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倒貼福字的由來
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福的向往和追求。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追求,許多地方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借“福”字倒了的諧音表示“福氣到了”的寓意。這一風俗最早不會早于明朝初年。關于倒貼“福”字的來歷有三種有趣的傳說。
第一種恭王府說
清咸豐年間的一個春節前夕,恭王府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于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識丁,竟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的福晉(妻子)十分氣惱,欲鞭罰懲戒。幸好大管家是個能說善辯之人,他怕福晉怪罪下來連累自身,慌忙跪倒陳述:“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親王福晉一聽,轉怒為喜,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倒(到)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般的奴才,還真想不出這招呢!”遂賞管家和家丁各50兩銀子。后來,倒貼“福”字之俗由達官府第傳入陌巷人家,貼過后都愿過往行人或頑童們念叨幾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圖吉利。
第二種慈禧太后說
我國古代歷來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風俗。清光緒某年臘月二十四,慈禧太后傳旨,叫翰林院的翰林們寫些慶賀春節的對聯。這些翰林們拿出渾身解數,用盡華美辭藻,寫好之后恭送太后過目。太后見其中連個“福”字都沒有,很是不高興。翰林們見老佛爺生氣,嚇得忙跪在地上說:“請老佛爺教誨。”太后說:“去寫幾個‘福’字來。”翰林們忙回去寫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從中挑了幾張,讓大總管李蓮英帶著太監到宮內各處去張貼。
誰知又惹出了風波。有個太監不識字,把一個“福”字貼倒了,當晚誰也沒有發現。第二天,太后出來欣賞對聯和“福”字,正巧看到,剛要發怒,腦子轉得快的李蓮英急忙上前說:“老佛爺請息怒,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著貼的。這‘福’字倒貼,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嗎?”慈禧聽后,轉怒為喜,不但沒懲罰那個太監,還賞了他幾兩銀子。后來這個習慣傳到了民間,成為一種風俗。
第三種朱元璋、馬皇后說
這種說法很可能是從貼“福”字的來歷傳說中演繹出來的。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心腹悄悄在曾經支持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家門上貼一“福”字,以便第二天將門上沒有“福”字的人家通通按暗通元賊殺掉。好心的馬皇后得知這一情況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連夜在各自門上貼一個“福”字。于是各家各戶都遵懿旨照辦,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還把“福”字貼倒了。
第二天,朱元璋令御林軍把沒貼“福”字的人家滿門抄斬。不料不一會兒御林軍頭目回稟,全城家家都貼有“福”字。朱元璋氣得正不知如何是好,御林軍頭目又說,有一家人把“福”字倒著貼在了門上。朱元璋聽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人一個不留全部殺掉。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朱元璋一聽有道理,便消除了殺人的念頭,一場大禍從而避免了。從此以后有些人便將“福”字倒貼起來。
倒貼福字歷史發展
傳說:姜子牙在封神時,封了禍害比干丞相的那個壞女人為窮神,這個壞女人生氣地說:“封我為窮神,讓我到哪里去呆”,凡有福的地方你都不準去”。這話一傳十,十傳百,老百姓們都知道了,所以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貼上福字,不讓窮神進來。有一年,有一位窮人在臘月也請人寫了個福字拿回家,因他不識字,貼時便把福字給顛倒貼了,大年初一來此家拜年的人說:“福倒(到)了”。這一年這位窮人真的發了財,福真的到了。從此留下了倒貼福的習慣。
另有傳說:清朝有一位官員,在春節給皇帝貼福時,因天黑加之視線不清,將福字給顛倒貼了,天明一見此人大驚失色!按過去的封建禮教和皇權定制,如此行為有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當朝有位宰相超人的膽識才能,用一計方化解了一場人命官司:并順水推舟地送了皇上一個大人情。說:“是我令××倒貼福字,為之福到(倒)了”,善心哄得皇帝滿臉喜悅高興。
此事后來傳到民間,漸漸形成一種風氣,約定成俗。不管哪一種傳說,倒貼福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又一景觀,同時也符合我們民族企盼吉祥如意的心理狀態,深受國人的喜愛,所以一直沿襲久盛不衰。
【倒貼福字的由來】相關文章:
是禍是福09-22
福克08-15
馬年的由來09-22
尼羅河畔文字由來08-16
指鹿為馬成語的由來故事06-24
羅斯福從不庇護孩子08-10
老鼠全家福童話作文09-16
《一千零一夜》的由來03-09
李白與翰林雞的由來故事06-27
羅斯福: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