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編愛國故事(通用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編愛國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編愛國故事 篇1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游,考察歷史古跡,搜集到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跡。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的人們。后來他父親去世了,他接著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
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著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接受腐刑。司馬遷家里沒錢。他萬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受刑人被割掉生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一類的人。這對司馬遷是多大的打擊呀!有的人認為他不該怕死貪生,甘受污辱;朋友們也疏遠了他。司馬遷不去辯解,只是夜以繼日地寫作。多少年后,他終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記》。這時候,他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么可怕的?我是為了寫這部史書而求生的呀!我不愿意我們國家的.歷史在我手里中斷,英雄的事跡在我心中埋沒。現在書寫成了,就是讓我死千次萬次,我也不怕了!”
司馬遷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得到傳揚,甘受屈辱。他的愛國情感多么深厚啊!
新編愛國故事 篇2
我喜歡的愛國人物有很多,但最喜歡的還是民族英雄吉鴻昌。
吉鴻昌18歲加入馮玉祥的`隊伍,開始戎馬生涯,他有勇有謀,作戰勇敢,在北伐戰爭中,其所率部隊被稱為國民革命第二集團的“鐵軍”。1931年,吉鴻昌因不愿替蔣介石打內戰,被蔣介石解職并勒令出國“考察”,在歐美期間多次發表抗日演說,號召海外僑胞用熱血保護祖國,你看,他是多么勇敢啊!
1934年他被捕時,殉難前,吉鴻昌從容走向刑場,以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就義詞,然后在刑場上慷慨陳詞:我為抗日而死,絕不能跪下挨搶,我死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我要坐著死。坐在椅子上又向敵人說:“我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搶,你們在我眼前開槍,我要親眼看到敵人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當劊子手在他面前顫抖的舉起槍時,他凜然高呼“抗日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壯烈犧牲,時年39歲。
每當我讀到這一段時,我就會感覺到吉鴻昌那不畏犧牲,慷慨就義的精神。而我,在生活中遇到一點困難就害怕,就畏手畏腳,不敢前行,我以后要學習吉鴻昌不畏犧牲的精神,學習他熱愛祖國的精神,這樣以后才能為國家立功勞,才對得起這些英雄為我們作出的貢獻。
新編愛國故事 篇3
馮如(1884-1912),原名馮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緒九年農歷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曾在鄉間私塾就讀數年,輟學后居家務農。
1898年,馮如16歲時,父母就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崗坪鄉竹林村梁三菊。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由于生活困難,馮如在1899年辭別了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跟表親伯母的弟弟吳英蘭,遠涉重洋到美國三藩市(舊金山)謀生。
天資聰穎多幻想
馮如在村中的私塾讀書時,非常勤奮,學習成績在同班同學中名列前茅。他在寫作時常常流露出許多幻想,并提出許多令人思考的問題。如小鳥為什么會飛上天呀,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為什么可以飛快飛慢,甚至有時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師看到他的'這些,稱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
馮如還經常創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制作一只像大鳥的風箏,兩只翼吊著兩個小木桶,當風箏乘風徐徐升上天空后,小木桶變成小風袋,起到平衡飛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連連稱奇。他還用一個火柴盒造一只小船,放在魚塘中,讓風吹著飄來飄去,人們都稱贊他有辦法。
新編愛國故事 篇4
過了三年,再次翻出這本書,但封面上那五個燙金的大字還是那么耀眼,仿佛在訴說著書中的故事。書頁也有些泛黃,但是書中的故事還是那么生動有趣,那么刻骨銘心。用生動的文字,記錄了一代偉人的成長。
這本書從“大鸞”出生一直到周恩來赴日留學,一共三十四章節。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第十一章“鴻浩之志”。在這一章,魏校長問了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有的人說:“為了光耀門楣而讀書。”有的人說:“為了明禮而讀書。”還有人說:“為了家父而讀書。”而周恩來卻說出了一句志存高遠的`話:“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這里我似乎隱約看到了未來偉大的國家總理,優秀外交家的影子;從這里,可以看出少年周恩來那時理想之遠大。
在某部小說里曾經看過兩句話:“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在急劇變化,國家時勢動蕩的時代,只有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有自己所堅信不疑的信念,才不會被淹沒在歷史的人群中,才不會隨波逐流,才會從億萬人群中脫穎而出。
在這本書中,我仿佛成為了周恩來身邊的人,追尋著他的腳步,感受著他的喜怒哀樂,見識了少年周恩來那時的良好精神品質:獨立、自強、好學、勤奮……生于這樣的年代,內憂外患,清,外國列強虎視眈眈,基層人民水深火熱……周恩來從小就生活在基層,明白基層人民的生活艱苦,感受到了曾今親人所謂朋友的冷漠無情。所以,他知道指望他人來改變自己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周恩來通過知識改變了自己,充實了自己,成為了一代偉人。
再看看我們自己,出生在和平年代,出生在豐衣足食的家庭,不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更是對學習不感冒。殊不知我們現在的和平是祖祖輩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現在的學習機會也是祖祖輩輩用他們的汗水換來的。我們都有生命,這是平等的。可是,人人都有知識嗎?知識是我們做任何事的基礎。沒有知識我們將一事無成。只有知識,才能改變我們的人生。
新編愛國故事 篇5
今天,我從書中我了解文天祥的事跡。
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是現在的.江西縣人,初名云孫,字天祥,改字宋端,號文山,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保佑四年時,文天祥考取了年進士第一,因為父親逝去所以未受官職。后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因得罪奸相賈擬道而遭到罷斥。可是,好人多磨難,文天祥最終還是沒能擺脫命運的折磨,家離破碎,國家又快要換皇帝了。可是,文天祥就是文天祥,即使是在南宋危亡之際,也仍然領兵抗敵,可最終兵敗被俘,身陷囚禁,但即使在最終臨死之際,也仍然不肯向任何元朝官員下跪,最后引頸就刑,從容就義。
文天祥就這樣就義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新編愛國故事 篇6
董存瑞是一個戰斗英雄,他舍身炸毀敵人碉堡,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
看完董存瑞的愛國故事,我想到了許多,我們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平時養成了不良行為,如不聽父母的話,不認真學習,懶惰等。如果先烈們知道,他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的。我們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練好本領,將來才能更好的'報效中華。
我還明白了另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祖國能有今天如此繁榮昌盛的景象,是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時光,刻苦學習,將來為建設偉大祖國保衛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編愛國故事 篇7
愛國者,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概念,它代表著一個人,也代表著一群人。我相信每個深愛著自己祖國的人都是愛國者,有的愛得平凡,只是力所能及;有的愛得偉大,卻奉獻了一生,往往就是這么一群人,無時不刻都在激勵著我們,鼓舞著我們,他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偉大國家。”多么樸實而真情的話語,字里行間都表露出了對國家和人民真摯的愛。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他就是中國航天之父、導彈之父、火箭之王、“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是真正的愛國者,是偉大的愛國者,他那滿腔熱愛祖國的'真情,為國家發展貢獻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們。他說過:“我姓錢,但我不愛錢。我在美國前3、4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因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他說過了,他也做到了!因為他的歸國之路是那么的艱辛和不易。話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祖國的發展在呼喚著漂流四海的科學家回國建設新家園。那時的錢學森已經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時美國政府得知錢學森要回國,便將他軟禁起來,而且開出非常優厚的條件:給他提供豪華的別墅、先進的科研設備、優越的工作環境、誘人的榮譽,只要錢學森留在美國,美國政府會答應他的一切要求,除了回國。然而這一切都沒有能夠撼動錢學森回國建設的決心。
經過好幾年的磨難,錢學森費盡周折,終于繞道回到了盼望已久的祖國懷抱。錢學森回到祖國,便著手開始了研制“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當時,蘇聯專家撤走了,科研條件也十分簡陋,錢學森帶領著一批滿懷愛國情懷的科技工作者,廢寢忘食地工作,一絲不茍地研究,終于制造出了“兩彈一星”:
原子彈、氫彈和衛星。
“兩彈一星”使我們的國防線也變得強大起來,祖國也挺起了腰桿屹立在世界上,錢學森和那大一批愛國的科學家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現在繁榮富強的中國!
錢學森,一個永遠不能忘記的名字,一個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一個永遠不能忘記的愛國者!
新編愛國故事 篇8
梅花朵朵盛開,芳香溢滿校園,如此境界使人心情舒暢,心境放松,但我的心“怦怦”地跳個不停。
那是因為《詹天佑》這篇課文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作為一位工程師,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會去國外深造,因為那更有利于自己的發展。大好的前途——名譽,地位,財富都是唾手可得的,沒準還能成為流芳百世。可他卻選擇了中國,并且做了一位鐵路工程師。這時,我不禁暗暗地佩服詹天佑。當讀到詹天佑背負起外國人嘲笑和重重困難,毅然接受修筑“京張鐵路”任務時,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忍辱負重”。雖然國人說這一回可爭了口氣,但對詹天佑來說接受這個任務是一種巨大的壓力,然而祖國對他寄予的厚望,成了他接受任務的動力,這可見他對祖國的愛是發自胸膛中那顆真摯的'赤子之心,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把握和自信。
終于“黃天不負有心人”,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這一壯舉,給了那些趾高氣揚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祖國母親發出會心的微笑,我也熱淚盈眶,相信這時的詹天佑會更加堅定自己報效祖國的信念——一條鐵路是無法洗刷祖國母親的百年污濁,我一定要設計更多的鐵路,給祖國和人民。
現實生活中肯定有不少的愛國人士,為了祖國,他們樂于奉獻,哪怕是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也有些人認為,上大學是為了我們以后有個好工作、好家庭,有似錦的前程。但我們是否想過?歷史的愛國人物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下一代和平生活,如果我們只顧自己,只懂一己之私,相信那些英雄在天之靈絕對會心寒。
我們遠離了過去、遠離了戰爭、遠離了殺戳,難道我們也遠離了愛國主義嗎?今天的我們又來到一個戰場,這里沒有血雨腥風,我們的知識就是就是我們的武器,我們要以知識的力量戰勝曾經的所謂的“帝國主義”。什么“東亞共榮”,什么“王道樂土”都是他們謊言的面具。魯迅曾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一個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是永不屈服的,氣節是要在精神建筑的,一個人要是沒有了氣節,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區別呢?想想那些愛國人物,如果說大海是最深的,那他們對祖國的愛比海更深;如果說石頭是最硬的,那他們對祖國的愛比石更堅。
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那些英雄正是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氣節頂天立地。我們之所以坐在這里,一個高尚的理由,那就是讓祖國在世界的舞臺上立于不敗之地。
新編愛國故事 篇9
伴著清晨明媚的陽光,剛剛朗誦完岳飛的氣壯山河的傳世名作《滿江紅》。但那高亢悲壯的詩句卻久久縈繞在耳畔。它是宋朝著名愛國將領——岳飛的作品。岳飛將軍一生精忠報國。為了掃蕩敵寇,恢復江山,他以畢生的精力與心血,與敵人拼死相戰。在他眼里,身為臣子,理應盡全力報效祖國,為國立功。正是這個堅定意志時刻激勵著他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以及重整乾坤的壯志。然而,這首光照日月,流芳百世的《滿江紅》正是岳飛將軍戎馬一生,保家為國的鮮明寫照。
字里行間無不流露著岳飛將軍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以及保家為國的壯志豪情。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不禁心潮澎湃。我最喜歡這首詞中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勾奴血”。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岳飛將軍那收復山河的雄心壯志,以及殺退敵人、報仇雪恨的必勝信念。使一位滿懷報國激情的英雄出現在腦海中。仿佛自己也和岳飛將軍一起在戰場上馳騁殺敵。總之,這首詞里飽含著岳飛將軍那強烈的愛國情懷,使人不禁被他的壯志豪情深深地振撼了。岳飛將軍就以高亢的.音調,豪邁的語言,向人們傾吐了自己的雄心壯志,以及收復江山的堅定決心。我深深地被岳飛感動了。他有雄心壯志,他精忠報國。他這種精神將鼓勵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他的事跡將永遠被人們牢記,直至千秋萬代。
新編愛國故事 篇10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他關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他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后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系,告訴他們蘇武還活著。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新編愛國故事 篇11
戰國時期的趙國,有一位出名的將軍叫廉頗。他不但武藝高強,箭法出眾,還善于用兵打仗。秦國、齊國這些大國常來攻打趙國,趙王用廉頗為統帥,多次打敗了敵軍。敵軍聽到廉頗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來,趙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認為廉頗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將領趙括代替他。趙括驕傲輕敵,使趙軍打了大敗仗,趙國也險些亡國。
趙王想重新起用老將廉頗,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將軍身體怎么樣,是否還愿意為國效力。廉頗見到趙王的使者,高興極了。為了表示自己威風不減當年,還能上陣打仗,為國立功,他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鎧甲,躍上戰馬,拉弓射箭,舞槍刺殺,果然身手不凡。他對使者說:“你看我,雖然老了,可是能吃飯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萬死不辭,馬上回去領兵參戰!”
使者走了以后,廉頗日夜盼望趙王的.調令,可一直沒等到。原來那個使者接受了一個叫郭開的壞人賄賂,故意在趙王面前說了瞎話,說廉頗飯量雖好,可一會兒工夫拉了三次屎。趙王聽了,認為廉頗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調用他。
廉頗為趙國的安寧奮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為國出力,對人說:“我真想有一天,還能率領趙國的兵士沖鋒陷陣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報效中國。這就是愛國英雄們的本色.
新編愛國故事 篇12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話題:“命運”“責任”“精神衛士”。
新編愛國故事 篇13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后,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于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才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余遺力地創辦學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話題:“教育與愛國”“人生的目標”
新編愛國故事 篇14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于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愿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新編愛國故事 篇15
林覺民是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烈士。他小時候聰明好學,志向遠大。長 大后結了婚,生了一個兒子。他和妻子互敬互愛,家庭生活十分美滿。
但是他還有更大的志向,就是拯救受苦受難的祖國和廣大人民。為了這 個志向,他毅然離開家庭,離開父親、妻子和孩子,去日本留學。幾年以后, 他作為一位堅定的革命者,回到國內,準備參加廣州的`武裝起義,推翻清朝。 因為要召集家鄉的同志,他回到家中。見到年老的父親和可愛的妻兒,想到 起義如果失敗,犧牲了生命,這次可能是最后一次見面,他心里很不平靜。 可他不忍心說出真情,又匆匆離去了。
廣州起義前夕,林覺民給父親和妻子寫了絕筆信。他對父親說:“我死 了,讓大人吃苦,弟弟妹妹也無人照顧。然而我的死對全國同胞有用處。” 他對妻子說:“我們有過甜蜜幸福的生活,正是為了讓天下人都得到幸福, 我才寧愿去家舍命,離開你,為天下人謀求永遠的幸福!”
【新編愛國故事】相關文章:
新編童話故事05-16
愛國的故事03-23
愛國的故事05-17
愛國的故事【經典】06-22
守株待兔新編故事(精選15篇)04-19
關于愛國的故事07-21
愛國小故事12-21
華羅庚愛國的故事10-20
經典愛國故事01-21
愛國的故事(精品)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