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踐臥薪嘗膽的名人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勾踐臥薪嘗膽的經典故事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典故吧,典故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于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勾踐臥薪嘗膽的經典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后,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干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我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么辦?”
范蠡說:“我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里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愿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后,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里,叫勾踐給他喂馬。范蠡跟著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后,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后來人傳誦的“臥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歷史典故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后成了南方霸主。吳國和越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繼位。吳國趁越國在辦喪事的時候發兵攻打越國,兩國在槜李這個地方發動了一場大戰,抱著必勝信心的闔閭沒想到打了敗仗,自己又中了箭傷,再加上了年紀也不小了,回到吳國沒幾天就去世了。
闔閭死后,他的兒子夫差繼位,闔閭臨死時,一再囑咐夫差要為自己報仇。
夫差記下了父親臨終的囑托,并且叫人經常提醒他。每當他經過宮門的時候,宮人們便沖著他喊:“夫差,你忘了你父親的仇了嗎?”
夫差便流著淚說:“不,不敢忘。”
夫差令伍子胥和伯嚭操練兵馬,為攻打越國做準備。
兩年后,夫差親自率軍攻打越國。范蠡看吳國來勢洶洶,便勸說越王勾踐:“夫差這次是準備充分后才來報仇的,如果與其交戰,恐怕會損失慘重,不如我們嚴守都城,不要迎戰。”
勾踐根本不采納范蠡的建議,竟也氣勢洶洶地領兵迎戰。兩國軍隊在大湖一帶開展,越軍大敗。越王帶領五千殘兵逃往會稽,結果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徹底沒了主意,后悔當初沒聽范蠡的話。此時范蠡建議越王勾踐向吳國求和,勾踐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文種去吳王營里去求和。
文種將越王勾踐投降講和的意愿傳達給了吳王,夫差本來想答應,可是伍子胥卻堅決反對。文種回去后知道此事并沒有那么容易,他暗中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于是就偷偷地送給了他一些珠寶美女,請他在吳王面前替越國說點好話。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個伯嚭果然沒少下力氣,使勁勸說吳王。最終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同意了勾踐的投降,不過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勾踐必須親自到吳國。文種將吳王的意思告訴了勾踐,無奈之下,勾踐將國事托付給了文種,帶著夫人和范蠡來到了吳國。
雖然夫差饒了勾踐一命,可是心中仍然有一股怨氣。他讓夫差夫婦住在闔閭墳前的一間石屋里,讓勾踐給他喂馬,范蠡作為奴仆供他使喚。夫差每次出門,勾踐就給他牽馬。就這樣,夫差過了兩年仆人的生活,夫差終于相信勾踐是真心歸降,于是便放他們一干人等回了越國。
勾踐一回到越國,便發誓一雪國恥。他為了時刻提醒自己,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了一個苦膽,每次飯前都舔一舔,以此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在吳國的恥辱。他還把席子撤去,躺在柴草上休息,他希望通過艱苦的環境讓自己不要消磨了志氣。
勾踐為了讓越國能夠快速地富強起來,他親自耕種,并叫夫人自己織布,以此來鼓勵百姓生產。當年和吳國一戰,越國失去了大量的人口,人丁稀少。因此他制定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令文種管理國家大事,令范蠡負責訓練兵馬。他體恤百姓疾苦,經常救濟貧苦的百姓,因此深得人心。越國的百姓都巴不得越國快點強盛起來,不要再受別的國家的欺負。
幾年后,夫差率領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并要求勾踐也領兵前去助威。勾踐見時機一到,遂率領三千精兵攻入吳國,殺了吳國的太子,生擒了夫差。夫差非常懊悔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導致了吳國滅亡的結果。
所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最終戰勝了強大的吳國,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
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一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報仇復國。
原先吳王夫差發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
對于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十分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必須要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老老實實養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貌。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度謙卑。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后,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臥薪嘗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準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狀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越王勾踐是怎樣“臥薪嘗膽”的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為了爭奪地域霸權,彼此征戰數十年。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爭霸戰中,越王勾踐在經歷慘敗之后,通過“臥薪”和“嘗膽”兩種手段來激勵自己,憑借著堅強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負重的耐力終于東山再起,反敗為勝,成為了最后的贏家。同時也留下了“臥薪嘗膽”這個流傳千古的帝王奮發圖強的典故。然而,關于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曾“臥薪嘗膽”,現今卻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懷疑。
《左傳》和《國語》作為現存最早的記載吳越爭霸和勾踐事跡的歷史典籍,而且距當時的歷史較近,其中記載的史實也較為可信,因而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但這兩本史籍都沒有講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行為。
到了西漢,司馬遷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有這么一段記載:“吳既赦越,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從司馬遷的記載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勾踐確實曾有“嘗膽"的行為。但關于“臥薪",司馬遷并沒有更為細致的描述。
東漢時期《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中說越王勾踐當時“苦身焦思,夜以繼日,用蓼攻之以目臥”。“蓼”,根據清代馬瑞辰解釋說是“蓼薪”,即苦菜。勾踐為了報仇,冥思苦慮,日夜操勞,眼睛疲倦之時便用“蓼薪"來刺激自己,以便能夠忍耐克服,避免睡覺,繼續奮發圖強。“臥薪”、“嘗膽”分別是讓視覺和味覺感到苦,這樣理解似乎也比較在理一些。由此可推,后人把“臥薪”說成是在柴火上睡覺,是誤解了前人記載,曲解了《吳越春秋》的意思。
其實,研究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曾有臥薪嘗膽之舉,還原歷史真貌不是最要緊的,畢竟不管此事件是真是假,它都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一部分,這個故事背后的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才是我們需要繼承發揚的精華所在。
【勾踐臥薪嘗膽的經典故事】相關文章:
勾踐臥薪嘗膽的名人故事05-09
亞麻的故事睡前故事05-11
聶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01-17
愛國故事:華羅庚的故事04-14
經典寓言故事睡前故事12-17
故事睡前故事(精選62個)07-09
太陽山的故事睡前故事06-19
刺猬的故事童話故事02-28
精選童話故事:停電的故事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