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妍皮不裹癡骨成語故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語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你還記得哪些成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妍皮不裹癡骨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妍皮不裹癡骨
【拼音】
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
【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慕容超自以諸父在東,擔心被姚氏所用,就假裝行乞。前秦人看不起他,只有姚紹認為他是個人才就要姚興給他官位。姚興召見他,慕容超故意隱匿自己的才華。姚興十分鄙視他,對姚紹說:“自古說的‘妍皮不裹癡骨’,此話不真。”
【出處】
《晉書·慕容超載記》:“ 超自以諸父在東,恐為 姚氏 所錄,乃陽狂行乞。 秦人賤之,惟姚紹見而異焉,勸興(姚興)拘以爵位。召見與語,超深自晦匿,興大鄙之,謂紹曰:諺云:‘妍皮不裹癡骨’,妄語耳。”
【解釋】
謂外美必內慧,表里一致。
【釋義】
分字解釋
妍
妍:yán <形>美;美麗。劉知幾《史通·惑經》:『明鏡之照物也,妍媸必露。』
皮
皮:pí
1、<名>皮。《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又] 比喻表面,淺薄。《史記·酈食其傳》:『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
2、<名>皮侯,獸皮制的箭靶。《儀禮·鄉謝禮》:『射不主皮。』
3、<動>剝去皮。《史記·刺客列傳》:『因自皮面抉眼。』
[皮里陽秋] 皮里,心里。陽秋,即《春秋》,其記事原則是寓褒貶于字里行間,不外露。
不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
2、<副>沒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薦》:『今日出而從,日中不決,何也?』
3、<副>不是,表否定判斷。《賣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詢問。《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鴻門宴》:『不者,若屬皆為所虜。』《師說》:『或師焉,或不焉。』
[不齒] 齒,并列,并排。不與并列,不與同列。表示極度鄙視。
[不佞] 1.無口才;不會巧言善說。《論語·公冶長》:『雍也仁而不。』2.無才,自謙之詞。《史記·孝文本紀》:『寡人不,不足以稱宗廟。』
裹
裹:guǒ
(1)(用紙、布或其他片狀物)纏繞;包扎:包裹;裹腿;用繃帶把傷口裹好。
(2)為了不正當的目的把人或物夾雜在別的人或物里面:匪軍撤退時,裹走了幾個村子的人。
(3)<方>吸(奶)。如:小孩兒一生下來就會裹奶。
癡
癡:chī
1、<形>傻;呆。《促織》:『但兒神氣癡木,奄奄思睡。』
2、<形>著迷;入迷。張岱《湖心亭看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王冕讀書》:『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癡騃] 呆傻。《周禮·秋官·司刺》鄭玄注:『蠢愚,生而癡童昏者。』(童昏:年幼無知。)
[癡狂] 1.瘋癲。王充《論衡·率性》:『有癡之疾,歌啼于路。』2.無知而任性。元稹《六年春遣懷》詩:『童稚癡撩亂走,繡毬花仗滿堂前。』
[癡頑] 愚頑無知。常作為自謙之詞。
骨
骨:gǔ
1、<名>骨頭。《殽之戰》:『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又] 指死人。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2、<名>文學作品的剛健的風格。劉勰《文心雕龍·風骨》:『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
[又] 人的氣質、氣概。《宋書·武帝紀》:『及長,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特。』
[骨力] (1)力氣。(2)筆法雄健有力。
[骨立] 人相當消瘦。
美麗的皮膚,不包裹丑陋的骨頭。比喻表里如一,秀外慧中。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示例】
1、內馬肝,外犀革,此謂妍皮不裹癡骨。 清·張岱《石皮妍銘》
2、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宋·陳亮《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成語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頁上面寫著“妍皮不裹癡骨”幾個大字。
(2)南通第一中學的韋老師在黑板上寫上了成語“妍皮不裹癡骨”。
(3)小紅寫不出成語“妍皮不裹癡骨”的拼音。
(4)小霖不會寫成語“妍皮不裹癡骨”的最后一個字。
(5)忠軒叔叔給碧霞和清伊介紹了“妍皮不裹癡骨”的成語故事。
(6)清·張岱《石皮妍銘》:『內馬肝,外犀革,此謂妍皮不裹癡骨。』。
(7)去往十堰的時候,魏爺爺給他的小孫子和孫女講述了『妍皮不裹癡骨』的歷史典故
(8)子平細看,驚嘆二女之美貌,兩花怒放,處變不驚,調度有方,妍皮不裹癡骨,不虛言啊。
【妍皮不裹癡骨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脫胎換骨的成語故事09-15
千金市骨成語故事05-10
千金市骨的成語故事06-29
玉癡09-21
古代成語故事:千金市骨04-24
寵辱不驚成語故事08-15
出污泥而不染成語故事06-26
朽木不雕成語故事06-26
妙處不傳成語故事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