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子年幼論禍福名人故事
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有一個道家學派,它的創始人就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聃,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子年幼論禍福名人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老子年幼論禍福名人故事
老子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平民之家。他自幼聰明,性情柔順,讀書過目不忘,未說先笑,很討父母歡心。在他剛剛八歲那年,父母相繼去世,又無親朋,他怎么生活下去?鄰人出于憐憫之心,這家送湯,那家送飯,是百家飯使李耳活了下來。李耳買不起書讀,其他孩子因他平時對人和善,與人無爭,都愿和他一起玩。又是這個給書,那個給筆,是百家書使老子的學業沒有中斷。在這種十分艱難的條件下,李耳更加刻苦學習,到十余歲的時候,便顯得博學多識了。
有一次,他隨大人們上山打柴,正趕上楚國出兵攻打宋國,國人無不歡欣鼓舞,獨有李耳嘆氣說:“這不是好事啊!”
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槍打出頭鳥。宋國正準備爭奪霸主地位,眾多諸侯不服氣,但又都不敢和它輕易地動刀動槍。楚國前幾年由于弱小沒有人注意,國內平靜,民眾安寧,漸漸發展起來;現在,它自以為強大了,想爭奪霸主而去攻打宋國,就要引起別人的注意。這次戰爭,楚國可能會勝利,但從此也不會有安寧了,還有什么值得高興呢?”
眾人聽了,都覺得他說的有些道理。由于這些話如傳了出去是會殺頭的,誰敢去說?戰爭的結果,楚國凱旋,舉國慶賀。
先前聽過李耳見解的人,私下議論說:“都說李耳有學問,看來畢竟是個小孩子,是信不得的。”有人將這些話對李耳說了,他微笑道:“樂極生悲,禍患不久就要來了。”
不料,一年多后,便發生了楚晉城濮之戰,楚國慘敗,主帥子玉自殺。聽到過李耳議論的人這時才心悅誠服地嘆道:“他有未卜先知之明,真是神童啊!”
從此,李耳未卜先知的名聲就一傳十、十傳百,最后傳到了楚國國君成王耳中,他當即派人去逮捕李耳,鄉親們無不傷心落淚。
李耳卻對大家說:“這不一定是壞事,父老鄉親不必為我擔憂。”
楚成王把李耳抓去,正要以“謠言惑眾”的罪名處死,卻接到周天子襄王的命令,讓成王把李耳解往京師。原來,周襄王聽說李耳能未卜先知,認為必是神仙,自己也想成仙,就把李耳從楚國要了來。
李耳來到京師,周天子對他說:“請你把做神仙的秘訣傳給我吧!”
李耳說:“我不是神仙。”
周天子不信,說:“你既不是神仙,為什么能未卜先知禍福呢?”
李耳回答說:“世間的事物,都有它內在的規律,即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一切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又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周襄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他雖然沒做成神仙,但覺得老子很有學問,人才難得,不但沒有對他治罪,還把他留在朝中,做了管理圖書館的官,稱“柱下”。故后來人們又稱老子為“柱下史”。
不久,李耳覺得做官風險大,便辭職回家,專做學問,并收了一些徒弟,講授他的學說。
就是在這時期,孔子拜訪了老子。當孔子講了自己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主張,企圖撈個一官半職的想法后,老子笑著說:“人生在世,不要活得太累。順利的時候,你就去行動,不順利時,就可以躲避起來。我曾聽人說,會做生意的人,平時卻讓人看不出他有錢,一個很聰明的人,平時表現得讓人看了感到他很愚蠢。你為什么不學學這樣的處世之道呢?”
據說,后來天下大亂,老子騎著青牛,避禍西走,途經散關(地名)。守關將尹喜早就聽說老子很有學問,強行留他住了幾天。兩人談得十分投機。臨離關時,尹喜非要老子把他的學問寫成書留下。老子無奈,只好寫了本五千字的書,這就是流傳至今的《老子》一書。也有的說這本書是老子的徒弟根據平時的學習筆記整理出來的。此后,老子西走,不知所終。
古代人物老子的故事
老聃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龍,請一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間人為貴,眾人之中王為本。”老聃問道:“天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問:“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問。“清者窮盡處為何物?”先生道:“先賢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仰頭觀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為何物,徹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倫,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倫,故尊卑長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長短堅脆可別也。”老聃問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長幼,何人定而分之?長短堅脆,何人劃而別之?”先生道:“皆神所為也。”老聃問道。“神何以可為也?”先生道:“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為也。”老聃問:“神之能何由而來?神之功何時而備?”先生道:“先師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視物而思,觸物而類,三日不知飯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則廢,民不順君牧則罪,此乃治國之道也。”老聃問道:“民生非為君也,不順君牧則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則如將在外也;將在外則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則天意有所不領。”老聃問道:“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聽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濕,迎風不覺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為貴。失和則交兵,交兵則相殘,相殘則兩傷,兩傷則有害而無益。故與人利則利己,與人禍則禍己。”老聃問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爭,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則得小禍,然而君可以治也。國爭,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則得大禍,大禍者,君之過也,何以自治?”老聃問:“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遍訪相邑之士,遍讀相邑之書,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老子年幼論禍福的故事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智慧和思想影響了無數人。在他年幼的時候,就有很多關于他的故事,其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叫做“年幼論禍福”。
故事發生在老子童年時期,有一天,他和幾個小伙伴在村口的大樹下玩耍。突然,他們發現樹上有一個鳥巢,里面有許多小鳥。小伙伴們紛紛提議爬上樹去抓小鳥,但是老子卻阻止了他們。他說:“我們不能抓這些小鳥,因為它們還沒有長大,還沒有學會飛翔。如果我們把它們帶走,它們就無法生存。”小伙伴們聽了老子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放棄了抓小鳥的念頭。
過了一會兒,一個獵人帶著弓箭路過這里,看到了樹上的鳥巢。他搭弓射箭,一箭射中了一只小鳥。其他的小伙伴看到這個情景,都嚇得哭了起來。老子卻很鎮定地說:“這只小鳥雖然被射死了,但是它已經死了,我們無法挽回。我們應該慶幸自己還活著,還可以繼續玩耍。”小伙伴們聽了老子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重新開始了玩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老子從小就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悟性。他能夠從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中,領悟到禍福相依的道理。這種道理在他的哲學體系中得到了深入的闡述,成為了道家學說的核心觀念之一。
賞析:
1. 故事通過對比小伙伴們和老子的行為和想法,突出了老子的智慧和悟性。這種表現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動有趣,也使得老子的形象更加鮮明。
2. 故事中老子的話語簡潔明了,但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這種表達方式既體現了老子的智慧,也使得故事更具有啟發性。
3. 故事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為背景,讓人更容易產生共鳴。同時,通過對禍福相依的道理的闡述,使得故事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總之,這個關于老子年幼論禍福的故事,既展示了老子的智慧和悟性,也傳達了道家學說的核心觀念。通過賞析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的思想,也可以從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老子年幼論禍福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陶弘景名人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07-08
白貓論黑貓的故事09-22
名人的故事11-29
名人故事05-19
名人的故事05-24
名人故事09-16
經典名人故事07-22
名人的故事05-09
聶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