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
創建封建軍閥武裝湘軍的曾國藩
人們都知道,在舊中國有一個軍閥混戰的時期。而追起軍閥的老根,就得說起晚清地主階級軍事家曾國藩(1811年?1872年)和他創建的湘軍。曾國藩字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歷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咸豐二年(1852年),因喪母,在家鄉守孝。此時,太平軍從廣西北上,橫掃湖南湘江流域各縣。他奉旨至長沙,幫助湖南巡撫辦理團練。受命后他上奏,認為辦團練已無濟于事,而當時的部隊緣營兵也不堪使用,建議按照戚繼光的辦法組建新軍。于是,以其家鄉湘鄉的練勇為基礎,招募質樸的農民為士兵,以當地儒生為軍官,編練成一支軍隊,稱湘勇,又稱湘軍。其將領均為曾國藩的`同鄉、同學或親友。而士兵均由軍官自行招募。士兵只服從其軍官,上下層層隸屬,而全軍將領只服從曾國藩一人。這種“兵為將有”的狀態沿襲下去即為軍閥的老根。湘軍陸軍十人為隊,八隊為哨,四哨為營,每營五百人。曾國藩認為,南方多水,要戰勝太平軍,必須加強水師。湘軍水師每營亦為五百人,下轄長龍、舢板若干艘,每艘設哨長。四年初,湘軍練成陸軍十三營,水師十營,加上勤雜人員共一萬七千余人,在湘潭集結。曾國藩發《討粵匪檄》,竭力低毀太平軍,誓師出戰。初戰時在岳州(今湖南岳陽)、靖港(在長沙西北)連敗,憤不欲生,第一次投水自殺,被左右救起。隨后重整旗鼓,于十月攻占武昌,奉沼署湖北巡撫。不久清廷怕他勢大,無法駕御,又解除署任,后長期以侍郎的虛銜帶兵。五年初,率水師進攻九江、湖口。太平軍翼玉石達開率部來援,設計將湘軍水師的輕便快船引誘入鄱陽湖,然后封鎖湖口,使仍在長江中的湘軍水師的笨重大船成為“無翼之鳥,無足之蟲”,再用火攻。湘軍水師的大船數十艘被毀,曾國藩率殘部狼狽退至九江以西的官牌夾,其座船被太平軍圍困。曾國藩第二次投水自殺,被隨從撈起,只得退守南昌。次序一顛倒,境界大不一樣,頗得他的贊賞。八年,他奉命辦理浙江軍務。其時石達開已出走進入福建,清廷命令他增援福建;后來石達開進入湖南,圍攻寶慶,清廷怕四川出問題,又命令他援助四川。曾國藩堅持先解決安徽,以去金陵屏障的戰略,攻克景德鎮后進軍安徽,圍攻安慶。十年,清軍江南大營被太平軍徹底摧毀。清廷不得不依靠曾國藩來對付太平軍,給他加兵部尚書銜,受兩江(轄江蘇、安敬、江西三省)總督,從而取得軍政大權。次年,太平軍為解安慶之圍,兵分兩路西進。英王陳
玉成克黃州,進逼武昌;忠王李秀成攻克景德鎮,斷了曾國藩駐地祁門(今屬安徽)的糧道。曾國藩決定進攻徽州,以解決糧食問題。走到休寧,被李秀成包圍,湘軍八個營被擊潰。曾國藩寫好遺囑送回老家,又一次準備自殺,但在左宗棠等援救下,又轉危為安。同年秋,督促其弟曾國荃率軍攻克安慶。同治元年(1862年),以安慶為大本營,命曾國荃部順江東下,命左宗棠部從江西攻浙江,命李鴻章部從上海攻蘇南,以實現對天京的戰略包圍。三年六月,攻破天京。曾國藩被封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四年,他奉命督辦直隸(約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鎮壓捻軍起義。他駐扎在徐州,采用重點設防的方針,在臨淮(今安微蚌埠東)、山東濟寧、河南周口和徐州駐扎重兵,一處有難,三處支援。但由于兵力單薄而無效。五年又采用聚兵防河的辦法,即在北面的黃河、東面的運河、南面的淮河、西面的賈魯河和沙河河岸筑深溝高墻,設重兵防守,企圖困死捻軍,又告失敗。后來他曾兩任兩江總督,一任直隸總督。
在鎮壓農民起義中,他重視使用西洋槍炮。早年槍炮大多購自外國。后來他提出“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先后設立安慶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局,仿制洋槍洋炮。十一年病卒,贈太傅,溢文正。后人將其詩文、奏章、信函匯集成《曾文正公全集》出版。
【曾國藩】相關文章:
1.關于曾國藩的故事