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戰爭故事:長勺之戰
長勺之戰是是魯齊長期斗爭中魯國的一次罕見的勝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中國戰爭故事:長勺之戰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中國戰爭故事:長勺之戰 篇1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起,我國歷史進入了諸侯兼并、大國爭霸的春秋時代。齊國和魯國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諸侯國,又互相毗鄰,在當時的動蕩局面下,不免發生各種矛盾,而矛盾沖突的激化,又勢必造成兩國間兵戎相見的結果,長勺之戰正是這一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當時的魯國據有今山東西南部地區,都城曲阜(今山東曲阜),它較多地保留了宗周社會的禮樂傳統,在春秋諸國中居于二等地位,疆域和國力較之齊國,均處于相對的劣勢。至于齊國,則是姜太公呂望的封地,轄有今山東東北部地區的廣大地域,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那里土地肥沃,又富漁鹽之利,太公立國后,推行“因其俗,簡其禮”、“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舉賢而上功”、“修道法”、禮法并用等一系列正確政策,因而經濟發達,實力雄厚,自西周至春秋,一直成為東方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長勺之戰就是在這種齊強魯弱的背景下爆發的。
公元前686年冬,齊國宮廷內部發生了一場動亂。齊襄公的堂弟公孫無知殺死襄公,自立為君。幾個月后,齊臣雍廩又殺死了公孫無知,這樣,齊國的君位便空置了起來。當時流亡在外的公子小白和其兄公子糾都想乘機回國繼承君位,于是就發生了一場君位爭奪斗爭。結果,是公子小白捷足先登,率先入國搶占了君位,他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而公子糾則時運不佳,在這場權力爭奪中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其重要謀臣管仲也被羅致到齊桓公的手下,后來成為齊桓公霸業的重要奠基者。
魯國在這場齊國內部斗爭中,是站在公子糾一邊的,并曾經公開出兵支持公子糾回國爭奪君位。但結果是乾時一戰,損兵折將,大敗而歸。魯國的所作所為,導致齊魯之間矛盾的進一步激化,齊桓公本人對此更是耿耿于懷,不肯善罷甘休,這終于釀成了長勺之戰的爆發。
公元前684年春,齊桓公在鞏固了君位之后,自恃實力強大,不顧管仲的諫阻,決定興師伐魯,以報復魯國一年以前支持公子糾復國的宿怨,企圖一舉征服魯國,向外擴張齊國的勢力。
當時魯國執政的是魯莊公,他聞報齊軍大舉來攻,決定動員全國的力量,同齊軍一決勝負。
就在魯莊公準備發兵應戰之時,魯國有一位名叫曹劌的人認為當政者庸碌無能,未能遠謀。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遭受齊國軍隊的蹂躪,因而入見莊公,要求參與戰事。
曹劌詢問莊公依靠什么同齊國作戰。魯莊公說,對于衣物食品之類的東西,總是要分賜給臣下,不敢獨自享用。曹劌指出,這樣做不過是小恩小惠,不能施及全國,民眾是不會出力作戰的。魯莊公又說,自己對神明是很虔敬的,祭祀天地神明的祭品從不敢虛報,很守信用。但曹劌認為,對神守點小信,未必能感動神明,神也是不會降福的。魯莊公想了一下又補充道,自己對待民間的大小獄訟,雖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是必定準情度理地予以處理。曹劌這時才說,這倒是盡到了君主的責任,為老百姓辦了好事,具備了同齊國決一勝負的基本條件了。為此,他請求隨同魯莊公奔赴戰場,魯莊公允諾了他的這一請求,讓他和自己同乘一車前往長勺。
魯軍根據齊強魯弱的客觀形勢,在長勺(今山東曲阜北,一說萊蕪東北)迎擊來犯的齊車。兩軍都擺開了決戰的態勢,待布陣完畢后,魯莊公準備傳令擂鼓出擊齊軍,希望能夠先發制人。曹劌見狀趕忙加以勸止,建議莊公堅守陣地,以逸待勞,伺機破敵,魯莊公接受了曹劌的這一建議,暫時按兵不動。齊軍方面求勝心切,憑恃強大的兵力優勢,主動向魯軍發起猛烈的進攻。但它接連三次的出擊都在魯軍的嚴密防御之下遭到了挫敗,未能達到先發制人的作戰目的,反而造成自己戰力衰落,斗志沮喪。曹劌見時機已到,建議莊公果斷進行反擊。莊公聽從他的意見,傳令魯軍全線出擊。魯軍于是憑借高昂的士氣,一鼓作氣,迅猛英勇地沖向敵人,沖垮齊軍的車陣,大敗齊軍。莊公見到齊軍敗退,急欲下令發起追擊,又被曹劌所勸阻。曹劌下車仔細察看,發現齊軍的車轍的痕跡紊亂;又登車遠望,望到齊軍的旗幟東倒西歪,判明了齊軍確是敗潰,這才建議魯莊公實施追擊。莊公于是下令追擊齊軍,進一步重創齊軍,將其趕出了魯國國境,魯軍至此取得了長勺之戰的最終勝利。
戰爭結束后,魯莊公向曹劌詢問是役取勝的原委。曹劌回答說:“用兵打仗所憑恃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沖鋒時,士氣最為旺盛;第二次擊鼓沖鋒,士氣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擊鼓沖鋒,士氣便完全消失了。齊軍三通鼓罷,士氣已完全喪盡,而相反我軍士氣卻正十分旺盛,這時實施反擊,自然就能夠一舉打敗齊軍”。接著曹劌又說明未立即發起追擊的原因:齊國畢竟是實力強大的國家,不可等閑視之,而要謹防其佯敗設伏,以避免己方不應有的失利。后來看到他們的'車轍紊亂,望見他們的旌旗歪斜,這才大膽地建議實施戰場追擊。一番話說得魯莊公心悅誠服,點頭稱是。
從曹劌戰前決策、戰場指揮和戰后分析的諸多言行里,我們可以看到魯軍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乃有其必然性。魯國統治者在戰前進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準備,為展開軍事行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作戰中,魯莊公又能虛心聽取曹劌的正確作戰指揮意見,遵循后發制人、敵疲我打、持重相敵的積極防御、適時反擊的方針,正確地選擇戰場,正確地把握反攻和追擊的時機,從而牢牢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贏得戰役的重大勝利。可見,長勺之戰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它卻正確地反映了弱軍對強軍作戰的基本規律和原則。因此,一直為歷代兵家所稱道。
長勺之戰是齊桓公爭霸斗爭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魯齊長期斗爭中魯國的一次罕見的勝利。它對齊桓公調整完善自己的爭霸戰略方針具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戰爭故事:長勺之戰 篇2
長勺之戰是春秋時期齊國(今山東東北部)和魯國(今山東西南部)之間進行的一次戰爭。齊國是春秋時期最強的諸侯國之一。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叔伯弟弟公孫無知殺死,公孫無知即位不久又被大臣們殺掉,國君的位置空了下來。當時齊襄公的兩個弟弟逃亡在外:公子糾和師傅管仲在其舅父魯莊公處避難;公子小白隨師傅鮑叔牙在莒國(今山東莒縣)避難。他們都想趕回齊國稱君。
魯莊公為了讓公子糾奪得王位,一方面派兵護送他回齊國,另一方面派管仲帶兵攔截公子小白。管仲追上公子小白后,一箭射中他的銅帶鉤。小白將計就計,咬破嘴唇,口吐鮮血,佯裝死去。管仲信以為真,回報公子糾。公子糾不慌不忙地向齊國進發。等他到了齊國國境,才知公子小白早就抵達齊國都城臨淄,做了齊國國君。他就是齊桓公。公子糾和管仲只好仍回魯國安身。國君之爭使齊、魯兩國關系趨于惡化。
公元前685年秋,齊、魯兩國在齊國境內的乾時(今山東臨淄西)大動干戈。魯國戰敗。不久,齊將鮑叔牙乘勝追擊,以圍攻魯國要挾莊公殺死公子糾,交出管仲。魯莊公無奈,只得逼死公子糾,把管仲送交齊軍。
管仲是個很有才干的人。齊桓公不念舊惡,拜其為相。管仲建議齊桓公對內革新政治、整頓軍事,對外結好諸侯,待力量強大后再擴張勢力。齊桓公急干向外擴張,沒有采納管仲的意見,于第二年春拜鮑叔牙為將,攻魯。
魯國在乾時戰敗后,加緊訓練軍隊,趕造各種兵器,并疏通了國都曲阜以北的洙水,加強了守備。面對齊國的進攻,魯莊公決心動員全國力量決一勝負。
魯國有個名叫曹劌的人,很有謀略,他主動求見魯莊公,同他分析戰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認為國君取信于民,得到“國人”支持,可以一戰。之后,曹劌請求隨魯莊公出戰。魯莊公答應曹劌的要求, 和他同乘一輛戰車,率魯軍抗齊。
當時,齊軍仗著兵強馬壯,連續進擊,深人魯國。魯國兵少國弱,避開齊軍鋒芒,采取守勢,退到利于反攻的'長勺(今山東萊蕪北)以逸待勞,準備決戰。
齊將鮑叔牙因一時得勝,產生輕敵思想,攻到長勺后,剛穩住陣腳,便向魯軍發動猛烈進攻,霎時,戰鼓聲震天動地。
魯莊公見魯軍受到威脅,非常焦急,立即要命令擊鼓, 進行反擊。曹劌連忙阻止說:“不要擊鼓反擊, 現在齊軍士氣正旺,如果我軍出擊,正合敵意,不如堅守陣地,避免正面交鋒,消磨其銳氣。”魯莊公認為有道理,傳令軍中不許亂動。
這時,齊軍隨著鼓聲沖殺過來,眼看就要攻入魯軍陣地。突然,魯軍萬箭齊發,齊軍被迫后退。齊軍求勝心切,一連擂了三次戰鼓, 發動三次沖鋒,但始終沒能同魯軍正式交鋒。齊軍將士人人泄氣,個個疲勞。
曹劌看準時機,對魯莊公說:“現在正是打敗齊軍的時候,請馬上下令擊鼓,發起反擊。”魯軍陣地戰鼓一響, 士兵們斗志正旺,爭先恐后地沖向敵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垮了齊軍陣地。
魯莊公見齊軍敗,準備下令追擊,曹劌又制止說:“先不要追, 等我看看敵人是真敗還是假敗。”他跳下戰車,查看了齊軍列陣之處和車轍,接著又登上戰車,仔細觀察了齊軍的旌旗,然后對魯莊公說:“可以下令追擊了。”魯莊公下追擊令,魯軍軍心大振,殺聲震天,很快追上齊軍,經過一陣廝殺,終于把齊軍趕出了國境,取得全勝。
戰后,魯莊公問曹劌:為什么要在齊軍三次擊鼓沖鋒后,才發動反擊?為什么齊軍潰退時不立即追擊?為什么要查看齊軍的車轍和旌旗?曹劌回答說:“打仗憑的是一股銳氣。 當士兵聽到第一次沖鋒的鼓聲時,士氣正旺;如果第一次沖鋒沒有成功,再次擊鼓沖鋒時,士氣已經衰退;到三次擊鼓沖鋒時,士氣已消耗殆盡了。這時我軍擂響戰鼓,激發士兵斗志,彼竭我盈,所以能一鼓作氣, 戰勝齊軍。齊國是大國,我們不能低估它的實力。齊國開始潰退時,我怕他們詐敗,因此勸您不要立刻追擊。后來,我見齊軍車轍混亂,旌旗東倒西歪,由此可知齊軍十分狼狽,是真的潰敗,所以我才請您下令追擊。”魯莊公聽了非常佩服。
長勺之戰是一個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魯國作為一個弱國之所以能夠打敗強大的齊國,就在于魯國在戰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創造了必勝的客觀條件。這正是《孫子兵法》軍形篇中所強調的“勝勇先勝而后求戰”的原則。戰前,魯莊公實行了一些取信于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民眾的支持。其次,魯國根據敵強我弱的客觀條件,采取了守勢,當齊國軍隊士氣低落時,魯國抓住這一戰機, 后發制人,從而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中國戰爭故事:長勺之戰 篇3
長勺之戰發生在公元前684年。交戰的雙方是齊國(在今山東東北部,占有山東半島大部分)和魯國(在今山東西南部,與齊國相鄰)。戰爭的結局是魯勝齊敗。這是我國春秋時期弱者戰勝強者的一個著名戰例。讓我們首先從劉魯關系的惡化談起。
齊魯交惡
齊國是春秋時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由于齊國疆域廣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又東臨大海,有漁鹽之利,所以,它的社會經濟相當發達。早在春秋初期,齊國就已經開始使用鐵制農具,砍伐森林,開墾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齊國還先后吞并了鄰近的一些小國,國力日益強大。魯國則是比較弱小的諸侯國。無論是疆域還是實力,都無法跟齊國相比。
公元前690年,齊國吞并了跟魯國有親戚關系的紀國(在今山東壽縣西南);公元前687年,齊、魯兩國又共同進攻郕國(在今山東汶上縣北),但是郕國的土地卻被齊國獨占。這樣,齊、魯兩國之間的關系便緊張起來。
公元前686年,齊國國君齊襄公到姑棼(在今山東博興縣附近)去打獵,碰到了一頭兇猛的野豬。齊襄公向它連射幾箭,被激怒的野豬竟直立起來,大聲嚎叫。齊襄公嚇得渾身發抖,從車上掉下來,跌傷了腳,連鞋子也丟了。
原來,齊襄公有個叔伯弟弟,名叫公孫無知,早就想伺機奪取君位。這時,公孫無知聽說齊襄公受傷,便派人殺死了齊襄公,奪取了君位。但是,公孫無知即位不久,又被一幫大臣殺掉,國君的位置又空了下來。
齊襄公的兩個兄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時都在鄰國避難。公子糾和魯國國君魯莊公(前693-前662年在位)是舅甥關系,他和他的師傅管仲都住在魯國。公子小白和他的師傅鮑叔牙住在莒國(今山東莒縣)。公子糾和公子小白聽到公孫無知被殺的消息以后,都想趕快回到齊國去做國君。
魯莊公為了讓公子糾盡快得到國君位置,特意派了一支兵馬和十輛戰車,護送公子糾回國;同時派管仲帶領一支人馬趕到從莒國到齊國的路上,準備半路上攔截公子小白。當管仲帶領人馬趕到即墨(今山東即墨縣)時,公子小白在莒國軍隊的護送下,剛剛過去不久。管仲得知這一情況后,一口氣追了三十里,果然追上了小白。于是,管仲張弓搭箭,嗖地一聲向小白射去。那支箭正好射中小白的銅帶鉤上。聰明的小白將計就計,乘機咬破嘴唇,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上,假裝已死。管仲見了,信以為真,趕快派人去報告公子糾。公子糾聽到這個消息,也認為小白已經死了,就放寬了心,不慌不忙地向齊國進發。等公子糾到了齊國國境時,才知道公子小白早就到達齊國的都城臨淄,并做了齊國國君。公子小白就是齊桓公(前685-前643年在位)。這樣,公子糾和管仲見國君的位置已經被小白搶先奪去,只好仍舊回到魯國安身。
這件事使齊、魯兩國的關系更加緊張。因為魯國積極支持公子糾,想叫他做齊國國君,所以剛剛即位的齊桓公對魯國非常惱火;魯莊公也因為公子糾沒有當上齊國的國君,對齊國更加仇視。公元前685年秋,兩國軍隊便在齊國境內的乾時(在今山東臨淄西)大動干戈。結果,魯國戰敗,魯莊公把自己乘坐的車子也丟掉了,后來另換了一輛車,才逃脫了性命。
不久,齊將鮑叔牙又領兵打上門來。他要魯國殺死公子糾,交出管仲。否則,齊國軍隊就要繼續圍攻魯國。魯莊公沒有辦法,只得逼死公子糾,囚禁了管仲。這時,魯國的謀士施伯說:“管仲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齊國要是重用了他,將對魯國不利;不如殺掉管仲,把尸首交給齊國。”但是,魯莊公沒有采納施伯的`意見,把公子糾的頭顱和管仲送交了齊軍。
管仲等人被押出魯國國境以后,鮑叔牙親自迎上前去,替管仲松了綁。他和管仲本來是好朋友,也深知管仲的才干。回到齊國以后,鮑叔牙就在齊桓公面前竭力保薦管仲。齊桓公雖然被管仲射過一箭,但他不僅不念舊惡,反而接見了管仲,向他征求治理國家的意見。管仲的見解很合齊桓公的心意,因此,齊桓公便重用了管仲。
曹劌會見魯莊公
經過乾時一仗,齊桓公的君位開始鞏固了。管仲建議齊桓公對內要革新政治,整頓軍事;對外要聯絡其他諸侯,同他們結好。等到自己的力量進一步強大起來以后,再乘各諸侯內部發生變亂的機會,想法擴張勢力。但是,齊桓公急于向外擴張,沒有采納管仲的正確意見。公元前684年春,他又發動了對魯國的戰爭。
這時,魯國吸取了乾時之戰失敗的教訓,加緊訓練軍隊,趕造各種兵器,并疏通了曲阜以北的洙水,加強了對國都的守備,以防備齊國的再次進攻。同時,在政治上,魯莊公也做了一些取信于民的工作。所以,面對齊國的進攻,魯莊公決定動員全國的力量同齊國決一勝負。
魯國有一個名叫曹劌的人,聽到齊國要進攻魯國的消息以后,非常著急。他雖然不是什么肩負軍國重任的大官,但是他認為,對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大事,每個人都有責任來關心、過問。于是他決定去見魯莊公,跟他討論有關這次戰爭的問題。
曹劌的鄉親們知道后,紛紛阻攔他。他們說:“戰爭是國家大事,讓那些成天吃魚吃肉、酒醉飯飽的大官們去謀劃吧,你何必多管閑事呢?”曹劌說:“不。那些身居高官的往往目光短淺,不會深謀遠慮。”說罷,就一直向王宮走去。
曹劌見了魯莊公,開口就問:“齊軍快打來了,聽說你已經做出應戰的決策,但不知你憑什么同齊軍作戰?”魯莊公正需要有人幫他出主意,見曹劌這樣關心國家大事,就高興地回答說:“我對待人還算是寬厚的,對衣食等生活用品,我從來不肯一個人享用,總要分一些給別人。”曹劌認為單憑這一點還遠遠不夠,還不能作為戰勝齊軍的保證,就對魯莊公說:“你只不過給人家一些小恩小惠,何況這些小恩小惠又只落到少數人身上,多數人并沒有得到。這樣,老百姓是不會和你一起去跟齊軍死戰的。”魯莊公接著說:“我不僅待人好,就是對待天地神明我也是很虔誠的。我在祭祀天地的時候,使用的牛、羊、豬和寶玉、絲綢等祭品,總是有多少就說多少,從來不敢夸大。我這樣誠實,天地神明一定會幫助我打敗齊國。”曹劌還是不以為然,說;“你不虛報祭品的多少,這只能算是有點信用,還說不上是很有信用。單憑這些,老天爺不會給你降福,老百姓也不會信服你。”魯莊公沉默了一會,又繼續擺他能夠戰勝齊國的理由。他說:“咱們魯國每年發生千百起訴訟案件,我雖然不敢說件件了如指掌,判決公平,但是,我總算盡了最大的努力,總算是慎重處理了呀!我想,老百姓會相信我、支持我的。”曹劌聽到這里,果然連連點頭。他用贊同的口氣說:“訴訟案件,無論大小,都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案件處理得公平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你能夠這樣重視訴訟案件,并盡可能地公平處理,就是為老百姓辦了一些好事。因此,我認為你可以跟齊國決一勝負了。”
接著,曹劌又自告奮勇,請求跟隨魯莊公一起出戰。魯莊公見曹劌很有智謀,便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跟自己乘一輛戰車,率領著魯國軍隊,去抗擊齊軍的進攻。
魯國戰勝齊國
當時,齊軍仗著兵強馬壯,步步深入魯國。魯國兵少國弱,處于劣勢。為了保存實力,待機反攻,魯軍不得不暫時避開齊軍的鋒芒,采取守勢。后來,魯軍退到一個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長勺(在今山東萊蕪北),戰局才開始扭轉。
齊軍攻到長勺后,稍稍穩住陣腳,便先發制人,向魯國發動猛烈的進攻,鼓聲震天動地。魯莊公見魯軍陣地受到威脅,心急火燎,要立刻下令擊鼓反擊。曹劌連忙阻攔說:“等一等,不要擊鼓反擊。眼下敵人士氣正旺,如果我軍出擊,正合敵人心意,不如先不跟他們交鋒,消磨消磨他們的銳氣。”說話間,齊軍隨著咚咚的鼓聲沖殺過來,眼看就要攻入魯軍陣地,魯軍突然萬箭齊發,齊軍無法前進。
齊軍求勝心切,一連擂了三次鼓,沖了三次鋒,始終沒能同魯軍正式交鋒。魯軍的陣地象扎了根一樣,怎么也攻不動。這時,齊軍接連發動了幾次攻勢,都沒有奏效,人人泄氣,個個疲勞。
曹劌看準了這個時機,但對魯莊公說:“齊軍已經泄氣了,你趕快下令擂鼓,發起反擊。”魯軍陣地戰鼓一響,士兵們士氣高昂,爭先恐后地沖向齊軍,銳不可擋。不大一會兒,齊軍的陣地就被沖垮了。
魯莊公一見齊軍敗退,就要下令追擊,曹劌又制止說:“別忙,等我看看敵人是真敗還是假敗。”說著,他就跳下戰車,查看了齊軍戰車留下的車轍,接著又登上戰車前的扶手,觀察了齊軍的旌旗,然后對魯莊公說:“請下令追擊吧。”追擊令一下,魯軍軍心大振,殺聲震天,很快追上了齊軍。經過一場廝殺,終于把齊軍趕出國境。
魯國雖然打勝了這一仗,但是,魯莊公對曹劌的軍事指揮卻很不理解。戰爭結束以后,魯莊公向曹劌提出了一連串問題。比如,為什么要在齊軍三次擊鼓沖鋒之后,魯軍才發動反擊?為什么齊軍已經潰退,還不讓魯軍立即追擊?曹劌為什么要查看齊軍的車轍和旌旗?
對這些問題,曹劌一一作了回答。他說:“打仗憑的是一股勇氣。當士兵聽到第一次沖鋒的鼓聲時,士氣正旺;如果第一次沖鋒沒有成功,再次擊鼓沖鋒時,士氣已經衰退;到第三次擊鼓沖鋒時,士氣已消失殆盡,不會有什么作為了。在齊軍三鼓過后、勇氣衰竭的時候,我們才擂響戰鼓,激發士兵斗志,所以能一鼓作氣,戰勝齊軍。”關于不匆忙追擊齊軍的問題,曹劌解釋說:“齊軍開始潰退進,我怕他們是假敗。因此,我勸你不要立刻下令追擊,以免遭到齊軍的伏擊,吃虧上當。后來,我見齊軍車轍混亂,旌旗也東倒西歪,這說明他們軍容不整,十分狼狽,肯定是真的潰敗了。所以,我才請你下令追擊。”魯莊公聽了這番話,心里明白多了。
那么,在長勺之戰中,實力較弱的魯國,為什么能戰勝實力強大的齊國呢?
首先,魯莊公為了抵抗齊軍,戰前曾被迫實行了一些取信于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其次,魯軍根據敵強我弱的客觀形勢,采取了先讓一步,后發制人的軍事原則。戰爭開始后,魯軍為了保存自己,積蓄力量,主動后撤到預先選擇好的有利地點——長勺,并沉著應戰,以逸待勞。當強弱形勢發生變化時,魯軍適時抓住有利戰機,一鼓作氣地進行反擊,終于打敗了齊軍,嬴得了戰爭的勝利。
至于齊國方面,情況卻完全相反。在乾時之戰以后,管仲曾建議齊桓公改革政治,聯絡諸侯,以壯大自己的力量。但是,齊桓公自恃國力強大,急于向外擴張,貿然進攻魯國。這就首先犯了冒險輕敵的錯誤。當齊軍進入魯境以后,情況不甚明了就迫不及待地接連出擊,過早地削弱了自己,影響了戰斗士氣,使齊軍優勢變成了劣勢,為魯軍提供了反擊的機會。在敗退時,齊軍又表現得驚慌失措,以致陷于完全失敗的境地。
齊魯長勺之戰雖然是一次規模不大的戰爭,但是,它生動地表明,小與大、弱與強,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劣勢與優勢與是可以轉化的。小國弱國只要依靠人民,充分準備,并采取正確的方針,是可以打敗大國強國的。
中國戰爭故事:長勺之戰 篇4
公元前684年,齊魯兩國之間發生了長勺之戰,力量較弱的魯國軍隊戰勝了強大的齊國軍隊,這是與淝水之戰齊名的著名戰例。春秋初年的最強國鄭國在鄭莊公去世之后便很快衰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位于中國山東地魯國和齊國。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說:“春秋時候,魯與齊戰,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后來被曹劌阻止了,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了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
《左傳·莊公十年》載:“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春秋初期,齊、魯兩個大國為了爭霸時有沖突。周莊王五十二年(公元前 685年),齊國為繼承王位而發生內亂,魯國扶持公子糾爭奪王位,與齊結仇。齊公子小白搶先即位,稱齊桓公。
次年春,齊桓公不聽管仲先修內政待機而動的勸阻,急于征服魯國,以報前仇。魯莊公決心應戰。這時,有個叫曹劌的貴族求見莊公提出建議。曹劌問莊公: “你靠什么來打仗呢? ”莊公以衣食不獨自享受,分給臣下,并對神守信作答。曹劌認為:“這些小恩小惠無利于老百姓,他們是不會跟從你的,神也不會為你降福。”莊公又說:“對民間訴訟一定要按照實際情況慎重處理。”曹劌說:“這倒是盡職盡責,定會得到人民的支持,取勝才有根基。”曹劌自告奮勇請求與莊公同赴戰場,莊公應允。齊、魯兩軍對陣于長勺 (今山東曲阜北,一說為萊蕪東北) ,魯莊公立即命令擊鼓攻敵,被曹劌勸阻。曹劌深知齊強魯弱,絕不能先下手。齊軍見魯軍按兵不動,恃強兩次擊鼓發動進攻,因魯軍陣腳不亂,均未奏效。兩次進攻,齊軍不僅損耗了體力,而且銳氣大減,當齊軍第三次擊鼓發起沖擊時,已是兵疲意沮,戰斗力大大削弱。曹劌抓住時機,建議莊公實施反擊。魯軍“一鼓作氣” 擊潰了齊軍。莊公下令追擊,又被曹劌勸阻。曹劌怕齊軍佯敗設伏,親自下車察看齊軍車轍痕跡,又爬到車前扶手的橫木上眺望齊軍的旗幟,證實齊軍確實潰敗以后,才請莊公下令追擊將齊軍逐出國境。
中國戰爭故事:長勺之戰 篇5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句話大家基本都知道,《曹劌論戰》這篇課文大家也都學過,而此次戰役就是圍繞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于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
長勺之戰一魯國勝利結束,在此次戰役結束以后間接的促成了齊、魯兩國在以后多年息兵言和。
齊國和魯國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諸侯國,又互相毗鄰。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中國歷史進入了諸侯兼并、大國爭霸的春秋時代。
齊、魯兩國引起糾紛的原因是因為魯國插手了齊國的君位之爭。齊僖公死后,齊襄公繼位,但是齊襄公荒淫無道,昏庸無能,派彭生殺害妹夫魯桓公,而后再殺彭生以向魯國交代,齊襄公的行為引起國內高層的'不滿,公元前686年,齊襄公遭連稱、管至父、公孫無知等人所殺,公孫無知自立為君。
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到雍林游玩,雍廩趁機襲殺公孫無知。齊襄公有兄弟公子糾以及公子小白,公子糾(前685)齊襄公之弟,齊襄公時,政令無常,恐遭殺害,于魯莊公八年(前686)攜管仲、召忽奔魯。公子小白被鮑叔牙保護逃到莒國。
襄公與公孫無知被殺后,齊國內亂,奪位之爭由此開始。公子糾派管仲去截殺公子小白,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扣小白倒地裝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結果這時出奔在莒國的公子小白(桓公)已先回齊即位,即為齊桓公。過后公子糾被處死,召忽自殺,管仲被押回齊國。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公元前684年春,齊桓公在鞏固了君位之后,自恃實力強大,不顧管仲的諫阻,決定興師伐魯,以報復魯國支持公子糾復國的宿怨。
齊軍侵入魯境之后,魯莊公暫時避開齊軍鋒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長勺,齊軍自視強大輕視魯軍,認為不堪一擊,于是發起聲勢洶涌的攻擊。此時魯莊公聽從曹劌的建議,令魯軍固守陣地,只令弓弩手射擊,以穩住陣勢。齊軍沒有廝殺到對手,又沖不進魯軍陣地,反而受到魯軍弓弩猛射而無法前進。
【中國戰爭故事:長勺之戰】相關文章:
古代戰爭故事《馬陵之戰》02-04
古代戰爭故事:韓信破齊之戰12-23
中華古代戰爭故事:淝水之戰05-17
明朝戰爭故事:鄱陽湖之戰06-14
秦蒙恬攻匈奴之戰歷史戰爭故事04-03
峣關之戰的故事04-28
戰爭的故事12-29
中國古代戰爭故事:三監之亂03-05
英國戰爭故事:諾曼征服戰爭12-06
世界戰爭故事《普奧戰爭》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