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貧賤之交的成語典故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為大家帶來貧賤之交的成語典故,快來看看吧。
貧賤之交
【注音】pín jiàn zhī jiāo
【出處】(光武帝)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傳》
【解釋】貧困時結交的知心朋友。
【用法】作賓語;指知心朋友
【相近詞】貧賤之知
【反義詞】富貴之交
【押韻詞】就石磨刀、低眉折腰、浸微浸消、直入云霄、摧眉折腰、大馬金刀、自產自銷、玉碎花消、海闊天高、制錦操刀……
【成語故事】東漢初年,劉秀起用西漢時期的侍中宋弘,并升他為“太中大夫”。劉秀的姐姐守寡并看上了宋弘,劉秀想把姐姐嫁給宋弘,問宋弘對“貴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劉秀只好放棄
貧賤之交的造句:
1、相識已逾四十載,貧賤之交清如泉。
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司馬光
3、藤孝本是光秀的貧賤之交,是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的長年摯友,詩文相交,又是兒女親家,但是這位光秀心目中篤定的同盟者,卻毫不猶豫地落發悼念信長,與光秀劃清界線。
4、貧賤之交,才見真情啊!那小黑連連催促包母,趕緊用飯。
5、她教過我,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可棄。
6、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這一點,黃炎自認為,做得不比任何人差!
7、要以誠相待、相濡以沫,堅定“結發為夫婦,恩愛兩不疑”、“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信念。
8、嗯,這四個人很厚道,他們知道我沒有錢,打牌的時候故意讓我贏,貧賤之交不可忘,以后咱必有所報。
9、他倆是貧賤之交,好得像兩弟兄。
10、我們兩個是三十年前的貧賤之交。
11、一,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二,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12、我就勸告張超,不要沖動,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況且酒吧里認識的女人多半靠不住。
13、是啊,俗話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4、因此,蕭何和劉邦可以稱得上是有患難之交、貧賤之交,他們二人的關系從此在日后共同相處中得到了各種磨難與考驗。
15、貧賤之交不可忘,林揚就是最好的表率啊。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有個人名叫宋弘,他非常廉潔自愛,一無所有。光武帝劉秀非常賞識他,封他為宣平侯。
一次,光武帝劉秀召見他,閑聊時劉秀不時地回頭看屏風,原來那屏風上面畫著許多千嬌百媚的美女。宋弘就嚴肅地對他說:“我還沒有見過你喜歡崇高的德行像喜歡女色的樣子。”
劉秀馬上叫人拿走屏風笑著說:“我聽到正確的意見就能馬上改正,可以嗎?”
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她丈夫死后,劉秀很想讓她在朝官中物色個人再嫁,就與她一起談論誰合適。湖陽公主說:“宋弘這個人很好,我看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
過了幾天,劉秀把宋弘找來,試探地問:“諺語說,地位高了就會朋友多,金錢多了就會對妻子喜新厭舊,這是人之常情嗎?”
宋弘回答說:“我聽說貧困時所交的朋友不應該忘記,共同患難的妻子不可以拋棄(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走了以后,劉秀對湖陽公主說:“宋弘太愛他自己的妻子了,你還是重新再找個人吧。”
成語寓意
在貧困艱難中結交的朋友,這樣的朋友多是患難與共、相濡以沫的貧苦人。他們雖然本身的生活并不如意,卻能以友情來溫暖和撫慰同命運的窮兄弟,甚至盡管自顧不暇,仍慷慨救助瀕于危難的朋友。
不忘窮時朋友,正是不忘昔日苦,不忘曾經走過的艱難路程,不忘曾經在困難中給自己以安慰、鼓舞、信任和溫暖以及前進力量的朋友。成語告訴人們,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可忘記在最困難時刻幫助過自己的人,“貧賤之交不能忘”不光是對朋友的一種要求,也是交朋友的一個道德標準,為人處世的一種態度。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貧賤之交”指貧困時結交的朋友。在句中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運用示例
唐·陳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夫貧賤之交不可忘。珠玉滿堂而不足貴。”
元·汪汝懋《山居四要》:“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欲成家,置兩犁。欲破家,置兩妻。起家之子,惜糞如惜金。敗家之子,棄金如棄糞。”
明·無名氏《漁樵閑話》二折:“古人云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似這等畜類這行止,著小老婆盡都丟了也。”[5]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因賞他坐了說話,這門子不敢坐,雨村笑道:‘你也算貧賤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門子才斜簽著坐下。”
【貧賤之交的成語典故】相關文章:
杯弓蛇影成語典故08-01
有關成語典故12-08
成語典故:不貪為寶08-02
不教而誅的成語典故12-30
曲高和寡的成語典故04-03
迎刃而解成語典故12-15
塞翁失馬成語典故08-01
成語典故(精選50則)12-18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08-02
關于交友的成語典故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