是感激非常。老少四人還未走到周家門口,眾學生已迎了出來。周侗把手一揮,陪著正華先走進去。到了書房,正華先請周侗坐好,命岳飛正式行禮拜師,并與眾同門相見。
岳飛學藝的名人故事 7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岳家莊的一戶農民家里,生了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想給孩子起個什么名字好呢?就在這時,一群大雁從天空而過,父母高興地說:"好,就叫岳飛。愿吾兒像這群大雁,飛得又高又遠。"這名字就定下來了。
岳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把岳家沖得一貧如洗,生活十分艱難。岳飛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為人剛直。
一次,岳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岳飛。岳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并且勸他們說:"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兒,萬萬不能干!"眾兄弟再三勸說,岳飛也沒動心。岳母從外面回來,岳飛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說:"孩子,你做得對,人窮志不窮,咱不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天,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著這一誓言。岳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岳母問:"你怕痛嗎?"岳飛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
后來,岳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名抗金名將。
正如他的詩中所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學藝的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岳飛的名人故事08-03
名人岳飛的故事04-13
岳飛彈琴的名人故事07-26
名人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04-06
名人的愛國故事:岳飛抗金09-07
岳飛彈琴感刺客名人故事07-28
有關寬容的名人故事:岳飛彈琴感動刺客07-28
岳飛教子的故事05-20
岳飛的愛國小故事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