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精選10篇)
在中國的數學研究領域,最值得一提的數學家就是華羅庚,他為中國的數學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提供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孩子們一起感受下數學家的人生吧。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1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刻苦學習,然而,華羅庚卻被叫去看店。
有一次,有個婦女去買棉花,華羅庚正在算一個數學題,那個婦女說要包棉花多少錢?然而勤學的華羅庚卻沒有聽見,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個婦女尖叫起來:“怎么這么貴?”,這時的華羅庚才知道有人來買棉花,就說了價格,那婦女便買了一包棉花走了。
華羅庚正想坐下來繼續算時,才發現:剛才算題目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下可急壞了華羅庚,于是不顧一切地去追,一個黃包師傅便讓他坐車追,終于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
華羅庚急壞了,于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
回家后,又計算起來……
1979年,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應邀到英國講學。在一次宴會上,一位美國女學者來到華羅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揚聲問道:“華教授,您不為自己當初回國感到后悔嗎?”這里說的“當初”,是指1950年。
那年春天,華羅庚欣聞祖國大陸解放的消息,毅然放棄在美國優裕的條件,帶領全家人回國。
途徑香港時,他發了一封《致留美學生公開信》,信中寫道:“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建立。”
“為我們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面對這位女學者不友好的提問,華羅庚堅定而又禮貌地回答說:“不!我一點也不后悔,我回國,是要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做些事情,并不是為了舒服,活著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祖國。”鏗鏘有力的回答,擲地有聲,愛國的摯情,溢于言表,充分體現了他愛國情操。
孩子們,從數學家華羅庚的兩個小故事中,我們是不是要鼓勵自己認真學習數學,同時,更要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2
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時,曾對傳統的珠算方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經過分析認為:珠算的'加減法難以再簡化,但乘法還可以簡化。乘法傳統打法是“留頭法”或“留尾法”,即先將乘法打上算盤,再用被乘數去乘;每用乘數的一位數乘被乘數,則在乘數中將該位數去掉;將乘數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華羅庚覺得:何不干脆將每次乘出的答數逐次加到算盤上去呢?這樣就省掉了乘數打上算盤的時間例如:28×6,先在算盤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兩步就能得出結果。
對于除法,也可以同樣化為逐步相減來做節省的時間就更多的。憑著這一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華羅庚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3
華羅庚十九歲那年,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舊歷臘月廿四日開始,他足足病了半年,從此因病左腿殘疾,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于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經過了幾年的自學,華羅庚開始在雜志上投稿。一開始,他的稿件不斷被拒絕。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被國外某個專家給證明過了。這反而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鉆研出來的,并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讓熊慶來驚奇不已,迅即作出決定:“這個年輕人應該請他到清華來!”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于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4
1936年,華羅庚26歲,由清華保送到英國留學,就讀的是最著名的劍橋大學。數學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訴華羅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需要一年專心研究一個問題,但華羅庚說:“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他放棄了博士學位,作為訪問學者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在劍橋的兩年時間寫了20篇論文。論水準,每一篇論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他提出的一個理論被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改進了哈代的結論,哈代說:“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寫成是無法改進的,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華羅庚被認為是“劍橋的光榮”!
在劍橋大學的兩年中,華羅庚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的哥德巴赫問題”寫了18篇論文,先后發表在英、蘇、印度、法、德等國的雜志上,其中包括《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這篇有名的'論文。按其成就,已經越過了每一條院士的要求,但在劍橋他從未正式申請過學位。他擁有的唯一一張文憑,就是初中畢業文憑。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5
來到清華工作,是華羅庚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數學生涯也真正從這兒開始。
從初中畢業生到一個大學教師,華羅庚只花了六年半時間。他后來對友人說:“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以補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時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時以上才覺得安心。”華羅庚在清華大學的4年中,在數論方面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德語。25歲時他已成為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華羅庚迅速由助理提升為助教、教員,以后又被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聘為研究員。
華羅庚從不迷信天才,認為:“天才由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他提出“樹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輩子從實而終”的名言,作為對自己的告誡。直到他逝世前不久,還這樣寫道:“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干向未來,勤能補拙是良劑,一分辛苦一分才。”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6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余二,五五數之余三,七七數之余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并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后,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柜臺,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杰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仆仆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并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華羅庚還是一位數學教育家,他培養了像王元、陳景潤、陸啟鏗、楊樂、張廣厚等一大批卓越數學家。為了培養青年一代,他為中學生編寫了一些課外讀物。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7
中學畢業后,他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干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病雖然痊愈,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雙腿后著兵法的孫臏。“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劇烈的疼痛,拄著拐杖一顛一顛地干活,晚上,他油燈下自學到深夜。
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以后,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在名家云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表了十篇論文。
數學成績不好引起華羅庚的警覺,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趕上去。于是,一有空他就抱著數學課本看,尋找數學題來做,漸漸地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有一天,數學老師李月波把課講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題讓大家去做。題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當其他同學還在冥思苦想時,華羅庚卻很快舉手回答:“23!”李老師頗為驚訝,走過來詢問:“你看過《孫子算經》,它是中國的?剩余定理?,傳到西方后被稱做?孫子定理?”。老師又問:“是你自己算的,那你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華羅庚不緊不慢地陳述了他的思考演算過程:“我是這樣想的:這個數三三數之剩二,七七數之剩二,這道題的`答案可能就是3x7+2,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數了!”老師興奮地告訴同學們:“華羅庚同學的.答案是正確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確的。”從此,全班同學對華羅庚刮目相看了。
華羅庚的數學智慧,讓老師大為驚喜。老師的鼓勵又使得華羅庚興趣大增,在數學上加倍用功,于是,數學成績便突突地往上沖。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8
勤奮,是學習的根本。沒有了勤奮,就算在聰明,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可能會想,華羅庚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肯定在名牌大學上學。而這樣想你就錯了。華羅庚只讀過初中,根本沒上過大學。它的.成功靠的是勤奮、刻苦地自學。
華羅庚原來也很調皮、貪玩,但他很有數學才能,經常在課上回答出許多同齡人不會的數學題。
可是,這么有才能的.一個聰明的孩子卻在念完初中時失學了。家中貧窮,沒有辦法供他上學。此后,他回到了家里,在自家的小雜貨店做生意,賣點香煙、針線之類的東西,替父親挑起了養活全家的擔子。
然而,在華羅庚的心中依然放不下數學,依然酷愛數學。不能上學,就自己想辦法學。一次,他向一位老師接來了幾本數學書,一看,便著了魔。從此他一邊做生意一邊算賬,一邊學數學有時看書入了神,連客人都忘了招呼。傍晚,店鋪關門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的在數學王國里漫游。一年到頭,幾乎每一天都要花出十幾個小時,來鉆研數學,有時,甚至連覺都不睡了。還有的時候,睡到半夜,想起一到數學難題的解法他準會翻身起床,點亮小油燈,把解法記下來。
而后來,他卻患上了傷寒病,經過半年的治療,總算活了下來,但左腳卻終生殘疾了。而華羅庚并沒有因為病痛而停止對數學的研究,他躺在床上,寫出了許多著名的數學定理。在不懈的勤奮下,他終于成為了舉世聞名的數學家。
不只華羅庚,還有牛頓、蘇布清俄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數學家、文學家,都是靠只勤奮獲得成功的。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像他們一樣勤奮學習,為將來的成就做準備!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9
華羅庚,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華老只有初中文憑,但他卻成為了國際著名的數學大師。“三分天分,七分勤奮”,他的成功不僅僅只因為他的數學天分,還和他的勤奮有著密切關系。
當時他家境貧寒,自己家里開了一個棉花店。他就在里面邊當店員,邊學數學。顧客詢問價錢時,他常常將算數結果告訴顧客。但他父親認為數學沒用,根本不讓他看,甚至將王先生送他的書丟掉。但他是酷愛數學的,時常是自己一個人在微弱的燈光下看書。對面的豆腐店的伙計說他起來磨豆腐時,華老屋里的燈早就亮著。他的勤奮和刻苦,奠定了他今后在數學領域方面的成就。
看看當時的環境,再反思我們的處境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精神支持,都比華老當時的情況強了不是一星半點,然而環境好了,我們大多都養尊處優,在享受生活,不努力,不學習,所以我們沒有壓力,沒有動力,就只能平平庸庸,碌碌無為。所以,在和平年代,我們仍應該有憂患意識,努力學習,積極向上。
學習,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數學是從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從根本上來說,數學是要服務于社會生產的。但華老研究的數學是十分高級的,無法直接運用。于是他絞盡腦汁,研究出了“雙法”,為那個大干快上的盲目多于理性的年代里注入了科學的成分,在一個文化水平還不高的社會中注入了數學理性的因子。以至于英國評論他“Mathematicsfor the Millions”。
甘為人梯。不錯的,這是他自己對他自己的評價。不僅體現了他的奉獻精神,也體現了對下一代的無限期望。奉獻,這是華老對中國的偉大貢獻。他幾乎將生命的全部都用在中國的數學事業上。用自己的生命,為中國數學開拓了一條通天之路。在此,我感到一股敬佩之意從體內流出。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10
在中國,有一位數學家是家喻戶曉的,這就是華羅庚。一提到這個名字,人們就會想到“數學家”、“自學成才”和“聰明”這些詞。可能有的小朋友還參加過“華羅庚數學金杯賽”吧。
華羅庚于1910年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1924年從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后,因家境貧寒,年僅14歲的華羅庚便在父親經營的小雜貨鋪里當伙計。他的中學老師很欣賞他的數學才華,鼓勵他繼續自學數學。19歲那年,華羅庚突然染上傷寒,此后在腿部留下了殘疾。
但他并不悲觀、氣餒,而是頑強地發奮自學。有一次,他發現一個有名的教授的一篇論文中有錯誤:一個數值算得不對。于是他把自己的計算結果和看法寫成文章,投寄給上海《科學》雜志社。1930年,這篇文章在《科學》雜志上發表,這時華羅庚年僅20歲。就是這篇論文,完全改變了華羅庚以后的生活道路。
當時正在清華大學擔任數學系主任的熊慶來,看到了這篇論文后,大為贊賞,到處打聽華羅庚是哪個大學的教授。大家都說不知道。
碰巧數學系有位教員知道華羅庚這個人。他告訴熊慶來,說華羅庚并不是什么大學教授,而只是一個自學青年。熊慶來愛才心切,并不在乎學歷,當即托人邀請華羅庚來清華大學工作。
1931年,清華大學的`工作人員拿著華羅庚寄來的照片,到北京前門火車站去接浙江來的華羅庚。華羅庚,這位未來的大數學家,當時就是這樣拖著殘腿、柱著拐杖走近了清華園。起初,他在數學系當助理員,經管收發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圖書資料。
他一邊工作,一邊自學。熊慶來還讓他經常跟學生一道去教室聽課。勤奮好學的華羅庚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把大學數學系的全部課程學完了,學問大有長進。熊慶來對這位年輕人十分器重,有時碰到了復雜的計算也會大聲喊道:“華羅庚,過來一下,幫我算算這道題!”兩年后,華羅庚被破格提升為助教,繼而升為講師。后來,熊慶來又選送他去英國劍橋大學深造。1938年,華羅庚回國,任西南聯大教授,當時他才28歲。
華羅庚后來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在很多領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名字被列為當今八十八個數學偉人之一。
拓展內容:華羅庚相關介紹
華羅庚簡介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出生于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1924年華羅庚從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畢業;1931年被調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工作;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1938年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194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大學教授;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歸國途中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之后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1951年當選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同年被任命為即將成立的數學研究所所長;1954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至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華羅庚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并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里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丹陽華羅庚故居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于江蘇常州金壇區, 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于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呆子”。
1922年,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后,進入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現江蘇省華羅庚中學),王維克老師發現其數學才能,并盡力予以培養。
1925年,初中畢業后,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后,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7年秋,和吳筱元結婚。
1929年冬,不幸染上傷寒病,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華羅庚1929年,受雇為金壇中學庶務員,并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志上發表論文。
1930年春,在上海《科學》雜志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后,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1931年,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在此期間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中國國外雜志上發表了3篇論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
出國求學
華羅庚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訪問中國,他注意到華羅庚的`潛質,向英國數學家哈代(Godfrey Harold)極力推薦。
1936年,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度過了關鍵性的兩年。這時他已經在華林問題(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結果,而且在英國的哈代—李特伍德學派的影響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劍橋的時期發表的。其中一篇關于高斯的論文給他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
毅然回國
1937年,回到清華大學擔任正教授,后來隨校遷至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1945年。
1939年—1941年,在昆明的一個吊腳樓上,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1946年2月至5月,應邀赴蘇聯訪問;同年9月,前往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
1947年,《堆壘素數論》在蘇聯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國被翻譯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正教授至1950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華羅庚毅然決定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奔向祖國的懷抱。
華羅庚 世界數學大師1950年2月,攜夫人、孩子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途中華羅庚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3月10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送了公開信,他在信中說道:“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之后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
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華羅庚當選為理事長。
1952年7月,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并擔任所長;9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3年,參加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赴蘇聯訪問,并出席了在匈牙利召開的二戰后首次世界數學家代表大會,以及亞太和平會議、世界和平理事會。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6年,著手籌建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研究所,他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函數論》于195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專著。
1958年,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同年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在新德里召開的《在科學、技術和工程問題上協調》會議。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華羅庚華羅庚在解決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里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方面獲得出色成果[8]。
華羅庚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于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
華羅庚也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華羅庚在多復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是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
華羅庚與陳景潤華羅庚開創中國數學學派,并帶領達到世界水平。
華羅庚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10][16]。
20世紀40年代,華羅庚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于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于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
華羅庚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
學術論著
華羅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其中八部為中國國外翻譯出版,已列入20世紀數學的經典著作之列。此外,還有學術論文150余篇,科普作品《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統籌法評話及補充》等,輯為《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
個人生活
家世背景
華羅庚的父親華瑞棟,開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 華老祥40歲得子,給孩兒起名華羅庚。這“羅”者,即“籮”也,象征“家有余糧”,又合金壇俗話“籮里坐笆斗——篤定”的意思;“庚”與“根”音相諧,有“同庚百歲”的意味,也同時表示著“華家從此有根”的意思。
婚姻家庭
吳筱元 家庭華羅庚的夫人吳筱元18歲嫁給華羅庚,婚后不到幾個月,華羅庚染上了瘟疫,經悉心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華羅庚在清華執教期間,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公,吳筱元留在家鄉,挑起家務擔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僅操持家務,還幫他抄寫論文和書信,接待客人。幾十年來,吳筱元在華羅庚的生活和事業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華羅庚和吳筱元有三個兒子:華俊東、華陵、華光;三個女兒:華順、華蘇與華蜜。
【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愛國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精選5篇)04-23
關于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通用24篇)02-02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02-08
劉徽的數學家名人故事03-31
關于中國神話小故事(通用11則)11-28
華羅庚的名人故事(附人物生平+成就)08-22
關于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02-10
外國數學家的阿基米德的故事08-08
中國成語小故事:后起之秀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