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名人林巧稚的愛國故事
她終生未婚,卻擁有最豐盛的愛;她沒有子女,卻是最富有的母親;她是東西方文化交融陶冶杰出的女性,她是母親和嬰兒的守護神。她就是我國第一位女院士,婦產科專家林巧稚。
小時侯立志當醫生
1901年,在福建省廈門市區鼓浪嶼的一個職員家庭里,林巧稚出生了。林巧稚父親林良英曾兩次飄洋過海,到新加坡求學、謀生,回國后以教授英文、作翻譯為生。母親是一位勤勞善良的家庭婦女,但在生下林巧稚的那一年,得了一種難治的婦科病。
林巧稚5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去世了,她后來聽說了。母親得的是宮頸癌,是一種當時難治的婦科病。
由于過早地失去了母愛,當她看到別的孩子在炫耀自己的母親時,林巧稚心里便如刀割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母親的思念愈切;越思念母親,她就愈希望自 己是個醫生,能挽救母親的生命。林巧稚幼小的心靈里,這時已經埋下了學醫的種子,她暗下決心,長大后一定要當一名醫生,去救助那些像母親一樣的病人。
解除病人痛苦
一天,一位來自農村的老太婆氣喘呼呼地腆著大肚子來到協和醫院婦產科看病。
經過檢查,原來她肚子里長了個大瘤子,這給她生活上造成了許多不便,她非常苦惱、痛苦,家人為此也十分著急,為了治這個病,老太婆四處求醫,不知跑了多少醫院,找了多少醫生,都搖頭說這病沒法根治。
后來聽說北京協和醫院有個叫林巧稚的醫生,專治婦科疑難病癥,老太婆家人動了心,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很快把老太婆送到了醫院。
林巧稚給她做了仔細的檢查后,說能治,并迅速制定了手術方案。年過半百的林巧稚親自主刀。在無影燈下,她信心十足地為老太婆做大手術,手術室里靜悄悄 的,只聽見手術器械碰撞時發出的輕微響聲,每個醫護人員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緊張、有序地配合林巧稚準確、靈敏的手術動作。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了……整整 用了六個小時,大瘤子終于干凈、利落地切除了,手術成功了!
這個瘤子整整有56斤7兩,“我的媽呀,都快趕上我的體重了!”身邊的一個瘦小護士驚嘆著。林巧稚在醫院呆了這么多年,像這么大的瘤子也是頭一次碰到,真是實屬罕見,林巧稚對這次手術的成功感到十分欣慰。
幾天后,林巧稚去查房,手術后的老太婆看到林巧稚過來,趕快拉住她的手說:“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沒碰到你,我這顆大瘤子非隨我進入棺材不可。”
為中華妙手接生
一天,林巧稚收到一封來自內蒙古女工的信,信上說她和愛人及他們全家非常想要一個孩子,但她前四胎都死了,其中三胎是因為嬰兒出生后全身發黃而死的,現在又懷了第五胎,懇求中國有名的婦產專家伸出熱情之手,救救還沒出世的孩子。
林巧稚看完信后,嘆了一口氣,因為她知道這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和而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癥。這是沒法治的。她查資料翻文獻,都毫無結果。后來,從一份外國資料 上發現了有關這一病例的報導,采用給小兒換血的辦法,但成功率也相當小。她決心利用這個機會,為中國人治療新生嬰兒溶血癥闖出一條路來。她用未足月的死嬰 做實驗,弄清解剝的位置和手術的要領,并立即邀請這位內蒙女工來京。這位女工拉住她的手激動地說:“你們就死馬當活馬醫吧,無論什么結果,我們都會感謝你 們的。”
手術前,確定了方案,關鍵是要掌握好換血速度的'快慢,征求有關專家學者意見,最后敲定了手術方案。不久,隨著一聲啼哭,嬰兒 生下來了。開始時母子平安,但三個小時后,嬰兒開始全身發黃,再過幾個小時,全身都發黃了。這是因為溶血癥出現了!林巧稚下令立即手術。幾個小時過去了, 新鮮血液流入嬰兒的全身,皮膚由黃變白了,手術成功了!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父母把這孩子取名為“協和”。
她的人生格言:
造幸福于人民。
一個人志向越遠大就越能激發出遠大的毅力來。從心里學的研究看,如果一個人確定一個宏大的目標,至少能獲得一個中等的成果;如果立下一個中等的目標,那 么可能只獲得一個下等的成果。所以我們要立宏大之志。遠大的志向能激勵我們戰勝自身的弱點,克服艱難險阻,實現遠大目標。
林巧稚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醫學家。她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癥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雖然一生沒有結婚,卻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圣母”,又與梁毅文被合稱為“南梁北林”。
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
所獲榮譽
1929年畢業,獲得北京協和醫學院醫科學士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是當屆“文海”獎學金唯一獲得者。
1960年,被評為全國教育和文化衛生方面的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
2009年9月14日,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
研究成果
1、女性盆腔病癥
20世紀30年代初,她對胎兒宮內呼吸、子宮出血致病的生理原因和不同職業婦女出血狀況進行研究。研究較為多見的盆腔臟器的炎癥,如盆腔炎、盆腔結核等對生殖系統的影響,研究細菌學和尿道細菌學。
從臨床統計學中,她發現,婦科病是占婦女發病率的2/3。當時,國家貧困落后,醫療衛生條件極差,婦女尤其難躲產前產后關,難產嬰兒死亡率極高,子宮出血、宮頸糜爛等病成了常見病,她實感自己責任重大,同時,她還在尋找妊娠生理原因,研究月經和排卵的科學原理,這一現象同身體狀況的內在聯系。1939年,醫院要她研究婦產科基礎理論,因她獲得了去芝加哥大學婦產科學系學習的機遇,在生理學、婦科腫瘤、內分泌和畸形胎兒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2、新生兒溶血癥
1950年代,某女工因新生兒溶血癥連續夭折了三胎后寫信向林巧稚求助。新生兒溶血病當時在國內還沒有成活的先例。為了圓這位女工的母親夢,林巧稚查遍國外最新的醫學信息,提出和進行了大規模的婦科病普查普治,約有關專家座談,創造出用臍靜脈換血的方法治療新生兒溶血癥,填補了中國婦產科醫學的空白。
3、婦科腫瘤
1940年代末,她就開始對滋養細胞腫瘤和其他婦科腫瘤的研究。
據她掌握的不完全統計,每年大約有100多萬婦女死于癌癥,她深感癌癥是婦科疾病的最大難點。重返協和醫院后,就組織在染色質、染色體的遺傳學方面進行探討,提出病毒可能是腫瘤的病因之一。她帶領學生對葡萄胎、子宮絨毛膜上皮癌進行長期了解和跟蹤檢查。總結1948年7月到1958年12月底接收住院的158人滋養細胞腫瘤患者,其中良性葡萄胎86人,惡性葡萄胎27人,絨毛膜上皮癌42人,合體細胞子宮內膜炎3人。惡性葡萄胎病例中24例發生遠處轉移,86例良性葡萄胎竟有9例發生遠處轉移,這一事實推翻了國外專家自1947年以后根據200例葡萄胎病例分析,認為良性葡萄胎不轉移的結論。
在她分析癌癥發展變化的同時,北京市政府接受了她對婦科的普查建議,于1958年9月經她組織抽樣83個機關單位、27所學校、22處居民地段的7萬多29歲以上婦女進行檢查,結果發現患有子宮頸糜爛、子宮頸瘤、子宮頸癌、葡萄胎和絨毛膜上皮癌者都各占一定比例。60歲之后,她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未必能徹底征服癌癥,便找來學生連利娟、宋鴻釗,把自己自1948年以來所積累下來的癌癥追蹤資料全部交給了他們。
【現代名人林巧稚的愛國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屈原愛國的故事11-03
名人愛國故事08-10
現代名人的勵志故事11-20
名人齊白石的愛國故事03-01
古代愛國名人故事02-22
古代愛國名人故事12-13
名人愛國的故事(精選17篇)01-24
愛國名人屈原的故事介紹06-22
名人愛國故事:朱德的扁擔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