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除夕為什么要守歲
守歲,又稱為照虛耗、熬年,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遍燃燈燭通宵不滅,熬夜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除夕為什么要守歲,歡迎閱讀與收藏。
除夕守歲的由來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除夕守歲的意義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拓展:
一、除夕為什么要守歲
除夕守歲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在這天晚上,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除夕守歲也叫做“熬年”,是為了消磨時光。除夕過后,12點整時,家家戶戶開始放鞭炮,慶祝新一年的開始。
除夕晚上通宵守夜,有好的寓意,其中有兩點。一是期待著新的一年,全家能夠平安順利、吉祥如意。二是寓意著把疾病驅走,一家人能夠健康平安的意思。當然,除夕守歲還有其他的寓意,都是一種好的象征。
不同的地區其守歲意義不一樣,比如年齡稍微大一點的人守歲,是珍惜時間的意思,而對于年輕人來說,日子相對不多,要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每年的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許多好吃的,一家人坐在桌子面前,其樂融融。
此外,除夕這天,大家都會坐在電視機面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到0點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家家戶戶都開始放鞭炮,慶祝新的一年到來。除夕這天長輩們需要準備好紅包,因為第二天就有晚輩們要來拜年,對于年紀小一點的孩子,需要給他們壓歲錢。
二、除夕守歲的寓意是什么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個被稱為“祟”的小妖怪,它長著黑黑的身子,但手卻是雪白的。每年春節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間害人,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過的小孩就會生病,莫名其妙地發高燒,整夜說胡話,等到十幾天高燒退去后,小孩就會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這一天,家長們都怕“祟”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著燈,陪孩子一起玩,不讓他們睡覺。這在當時叫做“守祟”。
后來,人們覺得說“祟”這個怪物有些晦氣,又因為“歲”與“祟”諧音,于是人們就慢慢改“守祟”為現在所說的“守歲”了。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內容,特別是春節電視文藝晚會(即“春晚”)的興起等,使除夕之夜過得更開心,更熱鬧。
三、除夕習俗
祭全神
這項活動一般在中午或者傍晚舉行,由家庭主婦主祭。首先給各個神位上香,在院內天地神案上擺放最豐盛的供品菜肴,焚紙、點蠟燭,跪拜、祈禱、放鞭炮,然后端著供品到每個神位前舉供,跪祭,用意是答謝各位神仙一年的眷顧,祈求保佑來年平安、健康,五谷豐登。進行完各項祭祀儀式后,全家人才能用餐。從此開始,每餐都要先敬神仙和祖靈后食用。
所謂全神,是指家中貼上神碼的各位神仙,例如天地神、財神、倉神、灶君、關帝、觀音、土地、碾神、磨神、井神、牛馬神、上房仙、路神、山神、水神等等。這種信仰源于古老的萬物有靈觀念和自然崇拜,表達對各種為人類生存繁衍做出貢獻的神仙,動物和自然資源的感念。其中雖有封建迷信成分,但卻是中華民族古代先民天人合一追求與世間萬物萬象和諧相處的樸素哲學思想的寫照。
吃餃子
餃子又稱“扁食”或“水餃”,據史料考證,是由魏晉南北朝時的“堰月形餛飩”發展而來的一種家家都享用的食品。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稱:“今之餛飩,形如堰月,天下之通食也”。堰月就是半月形,半月形的餛飩,就是今天餃子的早期形制。民間有句俗話叫“好吃莫過餃子”,可見它在中國食品中的地位。他是由面粉搟制的圓形皮包裹各種肉餡,菜餡而成,形似半月,煮熟后香甜可口,佐以香醋,堪稱佳肴。中國人愛吃餃子,是因為餃子不僅五味俱全,而且象征團圓和美滿。其中有新鮮蔬菜,還表示“咬春”的意思。因此,各家在包餃子時,都十分精心和講究,外觀要好看,整齊排列好似兵陣,水煮不能破。對過新年的人來說,煮破餃子是一種不吉利。
明燈旺火
所謂明燈旺火,就是指除夕這日入夜,要點上長明燈燭,給神位上香,要徹夜明亮。有的地方(比如上海)稱作“照虛耗”;也有的地方生一盆旺火,一家人圍坐旺火旁守歲;也有的地方不僅在神靈,祖靈前點長明燈,還在院內的房檐上每隔不遠點一盞長明燈。家中主人或子女,每隔一段時間就給燈添油撥捻,使院內院外,屋內屋外通宵明亮。明燈旺火,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闔家興旺,其實也是古代火崇拜的遺孑。
年夜飯
所謂年夜飯,即指除夕入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餐晚飯,又叫“年飯” “合家歡” “分歲飯”等等,是籌備春節過程中家家戶戶合家歡聚,最熱鬧的時候。豐盛的菜肴擺滿一桌,請家中長輩上座,其他人按輩份和歲數大小依次而坐,合家團聚,敬酒說笑,共敘天倫,處處洋溢著和美團圓,幸福快樂的氣氛。由于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頓飯,生活在農耕時代的人們對這頓飯極其重視,一是必須要全家聚齊進餐,即使家中有人羈糜在外不能及時趕回,也要在餐桌上留出他的位置,碗筷,象征全家團圓;二是盡其所有而豐盛,以酬勞全家人一年的艱辛和奉獻,堪稱一家老小的大會餐。
【除夕為什么要守歲】相關文章:
為什么泥鰍要吐泡02-22
孔雀為什么要開屏11-11
為什么要接種疫苗03-29
貓為什么要捉老鼠03-10
為什么跳高時要助跑03-24
麻雀為什么要跳著走10-19
為什么貓要捉老鼠12-06
為什么走路時要擺動雙手11-11
為什么糯米飯比普通米飯要黏04-02
商鞅變法前為什么要南門立木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