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通用8篇)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始終與科普教育緊密相連,“天宮課堂”更是成為傳播太空知識、播種航天夢想的重要平臺。王亞平作為“太空教師”,3次站在“太空講臺”,和大家分享科學的樂趣與奧秘、和同學們一起“天地連線”的短暫時光,成為王亞平未來人生道路上極為珍貴的回憶。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 1
1997年7月,王亞平以超出分數線130分的高考成績考取了長春飛行學院,叩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扇幸運之門。可是走進飛行之門我她,發現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飛行員,真是談何容易。在長春飛行學院的一年零八個月的時間里,王亞平和她的同學們除了要學習大學理論課程外,每天還要進行大量的常規體能和軍事訓練。不僅如此,還要進行拉練、游泳、跳傘等特殊訓練。記得在第一次跳傘訓練時,王亞平和另外7個女學員看著地面上的人越來越小時,都興奮不已。等到跳傘指令一出,八個女學員一個接一個稀里糊涂地跳下去后,望著幾千米高的地面,恐懼迅速襲擊了她們。雖然最終安全著陸,但總感覺驚魂未定。訓練返回的車上,8個人一邊唱著《真心英雄》,一邊淚流滿面。但是最終王亞平靠著那份堅韌地意志和努力同隊友們一起戰勝了自我。
1999年4月,出眾的身體素質加上她的刻苦努力,王亞平順利地轉入了哈爾濱第一飛行學院。曾一同學習和訓練的37名學員,淘汰了7個,王亞平慶幸自己離飛行夢更近了。
機會在五年后,真的來了。2009年5月,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啟動,首次向女性天啟了大門。有著9年駕駛各類機型在藍天上安全飛行1600小時的.王亞平,經過層層選拔,幸運地成為首批女航天員之一。當然,迎接她的還是更加超出尋常的訓練。很長時間里,王亞平一直不能突破二級,身體的極限簡直讓她難以承受。該怎樣超越自我呢?王亞平想著自己那句,不到終點不能停下,再累,也要努力的話,深思。之后,她一面向“老大哥”們討教,一面加班加點增強心血管和肌肉練習。終于在第二年,他的超重訓練成績輕松達到了一級。
2013年6月11日,曾和“神九”擦肩而過的王亞平,自信滿滿地走進了神舟十號運載火箭。幾天后,王亞平在距離地面約300公里的“天宮一號”里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們上一堂實實在的“太空物理課”。
王亞平幸運地成為在太空進行授課的中國第一人和世界第二人。回憶過往,王亞平始終堅信,越努力,越幸運。
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 2
她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那里有漫山遍野的櫻桃,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她從小要強、好學,不僅學習好,體育也棒,擅長長跑。她曾經夢想成為一名醫生、律師。但17歲高考那年,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報名參加了女飛行員的選拔,沒想到竟順利通過體檢,并收到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幸運地成為了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中的一員。從此她與飛行、與藍天結下了不解之緣。
空軍飛行學院的生活是艱苦的,入校第一天,她就被迫剪去長發,來不及悲傷,就投入到了緊張的理論學習及艱苦的軍訓中。那時候,面對枯燥的理論及高強度訓練,好強的她始終咬緊牙關。拉練、跳傘、游泳等特訓科項目更是不甘落后,能爭第一不做第二。特別苦時也曾偷偷哭過,但不服輸的她總是擦干眼淚,又繼續訓練。兩年后,她順利地進入哈爾濱第一飛行學院,開始了真正的飛行生涯。
第一次在教員帶領下飛上藍天,當穿過潔白的云朵,俯瞰祖國大好河山的`那一刻,她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女飛行員的自豪和驕傲。盡管不能像其他女孩一樣穿漂亮衣服,沒有充足時間打扮自己,可作為飛行員,這種暢游藍天的感覺,別的女孩永遠也體會不到。從此她真正愛上藍天上飛翔的感覺,更加刻苦投入到訓練及學習中。兩年后,便以第二名的總成績被分配到素有“女飛行員搖籃”之稱的航空某團隊,開始了人生的另一段征程。她努力向前輩們學習,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駕駛技術,成為團里的骨干飛行員。之后,她多次參加戰備演習,并駕機參加08年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消云減雨等重大任務。
2003年楊利偉駕駛神舟五號成功升天時,作為飛行員,她心中的激動與興奮同樣難以言表。激動之余心中不禁升起一個小火苗,什么時候,自己也能飛上太空呢?這想法讓她興奮不已,她相信未來國家一定會培養出女航天員,她能不能成為其中的一名呢?想到這,她又有了新的目標。
2009年5月,通過層層嚴格的選拔,她成為我國首批女航天員。她十分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努力投入訓練。剛開始,一直沒能突破超重訓練二級,身體極限難以承受。她急得不行,一面向航天員中“老大哥”們討教,一面加班加點增強心血管和肌肉練習。第二年她的成績就達到了一級。
2012年她成為神舟九號任務備份乘組成員,此時,唯一的女航天員將從她與劉洋之間產生。最終她以微弱的差距落選,但這足以說明,她離太空的腳步更近了,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飛上太空。她微笑著祝福隊友,絲毫不受落選影響,幾乎沒有停頓,即投入到后續訓練中。2013年,她終于成功入選神舟十號航天員,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進行為期十五天的飛行任務。她不僅負責監視飛行器、設備操控、照料乘組生活,還將擔任太空授課人,向中小學生講解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作用,并與地面師生雙向互動交流,成為繼美國教師芭芭拉·摩根后世界上第二個太空授課的航天員。
沒錯,你已經猜出來了,她就是我國第二位女航天員,“80后”王亞平。
回顧十幾年飛行生涯,王亞平笑著說:“人生就像一場長跑,我在飛行這條長跑路上,有困難,有險阻,但這里的風景也獨一無二。我會繼續飛下去,因為只有堅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風景是最美麗的。”
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 3
春雨過后,天空放晴。神舟十三號宇宙飛船經過六個月太空旅行,今天返航。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緊張地等待著。
九點剛過,光學望遠鏡熱成像畫面出現了一個小光點,來了!我們驚呼,一起蹦了起來。漸漸的,小光點變成美麗的六邊形,綻放出耀眼的白色光芒,拖著一道長長的火焰,似流星劃過黑暗的天際,這是最危險的黑障五分鐘。我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屋子里靜極了,好像能聽到“咚咚”的心跳。
一秒,兩秒......畫面突然一亮,湛藍的天空代替了黑暗,神舟十三號終于沖破大氣層,巨大的降落傘徐徐張開,如一朵美麗的鮮花在空中盛開,牽引著返回艙悠悠飄落,離地球又近了一步!全家歡呼,擊掌慶賀。
“砰”的一聲,神舟十三號成功著陸。為什么宇航員還不出艙?我忐忑不安:強烈的`落地共振有沒有對他們造成傷害?回到地球產生的6G壓力會不會讓他們喘不上氣?是否能承受這難以想象的巨大心理壓力?
我的思緒回到了出征儀式:彩旗招展,人聲鼎沸,《歌唱祖國》的歌聲嘹亮雄壯。三位宇航員面帶微笑,眼神堅定,明知此行的艱險,他們卻義無反顧。喧鬧的人群中依稀傳來一聲聲小奶音:“媽媽,媽媽,給我摘星星回來!”宇航員王亞平的女兒遠遠朝媽媽不停地揮手,深情地呼喚。王亞平顯然也聽到了,她朝女兒的方向望了一眼。也許,她想親親女兒稚嫩的臉龐;也許,她想把女兒緊緊摟在懷中;也許,她有千言萬語要叮囑。可是,她沒有停下腳步,笑容依然平靜。女兒的呼喚,媽媽的笑容,卻讓全國人民都濕了眼眶,我不由自主依偎到媽媽的懷中。
終于等來了宇航員出艙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感謝全國人民,我們感覺良好!”現場沸騰了,三位宇航員臉上依然是陽光般燦爛的笑容,好像從未離開,好像只是一場愉快的旅行,好像一切都云淡風輕。危險留給自己,離別給了親人,勝利獻給祖國。記者問王亞平此時最想說什么,她幸福地笑著回答:我想對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這笑容如此美麗,溫暖了每個人的心田。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那個明媚的上午,男孩兒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宇航員燦爛的笑容,一個小小的心愿在心中萌發......
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 4
在2021年11月7日,王亞平完成了首次出艙,這也是中國女航天員的第一次出艙。隔著小小的手機屏幕,我守候著、期盼著、注視著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到來……直播的畫面在我的眼前放映。只見她身穿艙外航天服,醒目的五星紅旗牢牢地“刻”在她的“戰袍”的衣袖上。
由于人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她小心翼翼地移動著身體,在她出艙的一瞬間,一只手向太空揮了揮,隨后又繼續扶住艙門。這是王亞平第二次上太空。2013年,神舟十號發射升空,王亞平第一次上太空,與聶海勝、張曉光三人完成了載人航天飛行任務。2021年她再次踏上探索太空的旅程,并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
在這榮譽的背后,是她為夢想奮斗堅守、為自身所熱愛事業拼搏的態度。她曾在采訪中說,太空帶給她的是震撼,從太空看地球是一種獨特的美。航天員的訓練過程并不容易,需要注意控制每天的飲食,需要扛住四至六小時的水下訓練,來模擬、適應在太空中失重的感覺。
通過日復一日的嚴格訓練,經過層層選拔,王亞平依靠自身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付出艱辛與汗水,為我們展現出中國航天員的颯爽英姿,也展現出新一代航天員身上艱苦奮斗、勇敢拼搏的精神。
在生活中,王亞平是一位媽媽,有一個5歲的小女兒和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身為女性,她巾幗不讓須眉,2013年被授予了“英雄航天員”的榮譽稱號,獲得“三級航天功勛獎章”。她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致敬勇敢的航天英雄們!他們用專業素養和技能在自身的領域閃閃發光,也替我們實現了目睹浩瀚宇宙的夢想。航天員的職業是神圣而特殊的,他們身上凝聚著我們每個人對太空的向往和希冀。登上太空是富有挑戰性和使命感的任務。他們需要經歷一道又一道的考驗,才能磨礪出鉆石一般璀璨耀眼的光芒,最終親身感受宇宙的浩瀚、探索宇宙的奧秘。
王亞平用自己的青春汗水書寫著屬于自己人生的美麗篇章,帶著探索科學、超越自我的勇氣與決心,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為中國航天精神賦予了新的內涵。
她說:“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歌詞中所吟唱的“我向你奔赴而來,你就是星辰大海”,那深邃的藍紫色星際,那一身航天“戰袍”,我將永遠銘記!
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 5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
這是王亞平在2013年6月20日上午的一次來自距離地球340多公里處的特殊亮相。天宮一號的影像同步傳回地球,神舟十號航天員面對著地面6000萬中小學生,給他們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
太空的微重力環境是講授物理學定律的好時機。課程一開始,屏幕上的指令長聶海勝飄向半空中,擺出“懸空打坐”的動作,王亞平使出“大力神功”,輕輕一戳,就化解了聶海勝的招式,她對著鏡頭說:“很厲害吧?在太空環境中,我們個個都是身輕如燕的‘武林高手’!”
40分鐘里,王亞平特殊的'重力環境中演示了彈簧測質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制作水膜水球等5個實驗,她語氣輕快、講解清晰,讓屏幕前的孩子們聽入了迷。更精彩的是,這次授課是雙向的,王亞平也能同步看到、聽到地面現場學生們的問題,風趣地作出解答。
這場“天地互動”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好似真的成為了坐在無邊宇宙教室中的一員,也給無數人心中種下了飛向宇宙的種子。王亞平回到地面后的這些年,收到了許多立志想當航天員的學生們的來信,八年過去,有的孩子真的報考了航空航天專業,有的甚至成了王亞平的同事。
這次科普任務讓中國成為繼美國后第二個成功完成了太空授課的國家,世界上第一位“太空女教師”、2007年美國“奮進號”宇航員芭芭拉·摩根還給王亞平送上祝福,對她說:“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師和學生向你致以榮耀和愛的問候。我們為你驕傲。”
有的孩子在神舟十號“太空授課”時還沒出生,如今他們看到當年的授課視頻,充滿期待地問:“王老師,您什么時候能再上太空,給我們進行一堂太空授課?”
孩子們等待已久的時刻終于將要到來了。據悉,在神舟十三號飛行期間,王亞平將重回“太空教師”崗位,為孩子們帶來更加精彩的“太空第二課”。
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 6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王楠給王亞平寫了一封信:
“六年前,您在天宮一號里給還是高中生的我,講解什么是‘陀螺的定軸性’;六年后的今天,我坐在北航的實驗室里,又研究起了慣性導航系統里的陀螺儀。”
作為當年聆聽太空授課的第一屆“太空班”學生,她高考時選擇了航天相關專業。后來,研究生畢業,正式成為一名航天人……王楠追求夢想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像她這樣熱愛航天、投身航天事業的孩子還有很多。
第一次太空授課科普教育活動,激發了廣大中小學生對宇宙空間的向往,點燃他們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讓他們逐漸走近航天、了解航天,也更加熱愛航天。王亞平說:“這給了我再次飛天的動力,更激勵我一定要把第二次、第三次太空授課講得更好!”
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再次開講,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王亞平又講了一堂精彩生動的太空科普課。
課堂的最后,還特別進行了“天地連線”,網友們和地面課堂的同學們拋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3名航天員一一作答。這些問答,充滿奇思妙想。
“我有沒有機會成為一名能在太空中做實驗的科學家呢?”有人問。
王亞平的授課搭檔葉光富鼓勵大家,“隨著空間站的建成,將會有更多的科研人員到空間站來開展科學實驗,非常歡迎同學們未來到空間站上來做實驗,也可以把自己設計的實驗項目提交到空間站來,然后在地面上遠程操作。”
太空授課,“天地互動”,點燃了無數中小學生心中的航天夢。正如王楠給王亞平信的結尾寫道:“或許一直以來,您并不知道我是誰,但您早已成了我追夢路上向往的光。未來我會繼續以您為榜樣,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微小卻堅定的力量。”
團結協作,共譜航天樂章。
奇妙無比的太空授課,背后凝結著無數航天人的心血。看似普通不過的實驗,在太空操作起來可能也很費思量。
人在失重環境下連站穩都很難,何況還要開展授課、實驗和拍攝?為了完美呈現,王亞平和聶海勝、張曉光一起攜手,在地面進行了200多個小時的訓練,做足了功課。
“就拿水球實驗來說,動作輕了重了、水量多了少了,都可能導致水膜破裂。我們就一遍一遍地練;再比如‘冰雪’實驗,狀態很不穩定,一不小心它就會結晶。”王亞平說,“每次實驗失敗后,我都會和隊友們認真查找原因,分析對策,找出竅門,做好預案。”
“天宮課堂”每持續一秒,天宮一號就在太空移動了7800米,王亞平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橫跨了好幾十公里。如何保證40多分鐘空中課堂不間斷天地傳輸、每一幀畫面清晰穩定,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王亞平介紹,她和專家團隊對授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逐一分析,制定了幾十種預案,確保萬無一失,以達到最佳效果。
王亞平說:“太空授課是航天大協作的縮影!從設計實驗內容到準備教案,從研制教具到天地協同配合,每個環節的背后都凝聚著無數航天人、科學家、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艱苦卓絕的努力。”
地面多一份努力,太空多一些從容。正是這種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激勵航天人攻堅克難,讓中國航天事業迎來一次又一次突破。
一堂太空科普課,背后的科技支撐十分強大,集中體現了我國多方面的科技進步和創新。寬敞明亮的“天宮課堂”、流暢的天地雙向互動……相比2013年在天宮一號進行的`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三號乘組的“天宮課堂”是在中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內進行,展示空間更大,通信保障技術更加成熟。一個個細節見證著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日新月異。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王亞平在太空課堂上的這句結束語,深深扎根在熱愛航天、崇尚科學的孩子心中,接力傳承,共同譜寫中國航天事業的動人樂章。
這些年,王亞平到過全國近百所學校,與青少年學生面對面交流。王亞平動情地說:“我愿永遠做一名孩子們心中的‘太空教師’,盡我所能,為孩子們打開神秘太空的大門,帶著我們共同的夢想,在科學的世界里自在遨游,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 7
今天上午,學校組織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CCTV-1)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特別是聽了王亞平姐姐關于太空知識的講課,回答了很多的航天知識,向我們展示我國載人航天成就,普及學生的航天知識,作為一名小學生,我有深刻的感觸和體會。
體會之一:神舟十號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這將成為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一大亮點。
體會之二: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中國利用載人航天活動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希望通過開展此類科普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體會之三:女航天員王亞平是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對于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并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此次活動,使每一位同學都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大家對祖國的航天事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載人航天精神的`實質也有了進一步的體會。同學們懂得了航天精神也代表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她將激勵著我們不斷進步!使得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對航空事業有了更深刻、更直接的認識,在以后的學習中一定要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爭做國家棟梁之才。
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 8
回到地面以后,備受青少年歡迎的“太空教師”王亞平經常走進中小學,為孩子們帶來地面上的航天課,繼續為他們勾勒出遙遠而神秘的宇宙。
航天的訓練也從未松懈。八年后,王亞平再次入選了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這一次,她的身上肩負著更富挑戰的空間站任務,也接受著更加嚴苛的`訓練。比如為了適應失重環境下的出艙活動要,航天員要連續六七個小時在中性浮力水槽中訓練,連男航天員都筋疲力盡。
再赴太空,對王亞平來說少了一些忐忑,多了一些堅定。“身體是很累,但當我又練完了一次,我的技術上又成長了,離我的夢想又近了一步,就會很有成就感,很幸福。”說到這里,王亞平眼睛明亮,對即將到來的飛行充滿期待。
比起神舟十號飛行時,這次王亞平還多擁有了一份特別的牽掛,那就是她已經擁有了一個可愛的5歲女兒。王亞平的女兒每次在走過展示上過太空的航天員照片墻時,都會遠遠指著、用稚嫩的聲音大喊“那是我媽媽”,為媽媽感到深深的自豪。
說起女兒,王亞平的語氣里流露出愛護與溫柔,透露這一次上天前,她還和女兒互相布置了任務:“我希望她能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姥姥姥爺,好好學習;她讓我飛行回來的時候,要給她和她的同學摘星星回來,而且要摘很多,分享給她的同學們。”
神舟十三號發射前數小時的出征儀式上,王亞平身著乳白色航天服從熟悉的問天閣航天員專用通道走出,面向沸騰的人群招手示意。她5歲的女兒也在一側的人群中猛力揮舞著小手,喊著“媽媽、媽媽、媽媽……”旁邊有記者鏡頭拍下了母女倆的“同框”瞬間,但王亞平沒有停留,仍按照既定程序緩緩向前走去。或許,縱然是有百般兒女情長,充盈在王亞平內心的,更是對飛向太空的堅定。
正如王亞平所說的:“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熱愛,所以執著;因為熱愛,讓我有勇氣克服重重困難走到現在。”這也是對每一個中國航天人的真實寫照!
【女航空員王亞平的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戰爭故事《長平之戰》05-21
中國戰爭故事:長平之戰05-30
中國戰爭故事《長平之戰》06-02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08-15
桃花女龍的故事05-07
宋王出逃的故事04-27
孔雀王的故事08-15
漢平東越之戰歷史戰爭故事08-10
漢平東越之戰歷史戰爭故事09-17
關于女詞人李清照的故事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